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找到胸骨最簡單的方法

如何找到胸骨最簡單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14 17:51:05

⑴ 請問如何准確的找到膻中穴的位置謝謝啦

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膻中穴寬胸理氣,寧心安神。膻中穴主要用於呼吸系統及血液循環方面的疾病,可以改善胸悶胸郁、心悸、咳嗽、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焦躁。另外胸部脹癌、乳汁分泌不足的用戶也可以常按壓膻中穴。

膻中穴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如心臟不適時,可有呼吸困難、心跳加快、頭暈目眩等,此時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臟工作能力,使症狀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大,難免煩躁生悶氣,按按膻中就可使氣機順暢,煩惱減輕。

(1)如何找到胸骨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按摩膻中,可以疏肝理氣,開胸解郁,使得肝氣及全身氣機條暢,利於情緒的穩定,對養肝護肝有好處。

2、按摩時用大拇指按揉膻中3分鍾,由輕到重,以能承受為度。然後把手掌伸直,用手掌靠小指的一側,以膻中為中心上下按摩12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每日早晚各2回。

3、不會火功推拿的人,按摩膻中穴或艾灸膻中穴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⑵ 如何確定人體第四肋骨的位置

人體的肋骨位於胸部,左右對稱,一邊各有12根。如果比較瘦的人,肋骨條可以看到,即使比較胖的人也可以摸到肋骨。在前胸部,胸骨柄與胸骨體交界位置(這個地方輕輕向前突起,稱之為胸骨角)平對第2肋骨。在後背部,肩胛下角的位置平第七肋骨或第七肋間隙。有了以上基礎就可以找第四肋骨了。實際上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對於男性來說,乳頭的位置下方一般情況來說就是第4肋。
人體的肋骨,胸骨以及胸椎骨組成了人的胸廓,對人體起到支撐,對內臟起到保護的作用。兩側肋骨對稱,一側為12根肋骨組成,兩側共為24根。其中1到7與胸骨連接,稱真肋,8到12肋借軟骨與上一肋相連,稱假肋。10到12肋為前端游離,稱浮肋,因此人體遭受外傷的時候,如果發生1到10肋骨折,容易造成胸腔肺部胸膜及內臟血管的損傷
人體存在12對肋骨,總共24根。其中第1到第7肋骨前方通過軟骨與胸骨相連。第8到第10肋骨前方構成肋弓。第11及12肋骨短小,而且前方游離,屬於浮肋。所有肋骨後方與胸椎相連。肋骨主要是構成胸廓,對心肺等重要臟器起到保護作用。另外就是構成肺呼吸擴張的空間。肋骨相對其它部位的骨骼脆弱一些,比較容易因為外傷導致骨折。

⑶ 胸骨角,劍突。在哪裡

看圖很簡單的。

我們胸骨、胸骨角的後方長有胸腺,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類物質,隨年齡增長,胸腺會自行萎縮退化。一般較少有疼痛。

我們劍突下方,正對著一部分的胃,當劍突下方疼痛的時候首先考慮是否胃病發作,長期慢性胃炎的病人常有劍突下灼熱感及壓痛。

⑷ 如何找准中脘穴

方法一:中脘穴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方法二: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方法三: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布有第七、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⑸ 如何鍛煉胸骨!

第一大組是 把腿墊高 15度(不能太高) 雙手撐地寬度比肩略寬 俯卧撐4組 每組25個
第二大組是 平地上做俯卧撐 雙手撐地寬度同上 4組 每組25個
第三大組是 拿啞鈴或者其他物品墊高雙手,其他同上。
第四大組是 雙杠,這個學校里應該有吧,4組 每組根據你的能力,我一般是8組每組10個。
第五大組是 拿啞鈴夾胸,平躺在一個長凳上,雙手平肩展開,放置胸部有拉伸感,然後向上雙手合攏,這個動作一定要體會到胸部有夾緊感覺,4組每組20個。
要點是
1、注意力絕對集中 自己去感知胸部是否用力
2、做的時候盡量慢 滿下快上 保證胸部肌肉充分受力
3、如果做不到這個幅度 絕對不能充數 能做多少是多少 保證每個動作絕對標准
4、胸部肌肉屬於大肌肉群訓練,最好隔48小時候後,再練

⑹ 怎樣確定中脘穴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中脘穴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惡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輔助消化等。

(6)如何找到胸骨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對於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為中也。脘,空腔也。該穴名意指任有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繼續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與中脘同,碗通脘。

(2)上紀。上,上部也。紀,綱紀之意。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為先聚集後下行,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故名上紀。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氣血直接作用於胃腑。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性溫,與胃經氣血同性,可直接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故名胃脘。胃管名意與胃脘同,管通脘。

(4)大倉。大,與小相對,大也。倉,倉庫也。大倉名意指本穴為地部經水匯聚的大倉庫。理同中脘名解。太倉名意與大倉同。

(5)三管。三,指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三經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它不光來自於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還有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水液,故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⑺ 如何知道自己是漏斗胸

漏斗胸
疾病概述
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並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較女性多見,有報道男女之比為4∶1,屬伴性顯性遺傳。
病因病理
【病因學】

大多數人認為漏斗胸是由於下胸部肋軟骨及肋骨發育過度,胸骨代償性地向後移位而形成的畸形。

【病理改變】

漏斗胸是胸骨、肋軟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狀的一種畸形,絕大多數漏斗胸的胸骨從第二或第三肋軟骨水平開始向後,到劍突稍上一點處為最低點,再返向前形成一船樣畸形。兩側或外側,向內凹陷變形,形成漏斗胸的兩側壁。漏斗胸的肋骨走行斜度較正常人大,肋骨由後上方急驟向前下方凹陷,使前後變近,嚴重時胸骨最深凹陷處可以抵達脊術。年齡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對稱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漏斗胸畸形逐漸變得不對稱,胸骨往往向右側旋轉,右側肋軟骨的凹陷往往較左側深,右側乳腺發育較左側差。後胸部多為平背或圓背,脊柱側彎隨年齡逐漸加重,年齡小時不易出現脊柱側彎,青春期以後患者的脊柱側彎較明顯。漏斗胸畸形壓迫心肺,心臟多數向左側胸腔移位。兒童往往表現為一種獨特的虛弱姿勢:頸向前伸,圓形削肩,罐狀腹。

臨床表現
漏斗胸多見於15歲以下的兒童,很少見到40歲以上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漏斗胸及脊柱側彎壓迫心肺,損害呼吸和循環功能,致使患者存活時間縮短,40歲以前就已去世。

輕微的漏斗胸可以沒有症狀,畸形較重的壓迫心臟和肺,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肺活量減少,功能殘氣量增多,活動耐量降低。幼兒常反復呼吸道 感染,出現咳嗽、發熱,常常被診斷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喘息。幼兒循環系統症狀較少,年齡較大的可以出現活動後呼吸困難、脈快、心悸,甚至心前區疼痛,主國是因為心臟受壓、心排血量在運動時不能滿足需要,心肌缺氧,因而引起疼痛。有些患者還可以出現心律失常,以及收縮期雜音。

漏斗胸有時合並肺發育不全、Marfan綜合征、哮喘等疾病,這些疾病合並存在時常常成為患者不可耐受的畸形,往往需要盡早手術糾正。

診斷鑒別
漏斗胸在臨床上非常容易診斷,畸形一目瞭然。但要確定漏斗胸的嚴重程度則是比較困難的,目前臨床上有很多描述方法。

1.體表波紋分域圖是客觀描述畸形的一種方法 它利用光源和格子的投照方法,將胸壁凹陷部分的波紋等高線圖像拍照下來,依據波紋等高線的間隔及數目,經數字轉換器輸入電子計算機,計算出凹陷部分的容積,確定漏斗畸形的嚴重程度,並可評估手術治療的效果。

2.漏斗指數(FI) 是另一種表達畸形的方法。

FI =( a×b×c )÷( A×B×C )

a.漏斗胸凹陷部的縱徑;b.凹陷部的橫徑;c.凹陷部的深度;

A.胸骨的長度;B.胸廓的橫徑;C.胸肌角至椎體的最短距離

判斷漏斗胸凹陷程度的標準是:

重度:FI>0.3,中度0.3>FI>0.2,輕度:FI<0.2

3.漏斗部注水測量水量 令患者仰卧,在漏斗部注水然後測量水量,也可以了解漏斗胸的嚴重程度,重症漏斗胸的容水量可達200ml左右。有人用橡皮泥填充在漏斗胸內,塑形後取出橡皮泥,浸入水中就可以很容易地測出漏斗胸凹陷部的容積。

X線檢查可以見到肋骨的後部平直,前部向前下方急傾斜下降,心影多向左側胸腔移位,心影的中部有一個明顯的放射線半透明區,右心緣常與脊柱重疊,個別嚴重的患者心影可以完全位於左胸腔內,年齡較大的患者脊柱多有側彎。側位胸片可以看到胸骨體明顯向後彎曲,有的胸骨下端可以抵達脊柱前緣。

後前位照片:漏斗胸的心影中透明區

胸部CT片更能清楚地顯示胸廓畸形的嚴重程度及心臟受壓移位程度。

心電圖可以表現為V1的P波倒置或雙向,也可以有右束支傳導阻滯,心導管檢查可以描記至舒張期斜坡和平台,與縮窄性心包炎所見相同,心血管造影顯示右心受壓畸形和右室流出道受阻。

治療預防
(一)手術適應證

漏斗胸影響心肺功能及有精神負擔的,應該手術治療。漏斗指數大於0.2的均應手術。手術時機的選擇尚有爭論,多數專家認為3~10歲手術為宜,也有人主張只要看到明顯的畸形,無論年齡大小都應立即手術,而不應該等到有嚴重的臨床症狀以後再手術,年齡越輕,治療效果越好,需要手術的范圍越小。嬰幼兒手術時很少需要輸血,也很少需要切除肋骨軟骨關節以外的部分,較大年齡的患者往往需切除骨質肋胃,也往往需要輸血。實際上有些症狀在手術前可能並未覺察,而在手術後才發現這些症狀消失了。嬰幼兒吸氣時胸壁明顯反常內陷,加重了凹陷的畸形,因此一些作者認為當用力呼氣時明顯的畸形仍然存在就應認為是有恆定的畸形,應該手術糾正。

(二)手術方法

1.肋骨成型術 單側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型術。方法是從中線向患側作一曲線切口,在肋軟骨骨膜和肋骨骨膜下解剖畸形的肋軟骨和肋骨,做多個橫行切口糾正畸形後,將肋軟骨向上拉向胸骨,用縫線將肋軟骨縫在胸骨前面,然後縫合骨,用縫線將肋軟骨縫在胸骨前面,然後縫合皮膚,這種手術簡單,適合於較輕的漏斗胸。

2.胸骨抬高術 是將畸形的全長肋軟骨(第3~6肋軟骨),自肋軟骨骨膜下切除使胸骨自第2肋骨以下完全游離,在胸骨的上端相當於第2肋骨水平的胸骨後板作磺行截骨,在截骨處鉗入肋軟骨片,並縫合固定,這樣就使胸骨抬起了。然後再將第2肋軟骨由內前向外後斜行切斷,將肋軟骨的內側端重疊在肋軟骨的外側端上縫合固定,即三點固定法,最後將肋間肌和腹直肌分別縫合在胸骨上,並縫合皮膚。這種方法術後可能出現反常呼吸,有人用金屬針或金屬板加強固定,可以避免術後反常呼吸及術後胸骨再度塌陷。此法的缺點是需要再次手術取除固定金屬材料,因此不太受歡迎。

3.胸骨肋骨抬高術 特別適用於肋軟骨肋骨骨質都比較柔韌的較年輕的患者。正中切開皮膚後,顯露凹陷的胸骨及肋軟骨,在肋軟骨骨膜下將肋骨游離出來,在接近胸骨處切斷第3至7肋軟骨,並將各肋間肌向側方切開,使肋骨及肋軟骨前端具有充分的游離性,將肋軟骨腹面作多處橫行楔狀切除,使肋軟骨向上抬起,恢復到正常的走行位置,剪除過長的肋軟骨,用滌綸線將相應的肋軟骨斷端縫合,使胸廓的前後徑加大接近正常形態,兩側肋軟骨向上牽拉的合力將凹陷的胸骨向上抬起,故稱胸骨肋骨抬高術。

4.帶上、下血管帶蒂胸骨翻轉術 胸腹部正中皮膚切口將兩側胸大肌分別向外側游離,顯露凹陷的胸骨和兩側畸形的肋骨及肋軟骨,並沿腹直肌外緣游離腹直肌至臍水平,切開肋弓下緣,用手指游離胸骨及兩側肋軟骨內面的胸膜,直至凹陷畸形的外側,自畸形肋軟骨的兩側起始部切斷第7至第3肋軟骨及肋間肌,在第2肋間水平分離出兩側的胸廓內動靜脈,並向上下各游離出4~5cm,用線鋸在此水平橫斷胸骨,使凹陷的胸骨和兩側肋軟骨完全游離,然後將胸肌板及肋軟骨帶著胸廓內動靜脈及腹直肌均呈十字交叉狀態。翻轉後的胸骨原來最凹陷處變成最突出的部分,可以適當加以修剪,使胸骨變平整。用不銹鋼絲縫合胸骨橫行斷端,並用滌綸線縫合相應的每一根肋軟骨斷端及肋間肌,縫合時切除過長的肋軟骨,使翻轉後的胸骨肋軟骨板能夠非常合適的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固定後在胸骨後放置閉式引流管,然後縫合胸大肌、皮下組織和皮膚。

本法術中不切斷胸廓內動靜脈和腹直肌,胸骨的血液循環能夠保持正常,確保了術後胸骨的正常成長發育,只要術中將胸廓內動靜脈充分游離4~5cm長度,手術翻轉時一般不會遇到任何困難,胸廓內動靜脈及腹直肌雖然呈十字形交叉,但動脈搏動有力,靜脈不會淤滯。手術後胸壁穩定,無反常呼吸,患者可以早日下地活動,畸形糾正效果板滿意。個別患者術後2~3個月後出現上胸部橫斷胸骨處輕度局限凹陷,有人主張用胸骨牽引架進行牽引,可以糾正上述缺陷。

5.帶腹直肌蒂胸骨翻轉術 此法與帶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轉術的不同在於本法切斷胸廓內動靜脈,只保留腹直肌蒂作為血液供應的來源。手術操作與前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橫斷胸骨時先結扎切斷胸廓內動靜脈,然後再橫斷胸骨,將胸骨及肋軟肌板帶著腹直肌蒂翻轉180°,修整變形的胸骨板後縫合固定在原來的位置。

6.無蒂胸肌翻轉術(和田法) 採用胸骨正中或雙側乳腺下橫切口,游離胸大肌和腹直肌,顯露畸形的胸骨、肋軟骨和肋骨,從畸形開始凹陷的部位稍骨側自肋弓開始向上依次切開兩側肋軟骨骨膜,切斷肋軟骨,並將肋軟骨和胸肌自骨膜內剝出,在胸骨向下凹陷的上一肋間處橫斷胸骨,完整並剪除可能附著的部分肋間肌和軟組織等,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後,用鋼絲將翻轉180°的胸骨板固定在胸骨柄處,剪除過長的肋軟骨,然後用滌綸線縫合固定在相應的肋骨部位,縫合肌內及皮膚。

7.胸骨翻思索加重疊術 部分患者上胸部扁平或凹陷,手術中可以在胸骨板翻轉後,將胸骨上端的前面切成斜面狀,插入胸骨柄前面的骨膜,使部分胸肌重疊,胸骨板向上移間,用鋼絲將重疊的胸骨縫合固定,用滌綸線縫合肋軟骨,部分過長的肋軟骨也重疊縫合,這樣術後的胸廓外形糾正的更加滿意。

胸骨翻轉術比較適合於成後患者,因為成年胸骨抬高術等均難以整復。胸肌翻轉術後並未發現胸骨血運障礙,而使胸骨遭到破壞或被機體排斥。手術效果滿意。

⑻ 怎樣能簡單的找到各個穴位,通俗易懂的。謝謝!

你想要找什麼方面的穴位呢? 比如清神醒腦的,緩解疲勞的,真的是多不勝數,我也實在是不知道給你講解哪方面的,不過我還是推薦幾個比較常用的給你好了 ~·正好符合你的要求通俗易懂 1、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即後發際正中上七寸。 2、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 3、印堂:在面部、兩眉內側端聯線的中間。 4、聽宮:在耳屏的前方、下頜關節後方的凹陷處。 5、魚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視時下對瞳孔處。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發際一寸五分處。 7、晴明:在內眼角上方0.1寸處。 8、耳門:在聽宮穴上方,耳屏上切跡的前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處。 10、頰車: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當用力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的交界處。 12、承泣:眼平視時,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緣上。 13、下關:在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 14、風府:在後發際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處,即兩筋之間陷中。 15、風池:平風府穴,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處, 16、腦戶:在後發際正中上量二寸五分,當枕骨粗隆之上緣陷中。 17、上廉泉:在頜下正中一寸,舌骨與下頜緣之間凹陷處。 18、頸臂:在鎖骨上方,胸鎖乳突肌的後緣處。 19、啞門:在向後發際上五分,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處。 20、缺盆:在頸外側處部、鎖骨上窩之中點處。 21、天容:在下頜角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前緣。 22、廉泉:在頸前部正中線、喉頭結節上方陷處。 23、扁桃:在下頜角下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24、天牖:在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近發際處。 25、天柱:在啞門穴旁開三寸處。 26、人迎:在結喉旁開一寸五分、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27、翳風:在耳垂後、乳突和下頜骨之間的凹陷處。 28、扶突: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與結喉相平處。 29、天窗:在頸外側部、下頜角下,扶突穴後、胸鎖乳突肌後緣處。 30、天鼎: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扶突穴下一寸處。 軀幹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跡上緣凹陷處。 32、膻中: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 33、氣海:在腹部正中線、臍下一寸五分處。 34、大包:在極泉穴與第十一浮肋端之中點處。 35、腹哀:在大橫穴上三寸、即劍突尖下。 36、期門:在臍上六寸、巨闕穴旁開三寸五分處。 37、鳩尾:在臍上七寸,即劍突尖下。 38、神闕:在腹部、臍窩中央處。 39、步廊:在中庭穴旁開二寸處。 40、極泉:舉臂開腋時,在腋窩中間、腋動脈內側。 41、日月:在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即期門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線上,臍上五寸處。 43、京門:在第十二肋骨頭下。 44、急脈:在大腿內側面上部,從恥骨聯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門:在腹上部、臍上四寸、中脘穴旁開二寸處。 46、章門:在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緣。 47、庫房:在鎖骨中線第一肋間隙處,即華蓋穴旁開四寸。 48、維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樞前下五分處。 49、淵腋:在腋下三寸,乳頭旁開四寸陷中。 50、中府:在雲門穴下方約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間,距胸骨正中線六寸處。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線,臍上二寸處。 52、不容:在幽門穴旁開一寸五分,即巨闕穴旁開二寸處。 53、帶脈:在章門穴下與臍相平處。 54、乳中:在乳頭中央處。 55、乳根:在乳頭直下第五肋間。 56、關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臍下三寸處。 57、中極:在臍下四寸處。 58、曲骨:在臍下五寸,恥骨聯合上緣。 59、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處。 60、天樞:在肚臍旁開二寸處。 61、食竇:在任脈旁開六寸的第五肋間。 62、會陰:在肛門前陰部後兩陰之間。 63、大椎: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間正中處。 64、風門: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65、天宗:在肩胛崗下窩的中央。 66、至陽: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間。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間。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 69、魂門: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開三寸處。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開一寸五分處。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 72、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73、胃倉: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三至四寸處。 76、命門:在第二、三椎之間。 77、肩井: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肩部高處。 78、長強:在尾骨尖與肛門之間。 四肢部 79、巨骨:在鎖骨肩胛崗之間凹陷處。 80、臂口:在上臂外側、三角肌止點稍前處、肩(骨禺)與曲池的連上。 81、尺澤: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號肌腱外側處。 82、曲澤: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近尺側緣。 83、曲池:屈肘時,在肘橫紋頭與肱骨外上髁之中點處。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處。 85、少海:屈肘時,在肘橫紋尺側端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86、青靈:在少海穴上三寸處。 87、內關:在腕橫紋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側,當第五掌骨與鉤骨、碗豆骨之間凹陷處。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點稍偏食指處。 90、陽溪:拇指向上撓時,在腕關節橈側凹陷處。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頭之間、掌指關節上方一寸凹陷處。 92、八邪:握拳時,每個掌骨小頭之間處。 93、風市:在直立兩 手自然下垂時,在大腿外側中指尖所到之處。 94、陰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95、陰廉:在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二寸動脈處。 96、血海:在大腿內側面下部、髕骨內上緣上二寸處。 97、箕門:在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處。 98、承扶:在臀部下緣橫紋中點處。 99、委中:在窩部橫紋中點處。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脛骨前肌上。 101、膝陽關:在陽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處。 102、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出現「人」字形凹陷處,即委中穴與足跟之中處。 103、懸鍾:在外踝高點直上三寸,腓骨前緣。 104、三陰交: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後緣。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關節橫紋中點、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 106、昆侖:在外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⑼ CT如何定位肋骨

一般從上到下胸廓入口前雙側第一對肋骨是第一肋,胸廓入口後雙側第一對肋骨是第二肋骨,以下一次計數,三至十二肋即可。

怎麼找胸骨下1/3交界處

http://wldaily.zjol.com.cn/html/2007-03/22/content_8820.htm
有圖片

現場心肺復甦術(下)

胸外按壓
1.按壓部位:胸骨下1/3交界處

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處向中間滑移,在兩側肋弓交點處找胸骨下切跡為定位標志(圖1);然後將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處切跡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為按壓區,將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手掌根的橫軸應放在胸骨的縱軸面上(圖2);將定位之手取下,將手掌根重疊放於另一手背上,兩手手指互扣,使手指脫離胸壁(圖3)。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找到胸骨最簡單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果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如何寫 瀏覽:898
太陽能光電板安裝方法 瀏覽:444
城市人口增多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270
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瀏覽:425
真假海螺肉的鑒別方法 瀏覽:772
鬍子有點黃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246
安卓手機亮屏時間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8
激光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625
架接果樹方法視頻 瀏覽:685
名師閱讀教學方法 瀏覽:759
長發快速剪發方法視頻 瀏覽:74
銅絲球連接方法 瀏覽:42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8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8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