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運用同化的方法教詩歌

如何運用同化的方法教詩歌

發布時間:2022-03-05 20:56:13

如何進行有效的古詩教學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次是巧妙地「扶」。當學生對古詩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後,通過集體交流了解到學情,根據學情,來決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該「扶」,又該怎麼「扶」。通過「扶」,讓學生初步體會在感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進一步深化對全詩的理解,為體會詩情,進入詩境做好了准備。老師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語更是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華,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像誦讀,悟詩情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今天這兩節課在朗讀環節兩位教師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五、創設情境,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在老師的指導朗讀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馬老師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孫老師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遷移運用,創詩文
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古詩的學習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詠。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古詩的教學結構可以多樣,教學方法千變萬化。

⑵ 如何運用同化規律和策略提升學習成績

1.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1.1提出的時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產生,與蘇聯教育改革中產生的問題直接相關。
1.1.1這一理論是要克服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片面性。
隨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論家們對一些基本的教學問題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論,形而上學和絕對化盛行。以贊可夫為代表的各種教學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大部分研究者只從某一方面研究教學現象導致了片面性,只是使一部分學生獲得較好發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勞動教育問題。
1.1.2提出這一理論是為了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
1964年教改的重點是實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過分強調「高難度」和「高速度」的原則,使社會對學校的要求與師生實現這些要求的實際可能之間存在差距,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
1.1.3最優化理論是巴班斯基對羅斯托夫地區教育經驗的總結。
六七十年代,羅斯托夫地區的教師創造了在普通學校中大面積消滅留級現象、預防學生成績不良的成功經驗。巴班斯基運用現代科學的系統論思想,對這一經驗進行了綜合研究,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原理。他同有關部門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四年實驗研究,使這一理論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學。
1.2基本觀點。
1.2.1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最優化」由兩個概念「教學過程」和「最優化」組成,教學過程包括的教學成分有:任務、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效果評價;最優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尋求最好的方案,以達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的目的。最優化是相對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案」。所謂的「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條件的基礎上,從特定的標准來看,最有效的教學方案或設計。
1.2.2基本標准。
巴班斯基評價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基本標准有兩條:一是效果標准,即每個學生在教學、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都達到在該時期內實際可能達到的水平(但不得低於規定的及格水平)。二是時間標准,即學生和教師都遵守規定的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的時間定額。[1]
1.2.3基本方法體系。
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有如下六個方法體系。
1.2.3.1綜合設計教學任務,並把教學任務內容具體化。
巴班斯基通過深入研究,為廣大教師擬定了綜合規劃任務的程序。教師首先要認真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周密考慮學生在學習某個課題時可能完成的教學、教育和發展任務。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業程度、教育水平和發展水平具體確定任務。再次,比較各種任務的意義和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從中確定主要的任務。最後,教師確定每堂課的「最高任務」。按這樣的程序綜合設計和具體確定教學任務就能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1.2.3.2深入研究學生,具體落實任務。
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學生實際的學習可能性。實際的學習可能性是指以個性為中介,決定具體的個人在學習活動范圍內潛在的內部和外部條件的統一。內部條件包括:個人接受教學的能力、思維、記憶等基本過程和屬性的發展程度;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學習勞動的技能和技巧;對個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響的身體發展因素;個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有特殊影響的教育因素。外部條件包括家庭、文化環境和生產環境的影響,以及教師、學生集體和教學物質基礎等影響。
1.2.3.3依據教學大綱,優選教學內容,分出內容主次。
巴班斯基提出了優選教學內容的七條標准:(1)教學內容的完整性;(2)教學內容的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3)突出主要的、本質的東西;(4)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可能性;(5)教材的安排必須符合規定教學時數;(6)考慮教學內容的國際水平;(7)內容應符合當前教師的可能性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可能性。
1.2.3.4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教法。
巴班斯基把教學方法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組織和自我組織教學活動的方法。第二大類分成激發和形成學習興趣的方法,激發和形成學習義務感和責任感的方法。第三大類分成口頭檢查和自我檢查法、書面檢查和自我檢查法、實驗實踐檢查和自我檢查法。
1.2.3.5採取合理的形式,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對學生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個重要辦法。因此,必須把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教學形式有效結合起來。區別教學不是簡化教學內容,而是對學生進行有區別的幫助。
1.2.3.6分析教學效率,確定最優速度,節省師生時間。
將獲得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的結果與既定的最優標准相比較,找出差距;將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與規定的標准進行對比,進行自我分析與評價,看是否符合最優標准,若偏離最優標准,則查找原因和不足。
2.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2.1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利的研究。
許多學者認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為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對教學過程中的整體優化和單個項目的優化設計等方面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高寶泉等[2]認為,最優化並不是單純地對教學過程做局部的改進和改善,而是以「教學過程最優化思想」為指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控制、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根據現有的條件,有科學根據的、自覺的設計和實施的一整套措施方案實現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並以此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合格人才。趙澤群[3]認為,最優化教學是科學的組織教學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為增強教學效果和合理利用時間是體育教學的最佳原則。當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歸根結底在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把最優化的思想引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而且符合時代的要求。冷天勇[4]認為,體育教學最優化是一個科學的決策過程,即對整個體育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大學體育教學最優化的備課設計,應該包括大學體育教學過程所有的基本成分: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條件和預期結果等。要以動態的觀點對待教學過程的結構,不能把教學過程結構凝固化。
教學過程優化設計涉及的項目有太極拳、籃球、健美操等。楊英等[5]通過研究指出:在「簡化太極拳」課程中,教學優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其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延長了動作的記憶,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增強。張大慶[6]認為:以教學優化理論為依據,結合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實踐對教學優化設計,有利於學生對籃球技、戰術的掌握,有效提高了學生籃球比賽能力,其教學效果優於傳統教學。劉志紅、王淑英[7]指出:健美操教學的優化設計是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使教學方式進一步科學化的嘗試,是高校體育專業健美操教學的具體規劃,並有助於學生對健美操結構系統的理性認識。
2.2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弊的闡述。
我查閱的文獻中沒有一篇分析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運用於體育教學中的弊端。沒有並不代表這個理論無缺陷,教學是相通的,其他學科學者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鑒。陳新見[8]等認為:教學「最優化」追求的是教育教學經驗的完美預設,它的出現成了教師教學的「聖經」,不利於教師創新教學的發展,只會使教師唯權威是從,視其為優化教學的「萬能鑰匙」,使教師固守優化教學的某一種模式或理論,不能在模仿中創新,更不能在運用中發展,重復別人的故事,在實踐中禁錮、規范、限制了教師對教學進行建構和創造的意識和行為。任何一種「最優化教學」的理論成果或設計,無論編製得多麼出色,它依然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課程資源,都具有可改造性。它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導意義,必須經過別人的重組、加工、改造,注意整合教師的文化、學生的文化與課程文化,才會有效地適應他人的教學,才具有真正的指導意義。
周貴禮[9]認為:巴氏的理論存在無法量化、對教師的要求過高、忽視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等問題,無論從歷史背景而言,還是從理論與現實的邏輯關系來說,抑或從理論內部的論證出發,巴氏最優化理論和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都均存在著內在沖突與矛盾,這些內在矛盾與沖突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改革的方向、策略與效果。一方面,這些內在矛盾限制了改革理論與思想的完整性、科學性,另一方面,這種尷尬的現實使研究者在研究、運用、傳播改革理論與思想的過程中難以操作、難以理解其本意。
綜上所述,任何先進的理論都存在兩面性,有利也有弊,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優勢,避其弊而取其利,讓這個理論能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3.結語
3.1對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運用於體育教學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摸索,不可盲目跟從,要根據我國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加工、改造。
3.2對傳統的體育教學不可全盤否定,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運用應結合傳統教學。
3.3教師要充分理解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精髓,分清利弊,使其能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⑶ 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是怎樣的

同化是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認知結構得到豐富和擴展。順應是認知結構的更新或重建,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已不能為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所容納,需要改變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識,並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就降低了高物理學習的台階。

許多事例表明,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同化新知識,但往往不能自覺地採用順應的認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認知結構的物理新知識學習中,應及時順應新知識更新認知結構。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

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坐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後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台階。

⑷ 如何教學古詩詞

(一)強化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和轍押韻,字數、句數整齊、均衡。誦讀起來琅琅上口,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古詩的語言美還指語言的精確美、凝練美,一字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容。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流動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我在古詩教學中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宋代方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只有讓學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二)啟發想像,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易中有難。尋隱者來的過程,一字未提;與童子會晤時的寒暄和問話,也一概從略;童子答問也當不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麼,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並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麼回答?」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並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初步領悟到了詩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體會古詩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教學中,可採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詩中,詩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曉》一詩,句句寫景,字字含情,詩句看似寫景,實為抒情,情景交融,達到無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體會詩人是如何描寫「啼鳥」、「風雨」、「落花」等景物,再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會詩中「不覺」、「知多少」等字詞的情感色彩,從而把握詩人愛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樂曲——《春天》,這首曲子以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發了少年兒童的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於優美的春景之中,猶如身臨其境。這時再學古詩,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產生共鳴。學完全詩後,再一邊聽樂曲一邊想像,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禁不住發出一股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深深體會到了詩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為學生學好古詩創設了一個藝術的氛圍。

⑸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有古詩詞單元,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的重要性。下文將在詩歌教學的重要性和詩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小學語文中的詩歌教學在兩個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1.詩歌教學是「美育教學」的一部分
開展詩歌教學有利於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培養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從小建立起審美情趣方面有著顯著作用。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詩歌學習是實現美育的途徑之一。語文教學作為人文科學,更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審美和思維的發展,詩歌教學通過文字,傳達出的美感,是屬於審美的角度的。而在審美實踐中又實現了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實現了對小學生心靈的美化。同時這也是豐富小學生精神生活,啟發其自覺性的良好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詩歌教學,有利於提高小學生對於美的感受鑒賞能力,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因此,詩歌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2.詩詞教學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般人的閱讀能力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其二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在小學生本身來說,自身沒有大量的實踐,而詩歌教學可以使小學生體會到沒有實踐過的生活,歷史事件,是獲得感性知識的很好途徑。同時在學習詩歌後,小學生在對詩歌學習感興趣的基礎上通過主觀積極地使用工具書和獨立回憶,擴展學習,這就在復習預習詩歌時不自覺的加深了自我閱讀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結果。
二、詩歌教學方法
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詩歌教學才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扎實指導小學生學好,讀好教材中的古詩的基礎上,還掌握讀詩賞詩的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後還能運用這些方法去讀教材以外的古詩詞。
1.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 探索詩中意境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在文學作品中,尤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練,表達的感情也最為豐富 。也這是這一點,體現出欣賞詩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探索意境,創設情景就顯得非常重要,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
首先,基於詩歌偏重於抒情言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可以從閱讀欣賞詩歌的感情著眼,從分析詩歌的語言入手,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的含義,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切感情。這樣有利於小學生養成在閱讀詩歌時將自己作為「意中人」的習慣,小學生這個年齡正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年齡段,這種代入式教學有利於小學生的思維成長,有利於小學生在學習詩歌時體會到美好和愉悅。
其次,教師的教學應該聯系實際的生活經驗和各種閱歷,將詩歌的內容通過分析,判斷來教述給學生。小學生本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這就要求教師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生動,活潑,同時達到學生領悟到詩的情境美、形象美、內蘊美, 獲得美的享受。
2.啟發學生探求詩歌的深層意蘊,在教學中著重於朗讀、背誦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幫助小學生在初感詩歌的情境後,深化對詩歌的理解,通過對一首詩歌的學習擴展至這首詩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學生的興趣,來讀更多有關與這個作者和時代背景的詩歌,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課堂教學的擴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與表達能力,積極有效地將學生領進了更為廣闊的詩歌天地。
另一方面,因為詩歌本身具有的特點,在學習詩歌的時候需要反復吟詠。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也應該要求學生在品賞詩句,體味詩情後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以加深記憶力和理解程度。而小學生這個年齡是記憶力強,接受能力強的年齡,因此背誦詩歌也有利於小學生的智力發育。
3.注意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師應該將發現、拓展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作為研究的目標。當學生對事物感到興趣,進而再轉化為樂趣和志趣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互相啟發等學習過程,使這種興趣加深,最終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也就是為學生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有利於今後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提高就辨別真偽美醜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情操的陶冶。
三、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對於教師而言,是挑戰。因為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小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詩歌學習的程度好壞影響著小學生今後對語文一科的興趣程度。也正是如此,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由愛學到善學詩歌是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

⑹ 寫兩句運用通感的修辭方法的句子或詩歌

孤獨的情人節,一如既往的苦澀,冰冷的眼神,注視著心如死灰,天空如此僵硬,再也不肯培植一株浪漫的歌聲。往昔的笑靨,蛻變成盜版的梵俄玲,不忍再去咀嚼。浪遏飛舟的少年,瞬間老去,不再奢望豐收,種植成了習慣,

⑺ 如何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今天聽了一位優秀教師執教的現代詩,熱鬧的課堂氣氛後,是我的茫然。學習內容是現我國著名現代詩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
詩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回憶自己童年時候翻山看海的經歷,第二部分寫了自己成年後的感悟和信念。
詩歌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教學,上好它還真不容易。
執教的周老師很優秀,多次在市區內上過研討課、展示課。教學時,她主要通過「讀」「品」「賞」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課始,她通過自己的配樂范讀,把學生帶到了課文之中,然後就是學生自由讀,,接下來引導學生發現詩歌的形式特點,分為兩個部分。開始環節都還不錯,多讀是學習詩歌的「法寶」。
生:是在翻越了無數座山之後看到海的。
生:不一樣。
生很快知道童年想看的海是現實中的大海,但對成年之後的海,卻一下子無從說起
師:討論一下,看看書。
學生從書中找到了「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師接著引導,讓學生說出「海「象徵理想,無數的山象徵艱難困苦,最後老師小結,這就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用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內心感受。
現代詩不比一般課文,語言凝練是它的特點,用詞用典也與一般文章不同,每個文字背後都掩藏著作者的「心」。它的教學應該有它的特點。
第一,讀是現代詩教學的主要手段。現代詩跟一般課文的文字表述有些不一樣,節奏感、韻律感很強。教學初,就應該讓學生讀通讀熟詩句,還要讀出特有的節奏感,在讀中初步感知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三,學詩還應該學會調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體會詩句情感。一切「詩語」皆情語,現代詩的意蘊都比較深遠,用詞用典的現象比較常見,所以沒有學生的生活體驗參與學習,學生只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感悟著老師的感悟。
比方這首詩,在講詩人小時候沒看到海的沮喪、失望時,教師不能只就詩句內容去硬性感悟,更多的是要學生去探究,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不然學生口裡的「沮喪」「失望」只是一個心情符號,激不起他們內心的感受,沒有情感體驗的詞語是沒有溫度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爬山的經歷,去感受辛辛苦苦爬上山頂卻沒見到大海的沮喪,這時候的品讀,情感就會更深一層,學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印證」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四,現代詩的教學不能簡單地靠一再的讀去體會情感,因為凝練的語言會讓學生找不著感覺,所以讀詩時,教師還有必要引著學生去「消化」詩句的語言,把這些詞語變成學生生活的寫照,這樣,學生在讀詩的時候才會自覺用自己的經歷去印證詩句的內涵,讀出自己的感悟。像這首詩,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時,一定要把文字「無數座山」變成學生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只有在這種情境下的,才會知道「信念」的重要性,才會在心中營造起那片「用信念凝成的海」。
第五,現代詩的學習還需要積累,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次的讀,幫助學生積累詩句。真正領悟詩歌意境是需要具體情境的,積累有助內化,說不定某一個生活情境中積累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所以,學現代詩,不是學內容,也不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是一種情感的積累。
這樣的教學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讓學生經歷了讀詩的過程,懂得欣賞詩歌要領會藝術形象所蘊含的意味。第二,了解讀詩的方法:結合背景,結合自己生活體驗,想像詩歌描寫的意境,把意象具體化,體現詩歌的形象性。第三,初步感受到詩都是有意象的,表現手法用多種形式,如:
用典、想像、烘托、渲染、象徵、對比、托物言志等

⑻ 現代詩歌的運用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⑼ 在多元化社會中,幫助同化最好的方法

不能說對不起……這些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同化的方法教詩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段話指出了哪些觀察的方法 瀏覽:284
解決共享問題數據處理方法 瀏覽:803
手腳濕疹治療方法 瀏覽:452
h6自動大燈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80
那麼正確的走路方法是什麼呢 瀏覽:640
火柴如何二次自燃方法 瀏覽:804
高速轉動的齒輪連接選用方法 瀏覽:389
如何開始瑜伽練習的7個方法 瀏覽:68
房性早搏最佳食療方法 瀏覽:143
銀行鑒定假幣最簡單方法 瀏覽:157
青香桔的種植方法 瀏覽:626
如何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方法 瀏覽:452
口服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998
什麼方法確認 瀏覽:961
mac的相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21
圓中的有關計算方法 瀏覽:437
邁騰空調使用方法 瀏覽:511
陳皮膏怎麼熬制方法 瀏覽:393
取名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99
小兒哮喘的中醫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