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評價讀書方法

如何評價讀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12 20:08:28

如何讀書,方法

讀喜歡的書,適當的記一些句子,思考一下內涵,揣摩作者思想,寫作意圖,

⑵ 閱讀評價有哪些方式

1. 快速泛讀(fast extensive reading)

平時要養成快速泛讀的習慣。這里講的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要求讀得快,理解和掌握書中的主要內容就可以了。要確定一個明確的讀書定額,定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切實可行,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讀20頁,一個學期以18周計算,就可以讀21本中等厚度的書(每本書約120頁)。

2. 計時閱讀 (timed reading)

課余要養成計時閱讀的習慣。計時閱讀每次進行5~10分鍾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快速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閱讀時先記下「起讀時間」(starting time),閱讀完畢,記下「止讀時間」(finishing time),即可計算出本次閱讀速度。隨手記下,長期堅持,必定收到明顯效果。

3. 略讀 (skimming)

略讀又稱跳讀(reading and skipping)或瀏覽(glancing),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所謂略讀,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如同從飛機上鳥瞰 (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顯標志一樣,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換句話說,略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skimmer)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鍾3000到4000個詞。
閱讀時,先把文章粗略地瀏覽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學習需要的或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和信息,然後確定這篇文章是否值得細讀。在查找資料時,如果沒有充分時間,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時,就可以運用略讀技巧。「不需要高度理解」並非指略讀時理解水平可以很低,而是說略低於一般閱讀速度所取得的理解水平是允許的。
一般閱讀的目標是在保持一般閱讀速度的條件下,獲得盡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達到70%或80%。略讀時,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預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達50%或60%就可以了。

略讀有下列四個特點:

(1)以極快的速度閱讀大量材料,尋找字面上或事實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闡述信息。
(2)可以跳過某個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讀。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4)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和達到的目的,不斷靈活地調整閱讀速度。

略讀可以運用下列技巧:

(1)要利用印刷細節(typegraphical details),如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詞、黑體詞、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書和文章進行預測略讀(preview skimming)。預測略讀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模式),以便把握大意,有關的細節及其相互關系。
(2)以一般閱讀速度(200~250wpm),閱讀文章開頭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
(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抓住主題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後略去細節不讀,以求得略讀速度。
(4)注意轉折詞和序列詞。轉折詞如however, moreover, in addition等;序列詞firstly, secondly等。
(5)若無需要,不必閱讀細節。

4.尋讀 (Scanning)

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熟練的讀者善於運用尋讀獲得具體信息,以提高閱讀效率。
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它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讀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在車站尋找某次列車或汽車的運行時刻,在機場尋找某次班機的飛行時刻,在圖書館查找書刊的目錄,在文 獻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數字或號碼等,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作為一種快速尋找信息的閱讀技巧,尋讀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尋讀的准確性。具體地說,尋讀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腦,不必字字句句過目。視線在印刷材料上掠過時,一旦發現有關的內容,就要稍作停留,將它記住或摘下,既保證尋讀的速度,又做到准確無誤,所以尋讀技巧也很有實用價值。 尋讀與略讀不同。略讀時,讀者事先對材料一無所知,而尋讀則是讀者對材料有所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例如,尋讀電話號碼簿,讀者知道受話人的姓名,還知道電話號碼簿是按姓的字母順序排列的。這樣,在尋找Jackson的電話時,就可以利用書頁上方的標識詞,再按姓的字母順序很快翻到以J開頭的書頁,從而找到Jackson名下的電話頁碼。
為了有效地進行尋讀,讀者應運用下列技巧。
(1)利用材料的編排形式。資料多半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如詞典、索引、郵政編碼簿、電話號碼簿以及其它參考資料簿等。當然並非所有資料都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例如,電視節目是按日期和時間排列的。歷史資料是按年代排列的,報紙上的體育版面是按比賽類別(足球、排球、網球)排列等等。不管資料來源怎樣,它都是按照某種邏輯方法排列的。例如,要知道某事是何時發生的,要查日期;某事是誰做的,要查人名等。
(2)利用章節標題和說明。尋讀之後,首先看看文章標題或章節標題,確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材料,這樣可以直接翻到那個部分,進行尋找。
(3)抓提示詞。讀者找到包含所需信息的章節,准備尋讀。這時,要留心與那個具體信息有關的提示詞。例如,在報紙體育運動版上尋找某田徑運動員的某項運動成績,他的國名是提示詞。在網路全書上尋找紐約市的人名,翻到New York City那一章後,population, census, inhabitants 等詞就是提示詞,找到提示詞,就可以採用一般閱讀速度,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以上就是四種練習快速的方法介紹,其實這些方法我們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都曾用到過,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而一旦把它們作為方法單獨挑選出來,然後按照其要求堅持練習,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也說明了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途徑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關鍵還要看你怎樣去挖掘這些方法了。

⑶ 良好的讀書方法有哪些

1、快速閱讀法。
快速閱讀是一種根據材料、需要、時間、精力和內外部環境,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的方法。我通常也是以一分鍾兩三千字的速度進行閱讀,讀的過程中找到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後才放慢一點速度來閱讀,對於二次讀過發現的精華內容,再進行一遍精讀。
快速閱讀的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斷的閱讀和積累,也就是多讀,多讀可以完善你的識文基礎(詞彙、知識背景、閱讀技巧等),從而提高你的閱讀速度。另外也是可以專門的訓練提升的。比如「精英特快速閱讀訓練」,通過軟體來訓練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一般都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到。
2、目錄導圖法。
閱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試著默寫一下書籍的目錄,然後再與這本書的目錄對比。這個簡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檢測自己是否掌握了整本書的思考邏輯和基本內容。
章節目錄是作者希望表達的邏輯內容,我們閱讀完一本書(也可能是一個或幾個章節)之後,要透過閱讀、理解、思考,形成自己的邏輯內容。具體可以是思維導圖的形式,這個思維導圖不是簡單地照搬原文,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據個人實際理解情況對內容進行拆分、重組、整合、延伸,製作出一篇有個人特色的思維導圖。
3、提問反思法。
在閱讀之前你要學會提出問題(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和書籍的目錄);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回答這個問題;在閱讀完之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得出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答對了多少、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這些差距,或者說回答盲區,就是你要特別關注的對象。
閱讀後要學會反思: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書中有哪些知識是我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是什麼?這個理論或方法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我具體該如何運用等等。
4、寫作、講演法。
寫作和講給別人聽都可以簡單驗證自己是否已掌握了書中內容;同時寫和講的過程,會進一步促使你的大腦聯想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⑷ 你們怎麼看待讀書

說道讀書,我有一番見解。 當你一開始進入學校時,你可能因為作業太多等等原因而感到枯燥。 但是,你慢慢的去理解、感受,你就會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你可以看漫畫書呀,等等你喜歡看的書,總之,要把興趣讀出來。 ——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見解

⑸ 介紹一種好的讀書方法

一、認真安排好你的時間。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一張作息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了解如何支配你這一周的時間,從而使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娛樂。
二、學習前先預習。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四、學習要有合理的規律。課堂上做的筆記你要在課後及時復習,不僅要復習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重要內容,還要復習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認識。如果你堅持定期復習筆記和課本,並做一些相關的習題,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內容,你的記憶也會保持更久。定期復習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試成績。
五、有可能的話,找一個安靜的、舒適的地方學習。選擇某個地方作你的學習之處,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單間書房或教室或圖書館,但是它必須是舒適的,安靜而沒有干擾。當你開始學習時,你應該全神貫注於你的功課,切忌「身在曹營心在漢」。
六、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平時測驗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課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虛作假,而應心平氣和地對待它。或許,你有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這不要緊,只要學習扎實,認真對待,下一次一定會考出好成績來。通過測驗,可讓你了解下一步學習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於你把新學的知識記得牢固。
.

⑹ 如何看待讀書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⑺ 讀書方法

叔本華 論讀書

叔本華(1788-1860),德國哲學家。主要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的思想不僅影響存在主義和其他哲學運動,還影響了一大批作家和藝術家,如瓦格納、托爾斯泰、普魯斯特和曼等。



富翁闊佬在顯露出他的愚昧無知時,常會格外令人鄙視。而窮人終日操勞,沒有深思幽想的余閑,顯出無知是不足為奇的。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富裕階層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夢死,恣情享樂,像禽獸一樣活著。如果他們善於利用自己的財富和時間的話,本來可以做出一些很有價值的事情。



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循著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劃。我們自己的思維在讀書時大部分停止了,因此會有輕松的感覺。但就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了他人思緒馳騁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在讀書的人,雖然可以藉此寬松腦筋,卻漸漸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時常騎馬的人漸漸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有許多學者就是這樣,讀書太多反而變得愚蠢。經常讀書,稍有空閑就讀書,這種做法比體力勞動更容易令人思維麻痹,因為我們在干體力活時還可以沉湎於自己的遐想,一條彈簧在久受外力的壓迫之後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如果經常處在他人的思想影響之下,也會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夠滋養身體,但吃得過多,反使胃腸受累,損害健康;而我們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攝取過多,也是有害無益的。讀書越多,使你的頭腦就像一塊重重疊疊書寫的黑板,每一篇讀過的東西能夠留存的越少。讀書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領神會,得到的淺薄印象往往稍縱即逝。就像我們所攝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夠被身體吸收,精神食糧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為大腦的營養。

況且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跡: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見了什麼,則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



作家們各有自己的風格特點,例如雄辯、豪放、華麗、優雅、簡潔、純朴、輕快、詼諧,精闢等等,並非閱讀他們的作品就可以學到這些優點。但如果我們生來具有這方面的天賦,也許可因讀書而受到啟迪。看到別人的榜樣而善於學習運用,我們才能獲得同樣的才幹。這樣的讀書,能引導我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寫作的能力,但具有這方面的天賦是一個先決條件。否則我們在讀書中除了學到一些陳詞濫調,別無益處,只能成為淺薄的模仿者而已。



如同地層依次保存著古代的生物一樣,圖書館的書架上也保存著歷代的古書。後者與前者一樣,在其當時,都是生氣勃勃,大有作為的,現在則成為化石,死氣沉沉,只有考古學家還有興致玩賞。



據赫魯多特斯說,色爾澤克斯在望著自己漫無邊際的龐大軍隊時掉下了眼淚,因為他想到百年之後,這些人將盪然無存。如果想到堆積如山的流行圖書在十年之後沒有一本被人閱讀,不也應該落幾滴眼淚嗎?



文藝界的情況與人世間相同:無論你向社會的哪一個角落望去,都會看到無數愚民像蒼蠅似的攢動,追污逐垢,在文藝界中,也有無數壞書,像蓬勃滋生的野草傷害五穀。這些書原是為貪圖金錢、企求官職而寫作的,卻使讀者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因此,它們不但無益,而且為害甚大。現在的圖書泛濫成災,十分之九是以騙錢為目的,作者、評論家和出版商同流合污,朋比為奸。

許多文人非常狡猾,不是引導讀者追求高尚的趣味和修養,而是引誘他們以讀新書為時髦,好在交際場中賣弄學識。諸如斯平德勒、布爾沃、尤金·休等人,都因善於投機而名噪一時。無論何時,都會出現很多這樣的通俗作品,卻使讀者倒了霉,他們把閱讀這些庸俗作家的最新著作當作自己的義務,而不去閱讀古今中外為數不多的傑作--其中那些每天出版的通俗刊物尤為缺德,偷偷奪去了世人寶貴的光陰,使他們無暇顧及真正有益於修養的作品。

因此,對於善於讀書的人,決不濫讀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時下正享盛名,大受歡迎的書,如一年數版的政治、宗教小冊子、小說、詩歌等,也切勿貿然拿來就讀。要知道,為愚民而寫作的人反而常會大受歡迎,不如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專心一致地閱讀古今中外出類拔萃的名著,這些書才使人開卷有益。

壞書是靈魂的毒葯,讀得越少越好,而好書則多多益善。因為一般人通常只讀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讀各個時代最傑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圍中,時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濘中越陷越深了。

不讀壞書,是讀好書的一個條件:因為人生短促,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般人都喜歡讀那些介紹或評論古今大思想家的書,卻不去閱讀原著,因為他們習慣於閱讀新出版的東西,又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覺得現今庸人的淺薄平淡的語言比偉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我很幸運,在童年時就讀到了施萊格爾美妙的警句,並把它奉為圭臬:

"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

今人對他們的論述沒有多大意義。"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從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彼此多麼相似。他們在同一個時期產生的思想幾乎完全一樣,而他們的意見又是同樣的鄙俗。庸人所寫的劣作,只要是新出版的,自 會有愚蠢的人們愛讀,而寧願把大思想家的名著束之高閣。

平凡的作品像蒼蠅一樣每天在繁衍,人們只因為它油墨未乾而爭先閱讀,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這些無價值的東西在幾年之後必然被淘汰,實際上它一出世就應該被遺棄,只能作為後人助談的笑料。

無論什麼時代,都存在著互不相乾的兩種文藝,一種是真實的,另一種虛有其表。前者是由為科學或文學而生活的人所創造的不朽之作,他們的工作是嚴肅而深刻的,然而非常緩慢,歐洲在一個世紀中所產生的這樣的作品不超過十部。另一種是靠科學或文學而謀生的人編造出來的,他們振筆疾書,在鼓噪頌揚聲中每年有無數作品上市。可是數年之後,不免產生疑問:它們顯赫的聲譽如今安在?它們本身又消失到哪裡去了?因此我們可以把前者稱為不朽的文藝,而後者是應景之作。



買書後又能一絲不苟地閱讀,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買而不讀,讀而不精。

要求讀書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就像要求一個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儲存在體內是一樣的荒謬。人靠進食維持物質生活,又通過閱讀過著精神生活。然而身體只吸收能夠同化的食物,同樣,讀者也只能記住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體系或生活目標的東西。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但只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沒有思想體系,就不能對事物作出明智的評價,他們讀書也必然徒勞無益,毫無主見。)

"溫習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書都應該立即再讀一遍。一方面因為再次閱讀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書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之間的聯系,知其結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開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閱讀時你會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觀察同一件東西。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動的精華,如果作者是一個偉人,那麼他的作品能大致體現他的生活,並常常能比實際生活包含更豐富的內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的,因為這也是他思想活動的精華,是他全部思維和研究的成果,我們也不妨閱讀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漸漸達到一種境界,不再從與他人的應酬交往中尋求樂趣,而幾乎完全潛心於書本之中。

沒有別的事情能比閱讀古人的名著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精神上的樂趣,這樣的書即使只讀半小時,也會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剛強,彷彿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這是由於古代語言的優美,還是因為偉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經古常新?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文藝界有兩種歷史:一種是政治的,另一種是文學和藝術的。前者是意志的歷史,其內容是可怕的,無非是恐怖、受難、欺詐和殺戮等等。後者是睿智的歷史,其內容是歡愉明快的,即使在描寫人類的迷誤時也令人神往。哲學是這種文藝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基礎,它的影響廣泛,但又是緩慢地產生作用。



我很希望有人來寫一部悲劇性的文學史,揭示出許多國家對於自己民族的大文豪和大藝術家雖然無不引以為榮,但在他們活著時,卻百般殘害虐待他們;揭示出在所有國家和任何時代里,真和善對邪惡進行著不知疲倦的無休止的斗爭;他要揭示出在藝術的各個領域里,除了少數幸運者,人類的英華巨擘幾乎都得遭災罹難,他們貧寒困苦,命乖運蹇,而榮華富貴則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他們就像《創世紀》中的以掃,以掃外出為父親打獵時,雅各卻穿了以掃的衣服,在家裡接受父親的祝福。然而人類的巨匠大師們不屈不撓,繼續奮斗,終能完成其事業,光耀史冊。

(陳安瀾 譯)

⑻ 介紹好的讀書方法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是中國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本人專注於速讀記憶能力研究8年以上,同時有幸成為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對於如何增強記憶力和快速閱讀效率,速讀記憶力專家普遍認為,只要通過訓練,通過學習,記憶力是可以成倍提高的,下面給你說一些關於記憶力的經驗:

1、快速閱讀的技巧就是一眼看上去,能夠閱讀多個字,看到一堆字就知道文字的意思,不用去過多思考,習慣性的看上去就直接理解文字大意。所以速度就上去了。同時,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快速閱讀的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主要是復習課本的效率,讀的速度快,相同的時間可以重復讀好幾遍,自然記住的就快了。但是,快速閱讀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很多人以為學習了理論知識,就能夠領悟到快速閱讀的方法,其實不是的。快速閱讀既然是一種方法,那麼首先要懂得方法,其次,快速閱讀還是一種習慣,那麼既然是習慣,就需要練習,只有勤加練習,才有可能提高。所以,建議平時要多刻意的在實戰的時候多訓練自己的速度。

3、快速閱讀主要針對考試或者學習的人,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我女兒高考和後來的公務員考試都是用精英特快速閱讀來訓練速讀的,精英特是快速閱讀加快速記憶,她以前的閱讀速度在300字,記憶力不行,在2008年的時候就學習精英特,高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為學習速讀。包括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也是因為這個,大大提高復習效率。

4、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望採納。

⑼ 李敖讀書的方法的評價及理由

李敖的讀書方法我記得主要有三點:一是跳讀,也就是每頁的文字他不是逐字逐句的全部讀完,而是找到其中的一部分進行重點閱讀;二是剪輯分類,他將每次看過的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剪下來或者抄下來分門別類的整理成冊,方便以後查閱;三是通向閱讀,也就是他在讀到某一方面的知識的時候會將與此相關的所有的資料找到並且通讀,相當於把某一領域的東西全部精讀;最後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去閱讀或者研究的,所以興趣是先導,至關重要。個人認為李敖的跳讀法只有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可以實現,平時基本上很難實現,除非讀者已經對某一方面的東西相當熟悉,不然無法做到。二三條可以好好借鑒,確實很有用處,尤其如果做科研的話這兩條必不可少。至於興趣,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自己把握。

⑽ 如何正確地看待「讀書」這件事

所謂讀書觀,無非是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而已。但是,細究起來,如何看待讀書,卻是十分復雜的一件事。如有人很早就認為讀書無用。唐代詩人章碣詩雲:「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還有歷史上讓讀書人膽戰心驚的「秦火清風」,焚書坑儒、文字獄等,都有讀書無用的意味。持此論者多為經驗主義者。此類人物,大多有讀書無靈性,入世有慧根的特徵。更有甚者竟主張讀書有害,「斯人無罪,懷壁有罪」說的無非就是讀書害人的情形。另有一些人,從實用的目的出發看讀書,讀書為的就是能做官。「學而優則仕」、「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等說法,便是此類實用論者的自畫像。還有一種讀書萬能論的迷思,主張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論亦有歷史傳統,持論者多為教條主義者和復古倒退派。究竟應該怎樣看待讀書這一問題,我贊同蘇軾的主張:讀書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蘇軾詩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是說讀書過程中書與人的互動要以人為主。人讀書還是書讀人?當然是要提倡人讀書為主。正如俗語所言,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別人可以替你燒菜,但無法替你吃飯。讀書有沒有用,如何用,並不取決於書,歸根到底取決於你自己。朱熹也認為讀書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不能包辦代替。他說:「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不幹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自家不得。」同時他還強調「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這種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看法,符合讀書規律,有利於提高讀書效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說的其實就是這一道理。
讀書有用,用在何處?我覺得一是可以學習借鑒間接經驗。人是一個問題機器,應對問題,間接經驗可以提供方便有效的應對模式。人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怠矣。一個人,總是靠直接經驗面對問題,解決矛盾,局限性很大。通過閱讀,借鑒間接經驗,是必須的。正如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求是》撰文指出的那樣,閱讀是生命的一種光合作用,生命的質量需要用閱讀來鍛鑄。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卻要面臨那麼多的挑戰,這力量從哪裡來?就得靠讀書。二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就領導幹部而言,讀書不單是個人私事,而且還是一個政治問題。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不僅關系黨的事業的成敗興衰,而且事關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幹部讀書也是講政治。智慧、忠誠、勤勉、廉潔的政治品性從何而來?讀書可以提供養料。三是讀書能變化氣質。古人認為學問之道無他,貴在能變化氣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急劇變化的世界,已知的半徑越長,未知的圓周越大。知知與無知的辯證法,才能有所畏懼;有所畏懼,才能理智地面對世界、面對別人、面對自己。天下大道,敬賢為先,讀書為先。不學何以聞道,何以養才,何以安身立命、為人民服務?
要讀好書,須警惕讀書中幾種偏向的消極影響:一是為讀書而讀書,學富五車,百無一用。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就像李白所嘲笑的魯叟們那樣,閑話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二是要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錢鍾書講,不識字的人受人騙,識字的人受書騙,所以讀書要思考。三是要防止只讀有字之書,不讀無字之書,不善於向生活學習。要善讀生活這本大書,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學好「殺豬」的本領,遠勝學了滿腹的屠龍之技。四是要反對假讀書,讀假書。讀書做樣子、裝門面、給人看、賺人氣,到頭來害人害己。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讀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種植荊芥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980
艾灸條的食用方法功效 瀏覽:78
電火花檢測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0
最厲害的計算方法 瀏覽:519
狗不吃飯還吐簡單方法 瀏覽:98
投影儀連電腦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471
鋰電池電量顯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814
墊腳石的鑒別方法 瀏覽:595
幼兒活動教學組織方法有哪些 瀏覽:57
用球怎麼做地球儀簡易方法 瀏覽:15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
設置左邊距20像素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3
金枝玉葉怎麼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47
轉碼器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