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寂靜法師與祖先連接的方法

寂靜法師與祖先連接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16 01:47:22

『壹』 怎樣聯系寂靜法師

我窮困,沒目標,我和先生結婚後沒有一件事成功過,請師傅開示。

『貳』 寂靜法師:怎樣消除業障

寂靜法師:
我們明明想發財,可是偏偏就發不了;明明想健康,就是有一種力量障礙,使我們老生病;想家庭和睦,可是由於過去墮胎、婚外戀,現在有一種力量來干擾,家庭總是好不了;希望自己的小孩聰明智慧,讀書的分數最高,可是就是不如意;沒有結婚的時候,就盼望著結婚,結婚以後很久都不生小孩,想盡種種的方法,終於生了小孩,結果生出來醫生說是腦癱的。這些是什麼造成的?是我們過去所造的業,現在它發生作用了,來障礙我們的需要了,這就叫做業障。

業障怎麼樣消除呢?我通過跟師父學習,跟大德學習,在佛經上學習,總結了八種方法:第一種叫做聞法,就是聽經聞法。不聽經不明理,都不知道世界的規律是什麼,所以我們來到這里聽開示是可以消業障的。比方說,一個人很煩惱,碰到一位比較明理的人給他講一講,他聽完之後心裡就歡喜了。這就是他在通過明理以後業障就消除了,所以我們要注重聽經聞法。
第二個方法就是懺悔。明白一切業障的原因,我們就知道怎麼來消除業障了。剛才說了,業障就像我們電腦里儲存的信息,我們不把它刪除掉,它就永遠在那裡。那要怎麼樣刪除?最好的方法就是懺悔。回憶一下,今生今世我們做了哪些見不得人的事,做了哪些損害別人、損害社會的事,說過什麼不好的話,想過什麼不好的念頭,都要用懺悔把它清除了。不要等到結果的時候才來南山寺。
那麼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持戒,守規矩。在社會上叫做遵章守法,在佛法里邊就叫做嚴持戒律。
消除業障的第四個方法就是發願。當我們發了大願以後,智慧自然增長,福報自然增長。我們做夏令營、冬令營,不是教孩子如何念書,因為這個層面有人教,我們只教別人不教的。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命運在哪裡呢?在因上,因就是種子,那人生命的種子在哪裡呢?就是觀念,就是思想,就是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就是命運,在培訓界稱為心智模式。比方說過去有人佔了我便宜,我就不高興,當我們明白以後就知道,別人占你便宜是一件很高興的事,這就是不同的心智模式。
第五個方法,叫做超渡。超渡就是寫牌位,做佛事,或者請同修幫忙念經迴向,這個就叫做超渡。第六個方法就是要自己修行,自己念佛,不是靠別人迴向了,這個叫自修,包括自己放生,念咒,念經,念佛,行善,這些都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
第六個方法就是要自己修行,自己念佛,不是靠別人迴向了,這個叫自修,包括自己放生,念咒,念經,念佛,行善,這些都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
這第七種方法就是忍受。我們通過種種的修行,種種迴向,發願,還剩一些業障,這份業障就要承受。比方說,我們努力讓孩子轉變,孩子已經轉變百分之九十了,我們就該滿意了,我們不應該不滿意,孩子還有不完美,咱們就接受了,不要有怨言,這就叫做忍受。
這第八種方法就是舍報,什麼意思呢?有些人的病比較嚴重,念佛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改觀,因為業障實在太重了,用短暫的時間還解決不了,或者是惡報來得太猛,用普通的方法不行,師父就告訴我們一個絕招,就是把全部的命交給佛,自己下決心死掉。師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只會跟活人討債,當我們決心舍報死去的時候,他就找不到你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舍報舍到哪去呢?極樂世界!我們把全部的身心交給佛了,所以冤親債主就放過我們了,這個舍報也跟前面的發願有些相似,當一個人發了大願以後,身邊的冤親債主都會感動,原來准備來害你的,最後由於這個人願望特別的大,冤親債主也被感動了,反過來去做這個人的護法,去幫助他。

『叄』 寂靜法師:怎樣念佛

廣東化州南山寺2011年農歷正月念佛七法會 (十八下午寂靜法師開示) 怎樣念佛 今天跟大眾在這里一起學習怎樣念佛。我相信諸位同修都曾經聽過師父的講解了,也有一部分是新來的沒有聽過,這里我根據祖師的介紹,給大眾做一些簡單的講解。 我們念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佛。如果我們不相信佛,我們怎麼念佛?所以念佛,第一個就是相信佛。相信佛的什麼呢?第一是相信釋迦牟尼佛。他在菩提樹下,覺悟人生宇宙的一切真相。他為我們講出了,在我們的宇宙中,還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關極樂世界的描述以及阿彌陀佛的描述,在《無量壽經》中最為詳細。 《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成佛以前,他是一位王子,他因為看到眾生的苦,所以舍棄王位,出家修行。他當時候遇到一尊佛,就向這尊佛請教:這個宇宙中哪個世界最美好?這尊佛就把宇宙中很多的佛世界顯現給這個王子看。這個王子出家的法名叫做法藏,也就是阿彌陀佛成佛以前在因地的名字。法藏比丘看了這么多的世界,都是非常美好,但是他還是不夠滿意,他希望的世界是無比的美好,沒有惡報,沒有眾苦,沒有差別,所以他就把無數佛世界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在心中建立了一個藍圖。 勾畫這個藍圖花了多長時間呢?經上告訴我們,用了五劫的時間。一劫是多長時間呢?是四十三億二千萬年。也就是說用了五個四十三億二千萬年,用這么長的時間去精心設計這個藍圖。把這個藍圖設計好了,下一步就是修建。我們想一想,今天有哪一棟房子、哪一棟建築會花十年二十年去設計呢?極樂世界,佛用了五劫的時間去設計。圖紙設計好了,就要准備建築材料。你們說,是不是要去買磚買瓦啊?還要買地啊,還要買鋼筋水泥啊?極樂世界不是用物質構成的,極樂世界是必須用功德來完成的。所以啊佛世界跟我們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要修建一個東西需要物質,佛世界是佛的願力所構成的。那佛又用了多長時間去修行功德去成就極樂世界呢?經上告訴我們,法藏比丘用了無量劫的時間去積功累德,修種種苦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樣在無量劫以後,終於成就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建成到現在,已經十劫的時間。也就是說極樂世界在十劫以前就已經修好了。 佛修這個極樂世界做什麼呢?你們說要做什麼?是不是他修好了,可以在里邊享受啊?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是凡夫。佛菩薩心心念念想的是眾生,他成就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成就我們的解脫。因為阿彌陀佛看到我們眾生要解脫非常非常地難,靠著通常的方法去修行,難以成就,就是說很難出離六道輪回。所以佛悲心切切,就想到了一種方便的方法。這個方法是需要功德去累積的。極樂世界成就以後,我們只需要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相信並且願意,就很方便地回歸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我們就超出了六道輪回,就脫離了痛苦,所以這是佛給我們設立的最方便的法門。 阿彌陀佛把他無量劫的功德全部濃縮在六字洪名里頭,我們只要念這個六字洪名,就等於接受到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所以經上給我們說,要意念諸佛所做的功德。當我們的心意念佛的時候,佛的一切功德都回到我們的內心了。所以佛菩薩他們所付出的苦行,其實就是代替我們受苦。《普賢行願品》就講到代眾生苦供養。 我們在這里,師父老人家也是這樣子,他那麼苦地修行,也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讓我們眾生少受了很多的痛苦。那麼他所受的苦,其實就是代替我們所受的,跟媽媽的辛苦是一樣的,她是代替自己的孩子去受苦。所以我們要對這句名號有信心,再加上阿彌陀佛曾為我們發下四十八大願,念念皆是為我們而發,心心都是救渡我們出離苦海。只要我們的心願與佛的心願相應,用現在的科技語言講,就叫做頻率相同,頻率相同就可以溝通。 佛有願要接引我們脫離苦海,我們只要願意接受佛就可以了。師父開示我們「一念一接受」。每念一句,就把這一句佛號裡面的功德,接受到我們的內心世界。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同修是可以感受到這句佛號的功德的。我過去念佛好像用嘴巴念,真正對這個佛號的信心還是不夠。自從接觸師父以來,我的信心在增加,現在能夠相信這句佛號的作用,專心念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這句佛號是真實的,就像一個實在的東西一樣,可以用心用身體去感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相信佛的願力,相信名號的功德。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一個——相信佛! 第二個就是相信自己。你說我們是凡夫,怎麼相信呢?我們跟佛有什麼區別呢?你們知道嗎,今天晚上你們回到房間,我們把這個燈關掉,房間漆黑一團,但是房間裡面的東西都還在吧?那我們再把燈打開,房間裡面的東西也還在吧?有沒有增加呢?無論是黑暗還是光明,房間都沒有變過。是不是這樣啊?我們跟佛就是在這一點差別上。佛就像是開著燈的房間,我們就像是關著燈的房間。我們相信自己,不是相信凡夫的知見,而是相信我跟佛在體性上都是一樣的,就是差別在一念覺和一念迷上。覺就是光明,迷就是黑暗。相信我們通過佛法的修行,那盞燈可以慢慢亮起來,屋子可以慢慢亮起來。當這盞燈徹底亮以後,我們就跟佛完全一樣了,我們就成佛了。 再舉一個例子。一塊白白的毛巾,我們把它拿去擦油漆,擦地板,擦汽車,擦機油,擦顏料。這一擦,這個毛巾就無比的難看。是不是?如果我把這個毛巾,拿在你面前說:「給你。」你會怎麼說?「不要!」如果把這個毛巾拿給佛,佛會要。你知道為什麼?我們凡夫看問題,看的是表相。看到它表面臟了,表面的顏色難看了。而佛看什麼?它還是棉布。我們就是那塊染臟的棉布,佛就是那塊白白的毛巾,它們的棉布是等同的、一樣的,只是顏色不一樣,但是棉花都完全一樣。這下知道,我們與佛本來就是一樣,只是我們把自己弄臟了。這里說的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己是一塊棉布,這塊棉布跟佛的那塊棉布完全一樣,只是顏色不同,只是被染污了。這是相信自己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就是相信這塊棉布是可以洗干凈的。你們說,洗得干凈嗎?擦過了油漆,怎麼洗得干凈呢?可以用汽油去洗,再用些強力的洗潔劑去洗,再用漂白劑去漂,最後還是乾乾凈凈的一塊毛巾,跟佛一樣。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洗干凈的。這個聽懂了嗎?每當我們想到這里,就非常地喜悅。為什麼?發現自己就是佛。不過呢,還沒有洗干凈,這個很重要哦。我們好多人看到自己臟了,就失去信心了。 學佛要跟著佛的思路走。佛不是怕臟了,佛一看就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經常有些人來問我:「我犯了好多好多的罪,我太壞了。我可能沒有辦法啦。」你們說有辦法嗎?今天有人來跟我講這些,我給他講了:「你是凡人嗎?」他說:「是啊。」我說:「你那個不叫什麼罪,你那叫凡人正常的事。」凡人犯點錯,這是正常的 第三個相信因果。我們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講什麼呢?這就是講因果。因就是種子,果就是果子。什麼種子結什麼果子。我們今天這樣的狀態,這是一個果子,它一定有它的種子,無論是好是壞,我們要改變自己的現狀,不是從果上去改變,是從因上去改變。比如我們農村,現狀的收成不好,或者我們種的果子是苦的,你說我們怎麼改變呢?我們就把這個苦果子也吃下去,因為它是自己種的。我們明白了苦因苦果,從今天開始,再也不要種這個苦的種子了,並且把還沒有結果的,連根拔起,重新種下甜的種子,未來它就會結甜果子。這就是相信因果。 那麼,我們想要回歸極樂世界,想要超脫六道輪回,我們就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無論我們念這句佛號感受如何,有效果沒效果,終必成佛。其實說沒效果是假的,是沒有感覺到效果。比如說外面有一棵樹,你們看它一個星期前跟一個星期後,長了多少啊?感覺沒有長,但是它長了沒有啊?實際是長了。一個小孩,昨天和今天比沒有什麼變化,可是實際上他長高了。我們身上的頭發, 前兩天看,跟今天看,應該是差不多,沒有發現它長長,實際它長長沒有?(大眾:長長了。)對,這就是相信因果,相信實事。不要覺得我們念佛好像沒有感覺到效果,就否定它的效果。不要認為我們不知道頭發長了,就否定頭發長了。所以只要我們念下去,這句佛號的功德、這句佛號的作用,就已經成立了。 第四個就是相信實事。實事在哪裡呢?我們在自己身上去找,我身上也有啊,我相信很多人身上也有啊,就是通過念佛所得到的感應。感應分為幾種:一種是心裡的感應,心裡感覺到。第二種呢,可能有人看到佛像了,看到佛光了。這也是一種感應。第三是我們身體改變了。原來痛的,我們一念就不痛了。第四是從家庭事業來判斷。我們沒有念佛的時候,家庭事業是一個樣,念佛以後,家庭事業不一樣了,這就是說明念佛的功德。這就是實事。我們相信實事,從實事上建立起對佛號的信心。 有個別說:「我沒有感應啊。」晚上別人在分享,我們也應該來聽。我沒有感應,別人有感應,這也是實事啊。我們相信他不是來騙我啊。我們相信了,自己信心就增長。 學佛啊,這個信心非常重要。我們學一段時間,看自己的信心長了沒有,信心沒長,浪費時間。信心長了,就知道我們的功德長了。佛經里邊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切的善根都是從信增長的。我們修行一段時間,如果信心在長,表明我們在進步;信心沒長,表明我們沒進步;如果信心減少了,表示我們修反了。我跟師父認識一年多,接近兩年了。這近兩年的時間,我能感受到自己信心在增長。信心是大財富,信心成長了,福報和智慧就會增長。 第五個我們講:信願持名。就是說,我們既然生信心,也願意接受佛的功德,也願意回歸極樂世界,我們就專注老實念佛。那麼在念佛方面要注意五個部分: 第一個就是恭請自己的老祖宗,意念自己的冤親債主,把它請到念佛堂來。我們也不要自私,順便做一點好事,把念佛堂裡面所有的同修的老祖宗、冤親債主都請來。每個人都這樣想,效果肯定完全不同。那麼,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可以用十念的時間,來做這個工作。第二,就是恭請佛為自己和大眾,拔除一切業障根本,消除往昔一切惡業,用十念來做這樣的思維。這兩個就是師父給我們開示的定位,我們先把位定好。 第三個,我們把身體放鬆,把心裡放得空盪盪的,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好,准備與佛相應。第四,一念一接受。第一是接受佛的功德,接受佛的願力。第二個也是接受我們佛堂裡面所有同修念佛的功德。因為每一個人念佛都有功德,所以我們把所有同修念佛的功德也同時接受到自己心裡來。 第五步就是專注念佛。我們不要東看西看,把眼簾垂下來,有時候可以把眼睛閉一閉,讓自己陶醉在佛號中,沉浸在佛的功德中。想像我們就在極樂世界,就泡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這樣去想像。我們念佛就不是在娑婆世界念了,是在極樂世界念。 我們在那裡,我們的冥陽兩界就帶到那裡了。這樣就是師父說的「一念一交命」了。

『肆』 寂靜法師的介紹

寂靜法師,四川省綿竹人,1965年出生,14歲左右開始思考人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發動機專業,先後在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學習,曾經被國家派往俄羅斯中央航空研究院學習。

『伍』 寂靜法師出家因緣劫

寂靜法師,也自稱 爍僧(soul song),65年出生,早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發動機專業,後繼續學習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俄羅斯中央航空研究院等高等學府。14歲左右開始思索人生,20歲還不能得到圓滿的解答,開始研究西方心理學和西方哲學史,後又接觸基督教思想,27歲,接觸到佛法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東方神秘主義文化,近年認識儒家文化。曾是希望工程的早期義工,後於德陽萬佛寺出家,師從 上海下山方丈。法師出家後四處行腳,尋師訪道,深受智者仁人的慈悲啟迪,心中無數的疑慮與煩惱也漸漸解除,便以「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修行生命化」的理念指導自己和大眾。‍

『陸』 寂靜法師:如何培養孩子

今天下午跟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是學習《如何培養自己》。我先給大家念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故事在網上廣泛地轉載。 她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相貌平常,再普通不過的了。但是在她18歲以後到現在短短的5年之間,她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高考差點考不上重點大學,到成功考入北京林業大學,再到陪同牛津大學教授一同考察,再到接二連三地獲得高額獎學金,再到成為中國首次奧運會的志願者,再到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參加氣候大會,再到由本科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這一連串的奇跡讓她一下子成為了命運的寵兒。那麼是什麼力量使她改變了原有的人生軌跡,從而擁有如此美好光明的命運呢? 她的家在長沙,在18歲以前的人生,可以說是暗淡無光的。她從6歲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庭里,爸爸很少來看望她,和同齡孩子相比,她缺少了很多歡樂,性格也比較孤僻。雖然有母愛的支撐,但她經歷的畢竟是一個不完整的童年,18歲之前的她一直是一個內向、自卑、怯弱的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單親的環境里,知道媽媽撫育她的艱辛,所以一直很努力地學習。成績雖然還不錯,但她其實並不聰明,靠的只是勤奮和努力。唯一和別的孩子不同的是,她似乎與生俱來就對一切的動物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她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動物學家,保護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並讓人們學會愛護動物,敬畏每一個生命。 這個故事放在我的博客里,內容比較長一些,你們回去想看的話,直接用網路搜索「寂靜法師博客」就可以了,題目叫做《一個女孩隱形的翅膀》。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隱形的翅膀,你們有嗎?我們這里的小朋友、學生,你們有沒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啊?如果不知道,那就要去尋找到這雙隱形的翅膀。這個故事裡邊講到一個孩子成功的過程,因為我經常會碰到一些同修來問:「孩子怎麼辦?」這次我看到好多同修帶來了自家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夠成才、成器,希望他的生命過得比自己更美好,所以我今天就花一點時間跟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 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學問、很多知識和很多方法培養孩子,所以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來培養自己的孩子。有人問:「你是一個和尚,你又沒有小孩,你怎麼能談論這個呢?」我也沒有做過生意,我也跟做生意的人講如何做生意。我也沒有結過婚,但是我跟人家說如何經營好婚姻。你們覺得奇怪嗎?其實不是我知道什麼,是佛法的智慧,它是通用的。有一句話要記下來:知識是單用的,智慧是通用的。所以對孩子的培養,應該培養孩子的智慧。培養孩子的知識是最低等的,孩子擁有很多知識,而做人都沒有做好,這樣是不行的。所以知識是次要的。在我現在看來,成績好不好,念書不念書,都不太重要。我們看今天有很多成功的人,他們念書並不多,他們知識並不多,我們有機會就要把這些人拿來研究一下。他讀書那麼少,為什麼比一個博士還要成功啊?好多人沒有思考過。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很聽話,很有規矩,很有禮貌,對不對呢?也很對,但是一個孩子僅僅有禮貌、有規矩、很聽話,這樣夠了嗎?跟我們學佛一樣,我們知道怎樣唱念,怎樣拿香,怎樣磕頭,我們就懂佛法了嗎? 今天有一個同修跑過來找我訴苦,他很虔誠,很能付出,也懂得很多的形式和禮節,那為什麼他苦不堪言呢?因為他缺少智慧。那智慧在哪裡呢?智慧在佛這里。三皈依有一句話:「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藏是什麼?經藏就是佛為我們講出的宇宙真理的記錄。所以,我們第一個問題明白了,知識、禮節和智慧,三個要一起培養,最重要的是智慧。 很多人說:「我沒有智慧。」我原來也覺得自己沒有智慧,後來我發現,我只要看到一棵樹,就發現我智慧增長了。我看到花開了,蝴蝶來了,我智慧就長了。我看到花謝了,蝴蝶跑了,我也長智慧了。智慧在哪裡呢?智慧就在生活中,智慧就在生命中,智慧就在當下。舉個例子,我們來鼓一次掌,(大眾鼓掌)找到智慧沒有?你看鼓掌需要兩個手,單手拍不響,你們立刻就有智慧了:人要成就一件事情,必定要相互依靠,相互幫助,共同成就,一個人是完成不了事的。這不就是智慧出來了嗎?鼓掌就明白了。 中國人用筷子,太有智慧了。我說,用一雙筷子吃一頓飯要十分鍾。按照數學來說,那用一隻筷子吃一頓飯,應該是五分鍾或者是二十分鍾,對不對?實際上用一隻筷子吃一頓飯,用多少時間?沒法吃飯。那我們用一雙筷子十分鍾把飯吃完,是哪一隻筷子的功勞啊?吃飯里邊都有智慧。 怎麼培養孩子的智慧?先看一棵樹是怎麼長大的,就知道你家孩子怎麼長大了。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品種。是一株小草的品種,還是一顆楠木的品種。你的孩子未來有沒有希望,包括我們自己未來有沒有希望,先認定自己是什麼品種。我說的品種不是爸爸媽媽的品種哦,那是肉體的品種,我說的是命運的品種。品種確定了,第二個是紮根大地吸收營養,第三個是張開樹葉接受陽光,樹就長大了。所以孩子怎麼長大?先把孩子的品種確定了,培育起來,然後讓他好好去紮根大地,讓他好好張開樹葉去接受陽光。 孩子的大地是什麼?從佛法來說,大地就是一切眾生。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智慧,就是真理,就是佛法。讓孩子先樹立一個偉大的品格,他就是一顆參天大樹的品種。這是第一個環節。第二個就讓他好好去追求真理、知識、技能、方法,掌握來做什麼呢?服務眾生。開公司的老闆哪一個不想把公司做大呢?但是想做大就能做大嗎?哪一個人不想輝煌呢?但是想輝煌就可以輝煌嗎?不是的。要從這三個方面去努力。我們要看自己吸收了多少陽光,要看自己根有多深。這個根從儒家來說就是孝順。 我們來南山寺,第一個要確定「我去南山寺」這個目標,第二個是要知道路線,第三個要有汽車,第四個還要花一定的時間。四個要素就可以到達這里了。我們把它引入到孩子的人生,就明白孩子該怎麼培養了。 第一個,我們跟孩子講:「你這輩子做什麼?有沒有目標?」為什麼孩子念書很累?為什麼他叫苦呢?為什麼要父母逼著學呢?第一個就是孩子連目標都沒有,我們怎麼教他?人沒有目標,這一生就不能到達終點。為什麼有一些人這一生都一事無成?因為他沒有目標,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目標要堅定。如果隨時改變目標,比如我們開車從廣州到佛山,半路塞車就不用去了,那南山寺就來不成了。所以目標確定以後,一改變就不能實現了。人生也是一樣。目標可以叫夢想,培養孩子最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構建一個美好偉大的夢想。 美好的夢想怎麼建立呢?我們大多數注重讓孩子多學,而忘記給他一個夢想。讓他學到的很多東西,就好像是一個建築上的很多水泥、鋼筋、預制板,還有磚塊。但是這些東西是美麗的殿堂嗎?修房子的第一步要干什麼啊?先畫藍圖,夢想就是一個人的藍圖,必須先畫。我們教孩子有沒有這樣教啊?跟孩子勾畫藍圖沒有?不是我們幫助畫,是去引領他自己勾畫自己的藍圖。怎麼做?其實很簡單,一點都不累人,把名人的傳記、偉人的傳記讓他多讀,就可以了;把聖人故事跟他多讀,就可以了;把釋迦牟尼佛的故事讓他多看,就可以了;把佛的過去生的故事讓他多看,就可以了。看聖賢的故事、偉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內心勾畫出藍圖。再有機會,就把他帶到那些優秀的人、偉大的人身邊去接受影響。 夢想有什麼好處呢?有三大好處。第一個給我們方向,第二個給我們力量,第三個給我們希望。一個人只要沒有夢想就廢了,也就是說他的磚塊、水泥、鋼筋、預制板再多,他是沒有房子住的,因為他沒有藍圖。他更不可能有美麗的宮殿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我們今天讓孩子乾的就是這種事,大多數的父母、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都是讓孩子做的這件工作,就多弄些水泥回來,多弄些預制板回來,多弄些鋼筋回來,多弄些磚塊回來,然後發現自己活得很苦,因為什麼呢?因為堆得越多障礙越大。為什麼有博士會跳樓呢?因為磚塊太多,水泥太多,鋼筋太多,預制板太多,太沉重了,卻沒有「房子」住。 第三個,我們到南山寺來,需要路線。那對人生來說,路線是什麼?第一個是養成積極的思維習慣。遇到什麼事都是從積極方面去想,而不是悲觀去想。我過去是一個很可怕的人,我念大學,看的是悲觀主義哲理,我非常悲觀,加上人生的經歷不是很好,對前途很絕望,對人生很恐懼。所以我感恩佛,是佛法把我從泥潭裡頭拯救過來。我慢慢地在改這個習慣,就是把動不動就悲觀這種思維轉成處處都要積極的思維。那我這么大,改起來很難了,孩子可以從小建立這種思維。 路線的第二個,就是要有超卓的行為。就是比別人不同的,甚至說超過別人的行為。你覺得這個很難嗎?一點都不難。回家去,如果你的孩子用右手吃飯的,你逗他玩,叫他學會左手吃飯。如果他是左手打乒乓球,你教會他右手打乒乓球。我就會兩只手打乒乓球,我也練左手吃飯。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嗎?這不是一個小小的動作,這里邊有深的含義。別的孩子都是只能用一隻手吃飯,而你的孩子兩只手都可以吃飯,他在心理上就跟別人有點不同,就超卓了。從科學來說,左手鍛煉右腦,而右腦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區域,科學也主張開發右腦。 還有,超卓就是做到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這個內容很多,比如說剛才念的故事中的女孩,到我們寺院去的時候,因為大家把鞋子脫在殿堂前面不整齊,像垃圾一樣,我就叫她去幫別人擺臭鞋子,她就做到了。衛生間沒有人掃,這么一個愛干凈的女孩,她怎麼能去做呢?就讓她做,告訴她做了有什麼好,她就會去做。我們做事,不是單單做事,而是在這件事上鍛煉自己,提升自己。我們不是要做事,我們是要成長。 路線里邊的第三條,就是要培養他領悟真理。要把佛法里邊的真理、佛法里邊的原理、佛法里邊講到的人生宇宙的規律告訴他,比如說因果規律。其實人一輩子懂一個規律就會成功,哪個規律呢?因果規律。懂得因果就不會計較,懂得因果就不怕奉獻,懂得因果就不怕吃虧,懂得因果就不會作惡,懂得因果就會積極行善。 路線里邊的第四條是果敢。果斷和果敢不一樣,我現在在自學,老了也要自學,因為我小時候沒有得到培養,很可憐啊。父母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就把孩子誤了。所以一個孩子不成才,第一個根源是父母。父母既可以成為孩子的第一個成就者,也可以成為孩子的第一個傷害者。所以不會做人、不會教孩子的父母,生出了孩子,第一害孩子,第二害自己,第三害人類社會。所以我們父母既可以功德無量,也可以罪過無邊。 培養孩子的第三個因素是什麼?動力。我們要給孩子的生命注入動力,注入能量。能量是什麼呢?怎麼注入呢?初級的能量有三個:第一個教孩子孝順,孝親尊師;第二個教他學會慚愧;第三個教他學會報恩。所以教孩子,基礎是三心:孝順心,慚愧心,感恩心。我們住賓館,一般住三星級就很滿意了。孩子有這三心,就是三星級的孩子。如果想讓孩子更好更優秀,就再加一個心——愛心。 我們看剛才念的這個女孩,她說過自己好多方面都不如別的孩子,所不同的是,她與生俱來就對一切東西有發自內心的愛。你們知道這個愛的超卓沒有?這個孩子能成功,這一條很重要。她說:「我希望自己長大以後,成為一位動物學家,保護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並讓人們學會愛護動物,敬畏每一個生命。」這叫什麼啊?夢想。 在動力里邊第五個是什麼?就是佛心,就是要有信仰,要有菩提心。愛心是關愛人類,關愛社會。菩提心、佛心是要成佛,要普渡一切苦難眾生。所以要啟發孩子的這些心啊。 培養孩子的第四個因素是時間。這個時間不是說十年、二十年就夠了,而是要持續不斷地努力、積累。《易經》告訴我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一個人想成名,他只要不斷積善就可以完成。那有人說:「我已經積善好多年了,為什麼還沒有成名呢?」因為他每天積三件善事,每天又做十件惡事,所以他十年、二十年之後,只得到倒霉,沒有得到成名。所以我們改錯很重要,懺悔很重要。比如說我們現在往功德箱里邊放一百塊錢供養三寶,轉過頭來別人踩我們一腳,我們就大罵他,請問這一百塊錢起作用嗎?沒了,還倒欠五百塊。所以這個積累非常重要。《易經》裡面又有一句話:「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災難怎麼來的,苦難怎麼來的,疾病怎麼來的,不順怎麼來的,貧窮怎麼來的,家庭不和怎麼來的,子孫不成器怎麼來的——點點惡疾,積累來的。 我們很多人有信仰,你們知不知道信仰給我們什麼?如果一個人信仰了,卻煩惱,那他錯了。信仰給我們兩個實在的東西,第一個叫美,第二個叫樂。如果我們信仰以後,沒有得到美,也沒得到樂,我們的信仰絕對走錯路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柒』 寂靜法師的經歷興趣

由於經歷和興趣,法師對世間學問,諸如自然科學,現代科技技能,現代物理學、心理學、哲學、文學、宗教等皆有所涉獵。講解幽默,語言風趣、簡單犀利,直指根本,使人心靈震撼,猶如醍醐灌頂。寂靜法師的夏令營、冬令營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捌』 怎樣才能聯繫到寂靜法師。

上古世紀有特有好幾種游戲系統,職業,生活,捏臉,裝備,審判,副本,任務,
戰斗,里程碑,這些玩法都是很不錯的,相信你們也會喜歡上的,可以一起去體驗哦
望採納~

『玖』 寂靜法師好不好,他真的是佛學高僧嗎

您可以看看網上寂靜法師的視頻,先了解一下。

『拾』 寂靜法師是真高僧,還是偽佛法

看他做人做事是不是為別人,為自己的人再牛也是偽佛子。

閱讀全文

與寂靜法師與祖先連接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陽能光電板安裝方法 瀏覽:444
城市人口增多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270
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瀏覽:425
真假海螺肉的鑒別方法 瀏覽:772
鬍子有點黃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246
安卓手機亮屏時間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8
激光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625
架接果樹方法視頻 瀏覽:685
名師閱讀教學方法 瀏覽:759
長發快速剪發方法視頻 瀏覽:74
銅絲球連接方法 瀏覽:42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8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8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4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