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傷寒怎麼治療呢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特別是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洪水、戰爭、地震等自然災害會使本病大流行。
此病的傳染源為傷寒病人及帶菌者,他們的大便、尿、嘔吐物等排泄物,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傳播,水源污染可能會造成爆發流行。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只有2%左右可再次發病。
本病的典型表現為持續高熱、腹痛、便秘或腹瀉、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現皮疹及脈搏相對緩慢,少數病人發生腸出血、腸穿孔或傷寒性肝炎等並發症。
臨床表現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開始多出現周身無力、不適、食慾差、腰酸背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寒戰、高熱、血壓下降、昏迷等急性症狀。
典型傷寒自然病程約4--5周,而不典型傷寒則病程長短不等,輕型1—2周可愈,重症患者症狀重、並發症多,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在1—2周內死亡。
一、典型傷寒
發病初期,會出現低熱、周身不適、頭痛、咽痛、咳嗽、惡心、食慾不振等症狀。體溫呈梯形上升,一周左右升至39--40℃。
由於持續2-3周的39-40℃的高熱,病人極度虛弱,神情淡漠,反應遲鈍。還可出現昏睡、精神錯亂,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表現。而對於高熱的病人並不是脈搏加快反而是脈搏緩慢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傷寒病人特徵性的表現,據統計約有30-40%患者出現相對緩脈。部分病人還會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現2-5mm大小、紅色的玫瑰疹,數目常不到20個,2-4天後消退,但可再發。
一般在發病的第3周,出現體溫下降,則病情開始改善。第4周後體溫漸恢復正常,症狀和體征也隨之消失,但全身狀況的恢復約需1個月左右。
二、不典型傷寒
對於輕型傷寒,不僅病程短,一般1—2周就可痊癒,發病時症狀也較輕,多不出現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等特徵性表現,此種情況多發生於曾預防接種者有部分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輕微,仍能堅持日常工作,往往因突發腸出血、腸穿孔時才發現患有傷寒;有些病人只出現長期發熱,可持續數月,但卻無明顯腹痛、腹瀉、肝脾腫大、脈緩的症狀,此種情況多發生於免疫功能較低的人;重症患者則急驟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精神錯亂、昏迷、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三、兒童傷寒的特點
兒童年齡越小,發病越不典型,輕病者多,一般發熱不規律、多嘔吐及腹瀉,但中毒症狀輕、無相對緩脈、玫瑰疹也較少見、脾大不明顯,病程較短,易並發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但較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
嬰兒傷寒則重症多,多起病急驟、高熱、驚厥、腹脹、嘔吐等,病死率較高。
四、老年傷寒特點
老年患者發病症狀多不典型,體溫不高,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症狀較嚴重,易並發支氣管炎及心功能不全,病情恢復較慢,病死率高。
五、復發與再燃
復發是指本病的臨床症狀消失1-2周後又重出現,已轉陰的血培養又呈陽性。而再燃則是指發病2-3周時,體溫逐漸下降而尚未正常時重又升高,持續5-7天後方正常。此間血培養常陽性。
這兩種情況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當抵抗力下降時,潛伏在膽囊、骨髓、腸系膜淋巴結壞死中心或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桿菌又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環而再次出現症狀。
並發症:
1、 腸出血、腸穿孔:這兩種並發症約占總發病人數的2%。多在病程的第2-3周發生,也可在病情恢復期發生。
2、 傷寒病人極易發生多臟器功能損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肝炎、腎功能損害,多於患病後1—3周發生。
如果你只是一般的傷風感冒就不用怕啦,吃感冒葯或輸液都可以,還有姜湯發發汗也好的快.
Ⅱ 傷寒的症狀與預防治療
傷寒桿菌進入體後,約1-2周內出現異常的表現.幾乎所有的病孩都有發熱,而且多為高熱,可持續1周左右,如不經治療,發熱可達數周.與此同時,可見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頭痛等表現.消化道的症狀有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年幼兒還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因而易誤診為上感.因傷寒桿菌進入口腔後,經咽部淋巴組織或扁桃體而侵入血液,而出現咽炎症狀.部分傷寒病患兒在發病後1-2周內可見紅色斑疹,稱為玫瑰疹,也是本病的特症之一.皮疹可有數個至數十個不等,多見於胸,腹,背部,壓之能退色.少數情況可分批出現,發生於全身各個部位.有時為瘀點,與菌血症,也就是細菌存於在血液中有關.傷寒是一種叫做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狀是持續高熱,相對緩脈、
玫瑰疹、
脾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等。可發生腸出血、腸穿孔等嚴重並發症。
Ⅲ 傷寒的症狀,如何去治療
六經辨證治療
Ⅳ 請問傷寒有哪些症狀,該怎樣冶療
問題分析:
你好,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持續高熱、腹痛、腹瀉或便秘、白細胞減少、肝脾腫大,部分病人會出現玫瑰疹、相對緩脈等。腸出血、腸穿孔是傷寒的主要並發症。傷寒病的病原體是傷寒桿菌,而傷寒病人或帶菌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污染水和食物、日常生活接觸、蒼蠅和蟑螂帶菌而傳播。
意見建議:
你好,傷寒病人的治療應以抗生素為主,必要時可配合中葯治療,同時飲食療法對本病的康復有著較大的影響。對於持續高熱者,應送醫院輸液治療。若伴有腸出血或腸穿孔等並發症,則應馬上到醫院救治。
Ⅳ 得了傷寒怎麼辦
你好: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長程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及白細胞減少等。主要並發症為腸出血、腸穿孔。 病因 (一)傳染源:為患者及菌者。全病程均有傳染性,以病程第2~4周傳染性最大。 (二)傳播途徑:病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經手及蒼蠅、蟑螂等間接污染水和食物而傳播。水源污染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常釀成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對傷寒普遍易感,病後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極少。 症狀 潛伏期3~60天,平均1~2周。 (一)典型傷寒:典型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4期: 1.初期:相當於病程第1周。病多緩起,體溫呈階梯狀上升,於5~7日達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現便秘或腹瀉。 2.極期:相當於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現如下: (1)高熱。 (2)神經系統中毒症狀. (3)皮疹。 (4)相對緩脈。 (5)肝脾腫大。 (6)消化系統症狀 腹脹、腹部不適、右下腹壓痛、便秘或腹瀉等。 3.緩解期:相當於病程第3~4周。 4.恢復期:相當於病程第4周末開始。體溫恢復正常,食慾常旺盛,但體質虛弱,一般約需1個月方全康復。 檢查 (1)常規化驗 ①血液檢查。 ②尿液檢查。 ③糞便檢查。 (2)細菌學檢查 ①血培養。 ②骨髓培養。 ③糞培養。 (3)血清學檢查:傷寒血清凝集試驗。 治療 (一)一般治療。 1.隔離與休息。 2.護理:注意皮膚及口腔的護理、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腹部、大便等變化。 3.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無渣飲食。 (二)對症治療。 1.高熱:適當應用物理降溫,不宜用發汗退熱葯,以免虛脫。 2.便秘。 3.腹瀉:可用收劍葯,忌用鴉片制劑。 4.腹脹。 (三)病原治療。 1.氯黴素仍是目前治療傷寒的主要葯物。 2.喹諾酮類抗菌劑:其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 3.氨苄青黴素: ①對氯黴素有耐葯性的患者; ②不能應用氯黴素的患者; ③妊娠合並傷寒; ④慢性帶菌者。 4.頭孢菌素 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較好,如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塞肟等。
Ⅵ 傷寒怎麼辦
什麼是傷寒與副傷寒?
傷寒與副傷寒皆為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近年來,由於衛生設備之改善,許多地區已經絕跡,目前台灣地區之病例大多由國外地區輸入。
感染傷寒與副傷寒會有什麼症狀?
感染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見有便秘或腹瀉,淋巴組織病變,若不治療,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
傷寒與副傷寒是怎樣傳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帶菌者糞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飲水而傳染。受污染的貝類、水果、蔬菜也成為傳染媒介,帶菌者在處理乳製品時其手指也可能會污染產品。蒼蠅也是傳播媒介之一。
傷寒與副傷寒的潛伏期有多長?
傷寒之潛伏期長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為一至三周。副傷寒潛伏期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傷寒與副傷寒?
1.飯前便後均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沖水式廁所,且糞便應排入污水系統。廁所內要消滅蒼蠅。充分供應衛生紙以免糞便污染手指。
3.自來水應消毒完善,注意飲用水不可受到廢水之污染,並經煮沸消毒後始可飲用。
4.以紗窗、殺蟲劑噴霧法或含殺蟲劑誘餌來殺滅蒼蠅。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5.食物之處理保存要特別小心,處理食物前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並將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時,應選用熱湯類。
6.急性期應住院接受隔離治療,直到檢驗結果為陰性為止,方可解除監視。患者糞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參考資料:everywhere i take in the internet...
Ⅶ 怎樣能醫治傷寒
你好;這種情況是為了減輕腸道的負擔又利於恢復。
傷寒嘔吐不止回答者:任學華你好,是傷寒的症狀,因為傷寒桿菌侵襲腸道,所以出現這樣的症狀,建議卧床休息,進食比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小米粥,面條。
這種情況是腸道受病變刺激引起的,這種病本身就是腸道疾病。
傷寒易復發嗎?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傷寒有復發的可能性。
傷寒是否易復發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建議檢查肥達氏反應排除傷寒復發。
是否是傷寒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可以檢測肥達氏反應排除傷寒。。
傷寒嚴不嚴重?回答者:任學華你好,一般是可以治療的,不用擔心的。
Ⅷ 怎麼治療傷寒
西醫要對症下葯,一般打點滴;中醫要辯證,一般為外敷和內服草葯。
Ⅸ 傷寒有那些症狀 要怎麼辦
意見建議: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持續性高熱、全身中毒症狀、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相對緩脈(脈搏與體溫不成比例) 、皮膚玫瑰疹。可有腸出血,腸穿孔等並發症。小兒傷寒一般較成人輕,病死率不高,但臨床症狀常不典型,容易誤診。治療 :抗生素治療,現在多使用第三代頭孢黴素和喹諾酮類抗菌葯物。
Ⅹ 傷寒怎麼徹底治療
中醫所謂的「傷寒」是指的《傷寒論》的「傷寒」,與西醫的那個腸道細菌感染傷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醫的「傷寒」指傷於寒的一切疾病,包括外感和內傷等等……所以單單說「傷寒」是沒有診斷價值的,更不能給出治療上的建議。
建議最好先做一個較為全面的檢查,至少明確一下是否有器質性病變。如果檢查後無器質性病變,則完全可以通過調養康復。
根據你所述症狀,有點像是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