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 遺傳圖解 具體有哪些步驟
1親代P 子代F的符號
2雜交 自交符號
3親子代基因型.基因型比例和生物性狀
4產生的配子
5箭頭 ↙ ↘
Ⅱ 生物做題方法和技巧初中
認真審題。審題是閱讀題干、弄清題意的過程。准確、充分感知題目信息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審題一般分為兩步:一是准確挖掘已知條件,二是分析已知條件的內涵,全面准確地找到題干中的已知條件。在審題時要盡量做到穩、准、慢,盡量挖掘一切對解題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哪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題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建立試題與教材知識間的聯系。生物簡答題的命題仍然是以基礎知識的考查為主,著重體現「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思想。解題時要以問題為中心,以教材基礎知識為依據,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准確鏈接,並進行重組整合。
准確作答。作答時首先要寫答題提綱,理清答案要點和步驟,然後再根據理清的思路把答案要點用生物學術語完整、准確地書寫出來。答題時要做到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規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潔。
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生物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完成探究性實驗的基礎。
生物應試方面有一些挺管用的方法,比如針對剛才讀不懂題的問題,可以找自變數、應變數;針對答非所問的情況,就一定要做大題的答案要麼就用書本的原話,要麼就是題干。
第二個,生物答題的范圍,很多學生答的要麼過大,要麼過小,盡量答到最小范圍,一定要答准、答精細。另外一個答題,馬虎的問題。尤其讓你選正確的還是選錯誤的,往往就會出問題。
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ABCD四個選項,你在他們四個後面打勾或叉,讓你選正確的話,你就不會選錯誤的。
Ⅲ 求一些高中生物有關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圖像題。。。及解題技巧如何識圖
5.右圖表示小麥葉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內(0至24時)CO2吸收量的變化情況。
(1)圖中C點時小麥葉片的維管束鞘細胞中能產生ATP的細胞器是 ;圖中E點與C點相比,單位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化合物的產生量 。
(2)據圖分析可知,小麥光合作用開始的時間是 點,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 點
(3)若C點和F點小麥葉片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則C點和F點相比,呼吸強度較強的是 點。
(4)若要探究「圖中E點時刻環境條件」對小麥葉片與玉米葉片光合作用影響的差異,有人設計了下表所示的實驗方案。
組別
材料
實驗條件
CO2吸收速率
1
小麥
葉片
圖中C點時刻條件
a
2
圖中E點時刻條件
b
3
玉米
葉片
圖中C點時刻條件
c
4
圖中E點時刻條件
d
①表中「圖中E點時刻條件」主要是指 條件。若實驗測得c≈d,則說明 。
②有人認為上述實驗方案可去掉1、3組,由2、4組直接比較就能得出結論。你認為呢?為什麼?
4.(1)葉綠體
(2)高溫殺死了根瘤菌,導致不能進行生物固氮
(3)①電能轉換為(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 下降
0
O2釋放速度(mL/h)
光照強度/千勒克司
全部葉片
剩餘葉片
②A、B、C、D (對3個和對2個得1分,對1個不得分)
③鍾罩內缺乏CO2
(4)如右圖
0
O2釋放速度(mL/h)
光照強度/千勒克司
全部葉片
剩餘葉片
Ⅳ 生物題,要解題思路,和方法,越詳細越好
由實驗結果數目猜比例,一半先考慮1:2:1,9:3:3:1及其變形,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經典遺傳學的比例啊。看實驗一,親本都是紫莖,可結果出來綠色的了,所以親本紫色是顯性雜合;看花色,子代紅色:白色=1:1,而且紅色白色中肯定一種顯性一種隱性,所以親本肯定是Rr和rr,但具體誰是顯性不知道,需要分析實驗二。實驗二,花色,白色加白色結果後代出現紅色,所以白色是顯性(第3問的答案就出來了),且親本為顯性雜合;莖稈的顏色顯隱性在實驗一中也出來了。所以白花為顯性,紫莖為顯性,寫出實驗一二的基因型,問題也就解決了。有不明白的在問哈
Ⅳ 初中生物遺傳遺傳規律解題怎樣畫圖
遺傳規律歷來都是高考中重點考查的內容,該部分考查內容多變、形式多樣,其中主要有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遺傳規律中的「特殊」類型、遺傳概率的計算和系譜圖的分析推斷等。這類試題所考查的知識一般都有一定的綜合性,而且題目的信息量大,信息呈現形式不拘一格,有些試題信息隱蔽,這些特點使試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新穎度,同時也使試題具有較好的區分度,能充分體現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的功能特點。這類遺傳規律試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高,不僅需要考生熟練掌握和理解遺傳規律的有關知識,還要求考生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解答這類試題也需要考生掌握相關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分別介紹這類試題的解題技巧和方法。
一、基因自由組合類試題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於親本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組合是互不幹擾的。由於每對基因的遺傳都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因此,對於基因自由組合類問題的分析,可以分兩步進行:先簡化為幾個基因分離問題分別進行分析;再將各自分析的結果組合相乘(這種解題方法稱為「分解組合相乘法」)。
【方法點撥】常見的基因自由組合類試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順推型,即已知親本的基因型求解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子代中基因型或表現型的情況。這類題型,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比較簡捷地解答。另一種是逆推型,這類試題一般告知親本和子代的表現型以及子代各種表現型的數量或比例,要求求解親本的基因型。對於逆推型自由組合類試題,也可以運用基因分離定律先單獨進行分析,但對分析的結果不是組合相乘,而是綜合各個分析結果最終得出親本的基因型,其一般解題思路是:先對子代每對相對性狀按照基因分離定律單獨進行分析,確定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再利用表現型的比例關系推知親本的基因型,最後將各個分析結果進行綜合。
二、幾類「特殊」遺傳規律試題
具有一對等位基因的個體(如Aa)自交,後代中會出現兩種表現型,比例為3∶1。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個體(如AaBb)自交,後代中會出現四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然而,上述性狀遺傳規律只是在比較純粹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如完全顯性、沒有致死現象、一對基因只控制一對相對性狀而且一對相對性狀也只由一對基因控制,基因之間互不影響。但如果情況與上述不符合,後代中將不會出現3∶1或9∶3∶3∶1等一些常見的比例關系,這類遺傳稱為遺傳規律中的「特殊」類型,現分類列舉如下。
(一)9∶3∶3∶1的變式試題
【方法點撥】(1)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個體自交,只有在每對基因分別決定一對相對性狀的情況下,後代才會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但如果一對基因決定兩對相對性狀,或者一對相對性狀受到兩對基因的控制或影響,則後代的性狀分離比將是9∶3∶3∶1的變式。9∶3∶3∶1的變式有9∶7、9∶3∶4、12∶3∶1、9∶6∶1等一些類型。
(2)充分利用「拆分法」解題:運用「拆分」法解答9∶3∶3∶1變式類試題,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非常簡單明了。9∶3∶3∶1的變式都可以拆分成比例9∶3∶3∶1,如9∶7可以拆分成9∶(3+3+1),由此說明後代中佔9/16的是A_B_個體,佔7/16的是A_bb(3/16)、aaB_(3/16)、aabb(1/16)個體;9∶6∶1可以拆分成9∶(3+3)∶1,由此說明佔9/16的是A_B_個體,佔6/16的是A_bb、aaB_個體,佔1/16的是aabb個體。
(3)如果已知後代的性狀分離比是9∶3∶3∶1的某種變式,則可以得出如下結論:①性狀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②親本具有兩對等位基因(即AaBb類型);③後代中有如下幾種基因類型:A_B_(9/16)、A_bb(3/16)、aaB_(3/16)、aabb(1/16)。
(二)致死基因遺傳試題
【方法點撥】(1)致死基因可以導致某種配子死亡(稱為配子致死),也可以導致胚胎、幼體或成體死亡(稱為合子致死),從而使後代中性狀分離比發生變化。在解題時,要特別注意題中所給出的這類信息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個體性狀分離比的變化。
(2)致死基因對後代性狀分離比的影響可以有不同的情況,與親本基因型和致死類型有關,現以兩親本基因型均為Aa分析如下:①父本或母本中一方產生的配子含隱性基因時配子致死,後代中會出現AA、Aa兩種基因型,後代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無性狀分離;②父本或母本中一方產生的配子含顯性基因時配子致死,後代中會出現Aa、aa兩種基因型,性狀分離比為1∶1;③父本和母本產生的配子含隱性基因或顯性基因時配子致死,後代中只有AA或aa基因型,均無性狀分離;④合子致死類型中可能會出現AA、Aa、aa三
Ⅵ 初中生物的學習技巧
一、「先記憶,後理解」,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5.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
四、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有利於知識形成整體網路
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五、用生物學的基本觀點統領生物學的學習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可以更迅速更准確地學習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以下生物學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體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
5.生物進化的觀點。
生物界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