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年級加減法計算竅門是什麼
內容如下:
方法一:做減法,想加法。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用加法來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13-7用「破十法」可以這樣想:10-7+3=6。
方法三:連減法(平時法),如13-7用『連減法』可以這樣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補法。如13-7還可以這樣想:13-10+3=6。
口算方法比較多,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確率的關鍵。練習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復習多種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佳的方法。
孩子在口算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總結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學生感知事件是比較籠統的,不夠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獨立的事物,不能覺察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及特徵,因而缺乏對事物間的整體認識。有時在進行口算練習時,有些學生還沒看清數或運算符號,就將答案脫口而出了。
比如將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學生在計算一些算式接龍等這樣外形過繁的題型時,學生就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極不耐煩,不認真審題,不細心計算,從而導致口算錯誤。
2、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一年級學生太小,不能認識正確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對口算缺乏興趣,加上機械重復的訓練更是嫌麻煩,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亂說。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寫作業時邊做邊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書寫時不規范、字寫得很馬虎,算後又不安心檢查計算,都是計算錯誤的原因。
Ⅱ 小學一年級計算簡便方法
一年級簡便計算過程分析18+23+32
解題思路:四則運算規則(按順序計算,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弧先算括弧,有乘方先算乘方)即脫式運算(遞等式計算)需在該原則前提下進行
解題過程:
18+23+32
=18+32+23
=50+23
=73
(2)一年級算術方法技巧擴展閱讀\計算過程:兩個加數的個位對齊,再分別在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相加結果滿10則向高位進1,高位相加需要累加低位進1的結果。
解題過程:
步驟一:8+2=0 向高位進1
步驟二:1+3+1=5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組合計算結果為50
存疑請追問,滿意請採納
Ⅲ 一年級小學生怎樣學加減法最快有什麼小技巧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面對一年級的小孩子在算加減法的時候比較緩慢,家長也比較著急,所以說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幫方法來引導孩子。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畢竟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之後,孩子才會找到對的辦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找一些鍛煉思維的玩具,比如積木小木塊,都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到很多加減法的知識。
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我們可以利用圖形來幫助孩子分析和理解有些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些圖形上面的實際物體,都可以讓孩子能夠學習到抽象的認知。只要孩子學會了湊十法和破十法之後,還要背誦它的定律。完全熟悉之後就可以增加記憶和加減法的公式,熟能生巧,每一次的練習都會給予孩子更好的認知,家長在這個期間也要多給予陪伴和鼓勵。
Ⅳ 教一年級數學算術方法100-3=
100=90+10
10-3=7
90+7=97
Ⅳ 小學一年級數學算術題有什麼好的方法教孩子
如果是計算題的話:
1.講算理.先結合實物或學具操作,再讓孩子閉眼想操作過程和結果.
2.在會算理的基礎上要求背口訣.
如果是應用題的話:
1.讓孩子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加法,什麼情況下用減法.
2.讀懂題意,選擇演算法.
Ⅵ 小學一年級數學口算技巧
1.做減法,想加法。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用加法來思考。如12-8,想8+( )=12。
2.破十法。用「破十法」可以這樣想:10-7+3=6
3.連減法(平時法),用連減法可以這樣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4.加補法。還可以這樣想:13-10+3=6
5.熟背湊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6.趣味計算:
計算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學習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可以補充一些趣味性的計算題目,培養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如:找規律、用簡便計算擺動火柴使等式成立、找夥伴比賽等方法。
口算方法比較多,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確率的關鍵。練習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復習多種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佳的方法。
Ⅶ 如何教一年級小朋友算術
用火柴,瓶子,樹葉,棍子,車輛,人,,,,, 都可以,非要用手指么??? 差到每過10以上的時候教幾遍這么讀, 把你小時候學過的 小99 拿出來教教,現在都忘了么?你上學的時候是怎麼學的,就怎麼教啊
Ⅷ 小學一年級數學--用算術方法解
這是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樹上的鳥的只數的差)=棵數
(2+1)÷(2-1)=3(棵)
棵數×1+多的一隻鳥=鳥的只數
3×1+1=4(只)
Ⅸ 一年級的加法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的加法減法怎麼教?
1、熟背10以內數的分成組合,為小學數學加減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為10以內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就好像二年級背乘法口訣一樣,讓孩子背熟10個數的分成組合。
比如2和4組成6,就可以知道2+4=6;3和5組成8,就可以知道3+5=8等等。
另外背熟數字10的分成和組合為「湊十法」打基礎。
比如8+6=?看到有8,想到和2湊成10,就把6分成2和4,10加上4,得數就是14。
記住,不要讓孩子養成數指頭的習慣,指頭數不過來怎麼辦?
2、學會拆分數字,湊成整十
大於10的數加減,教孩子學會拆分數字,湊成整十,方便計算,也就是常用的「湊十法」。
比如16+3=?把16分成10和6,6+3=9,10+9=19。
16+37=?把16分成10和6,37分成30和7,裡面出現了兩個整十10和30,只需算6+7就行了,孩子掌握方法後口算就能算出來。變成了40+13=53。
80-36=?把80分成70和10,36分成30和6,用70-30=40,10-6=4,這樣80-36就很容易算出等於44。
Ⅹ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的高低對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是有著密切的聯系,那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很關鍵的時刻,是為學好高年級數學知識打基礎的時候。那麼,怎樣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體會:
一、 講清算理、理清算理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老師必須先讓學生講清楚算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課堂上讓學生花太多的時間去講算理,很浪費時間,但這時間是值得花,花得有價值。
一定要學生學會講它們的區別,即算理。可以用編故事來說算理,當然,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我們不容忽視。只要他們說的符合,都值得鼓勵。如圖1,可以引導他們說:學校買來19個籃球,借出去3個,還剩下幾個沒借?並知道題目要解決的問題是:剩下幾個沒借?就是從原來的總數19個減去借出去的3個,是用減法計算。如圖2,當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時候,部分學生都會表達出圖意,都會用雙手錶示把兩邊的烏龜數量合起來,是用加法計算。學生還會編故事:有4隻烏龜在賽跑,後來又有3隻參加,一共有多少只烏龜?就是把它們(4和3)加起來。如果學生不懂算理,面對這樣的題目,簡直無從下手,只能靠猜,靠蒙了。如果讓他們慢慢學著講算理,理清算理,課堂上多問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們是怎麼想的?他們都很願意用編故事的形式說,這就是講算理,理清算理的一個過程。他們看到同類的題目,計算的速度就會提高,准確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二、 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強化口算
口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它是筆算的基礎。口算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花時少,速度快,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考試的時候,通常會有十分鍾的口算題,這就要求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必須要快,同時又要求了准確率。所以平時對學生的口算訓練也變的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這樣的方法:要求每個學生都准備一本「聽寫本」(其實就是單行本),在上課前的兩三分鍾,我會說口算題,如:15-6=、12-7=、9+4=……他們就在「聽寫本」寫上所聽到的口算題,並寫出得數。當然這對個別學生是有困難,但堅持一段時間,他們是會有進步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相應地把題目改變一下形式,即適當增加難度。例如:17-()=8、15-()=7、12-()=5……學生也可以充當老師的角色,同桌(最好就是有「一幫一」搭配那樣)之間可以出題目「聽寫」,然後互相評價。現在剛好學到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就會出有關這類型的題目給他們「聽寫」,並鼓勵他們自己出題考自己或同學。這過程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和督促,而且在他們出題目的過程又是一個新的思考過程,慢慢地他們的數感會增強,口算能力會得到提升。
三、 訓練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特別願意去做,而且做得也不錯。學習也一樣,學生有興趣,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的,就會學得特別認真,特別配合。人們都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動力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計算的准確性,先從他們的興趣入手,使學生感到計算是很有趣的,是一種數字游戲,可以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解決問題和困難。所以設計的情境要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數學情境生活化、兒童化、趣味化。具我了解到,很多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玩一種叫「陀螺」的玩具,我在上課時就會設計一些有關這「陀螺」的情境:今天,老師在商場看到了一些非常漂亮、戰鬥力特別強的「陀螺」,紅色有12個,藍色20個,白色7個,你們能根據老師的話,提一些有關(加法的)數學的問題,並解決它嗎?學生一聽到是他們喜歡的「陀螺」,腦筋就轉得特別快,也就對數學計算提起了興趣,主動地參與、主動地解決,並動腦筋編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來練習和鞏固,使計算能力有所提高。另外,「開火車」、「找朋友」、「郵遞員叔叔送信」、「送小動物回家」等形式的練習也可以用到課堂上,視算、聽算相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使計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證。
另外,我覺得題目不是做的越多越好,應該要有針對性地訓練,重點部分重點練,經常出錯的經常練。並掌握其中的計算技巧和方法。對個別的學生有特別的輔導,並且嚴格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個別的學生對寫字很馬虎,經常會把「0」寫得象「6」,「4」寫得象「9」,這也影響了計算準確性,所以嚴格要求他們的書寫習慣也很重要。
以上只是我在計算教學方面的一點點體會,當然,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所謂「欲速則不達」,老師要有恆心、耐心,才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