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看懂詩經的方法

如何看懂詩經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9 21:00:54

㈠ 怎樣解讀詩經裡面的古詩《芣苢》

《芣苢》是詩經裡面的一首古詩,《芣苢》這是古代婦女集體採摘野生植物時合唱的歌,再現了她們採集勞作的過程。

古詩裡面「采采」二字,以《詩經》其他篇目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復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應該還是「采而又采」。

㈡ 怎樣才能領悟到《詩經》的美

《詩經》中的每一首詩歌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它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中的感情,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

哥哥你若是愛我念我,就撩起衣服渡過溱水來看我。

你若是不來,難道就沒有其他人要我?

你這廝,狂什麼

活脫脫一個古代版的野蠻女友,自信滿滿,大膽示愛,完全是一種天性無拘無束的自然流露。

《詩經·鄭風·出其東門 》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縱使世上有萬紫千紅,我卻對你情有獨鍾

東門外的女孩多得像天邊的雲,只有那個白衣綠巾的女子,他看著溫暖。

在目光落定的一瞬間,靈魂和靈魂相撞,這一刻彷彿化成永恆。

縱使世上有萬紫千紅,他也只求和她共度一世紅塵……

《詩經·鄭風·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唯美年代

有了手機,有了E-mail的今天,小女生們再也不用登上城樓企盼。

沒了青色的領襟和佩玉,也沒了悠悠的思戀心境。

那望穿秋水的相思情長,是早已滅絕的美麗一日三月的相思滋味,怕是現在也難尋了。

《詩經·陳風·月出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月下的盛宴

月兒高掛,像盞暖暖的燈,銀光灑在美人身上,平添嫵媚風韻。

月亮太美,人兒太美,這好似特意安排的視覺盛宴,滿足了觀眾的眼睛,好男兒也禁不住心跳加速。

月光如水,俊俏的美人兒步步弄影,一切都陰柔靜美,不看不成。

《詩經》之美,美在讓我們重尋失去的詩意和情感,重回詩意的棲居地;美在讓我們重溫愛情的滋味,重回感情的溫暖港灣;美在讓我們重現古禮樂的尊嚴,重回中華文明的家園。

㈢ 對《詩經》的認識和理解是什麼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3)如何看懂詩經的方法擴展閱讀:

1、現實主義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詩經·國風》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2、語言風格

《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彙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詩經》對動作描繪的具體准確,表明詩人具體細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3、社會功用

《詩經》的編集本身在春秋時代,其實主要是為了應用:其一,作為學樂、誦詩的教本;其二,作為宴享、祭祀時的儀禮歌辭;其三,在外交場合或言談應對時作為稱引的工具,以此表情達意。

㈣ 如何讀詩經

就具體閱讀方法而言,前人有不少值得我們繼承、學習的成功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孔子所提出的「思無邪」的讀《詩》方法,即要從正面理解詩意,不能想歪了,想邪了。《詩經》是中華文明大廈的支柱之一,她與大廈的存在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著大廈傾頹。其次是縮短與《詩經》的時間距離。也就是說,在觀念中,不要把她當作古詩,要看作就是自己或身邊人作的。即如朱熹所說:「讀《詩》且只將做今人做底詩看。」「讀《詩》正在於吟詠諷誦,觀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詩,自然足以感發善心。」「千古人情不相違」,縱然《詩經》是數千年前舊物,事態萬殊,而人的情感反映則與今人無別。在略檢註解,疏通大意的基礎上,把她的意思品讀出來,而後與自己及身邊、眼前的人、事、物聯系起來,其中的道理、情感自然會汩汩流出,使自己進入情景之中,去體會其心靈的脈動。在這種情景下,你可能會把外在的什麼賦比興之類,統統淡化,而感受的是她的精神力量。其三是靜心平讀,反復涵泳,不可有絲毫私意摻雜。朱熹說:「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泳,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務自立說,只恁平讀著,意思自足。須是打迭得這心光盪盪地,不立一個字,只管虛心讀他,少間推來推去,自然推出那個道理。」朱熹曾批評人說:「今公讀《詩》,只是將己意去包籠他,如做時文相似,中間委曲周旋之意盡不曾理會得,濟得甚事?」(上引皆見《朱子語類》卷八十)這就是說,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在詩上,而要通過反復涵泳,讓詩意自然流出,而與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匯。王*明《傳習錄》中有訓蒙的《教約》,他說:「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毋躁而急,毋盪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王*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頁)這是讓《詩經》的精神匯入自己血液的一種方法。

怎麼學習四書,和詩經,求學習方法。

《論語》《孟子》對於《大學》《中庸》來說,可以說是一手資料與二手資料的區別,二手資料是對一手的補充說明,而一手也能讓我們更能讀懂二手。
嗯~看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吧,理論、系統的,自然好理解些,想偷下懶,走下捷徑,並且也有這個理解力,自然《大學》《中庸》開始看好些。
如果是《論語》《孟子》那就要下心思了。
《周易》自然不是課外讀物或選修那麼簡單,只是那麼早拿來讀,也不見得有什麼感悟就是了。
其它的可能配合著《論語》《孟子》會好些。《詩經》就不用專門拿來看了,有時間,喜歡文字,言詞什麼的,多拿來翻翻。真空出時間來看,可以考慮配合《禮記》《尚書》察民風觀民情,情之一字,古今一也,畢竟都還是人。
感覺還是看原文比較好,要選擇的一般是翻譯,到書店去,多翻幾個譯本為好,最好大陸的、台灣的、古人的、今人的都有。當然,自己能看懂就更好了。反正有名的,都可以拿來看看。在書店翻,翻到你覺得看著順眼的就可以了。
其實,從感覺上來說,讀《論語》《孟子》時,配著《老子》一起讀會好些,如果你願意,《金剛經》《心經》也可以一起讀,可以說是從三個角度看一個問題,殊途同歸。
不過,如果你喜歡,在這中間可穿插《說文解字》。

㈥ 如何看懂詩經,唐詩宋詞元曲

看懂詩經,只需要一本翻譯書。或者一個注釋詳盡的版本。
押韻的話,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就差不多了。舊韻另說。

㈦ 詩經怎麼理解詩經.讀不懂

最好是買書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之類的看看別人的解讀,實在想自己解讀就只好先掌握好文言知識了,關於詩經也有很多另類的解讀,都看看,選自己最認可的那個就好了,想一下子看完詩經是不可能的,慢慢來,加油。

㈧ 詩經怎麼讀才對如何在眾多版本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版本

閱讀十種經典版本的《詩經》,如果選擇三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讀本來讀,應該如何選?

這十種書可以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最淺,除了《詩經詞典》之外,凡是附帶譯文的,如《詩經譯注》等,都是初步讀本、粗淺讀本;第二級是今人只注不譯的,如程俊英的《詩經注析》;第三級是古人注本,其中又分為兩種,一種如《詩集傳》《毛詩正義》《詩三家義集疏》,它們不是欣賞類而是集注類,註疏內容相對深奧,另一種如《詩經原始》,屬於欣賞類,是古人註疏相對淺顯的。

這十種書確實照顧到由易到難的各個層次。就我個人而言,是不主張今譯的,因為古文譯成白話文就沒法讀了,尤其是《詩經》,翻譯成白話文,一點詩的味道都沒有了。

如果讓我挑三種書,由易到難,第一種是程俊英、蔣見元的《詩經注析》,這是最淺的讀本;第二種是方玉潤的《詩經原始》;第三種我選三本,分別是《詩集傳》《毛詩正義》《詩三家義集疏》,這三本書正好可以相互參照,不能相互替代。因為三家詩和毛詩不是同一派,看法不同,而朱熹的看法與它們又不完全相同。


《詩經譯注》在周振甫先生去世後出版,是他最後的一個經典注本。先生另有《文心雕龍注釋》等,廣受歡迎。他是做編輯的,很能體會讀者的需要。有今譯,比較貼合原文。讀這個注本,能時時體會到周先生那種嚼飯喂人、朴實平易、好學深思的態度。適合初學入門。

㈨ 詩經的表現手法怎樣區別 特別是比興的用法怎麼看

在賦、比、興之中,賦的解釋比較簡單。《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劉勰的說法是根據鄭玄來的。這個概念很好理解,象大家都知道的名篇《魏風·伐檀》、《豳風·七月》都是「賦」。由於「鋪陳」的意義,又演變出《離騷賦》、《漢賦》的「賦」。

至於比、興,歷來的解釋既紛紜,又復雜,但追本溯源,都是從東漢兩位姓鄭的大經學家鄭眾、鄭玄的說法中派生出來的。在《周禮·大師》注中,鄭眾說:

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託事於物。

鄭玄說:
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很顯然,鄭玄的解釋是對孔子「興、觀、群、怨」說的誤解,也是漢人解經牽強比附,把一切都扯到政治上去的老毛病,而且他的理論和實踐又互相打架。比如《王風·揚之水》,鄭玄說這是「興」,比喻周平王的「政教煩急」,恩澤不及於百姓。先不管詩的本身是否能這樣解釋,但照鄭玄的理解,明明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的「比」,又如何就變成了「興」呢?然而鄭玄這條自相矛盾的意見卻影響深遠。連劉勰這樣富有創造性的理論家也未能出其窠臼,《文心雕龍》中專門有一篇《比興》,通篇都是講比興的技巧,一開頭給比興下了定義說:「比顯而興隱。……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似乎同意鄭眾的意見,但緊接著一轉,「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托諷(勸喻)」,唱的依然是鄭玄的老調子。劉勰以後也陸續有不少解釋,但大多隔靴搔癢,沒有說到要害。一直到朱熹的《詩集傳》,才對比、興下了比較切合實際的定義: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這兩種解釋不僅完全撇開了鄭玄,而且比鄭眾要周密明快。本文中申述的一些意見,就是以朱熹的解釋作為基礎的。

比,就是比喻。比喻是古今中外文藝作品中都存在的表現技巧,是一種常見的思維活動現象。事物具有多種屬性,把不同事物屬性中某一相同點在思維中聯系起來,使難言的情狀變得鮮明,抽象的事理變得形象。《詩經》中的比喻方法,已經相當多樣化,有的專家把它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對喻、詳喻等等。這種分類,在修辭學上也許有意義,但是在實際欣賞分析中,就不一定要這樣去硬套了。大致來說,《詩經》中的比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通篇是比,例如《魏風·碩鼠》、《豳風·鴟鴞》,以碩鼠比剝削者,以鴟鴞比強暴者。這類作品不多,它類似於寓言詩,無須多說。要說的是第二種情況,就是個別的、局部的比喻。一般來說,這種比喻在使用的喻體之前,往往加上「如」、「若」、「猶」或者否定的「匪」字,明確地表明這里是在用比。從手法上來說,可以認為這是比喻的技巧還處在初級階段的表現。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詩人所使用的喻體,往往貼切而新穎,譬如常常為人稱道的《衛風·碩人》便是一例。這首詩形容那位大美人衛侯夫人庄姜:

手如柔荑②,膚如凝脂③,領如蝤蠐④,齒如瓠犀⑤,螓首蛾眉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同樣是形容白而且嫩,一連使用了四種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而且無不恰當自然。這一串比喻,對後代的文藝創作影響極為深廣,幾乎成了描寫美人的一個套子。《長恨歌》「溫泉水滑洗凝脂」,《討武瞾檄》「蛾眉不肯讓人」,凝脂、蛾眉還成了皮膚和女性的代指。《楚辭》里對美人的那些「鋪陳排比」的寫法,大多是從這里發展出來的。文藝貴在創新,《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不僅在表現方法上仍然使用《詩經》的老一套,而且喻體也並沒有新鮮之感,所以沒有人記得。可是「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卻成了著名的片段,而且發展而為寫美人的另一種套子,那就因為宋玉從一個新的角度寫出了「東家之子」的美,她的身材、容貌是一切美女的標准、典範,那怕增減一點點,都會成為「過」或者「不及」。同樣的意思在《神女賦》中概括成「襛不短、纖不長」,就缺乏形象感。再到後來,就是曹植的《洛神賦》。「皎若太陽升朝霞」⑦、「灼若英蕖出淥水」固然新鮮,但更精採的還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若輕雲之蔽月,若流風之回雪」,描繪洛神凌波微步的輕盈、飄逸,同樣是「比」,已經由寫形進而寫神,即寫到了體態風度。這些出色的名句,多少可以說明文學創作中的繼承發展關系。上面說的《碩人》是喻體前加「如」「若」等字的一個最突出的例子,舉一端可概其餘。還有的比喻,從詩人的用意和表達來說,比《碩人》還要深刻而高一個層次,例如《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天上的銀河如同鏡子,然而不能照見影子;織女星一夜移動七次位置,然而不能織成紋理;牽牛星那麼明亮,然而不能駕車;箕星不能簸揚糧食;斗星不能酌取酒漿:這一串比喻,既無「如」「若」等字明白標出,而且喻體是實,主體是虛,就是孔穎達所說比喻「徒有名而無實也」。這樣無拘束的想像,對於形象的高度感受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出現在距今將近三千年的時代,不能不使我們吃驚而且贊賞。和《碩人》一樣,《大東》中的這種技巧,也為後代開出了不二法門,但大多陳陳相因⑧。有較大突破的是中唐詩人賈島《客喜》的結句:「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以絲比喻白發,似乎平淡無奇,然而接著一翻,從喻體再聯想起「不堪織寒衣」,使用的是同一類型的比喻法,但內容卻是新的,感慨於人生的衰老和貧窮,這也不妨比喻成舊瓶子里裝上了新酒。

㈩ 怎樣理解《詩經》獨特的藝術手法

《詩經》的藝術特色:



一、《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詩經·國風》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二、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三、《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捲徐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芣苡的不同環節分置於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雲:「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綉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四、《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五、詩與樂的關系密切,詩三百皆有曲調。《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



明代大音樂家朱載堉《樂律全書》說:「《詩經》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宮調。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調。《周頌》三十一篇及《魯頌》四篇,皆羽調。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皆角調。《商頌》五篇,皆商調。」詩與樂的這種關系在上博簡《采風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證實。馬承源先生認為:「簡文是樂官依據五聲為次序並按著不同的樂調類別整理采風資料中眾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時可依此類別定出腔調,如《詩經》那樣,而簡文所記約是楚地流行的音樂。」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懂詩經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手機截圖方法 瀏覽:701
現實suv側方停車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62
寬容哪些方法 瀏覽:980
中考實心球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531
如何瘦臉練成瓜子臉的四種方法 瀏覽:949
腎陽不足的鍛煉方法 瀏覽:576
新鮮蓮子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807
如何降低敏感度訓練方法 瀏覽:20
三星5的qq紅包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1
刷牆平米計算方法 瀏覽:164
論文研究方法如何概括 瀏覽:756
蘋果手機網頁提取文字的方法 瀏覽:293
星露穀物語鐵錠快速入手方法 瀏覽:120
摩托機油尺正確的測量方法 瀏覽:801
炸蝦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429
a型血人最佳解壓方法 瀏覽:110
調整金牛座的最佳方法 瀏覽:381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及意義 瀏覽:545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3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