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速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瀏覽式閱讀法。
瀏覽閱讀也叫掃讀,正式閱讀的時候,以2倍或以上的速度閱讀(如果擔心串列等情況,可以用一支筆或者手指頭做指引,也就是放在文字下面快速移動、引導視線),在看到重要部分時再放慢速度去讀。
我在沒有系統學習快速閱讀之前,就是快速掃讀完一本書,在掃讀的過程中找到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再放慢一點速度。對於二次讀過發現的精華內容,再進行一遍精讀。在學習掌握了快速閱讀法之後,我基本是以每分鍾兩三千字的速度進行閱讀(正常人的閱讀速度在200-500字每分鍾),所以整體上的效率是提升了很多倍。
方法二,快速閱讀法(視讀法)。
多數人閱讀習慣於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一分鍾一般只能閱讀兩三百字。但事實上我們的閱讀潛力遠不止於此:我們的眼睛一次能看清的字數不止一個字;相比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我們的大腦更喜歡和擅長一個詞群、一個意群、一句話、甚至一段話的理解。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能輕松的一眼就看清三四個文字,只是不習慣一眼看那麼多字。
只要經過簡單練習,一眼看七八個、十餘個文字,也就是一分鍾看一兩千字、或者一分鍾看兩三千字,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到!那具體要怎麼做呢?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的方法來講,就是:訓練打開我們的視幅(視幅越大、一眼看到的文字、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其次提高焦點移動的速度(讓眼睛可以在文字中快速准確的移動定位),其三,提高整體感知能力(提高眼腦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其四,進行速讀實戰(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實際閱讀文章,強化速讀能力)......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慢,還是建議學習一下的。
方法三,多讀法。
多讀是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理解率的重要方法。很多人讀書速度慢、效率低,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知識面、背景知識不夠,所以讀得慢、讀不懂、讀不進去。可以事先排定閱讀日程表,養成日常閱讀的習慣。同時要多讀與「昨天」不同的書,提高閱讀的廣度的、打開視野和思維。
2. 讀書方法與技巧。
閱讀是一種能力,就像我們平時需要學習的其它能力一樣,都要通過一些技巧、方放,不斷地強化、練習,然後慢慢地提高。
這里,我總結了3種好的高效閱讀技巧:
1、明確閱讀目的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明確目的,就像一個前進的方面,以免我們誤入歧途。
閱讀無非兩種目的,消磨時間和獲取價值,如果你屬於前者,那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就好,如果你屬於後者,那就一定要針對這樣一個目的,構建一些小的目標。
例如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你可以問自己這么幾個問題:
01、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02、這本書中有哪些好的知識?
03、這本書的大致內容是什麼?
04、這本書有哪些知識能夠運用到生活中?
以這樣一些問題,來幫助你明確閱讀的目的,知道閱讀的側重點在哪裡,這樣閱讀起來會更高效。
2、運用SQ3R閱讀法
SQ3R由五個因為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分別是Surver,Question,Read,Recite,Review,意思分別是閱讀過程中「瀏覽、發問、閱讀、復述、復習」的5個閱讀階段。
這5個閱讀階段或者說環節的具體做法,包括3個步驟:
第一,閱讀前瀏覽。就是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簡單的瀏覽一下目錄、標題、圖文、表格、說明等等概括介紹的信息。
第二,瀏覽時提問。在瀏覽的時候就題目、標題、副標題提問,例如「這個章節講了什麼?」「對於這個主題,我都知道些什麼?」等等。
第三,閱讀時解答、復述、劃重點。在閱讀的時候尋找第二步所提出的一些問題的答案,在每章開頭或結尾或旁白處,再或者圖片、表格下進行文字說明。
對於,一些重點進行標注、加粗,在閱讀結束後可以進行簡單的復述或復習,強化閱讀效果。
3、嘗試關鍵詞總結要點
試想一下,你每次閱讀完一段內容後,能不能用一個或者幾個關鍵詞去總結一下相應的內容呢?
如果不能,說明你對這些內容的理解還不夠,也就說明你的閱讀效果比較差,最好是重復閱讀,加深理解。
要知道,當你能很快用幾個關鍵詞或者句子,總結你前面閱讀的內容時,那說明你基本掌握了這些內容的要點。
當然,在用關鍵詞總結的時候,也要注意2個要點:
01、一定是用自己的語言或者詞語;
02、如果是總結的句子,盡量短一些;
按照這種要求去閱讀,相信你能在讀完一本書以後,掌握更多有效的價值信息,在一定的時間內,獲得盡量多的收獲和成長。
閱讀是一個好習慣,更是每個人進步的階梯,如何靈活、高效的使用這個階梯才是最關鍵的,不要讓「偽閱讀」占據你過多的時間,也不要讓「偽閱讀」摧殘你的興致。
學會用一些正確的閱讀技巧,真正從閱讀中獲取知識、快樂和成長。
3. 阿里讀書拆書怎麼弄
阿里讀書拆書有哪些技巧?
1、邊讀邊做筆記:在讀文章的過程中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可以幫助記錄閱讀當下時的想法/靈感。
2、建立大綱:對於拆書稿建議先要有大綱,然後再根據大綱確定每一部分的標題。
3、仔細查看平台要求:把握好投稿平台的風格和仔細閱讀相關的投稿要求,這樣有助於提高通過率。
從有阿里平台相關經驗的作者那了解到,一篇拆書稿的費用大概能有兩千元左右,當然這跟拆書稿的難易程度和質量有一定的關系,平台要求越高,投稿費用就會越多。
且作者在投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寫預告或開頭:一般來說拆書稿會先看開頭或預告,所以建議不要寫完整本投稿,這樣不僅浪費精力還降低寫作速度。
2、有問題聯系平台編輯:如果想要了解拆書稿投稿的事可以多問編輯,不要不好意思,不然可能會出現文章被忘記回復的事情。
3、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是否簽約:是否與平台簽約可以從價格、時間、要求等方面進行考慮,不要有沖動簽約的行為。
4. 讀書的技巧和好方法
讀書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用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摘抄 讀書不能只讀,也不能只體會,應該把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時常翻閱,就可以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2)朗讀 它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朱熹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
(13)默讀 不出聲地讀書。是語文教學上訓練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境的安靜,便於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並且不易疲勞,易於持久。默讀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讀書報,查資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讀。默讀時要注意減少眼停的時間與次數,盡量不出現回視,逐步擴大掃視。讀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讀。
名人讀書法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得到獎章後,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一些好的讀書方法也流傳至今。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
恩格斯的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他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 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傑克·倫敦的「餓狼式」讀書法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經過苦難磨練,十分珍視讀書機會。他遇到一本書時,不是用小巧的橇子偷偷撬開它的鎖,然後盜取點滴內容,而是像一在只餓狼,把牙齒沒進書的咽喉,凶暴地吮盡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頭!直到那本書的所有纖維和筋肉成為他的一部分。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 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系,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愛因斯坦的「總、分、總」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 所謂總,就是在閱讀完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系,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秦牧主張「牛嚼」和「鯨吞」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志,廣搏地積累知識。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採取牛和鯨的吃法,即「牛嚼」與「鯨吞」。 什麼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那什麼叫「鯨吞」呢?他說,鯨類中的龐然大物——須鯨,游動時儼然能一座飄浮的小島。但它卻是以海里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這些小玩藝兒怎麼填滿它的巨胃呢?原來,須鯨游起來一直張著大口,小魚小蝦隨著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從齒縫中嘩嘩漏掉,而大量的小魚小蝦被篩留下來。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單靠精緻的點心和維生素丸來養生,是肯定健壯不起來的。 「牛嚼」與「鯨吞」,二者不可偏廢。既要「鯨吞」,要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又要對其中少量經典著作反復鑽研,細細品味。如此這般,精讀和泛讀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李白讀書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研究一下他的讀書法,對我們不無啟發。李白家庭條件較好,藏書頗豐。自雲:「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在自己的詩文中,非常熟練地引用古人古事,可見他紮下何等深厚的根基。 李白讀書,胸懷壯志,博古通今,意在實用。他說:「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送戴十五歸衡岳序》)上下相接,一氣貫通,這需要多大的魄力! 他又說:「懷經濟之才,撫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為宋中丞自薦表》)觀其一生所為,此言並非虛構。大概詩人的桂冠,不像如今這祥值錢。李白雖在少年時代,便已寫得一手好詩,但並不標榜自己將來想做個什麼詩人,而是口口聲聲,要探討社會,要研究人生,要有經濟之才,然後憑借自己的本事,去輔佐明主,改變世俗,振興社謖。李白這種恩想,深受前賢先哲的影響。如屈原非常憎恨當時污濁的世道,苦心焦思,希望改革。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他作《史書》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李白踵武聖跡,繼承他們的高風亮節。 讀書是件苦事,也是件樂事。李白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詩中寫道:「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從這些詩句中間,可以看出,李白是如何認真鑽研,具有一種不達「妙境」絕不罷休的頑強精神。作者與讀者的思想能交流,能給你新知,道你之所未道,能令你驚喜;……難怪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了。「掩卷而笑」也罷,「欣然忘食」也罷,都是讀書的快樂。 讀書的方法很重要,必須講究,但這點因人而異,又不拘於一途。「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送孟贊府兄還都序》)這是李白對諸葛氏的贊語。「觀其大意」,並非草草,而是分清輕重、主次,求其精義,得其神蘊,不在細枝末節上糾纏,然後融會貫通,結合實情,再加創造。李白說自己:「嘗覽千載百家之書」,想亦是效仿諸葛氏之法。也有飽學之士,兀兀窮年,苦吟不綴,咬文嚼字,背誦如流,但毫無創造,頂多是個書篇而已。何足道哉? 提起李白,人們便想到天才。誠然,他生性聰敏,異於常人。但「天才」是不可以模仿,而他的勤奮刻苦,講究方法,講究實效的學習精神,則是可以學習的。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
5. 你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
關於讀書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體系。為此,我推薦兩本讀書方法的書籍,兩本書講述的方法是目前比較通用和認可的,很多人自己獨創的讀書方法,也會或多或少的借鑒這兩本書中的理念,供你參考。
二、《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作者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用平實、易懂的語言,像朋友一樣跟分享了自己讀書過程中的實際經驗,整本書沒有很多的贅述,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商業類讀物閱讀指南。
在這本書中,作者重點強調了一個內容:如何通過有效閱讀,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者分享了4個步驟,堅持刻意練習,就可以成為一位「讀書家」。
設定閱讀目標
撰寫讀書筆記
學會高效記憶
學以致用並行動起來
總之,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起來,而不是僅僅是學了方法就束之高閣。
6. 讀書的技巧和方法作文
近幾天,王老師發現我們的作文沒有進步,在放學前就開始給我們講評佳作。連續兩天,王志堅的作文都被王老師表揚,我心裡很不服氣。在我印象中,王志堅的作文是雜亂無章,羅哩羅嗦的,並不是很好,怎麼會有這么大的進步,是不是有什麼秘訣呀?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次下課,我在無意中發現,王志堅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只見他一邊認真地看著,一邊手不停地寫著。我想:這王志堅可真會裝腔作勢呀!我倒要去看個究竟。走過去一看,我驚呆了!他的課外書上密密麻麻地寫著詞語的解釋、近義詞、反義詞、精彩評語……我看了,嘴巴都成了「O」形。我又發現在他桌子一旁的小本子,便忍不住看了起來。「有沒有搞錯?」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驚嘆。這一個小小的本子里有著一篇篇深奧的讀書心得,有摘錄的好詞好句,還有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我情不自禁得向王志堅發出質疑:「你這么做有什麼用呀?」
他神秘地說:「不告訴你。」我笑著說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告訴我吧!」可是他依然搖著頭,只告訴我這么一句:「想知道,你就自己去嘗試一下,可是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幫助噢!」
我實在想知道這樣做能給我帶來什麼幫助,我便認真地做了起來。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做讀書筆記已有一個多月了。一天快放學時,老師表揚我的作文有進步,我終於明白了做讀書筆記的好處。它不僅能增加我的詞彙量,擴大知識面,還能讓我學習優秀的寫作經驗……
想以前,我看書是一目十行,草草了事,就像 ..........
7. 讀書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默讀 不出聲地讀書。是語文教學上訓練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境的安靜,便於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並且不易疲勞,易於持久。默讀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讀書報,查資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讀。默讀時要注意減少眼停的時間與次數,盡量不出現回視,逐步擴大掃視。讀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讀。 (6)瀏覽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說法。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二年級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二年級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低年級談不上什麼技巧,
主要都還是課內為主,
該背誦的要背誦該抄寫的要抄寫。
9. 讀書有什麼技巧和方法
考試書目怎麼讀
對於考試用到的教材,尤其是高考課本,是需要特別認真的去讀的,不僅是書上的每一個段落要認真去看,就連書下的小字注釋也不要放過,都要好好去思考,認真去理解、琢磨,一旦考試出現就要有印象並且做對。對於高考所以課本,尤其是必修書目,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部背下來,這樣才能考高分,屢試不爽。
文學類作品怎麼看
對於文學類作品等課外讀物,大家在閱讀之前最好先查一下資料,了解小說、詩歌、散文等講的是什麼內容,主要故事情節是什麼,了解了大體講的是什麼內容及主題以後,再去看書就會事半功倍,看起來速度也會很快,一目十行也不為過。
重要內容怎麼閱讀
在閱讀一些散文篇目時,尤其是考試時遇到的散文閱讀類題目,需要根據自己的習慣去做。可以先瀏覽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看文章,在閱讀原文時,感覺重要的內容就用筆畫下來,涉及到答案相關的語段也要畫下來,最後再對比問題找答案,精確去讀。一般問題和答案位置都是一一對應的,但不一定會在一處,所以還需要善於總結歸納。
精讀法及略讀法
在讀任何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時,讀書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做出選擇。當時間充裕,並且需要對所讀內容仔細品味時,就要字斟句酌的去讀,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甚至讀懂問什麼用這個字而不用另外一個字,好在哪裡;當只要大概了解是什麼意思時,只需要囫圇吞棗的去讀即可,甚至時間來不及時也可以看讀書筆記或者中心思想概括等。
在讀書這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和觀點,具體要讀到什麼程度,完全取決於個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如果能事先了解主旨大意,讀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