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進行空氣質量常規監測時,怎樣結合監測區域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布點方法
(1)功能區布點法:多用於區域性的常規監測,布點方法:先將監測區域劃分成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和居住混合區、交通不同功能區。再按功能區的地形、氣象、人口密度、建築密度等,在每個功能區設若干采樣點。(2)網格布點法:多用於有多個污染源,並且污染物分析較為均勻的地區。布點方法:將檢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網格中心。能較好的反映污染物的空間分布規律。(3)同心圓布點法:主要用於多個污染源構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較集中的地區。布點方法:先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為圓心畫同心圓,再從圓心列出若干條放射線,將射線與圓的交叉點作為采樣點。(4)扇形布點法:適用於孤立的高架點源,且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布點方法:以點源所在位置有頂點,主導風向為軸線,在下風向地面上劃出一個扇區形作為布點范圍。扇區的角度要控制在45-90度,一般為45度。采樣點設在扇形平面內距點源不同距離的若干弧線上。每條弧線上設3-4個采樣點,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取10-20度。在上風向應設對照點。
⑵ 大氣監測的布點方法主要有哪些
點位布設方法
1)功能區布點法
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可以按其功能分為工業區、居民區、交通稠密區、商業繁華區、文化區、清潔區、對照區等各功能區的采樣點數目的設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中的工業區、人口密集的居民區、交通稠密區應多設采樣點,同時應在對照區或清潔區設置1~2個對照點。
2)幾何圖形布點法
目前常用以下3種布設方法:
A.網格布點法: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方格中心。每個方格為正方形,可從地圖上均勻描繪,方格實地面積視所測區域大小、污染源強度、人口分布、監測目的和監測力量而定,一般是1~9平方公裡布一個點。若主導風向明確,下風向設點應多一些,一般約占采樣點總數的60%。這種布點方法適用於有多個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B.同心圓布點法:此種布點方法主要用於多個污染源構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區。布點是以污染源為中心畫出同心圓,半徑視具體情況而定,再從同心圓畫45°夾角的射線若干,放射線與同心圓圓周的交點即是采樣點。
C.扇形布點法:此種方法適用於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或孤立的高架點源。以點源為頂點,主導風向為軸線,在下風向地面上劃出一個扇形區域作為布點范圍。扇形角度一般為45°~90°。采樣點設在距點源不同距離的若干弧線上,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取10°~20°。
以上幾種采樣布點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濃度,為大氣監測提供可靠的樣品.
⑶ 采樣點怎樣布置
采樣點的正確布置,是保證礦樣具有代表性的關鍵。采樣設計人員應在綜合研究礦床地質條件的基礎上,根據礦石性質的復雜程度,不同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的礦石的空間分布情況,以及礦山開采和選礦試驗對礦樣代表性、個數、粒度,重量的具體要求,並考慮采樣施工條件等,合理地確定采樣點數量和位置。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采樣點應分布在礦體的各部位,不能過於集中。沿礦體走向的兩端和中欲以及沿傾斜方向的淺部和深部,都應布置采樣點,同時也應照顧到主要儲量分布地段。在不影響礦樣代表性的情況下,采樣點的布置,也可以礦床前期開采地段為重點。
(2)選擇采樣點時,應考慮能代表不同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並照顧到各類型、各工業品級礦石的物質組成和礦石性質等方面的一般特徵,還應根據伴生組分的賦存分布特點,照顧到伴生組分含量及礦物種類。
(3)采樣點的數量,應盡可能多些。對於品位變化復雜的礦床,有時還須考慮一定數量的備用采樣點。
(4)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勘探工程和采礦工程,選擇其中對礦石類型和於業品級揭露最完全的工程點作為采樣工程點。地表采樣點應盡量布置誇天然露頭及保存完好或恢復工作量小的探槽、淺井等勘探工程中,深部采樣點盡量布置在保留有礦(岩)芯的勘探鑽孔內。當礦石質量變化較大,在已有工程中布置采樣點受到局限,而難於保證試樣的代表酬,或者勘探階段未施工坑道,需要採取數量較多的擴大連續試驗、半工業試驗和工業試驗礦樣時,則應結合探礦或開采,布置專門的采樣工程點。
(5)礦體頂底板圍岩采樣點應布置在與礦體接觸處和開采時圍岩崩落厚度的范圍內。
(6)在選擇采樣點時,應考慮施工和運輸條件。在不影響礦樣代表性的前提下,選擇施工及運輸條件較好的地點作為采樣點。
(7)地質勘探時劈取化驗樣剩餘的鑽孔礦芯和岩芯、是很寶貴的地質勘探成果,應充分和有效地利用。但在配樣計算和采樣時,不允許將保存的鑽孔礦芯和岩芯樣段全部取走,只能劈取一半作試驗礦樣。其餘一半,應妥善保存,留作地質勘探、選礦試驗、礦山生產時備查礦樣。
⑷ 怎樣結合監測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大氣采樣和布點方法
結合監測區域的主導風向,環境敏感目標的分布情況,地形復雜程度,污染源分布情況綜合考慮監測點的布置,布點應包括區域的有代表性的環境空氣敏感目標如:居民區、醫院、政府辦公機構,方法可採用極坐標布點法,上風向,下風向同時布點,下風向加密布點,布點應同時考慮人員和電力的可達性。
⑸ 大氣環境樣品採集點的背景點怎麼選擇
1)研究目的
例如:如果你調查的是農田肥力,主要進行農化樣品採集,一般採集到表土層、耕層就可以了;如你做土壤污染物垂直遷移轉化研究,就要採集更深的分層土壤.
2)土壤特性
根據土壤發生厚度進行采樣,例如:高山草甸土土體厚的很薄,不可能進行很深的土壤采樣.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1.布點:按照土壤類型和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別采樣。一般150-300畝(不同地區可根據情況確定)採取一個耕層混合樣,每個示範村的主要農作土種至少採集3-4個混合農化土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應用土壤底圖確定采樣地塊和采樣點,並在圖上標出,確定調查采樣路線和方案。
2.采樣部位和深度:根據耕層厚度,確定采樣深度,一般取樣深度0-20厘米。
3.采樣季節和時間: 骨幹農化土樣採集地點及時間,盡量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所代表的土壤區域一致,以便比較土壤養分前後的變化。土樣採集時間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採集時間一致。如無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採集時間的,則統一在秋收後冬播施肥前採集。
4.采樣方法、數量:農化土樣採用多點混合土樣採集方法,每個混合農化土樣由20個樣點組成。樣點分布范圍不少於3畝(各地可根據情況確定)。每個點的取土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和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樣器應垂直於地面,入土至規定的深度。采樣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器具。樣品處理、儲存等過程不要接觸金屬器具和橡膠製品,以防污染。
每個混合樣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採集樣品太多,可用「四分法」棄去多餘土壤。
5.樣品編號和檔案紀錄:做好采樣記錄:土樣編號、采樣地點及經緯度、土壤名稱、采樣深度、前茬作物及產量、采樣日期、采樣人等。
⑹ 大氣環境現狀監測布點的方法有哪幾點
2.大氣環境監測布點的方法
監測點的布設,應盡量全面、客觀、真實反映評價范圍內的環境空氣質量。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污染物濃度、環境人口的密集度、工業發展水平、重要動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監測地形、監測地氣候環境等等進行監測布點分析和選擇。
2.1大氣環境監測布點點位選取的原則
(1)代表性原則。代表性是指當前所選取的點位要能夠真實有效的代表點位所代表區域的真實情況,對於該區域主要污染物濃度進行重點監測,並能夠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有效的判斷。
(2)一致性原則。一致性是指當前布點監測的大氣污染物種類和濃度能夠與周圍保持一致。無論從監測地形,還是監測地氣候環境來看,保持一致性是對監測數據進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斷的基礎和前提。
(3)經濟性原則。經濟性是指在保證大氣環境監測數據有效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對監測點位加以科學分配,爭取做到在污染物嚴重地區多布點,在工業化程度不高,如農村地區進行少量布點,將有效的資源盡可能用到重點區域。
(4)科學性原則。根據污染物的不同,布設大氣環境監測布點的時,結合實際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監測對人體有較大危害的氣體污染物時,監測點位的高度盡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間,或者選取一個適當的參考值1.7米;如監測對植物有重大影響的大氣污染物時,監測點位高度應該盡量與植物的中心葉面保持一致。
2.2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
(1)照功能區布點法。這種方法是在大氣環境監測初期經常採用的布點方法,功能區主要是根據一個城市的工業區域、教育區域、商業區域等等的不同而設立不同的點位,是在工業區域設置較多點位,特別是污染物排放較多的企業所在點。在對不同功能區進行布點時,應盡可能考慮布點的觀測有效性、合理性,對應急狀況能夠進行有效的預測及合理的緊急處理,同時對於不同的大氣污染物,根據不同擴散系數,對布設的點位進行適當的調整。按照功能區進行布點方法的優點是充分體現了經濟性原則,能夠對工業區域進行合理有效的監測和預報,在大城市裡具有明顯的優勢,缺點是不太適合城市外的其他地區,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斷監測數據,無法保證檢測數據的精確性。
(2)網格布點法。網格布點法即在綜合考慮區域的重要性、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業化發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礎上,對所在區域進行網格劃分,在網格的交點處設立監測點位。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充分考慮代表性、一致性原則,能夠確保判斷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精確性,同時能夠繪制該區域不同時段污染物擴散的趨勢,有利於對污染物控制進行科學決策,在污染物均勻區域、多污染源區域實用度很高。網格布點法的缺點是對污染物濃度高的區域缺乏必要的點位監測,不能反映高濃度污染物的實際濃度,同時在點位布設的經濟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3)扇形布點法。根據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側或季節主導風向的下風側,劃定3~5個方位的不同距離處設置采樣點。扇形布點法適用於單個污染源的情況,根據污染源所處區域,不同季節的不同風向,不同污染物種類的擴散系數而設立的一種大氣環境監測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對單個重要點源進行監測,並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的劃定,從而判斷是否對污染氣體點源周圍的環境及居民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在布設時以主風向為軸線,根據實際需要在不同角度設置不同數量的布設點位,同時在上風向也應設置相應的參照點位。扇形布點法的優點是適合單個重要點源,同時能夠經濟有效的利用資源,同時保證監測數據的精確,不足之處在於不適合大范圍使用這種方法,同時對風向的把握及利用的要求較高。
(4)同心圓布點法。同心圓布點法是在地勢平坦的區域,有多個污染物點源存在的情況下,在確定污染區位置的同時,以此污染源作為圓心,畫出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然後畫出不同的軸線,軸線與同心圓的交點即為布設點位。同心圓布點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多地的布設監測點位,布點分布均勻,適用於有多個污染源的地區,同時滿足代表性原則、一致性原則、經濟型原則、科學性原則,能夠對多個污染源進行有效監測。同心圓布點法的缺點是周圍環境,例如風向等對監測結果及監測點位的布設有較大影響,對於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較為適用。
⑺ 大氣監測中采樣點的布設原則是什麼布設采樣點的方法有哪幾種
1.1調查
確定采樣點布設之前,應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其內容包括:
(1)對本地區大氣污染源進行調查,初步分析出各塊地域的污染源概況;
(2)了解本地區常年主導風向,大致估計出污染物的可能擴散概況;
(3)利用群眾來信來訪或人群調查,初步判斷污染物的影響程度;
(4)利用已有的監測資料推斷分析應設點的數量和方位。
1.2布設采樣點的原則和要求
(1)采樣點應設在整個監測區域的高、中、低三種不同污染物濃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較集中、主導風向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應將污染源的下風向作為主要監測范圍,布設較多的采樣點,上風向布設少量點作為對照;
(3)工業較密集的城區和工礦區,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標地區,要適當增設采樣點;城市郊區和農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濃度低的地區,可酌情少設采樣點;
(4)采樣點的周圍應開闊,采樣口水平線與周圍建築物高度的夾角應不大於30°。測點周圍無局部污染源,並應避開樹木及吸附能力較強的建築物。交通密集區的采樣點應設在距人行道邊緣至少1.5m遠處;
(5)各采樣點的設置條件要盡可能一致或標准化,使獲得的監測數據具有可比性;
(6)采樣高度根據監測目的而定,研究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應將采樣器或測定儀器設置於常人呼吸帶高度,即采樣口應在離地面1.5~2m處;研究大氣污染對植物或器物的影響,采樣口高度應與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連續采樣例行監測采樣口高度應距地面3~15m;若置於屋頂采樣,采樣口應與基礎面有1.5m以上的相對高度,以減小揚塵的影響。特殊地形地區可視實際情況選擇采樣高度。
1.3采樣點的數目
采樣點的數目設置是一個與精度要求和經濟投資相關的效益函數,應根據監測范圍大小、污染物的空間分布特徵、人口分布密度、氣象、地形、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規定,按城市人口數確定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采樣點的設置數目如表3所示。
1.4采樣點布點方法
(1)功能區布點法: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可以按其功能分為工業區、居民區、交通稠密區、商業繁華區、文化區、清潔區、對照區等。各功能區的采樣點數目的設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中的工業區、人口密集的居民區、交通稠密區應多設采樣點。同時應在對照區或清潔區設置1~2個對照點。
(2)幾何圖形布點法:目前常用以下幾種布設方法。
①網格布點法: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方格中心。每個方格為正方形,可從地圖上均勻描繪,方格實地面積視所測區域大小、污染源強度、人口分布、監測目的和監測力量而定,一般是1~9km2布一個點。若主導風向明確,下風向設點應多一些,一般約占采樣點總數的60%。這種布點方法適用於有多個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②同心圓布點法:此種布點方法主要用於多個污染源構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區。布點是以污染源為中心畫出同心圓,半徑視具體情況而定,再從同心圓畫45°夾角的射線若干,放射線與同心圓圓周的交點即是采樣點。
③扇形布點法:此種方法適用於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或孤立的高架點源。以點源為頂點,主導風向為軸線,在下風向地面上劃出一個扇形區域作為布點范圍。扇形角度一般為45°~90°。采樣點設在距點源不同距離的若干弧線上,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取10°~20°。
以上幾種采樣布點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濃度,為大氣監測提供可靠的樣品。
⑻ 進行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時,關於采樣點的選取原則和布置方式有哪些規定
采樣點設置要求
民用建築工程驗收時,應抽檢有代表性的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數量不得少於5%,並不得少於3間。房間總數少於3間時,應全數檢測。
民用建築工程驗收時,凡進行了樣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測試結果合格的,抽檢數量減半,並不得少於3間。
環境污染物現場檢測點應根據房間面積設置: 房間面積小於50m2時,設1個檢測點; 房間面積大於50m2時,設2個檢測點; 房間面積大於100m2時,設3個檢測點; 房間面積大於500m2時,設5個檢測點;
環境污染物濃度現場檢測點應距內牆面不小於0.5m 、距樓地面高度0.8~1.5 m。
檢測點應在對角線上或梅花式均勻分布設置,避開通風道和通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