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過何種工藝將中葯提取濃縮液製成各種中葯劑型
你這個提問,讓人有點費解。你必須先有一般都是將中葯材水煮,或者乙醇提取,然後濃縮成干膏,然後你想做什麼劑型就按什麼劑型的生產工藝來做了。不同的中葯材提取的方法不一樣,沒有一個同一的方法
❷ 中葯提取液一般用什麼乾燥方法好噴霧乾燥還是冷凍乾燥
噴霧乾燥法:是將液態物料濃縮至適宜的密度後,使其霧化成細小霧滴,於一定流速的熱氣流進行熱交換,使水分迅速蒸發,物料乾燥成粉末狀或顆粒狀的方法。適用於:熱敏性物料的乾燥。
冷凍乾燥法:將被乾燥液體冷凍成固體,體溫減壓條件下利用冰的升華性,使物料低溫脫水而達到乾燥的方法。適用於:不耐熱物品的乾燥,如:血漿、血清、抗生素等生物製品的乾燥。
你好,希望對你有幫助,具體方法的話還得看你所提取的中葯成分而定,費用的話後者較高,應為其設備要求較高。
❸ 水提中葯液濃縮回收液問題
有部分主要成分揮發,隨著蒸汽被帶走,主要成分部分被回收
解決方法:不可以加丙酮,有毒
對葯材進行風干,乾燥的方法,減少葯材中水分的含量
我認為是這樣,風干可以,烘乾也可以,速度快,溫度不可太高
濃度提高,關鍵是水的影響,難免有部分中葯成分揮發
❹ 請問下,中草葯的「濾液蒸干」是怎麼操作的,比如:仙鶴草120g,水煎1.5小時,濾液蒸干。謝謝大家。
將仙鶴草的水煎液過濾,濾液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熱,保持微沸至較少量(建議用電磁爐,快還不容易糊,電爐什麼的容易糊邊),然後將濃縮液轉移至不銹鋼盤中,放在水浴鍋上,水浴鍋調整成最高溫度,至濃縮液變成稠膏,如果要徹底乾燥,再轉移至真空乾燥箱中調整適當溫度,抽真空乾燥,別忘了在真空乾燥箱里放上無水氯化鈣等乾燥劑以吸收水汽。
另外,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濾液直接用旋轉蒸發儀蒸干
❺ 「將中葯共煎煮,提取物烘乾研成極細粉」 求操作步驟詳解
LZ,你的工藝方法是什麼啊?都沒有明確說明= =,我先按提取兩次的方法給你寫了:
1.按照配方,稱量葯材。
2.置於原地燒瓶中,並安裝好迴流冷凝裝置,加入所需倍量的水,(如果有浸泡工藝的,則先浸泡葯材。)然後按照工藝進行迴流加熱一定時間後,完成第一次提取。
3.將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用絹布過濾,然後取得濾液,加入工藝要求倍量的水後進行二次提取,提取後的濾液合並,用電磁爐進行加熱濃縮至規定密度的浸膏。
4.將浸膏放入真空烘箱中烘乾12~24H,取出,並研成細粉即可,(需要過篩就過篩,不過一般都不會,因為干份暴露在空氣中會吸濕。)
the end.
❻ 中葯濃縮提取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採用提取濃縮設備進行提取。
提取濃縮設備適用於中草葯及多種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濃縮,可實現溶劑回收及芳香油收集。特別適合醫院、葯廠、科研單位研製新產品及小批量生產。
中葯治療的傳統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改良明膠法、迴流法、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和升華法等。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6)中葯濃縮液乾燥方法如何選擇擴展閱讀
中葯提取傳統方法缺點:
有效成分損失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分;提取過程中有機溶劑有可能與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地除去,濃縮率不夠高;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雜質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給精製帶來不利;高溫操作會引起熱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
近年應用於中葯提取分離中的高新技術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葯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等。
❼ 關於中葯濃縮液煎
問題的意思應該是說怎麼換算?比如100克原材料製成了50克的濃縮,那每克濃縮就含了2克的原材料。個人比較偏愛中葯配方顆粒,傳統中葯煎煮比較繁瑣,而且葯液量和葯物成分的正常發揮比較難控制。而中葯配方顆粒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湯葯:飲片質量是否過關、抓葯是否准確、患者煎煮是否到位這三大疑慮,在保證傳統湯葯療效的基礎上,具有臨床用葯更安全、處方調劑更准確、日常服用更方便等特點。
❽ 中葯浸膏液大概製作流程誰能說下呢
大體方法是先將中葯加水煎煮2~3次,合並濾液,加熱濃縮,至葯液濃度與葯材重量達到1:1~2,就稱為流浸膏。繼續濃縮至含水量15~20%,即為稠浸膏。再乾燥至含水量5%左右,即為干浸膏。
❾ 如何選擇中葯濃縮提取設備
找個中葯廠的設備部經理,他能給你說得明明白白的
❿ 中葯材如何乾燥
1、曬干
將中葯材平鋪在薄的蘆葦席上或清洗後的水泥地板,讓陽光照射直至充分乾燥的方法。該方法藉助太陽的照射來乾燥中葯材。
曬干這一乾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但是由於在曬乾的過程中不能控制外界環境,中葯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並且乾燥時間長,不能科學有效的判斷乾燥後的含水率,因此就不能保證中葯材的含水率達到葯典的規定。
2、陰干
陰干法干制是在陰涼通風處晾曬葯材的方法,原理是利用空氣和風的自然流動來吹走自由水,從而達到乾燥的目的。這種乾燥方法常用於含有揮發油的葯材以及易走油、變色的葯材。陰干與曬干其優勢都在於操作簡單,成本低,但是陰乾的乾燥時間較長,中葯材也會收到污染。
3、烘乾
將中葯材置於烘房中利用人工加熱的方式進行乾燥,利用乾燥的空氣作為水分的載體進行干制的方法。其優勢在於不受天氣的制約,設備簡易,可以用於規模化生產。
中葯乾燥條件
中葯乾燥中應特別注意的是溫度,只有適宜的乾燥溫度才能使有效成分不受影響,又能達到乾燥的目的。一般用50℃~60℃乾燥,可抑制體內酶的作用,而避免甙與生物鹼成分的分解。
除特別規定外,一般為了防止花和全草類因水分引起的發酵、腐爛、變色或葯材成分因加熱而變化較多,乾燥應用40℃以下低溫處理為好,其中以20℃~30℃為宜。根及地下莖類以50℃~60℃為宜,漿果類以70℃~9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