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確定樁基的施工方法

如何確定樁基的施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25 00:10:04

❶ 樁基礎施工過程

一、准備工作。

  1. 測量放線。建立臨時施工控制網:為保證樁位定點的准確性,本工程擬採用外圍控制網及場內定點控制網的方法進行施工測量、定點;

參考資料:樁基礎工程方案-網路

❷ 各類樁基礎的施工工藝!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的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預制鋼筋混凝土樁: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

2.1.2 焊條(接樁用):型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一般宜用E4303牌號。

2.1.3 鋼板(接樁用):材質、規格符合設計要求,宜用低碳鋼。

2.1.4 主要機具有:柴油打樁機、電焊機、樁帽、運樁小車。索具、鋼絲繩、鋼墊板或槽鋼,以及木摺尺等。

2.2 作業條件:

2.2.1 樁基的軸線和標高均已測定完畢,並經過檢查辦了預檢手續。樁基的軸線和高程的控制樁,應設置在不受打樁影響的地點,並應妥善加以保護。

2.2.2 處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礙物。如影響鄰近建築物或構築物的使用或安全時,應會同有關單位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

2.2.3 根據軸線放出樁位線,用木橛或鋼筋頭釘好樁位,並用白灰作標志,以便於施打。

2.2.4 場地應碾壓平整,排水暢通,保證樁機的移動和穩定垂直。

2.2.5 打試驗樁。施工前必須打試驗樁,其數量木少於2根。確定貫入度並校驗打樁設備、施工工藝以及技術措施是否適宜。

2.2.6 要選擇和確定打樁機進出路線和打樁順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術交底。

3.1 工藝流程:

就樁樁機 → 起吊預制樁 → 穩樁 → 打樁 → 接樁 → 送樁 →

中間檢查驗收 → 移樁機至下一個樁位

3.2 就位樁機:打樁機就位時,應對准樁位,保證垂直穩定,在施工中不發生傾斜、移動。

3.3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樁用的鋼絲繩和索具,然後應用索具捆住樁上端吊環附近處,一般不宜超過30cm,再起動機器起吊預制樁,使樁尖垂直對准樁位中心,緩緩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確;再在樁頂扣好樁帽或樁箍,即可除去索具。

3.4 穩樁。樁尖插入樁位後,先用較小的落距冷錘1~2次,樁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樁垂直穩定。10m以內短樁可目測或用線墜雙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樁必須用線墜或經緯儀雙向校正,不得用目測。樁插入時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樁在打入前,應在樁的側面或樁架上設置標尺,以便在施工中觀測、記錄。

3.5 打樁:用落錘或單動錘打樁時,錘的最大落距不宜超過1.0m。;用柴油錘打樁時,應使錘跳動正常。

3.5.1 打樁宜重錘低擊,錘重的選擇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樁的類型、結構、密集程度及施工條件來選用。

3.5.2 打樁順序根據基礎的設計標高,先深後淺;依樁的規格宜先大後小,先長後短。由於樁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間向兩個心向對稱進行或向四周進行;也可由一側向單一方向進行。

3.6 接樁

3.6.l 在樁長不夠的情況下,採用焊接接樁,其預制樁表面上的預埋件應清潔,上下節之間的間隙應用鐵片墊實焊牢;焊接時,應採取措施,減少焊縫變形;焊縫應連續焊滿。

3.6.2 接樁時,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時進行。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10mm,節點折曲矢高不得大於l‰樁長。

3.6.3 接樁處入土前,應對外露鐵件,再次補刷防腐漆。

3.7 送樁:設計要求送樁時,則送樁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才能進行送樁。若樁頂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紙墊平。送樁留下的樁孔應立即回填密實。

3.8 檢查驗收:每根樁打到貫入度要求,樁尖標高進入持力層,接近設計標高時,或打至設計標高時,應進行中間驗收。在控制時,一般要求最後三次十錘的平均貫入度,不大於規定的數值,或以樁尖打至設計標高來控制,符合設計要求後,填好施工記錄。如發現樁位與要求相差較大時,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然後移樁機到新樁位。

3.9 打樁過程中,遇見下列情況應暫停,並及時與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3.9.1 貫入度劇變;

3.9.2 樁身突然發生傾斜、位移或有嚴重回彈;

3.9.3 樁項或樁身出現嚴重裂縫或破碎。

3.10 待全部樁打完後,開挖至設計標高,做最後檢查驗收。並將技術資料提交總包。

3.11 冬期在凍土區打樁有困難時,應先將凍土挖除或解凍後進行。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 證。

4.1.2 打樁的標高或貫入度、樁的接頭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2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2-5。

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允許偏差 表2-5

項次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驗方法

垂直基礎梁的中心線方向 100

沿基礎梁的中心線方向 150

2 樁數為1~3根或單排樁 100

3 樁數為4~16根 d/3

邊緣樁 d/3

中間樁 d/2

註:d為樁的直徑或截面邊長。

5.1 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0%方可起吊,達到100%才能運輸。

5.2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應平穩並不得損壞。

5.3 樁的堆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5.3.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下沉。

5.3.2 墊木與吊點的位置應相同,並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5.3.3 同樁號的樁應堆放在一起,而樁尖應向一端。

5.3.4 多層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層數一般不宜超過4層。

5.4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控制樁。不得由於碰撞和振動而位移。

5.5 打樁時如發現地質資料與提供的數據不符時,應停止施工,並與有關單位共同研究處理。

5.6 在鄰近有建築物或岸邊、斜坡上打樁時,應會同有關單位採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確保避免因打樁振動而發生安全事故。

5.7 打樁完畢進行基坑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和傾斜。

6.1 預制樁必須提前定貨加工,打樁時預制樁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並應增加養護期一個月後方准施打。

6.2 樁身斷裂。由於樁身彎曲過大、強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礙物等原因造成,或樁在堆放、起吊、運輸過程中產生斷裂,沒有發現而致。應及時檢查。

6.3 樁頂碎裂、由於樁頂強度不夠及鋼筋網片不足、主筋距樁頂面大小,或樁頂不平、施工機具選擇不當等原因所造成。應加強施工准備時的檢查。

6.4 樁身傾斜。由於場地不平、打樁機底盤不水平或穩樁不垂直、樁尖在地下遇見硬物等原因所造成。應嚴格按工藝操作規定執行。

6.5 接樁處拉脫開裂。連接處表面不幹凈、連接鐵件不平、焊接質量不符合要求、接樁上下中心線不在同一條線上等原因所造成。應保證接樁的質量。

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出廠合格證。

7.2 試樁或試驗記錄。

7.3 補樁平面示意圖。

❸ 樁基工程的施工順序是什麼

要看是什麼類型的樁基,但是總的流程是:場地清理(包括道路、存儲空間)→機械人員進場→材料組織、進場→控制網線、樁位放線→機械安裝調試、就位→樁基施工。

❹ 建築樁基礎施工過程

基本過程:平整場地→測量放線→鑽機定位→成孔→下鋼筋籠體→灌注→清樁間土→鑿樁間土→做護帽。

樁基礎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一種常用的基礎形式。當採用天然地基淺基礎不能滿足建築物對地基變形和強度要求時,可以利用下部堅硬土層或岩層作為基礎的持力層而設計成深基礎,其中較為常用的為樁基礎。樁基礎作為一種深基礎,具有承載力高、穩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勻、沉降穩定快、良好的抗震性能等特性,因此在各類建築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適用於建造在軟弱地基上的各類建(構)築物。

在建築工程樁基施工過程中,打(壓)樁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藝要求高,影響樁基質量的因素較多,一般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不夠詳盡准確;設計的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種原因等情況。在樁基施工過程中對質量問題及隱患的分析與處理,將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安全。

打(壓)樁施工中常見質量問題的類別、原因分析、常用處理方法:
1、常見質量問題類別及原因分析
打(壓)樁工程常見質量問題有:單樁承載力低於設計值,樁傾斜過大、斷樁、樁接頭斷離、樁位偏離過大等五大類。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有:
1.1單樁承載力低於設計要求的常見原因
a.樁沉入深度不足;b.樁端未進入設計規定的持力層,但樁深已達設計值;c.最終貫入度過大;d.其他,諸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原因導致單樁承載力下降;e.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層剖面、地基承載力等有關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1.2樁傾斜過大的常見原因
a.預制樁質量差,其中樁頂面傾斜和樁尖位置不正或變形,最易造成樁傾斜;b.樁機安裝不正,樁架與地面不垂直。c.樁錘、樁帽、樁身的中心線不重合,產生錘擊偏心;d.樁端遇石子或堅硬的障礙物;e.樁距過小,打樁順序不當而產生強烈的擠土效應;f.基坑土方開挖不當
1.3出現斷樁的常見原因
除了樁傾斜過大可能產生樁斷裂外,其他原因還有三種:a.樁堆放、起吊、運輸的支點或吊點位置不當;b.沉樁過程中,樁身彎曲過大而斷裂。如樁製作質量造成的彎曲,或樁細長又遇到較硬土層由錘擊產生的彎曲等;c.錘擊次數過多。如有的設計要求的樁錘擊過重,設計貫入度過小,以致於施工時錘擊過度導致樁斷裂。
1.4樁接頭斷離的常見原因
設計樁較長時,因施工工藝的需要,樁分段預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間常用鋼制焊接連接件做樁接頭。這種樁接頭的斷離現象也較常見,其原因除樁傾斜過大的常見原因外,還有上下節中心線不重合;樁接頭施工質量差,如焊縫尺寸不足等原因。
1.5樁位偏差過大的常見原因
測量放線差錯、沉樁工藝不良,如樁身傾斜造成竣工樁位出現較大偏差。

2、常用處理方法
打樁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切忌自行處理,必須報監理、業主,然後會同設計、勘察等有關部門分析、研究,作出正確的處理方案。由設計部門出具修改設計通知。一般處理方法有:補沉法、補樁法、送補結合法、糾偏法、擴大承台法、復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別簡要介紹:
2.1補沉法
預制樁入土深度不足時,或打入樁因土體隆起將樁上抬時,均可採用此法。
2.2補樁法
可採用下述兩種的任一種:
a.樁基承台前補樁。當樁距較小時,可採用先鑽孔,後植樁,再沉樁的方法;b.樁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補靜壓樁,此法的優點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結構承受靜壓樁反力,設施簡單,操作方便,不延長工期。
2.3補送結合法
當打入樁採用分節連接,逐根沉入時,差的接樁可能發生連接節點脫開的情況,此時可採用送補結合法。首先,對有疑點的樁復打,使其下沉,把松開的接頭再擰緊,使之具有一定的豎向承載力;其次,適當補些全長完整的樁,一方面補足整個基礎豎向承載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補充整樁的可承受地震荷載。
2.4糾偏法
樁身傾斜,但未斷裂,且樁長較短,或因基坑開挖造成樁身傾斜,而未斷裂,可採用局部開挖後用千斤頂糾偏復位法處理。
2.5擴大承台法
由於以下三種原因,原有的樁基承台平面尺寸滿足不了構造要求或基礎承載力的要求,而需要擴大基承台的面積。
a.樁位偏差大。原設汁的承台平面尺寸滿足不了規范規定的構造要求,可用擴大承合法處理;b.考慮樁土共同作用。當單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需要擴大承台並考慮樁與天然地基共同承擔上部結構荷載;c.樁基礎質量不均勻,防止獨立承台出現不均勻沉降,或為提高抗震能力,可採用把獨立的承台連成整塊,提高基礎整體性,或設抗震地梁。
2.6復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樁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對地基作適當處理,提高地基承載力,更有效的分擔樁基的荷載力。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a.承台下做換土地基。在樁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換成砂石填層分層夯填,然後再人工地基和樁基上施工承台;b.樁間增設水泥土樁。當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採用在樁間土中干噴水泥形成的方法,形成復合地基基礎。
2.7修改樁型或沉樁參數
a.改變樁型。如預制方樁改為預應力管樁等;b.改變樁入土深度。例如預制樁過程中遇到較厚的密實粉砂或粉土層,出現樁下沉困難,甚至發生斷樁事故,此時可採用縮短樁長,增加樁數量,取密實的粉砂層作為持力層;c.改變樁位。如沉樁中遇到堅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礙物,使樁產生傾斜,甚至斷裂時,可採用改變樁位重新沉樁;d.改變沉樁設備。當樁沉入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採用大噸位樁架,採用重錘低擊法沉樁。
2.8其他方法
a.底板架空。底層地面改為架空樓板,以減填土自重,降低承台荷載;b.上部結構卸荷。有些重大樁基事故處理困難,耗資巨大,耗時過多,只有採取削減上部建築物數的方法,減小樁基荷載。也有採用輕質高強的隔牆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設計的厚重結構而減輕上部建築的自重;c.結構驗算。但出現樁身混凝土強度不足、單樁承載力偏低等事故,可通過結構驗算等方法,制定處理方案。如驗算結果仍符合規范的要求時,可與設計單位協商,不作專門處理,但此方法必須徵得設計部門的同意,萬不得已時用之,且應慎之又慎;d.綜合處理法。選用前述各種方法的幾種綜合應用,往往可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e.採用外圍補樁,增加周邊嵌固,防止或減少樁位側移等。

❺ 施工現場的定位樁是什麼 怎麼確定的

建築物施工前,在施工現場對建築物定位,形成至少4個以上定位點,用鋼管或混凝土樁表示出來,用來指導後續施工,稱為定位樁。

確定方式是在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中,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城市規劃部門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GPS或全站儀。

樁的承載力應根據不同受力情況,分別按樁身結構強度和地基土對樁的支承能力進行計算,並取其小值。對實際有可能同時在樁身出現的荷載,應按設計極限狀態和設計狀況進行組合。樁在下列情況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

1、根據樁的受力情況進行樁的垂直承載力和水平承載力計算;

2、當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應驗算軟弱下卧層的承載力;

3、樁身受壓、受彎、受拉和受扭承載力計算;

4、樁的自由長度較大時,應驗算樁的壓屈穩定等。

(5)如何確定樁基的施工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樁在吊運和吊立過程中應進行抗裂驗算。樁在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和抗裂驗算時,應根據實際受力情況,按規定計算。樁的主筋配筋率均不得小於樁截面面積的1%。

空心樁的外保護層厚度應滿足現行行業標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要求,內壁保護層厚度不宜小於40mm。當採用膠囊抽芯制樁工藝 時,尚應考慮膠囊上浮的影響。對錘擊下沉的空心樁,在樁頂4倍樁寬范圍內應做成實心段。

鋼管樁所用鋼材,應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自然條件、受力狀況和抗腐蝕要求等,在滿足設計對其機械性能和化學組成要求的前提下,考慮材料的加工和可焊性,並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鋼管樁所用鋼材,應取用同一型號的鋼種。焊接材料的機械性能應與鋼管樁主材相適應,對海港工程尚應考慮防腐蝕要求。

鋼管樁組裝時應採用對接焊縫,不得用搭接或側面有覆板的焊接形式。鋼管樁必須進行防腐蝕處理。錘擊沉樁,應考慮錘擊振動和擠土等對岸坡穩定或臨近建築物的影響。

❻ 樁基礎施工方案通常怎麼做

在樁基施工前,應進行現場勘察工作,做好技術准備和資源准備工作,確保打樁施工順利進行。樁基施工前的一般准備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施工現場和周圍環境的勘察:

施工前應對樁基施工現場進行綜合勘察,為施工方案的編制提供必要的材料,並為機械的選擇,樁的成型過程和確定提供依據。樁的質量控制。

現場調查的主要內容如下:

確定施工現場的地形,地形,氣候和其他自然條件。

檢查地質調查報告,了解施工現場樁深土層的分布,地層年齡,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

了解施工現場的水位,水質和地下水的變化。

了解施工現場,地震,熔岩,礦石,古池塘,黑暗海岸,地下結構和障礙物中的人工和自然地質現象。

了解地下管道(煤氣管道,水管,下水道管道,電纜線等)的分布和距離,嵌入深度,使用壽命,管道直徑和結構。

技術准備:

准備施工計劃。施工前應制定施工方案,明確造紙機械,成樁方法,施工順序,相鄰建築物或地下管線的防護措施。

施工進度。樁基施工方案根據項目總體進度確定,應包括進度,勞動力需求計劃和材料,設備需求計劃。

制定質量保證,安全技術和文明施工等措施。

進行試樁。為了確定合理的施工過程,應在施工前進行過程試樁,以確定工藝參數。

機械設備准備:

施工前,根據設計的樁型和土壤條件,選擇相應的機械設備並進行試樁。


(6)如何確定樁基的施工方法擴展閱讀


現場准備:

清除現場障礙。在樁堆積之前,阻礙施工現場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礙物,如施工區域的桿子,穿過施工區域的電線,舊建築物的基礎或其他地下結構,應該被移除,這對於確保平穩的樁形成非常重要。

該網站是水平的。高層建築的樁基通常是密集的樁群。在打樁機進入現場之前,必須對整個工作區域進行平整,以確保打樁機的垂直度,並使其穩定行走。

對於預制樁,無論是錘擊,靜壓還是振動打樁,打樁機械都具有很大的自重。當場地平整時,還應考慮鋪設一定厚度(通常約200mm)的礫石,以改善打樁機械的直接操作。

接觸表面的承載能力防止打樁操作期間打樁機的不均勻沉降並影響打樁的垂直度。通常,履帶式打樁機具有100至130kPa的地面承載能力。如果礫石仍然不夠,鋪設過道板(也稱為路基)的方法可用於降低基礎土壤上的壓力。

對於澆注樁,應根據不同的成孔方法進行現場找平工作。如果採用人工挖掘方法,當場地平整時,應考慮挖掘後的土方運輸道路;使用鑽孔灌注樁時,應考慮泥漿槽和排水溝。

在上海等大城市實施了鑽孔灌注樁的硬地施工方法,即在鑽孔灌注樁施工區首先進行混凝土硬化,泥漿池,槽排水溝同時排水,然後在樁位鑽孔。

堆成樁。該方法使泥漿有序排出,實現了文明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沉管樁的施工中,場地平整與預制樁相似。由於採用錘擊或振動方法,樁承載機對基礎土壤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

現場定位:

樁基施工場地的軸線應經審查確認。施工現場的軸線控制點不受樁基施工的影響,可以在樁基施工過程中檢查樁位。

設置樁位。當樁位固定時,必須根據施工網格確定控制線。然後,根據設計的樁位置圖,將樁逐個編號,根據與樁號對應的軸和尺寸放置樁位,並為樁設置樣品樁。機器定位到位。必須再次檢查確定的樁位以防止定位誤差。

標准點。樁基施工高程式控制制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每堆樁頂和樁端應記為高程。因此,樁的高度應設置在施工區域附近,一般要求不得低於2,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應保護該等級,不得有損壞。樁基施工中的平整點可以作為建築物高程式控制制網路的平整點,也可以單獨設置。

❼ 樁基礎施工的方法有哪些

預制樁的施工預制樁的施工方法有:錘擊法、振動法、壓入法和射水法。

拓展資料

錘擊法:

樁基施工中採用最廣泛的一種沉樁方法。以錘的沖擊能量克服土對樁的阻力,使樁沉到預定深度。一般適用於硬塑、軟塑粘性土。用於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難時,可輔以鑽孔法及水沖法。常用樁錘有蒸汽錘、柴油錘(見打樁機)。

振動法:

振動法沉樁是以大功率的電動激振器產生頻率為700~900次/分鍾的振動,克服土對樁的阻力,使樁沉入土中。一般適用於砂土中沉入鋼板樁,亦可輔以水沖法沉入預制鋼筋混凝土管樁。用於振動沉樁的振動機的常用規格為20噸及40噸。目前,使用高頻率達10000次/分鍾的沉樁機頭,震動與雜訊小,沉樁速度快(見振動沉樁機)。

壓入法:

壓入法沉樁具有無雜訊、無震動、成本低等優點,常用壓樁機有80噸及120噸兩種。壓樁需藉助設備自重及配重,經過傳動機構加壓把樁壓入土中,故僅用於軟土地基。

射水法:

錘擊、振動兩種沉樁方法的輔助方法。施工時利用高壓水泵,產生高速射流,破壞或減小土的阻力,使錘擊或振動更易將樁沉入土中。射水法多適用於砂土或碎石土中,使用時需控制水沖深度。

❽ 工程中有那些種類的樁基,各是怎樣的施工工藝

工程樁一般有,鑽孔樁、沉管灌注樁、預應力管樁、人工挖孔樁、沖孔樁、等幾種,

鑽孔樁,就是用一個樁頭很土裡鑽,讓泥漿形成一個孔,然後放鋼筋籠灌砼

沖孔樁,也是用一個沖錘沖擊,讓泥漿形成一個孔,然後放鋼筋籠灌砼

沉管灌注樁,就是用一個重錘把一根管徑和樁徑一樣大的管打入土內,然後放鋼筋籠灌砼

預應力管樁,就是在管樁廠里把樁生產好,然後用樁機把樁打入土內

人工挖孔樁,就是用人工挖出一個孔,然後放鋼筋籠灌砼

❾ 灌注樁成孔施工採用什麼方法確定成孔順序

對沒有擠土作用的鑽孔灌注樁,一般按現場條件和樁機行走方便的原則確定成孔順序。對有擠土作用和振動影響的沖孔樁、沉管樁、爆擴樁等,一般可結合現場施工條件,採用下列方法確定成孔順序:①間隔一個或兩個樁位成孔(即跳打);②在鄰樁混凝土初凝前或終凝後成孔;③一個承台下樁數在五根以上者,中間樁先成孔,外圍樁後成孔;④同一個承台下的爆擴樁,可採用單爆或聯爆法成孔;⑤人工挖孔樁的樁凈距小於2倍樁徑且小於2.5m時,應採用跳挖,排樁跳挖的最小凈距不得小於4.5m,孔深不宜大於40m。灌注樁按成孔的方法不同,可分為鑽孔灌注樁、沖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樁等。

❿ 樁基礎的施工方法

樁基礎施工分:預制管樁(分靜力壓樁、預應力管樁)、CFG(無鋼筋籠)、灌注樁(分超流態樁、鑽孔壓漿樁),看你是什麼施工工藝

閱讀全文

與如何確定樁基的施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玩銅錢鑒別方法 瀏覽:143
薪酬設計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501
胸大肌下束訓練方法雙杠 瀏覽:198
如何建立自強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86
大眾天線安裝方法 瀏覽:50
社會學研究方法pps 瀏覽:846
路亞鉤綁方法圖片 瀏覽:887
測量水的方法和工具 瀏覽:33
水帶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483
孩子不肯背誦換一種方法就能解決 瀏覽:847
如何消除設備靜電的幾個方法 瀏覽:721
木蝴蝶的食用方法 瀏覽:689
巴金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瀏覽:793
福特杯使用方法 瀏覽:277
摩絲使用方法 瀏覽:803
移動寬頻使用方法 瀏覽:27
鄉土中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瀏覽:730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4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2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