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調出霧化後鉤上殘留少的拉餌
垃絲粉的量要控制好.冬天一般10--15%.夏天一般5%左右.粗顆粒多加點.細顆粒少加點.有此餌料中本身含有大量顆粒蛋白就不要加.搓餌少加.拉餌多加一點.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凋試.總結經驗才能開好餌料. 查看原帖>>
❷ 為什麼餌料用了一會兒殘留會增多
1:你肯定是野釣釣鯽魚的
2:鯽魚餌料一般自帶拉絲粉都很多,不額外加拉絲粉都很多了,所以釣鯽魚一定要加雪花粉、麩粉等狀態粉,
3:你拉餌的時候一定是團來團去的,就這樣把餌料打死了,所以到最後就拉不出來了
開餌的時候不要看包裝說明的餌水比1:1,而是應該水稍微多一點1:1.1,攪拌均勻以後放置幾分鍾吸足水,然後再稍微打幾下,這樣可以把餌料用的時間長一點。另外每次開餌不要開太多,要開少量多開幾次,不至於狀態不好也不至於浪費,尤其是新到一個地方不知道用什麼餌料的時候
❸ 如何拉餌圖解
利用餌中含有小麥蛋白形成一定的纖維束這-特性,把鉤放在餌盤上,用餌團壓住鉤,持線
的手輕輕把鉤拉出即能掛上餌。
拉餌所拉出的餌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達到釣目標魚的要求,主要靠拉餌的質量和調制方法。
手法上「拉皮不拉里」拉餌手法非常重要,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隨著垂釣實踐的經驗積累方能熟能生巧,手法上的精要之處是要盡量做到「拉皮不拉里」,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子線上和鉤柄上過多的殘留餌料,拉出的餌球基本集中在鉤尖及鉤門處;基本操作方法是一隻手把鉤置於拉餌盤上,另一隻手再把餌料壓在鉤上,然後朝一個方向向外輕輕拉動子線,這樣可以保證拉出的餌球基本上成圓形,以便魚兒吞鉤。
❹ 拉餌攻略;拉餌的製作方法,拉餌釣魚要注意些什麼,拉餌拉的與大小有關么
配拉餌要粗細搭配,拉大魚就粗顆粒多些拉小魚就細顆粒多些!根據餌料本身拉絲粉含量的多少適量添加拉絲粉或則不加!小魚輕口魚要求霧化好,大魚要求散落好。鉤子上要有適量殘留,不能多也不能少。餌水比要比包裝袋上的多一點,一般袋子上是1:1,拉餌要活到1:1.1,拉餌一定要多打,就是朝一個方向攪動,不能像和面那樣揉。拉餌手法:平拉小豎拉大斜拉圓。拉餌誘魚快但是因為餌料相對少不能夠很好的留魚,搓餌相反!所以要搓拉結合,開始的時候拉一陣快速誘魚,魚多了口亂了就要搓一陣!光拉不搓是不對的,光搓不拉是不行的。要是還有不明白的歡迎追問,你最好網路程寧老師的釣魚視頻,製作拉餌方法講解的很詳細!
❺ 自製台釣拉餌 餌料殘留多怎麼解決
我覺得有可能是玉米面導致黏度過大的原因,減少或取消餌料里玉米面成分,再試試看狀態如何。若實在需要玉米口味,可用玉米香精代替。
❻ 水母拉餌殘留太大如何處理
水母拉餌殘留太大,要過濾一下。
釣魚五招
自古以來,釣魚是講究看天氣的。不同的天氣釣不同的魚,不同天氣釣不同的水,這種界定是十分清楚的。其實,看天氣主要是看陰晴、看氣溫、看風向(看風向單獨討論),因為晴天釣魚和陰天釣魚是兩回事,氣溫高和氣溫低釣魚差別也相當大,晴天要釣渾水,釣深水,釣遠水。陰天可以釣清水,釣淺水,釣近水。晴天光線強,在渾水中好釣鯉魚。陰天的光線弱,在淺水中好釣鯉魚。至於看氣溫,除了看基本氣溫外,還要看溫差。溫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魚會停止進食,要想釣上它們會有困難。溫度在20℃左右時好釣鯽魚、鯉魚,溫度在30℃左右時好釣草魚、鯿魚。溫差在5℃至8℃左右,是比較好釣魚的。一天之內,溫差超過15℃,則不好釣魚。
看塘型與選擇釣點有關,塘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塘型,釣點是不一樣的,通常的選擇是「長塘釣腰,方塘釣角,大塘釣邊,小塘釣心等等」。其實,看塘型有三大要點:一是看灘,二是看灣,三是看陽。春釣灘,看準灘位十分重要。秋釣灣,塘灣在哪裡要清楚。冬釣陽,朝陽的地方要明白。當然,沒有灘可以釣淺,沒有灣可以釣深,沒有陽可以釣明,這是看塘型的變化。而最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擺放是否規則,塘的形狀是否正規,以深水為准,是坐北朝南還是坐東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數。它與變更釣點有關,由於天氣變化等因素影響,需要搬移釣位時,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釣位是不同的。值得說明的是,看塘型決定釣位不是唯一的。確認釣位的因素很多,特別是當塘底的狀況與塘型不一致時,看塘型就會失去它的有效性,應當明察。
來到塘邊,是釣還是不釣,是釣淺還是釣深,是釣上層魚還是釣底層魚,是由水質來決定的。水質有渾清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壞水之分。渾水有泥渾水和淡渾水兩種;清水有純清水和養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徑渭分明,好水和壞水,一聞便知。如果是渾水(不論那一種),陰天或雨天,不要下釣,改在晴天來釣。養殖清水可釣深、釣遠。如果是肥水,呈油綠色,不論晴天陰天,要釣浮食,釣中上層魚,應以釣鰱鱅魚為主。是瘦水,水質為淺黃色,不論陰晴,都能釣底。有腥味的水,為有魚,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氣刺鼻,為壞水,壞水裡是沒有魚的。
看水質與布窩有關,渾水要布顯色餌,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布本色餌,如糠餌、豆餅、顆粒飼料等。肥水應布小窩,瘦水能布大窩。釣餌多變,一般應與窩餌同步。渾水當中,更要色顯餌活,不必猶疑。
看風向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判斷風力,內陸風力一般分為十二級,風力的大小與浪頭有關。一二級微風輕風,水面會有波無浪。三四級風力,水面會有波有浪,拍打岸邊有輕輕響聲。五級六級風力,會浪頭翻滾,拍打岸邊有響聲加大。七級八級風力,水面會翻白浪,也叫白頭浪。九級以上,水面會湧上堤岸。五級六級以下的風浪中,還是能釣魚的,釣不了手竿可以釣海竿。
魚泡也叫魚星,魚泡有大有小,有遠有近,有疏有密,有走有停。看魚泡決定窩子打在什麼地方,包括應該打下什麼樣的窩餌。大泡是草魚餌,大泡多,說明草魚多,雖然也吐泡,但可以共餌,不再專門布窩。在看魚泡的同時,還要細看水面的魚花,如果水面不斷有大魚花出現,說明水底缺氧,可以釣浮。如果無泡可看,有兩種情況,一是魚已離底,一是水中確實沒有魚,風浪之中是不好看魚泡的,就可以根據塘型和風向布窩。
❼ 開好的餌料放到水中一會拉上來鉤子上還掛一坨是怎麼回事
拉絲粉放多了!拉絲粉多鉤子上殘留就多了,拉絲粉少,殘留就少,適當的拉餌就是鉤子上有少量的殘留餌料!
❽ 如何拉餌
開出一份好用拉餌的幾個要點-
商品魚餌以其快速誘魚、聚魚和長效留魚,漸漸在一大批野釣愛好者心目中成為一種既愛又怕的東西。愛,是因為商品魚餌的確比傳統的蚯蚓效果好,釣獲的魚多;怕,是因為總是用不好,別人能調配一團很好的拉餌,自己卻只能搓,而且搓也差強人意。因此,想用商品餌,特別是想用好商品餌,成為很多老釣友的心病。
說實在話,用好商品餌並不難。但前提是要掌握好使用過程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其一:餌水比。
絕大部分的粉狀商品餌都是要用水來調和的,像龍王恨的藍鯽、野戰藍鯽等。很多釣友經常不是把餌和稀了,就是和幹了,用起來不順手,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認真了解餌水比。拿藍鯽來講吧,在包裝上註明了餌水比例為1:0.8,也就是說取一份藍鯽粉餌,然後需要加入0.8份的水來調和,這里的單位都是體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塑料量杯,一杯餌料,取0.8份的水。沒有量杯的,也可以用一次性塑料杯來代替。初學者一定要學會使用量杯,不要怕麻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調配出一團不幹不稀的好餌。
另外,開餌時除了注意量准水量以外,還必須注意水最好是一次性加足,盡量避免逐漸添加水。因為餌料中有的成份是吸水快的,有些是吸水較慢的,如果不一次性加足,各類成份吸水不均勻,也會影餌料的使用。
開餌的盆切記不能小了,最好使用那種商品和餌盆,或者使用與此差不多的盆來和餌。據很多高手的經驗,盆小開出來的餌,總比不上大盆開出來的餌狀態好,垂釣的效果也會差很多。
其二:攪拌
很多包裝上的說明是加完水後,快速攪拌。雖然我們看明白了字面意思,但不理解內涵,是不行了。前面說過,魚餌中的成份,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如果不是快速攪拌,讓水迅速打濕全部的魚餌,勢必造成吸水不均勻,有的地方還有硬塊,而有的地方稀軟無比。所以快速攪拌的意義在於讓水均勻分布在餌里,使調出來的餌料達到最理想狀態。但攪拌不是無**的,水一旦都潤濕了全部餌,則必須停止,特別是在製作拉餌時,切不可盲目多加攪拌。因為製作拉餌時,主要成份小麥蛋白(拉絲粉)吸水後,馬上就會形成絲狀網路結構,如果過多的攪拌會破壞絲的結構,讓細細的絲互相糾纏在一起成為一個個死球,拉不出理想的餌團。事實上,只要盆足夠大,五指叉開攪拌十圈以內,就足夠了。
其三:靜置8
無論是影視資料或者是各種包裝說明裡,在介紹開餌時,都有兩個字在裡面:靜置。一般的文字表述是靜置3~5分鍾。很多釣友都忽視了這兩個字,或者這一句話的意義。從字面上來講,靜置的意思就是安靜地放置。那為什麼要安靜地放置呢?這是因為很多餌料在製作加的過程中通過乾燥、膨化等工藝處理,餌料在乾粉狀態下水份含量很少,在開餌時,剛接觸到水份後,吸水的速度相對較快,但還未達到飽和,必須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吸收,才能達到接近飽和狀態。如果這期間內人為擾動,會破會其物理結構,特別是做拉餌時,出絲就不會理想。
其四:打揉"
見過和面嗎?很多人都見過,反反復復擠揉,越揉越勁道。但魚餌千萬不要這么揉。很多釣友說,我的餌入水後很快就散了,鉤上沒有殘留,釣不上魚,所以我不停地揉,增強附鉤性。這在做搓餌時勉強可行,但做拉餌就完全錯誤。前面講過,拉餌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麥蛋白,俗稱拉絲粉,這種材料與白面中的麵筋類似,如果在製作拉餌時反復打揉,那麼這團餌肯定是很勁道,但要想用鉤拉,卻總是一彈一彈,都是死球子,要麼拉不出來。所以,我們的和餌說明都是這樣寫的:靜置三至五分鍾之後,收攏成團即可。一般只要是小麥蛋白量合適,餌水比正確,其餘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收攏成團後即可拉出理想的餌團,無需要打揉。可萬一出因為餌水比或者氣溫等原因,絲出得較少,這時則可適當加以打揉,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將餌團放入盆底與盆壁結合部位,將盆傾斜,右手五指並攏伸開,用手指部分在餌團上從上往下抹動,在抹動時稍加力能讓餌抹開,四五下即可。然後再次收攏成團試拉,直至拉出理想的餌團。
其五:餌料成份要點
要想製作一團拉餌,必須了解餌的特點,或者是成份結構。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在用篩子篩東西的時候,細的容易被篩下去,粗的留在篩里。而我們用鉤拉餌時,鉤就好比是篩子,粗料就容易留在鉤上,細料就過濾掉了。所以餌裡面都是粗料或者都是細料,就決定了這款餌料好不好拉。從理論上來講,越是粗顆粒的餌料,越容易拉出大團。但前提是這些顆粒不會因加水後碎掉。
因此,我們要預設拉出來的餌團大小,首先考慮的就是餌顆粒的粗細問題。
其實是小麥蛋白粉的含量多少,也決定了拉出餌團的大小。很多釣友知道,要想把雪花粉做成拉餌,至少要加入雪花粉量1/3才行,甚至加入更多才能拉出圓團。所以,我們要製作一團合適的拉餌,必須了解餌料中小麥蛋白含量才行。而這些,在絕大部分魚餌的包裝上都有說明介紹。具體只需要釣友在使用中去體會,然後酌情加以調整。
❾ 拉餌應如何去拉
拉餌,你最好要有個拉餌盤,拉餌料盤上有兩-三條磁鐵,當把鉤靠近磁鐵的時候,兩個鉤就會分開在磁鐵的不同位置,然後把餌料團,放在兩個鉤上,提鉤,夠就會在餌料團中穿過,鉤上應該留有和鉤大小的圓團一樣的餌,餌的形狀和活餌有關,有的時候鉤上都是絲,或者餌很大,那說明拉絲份多了,餌料打散後,放些雪花粉,如果留鉤上的餌小或空,那說明拉絲份少了,要把餌料打散,然後放些拉絲份,拌勻。
拉鉤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上拉,餌料比較稀的時候可以這樣拉,餌料乾的時候採用,平拉,讓鉤從餌料團邊上刮出兩個餌。上拉就是餌放在鉤的上方,鉤象上,平拉就是,鉤從側面拉出。
兩個區別,上拉,子線上容易有餌料香味道和殘留,平拉殘留和 味道要少些。
這個只能自己去體會了,主要是拉絲粉和雪花粉的運用比例,看餌的狀態。用鉤去檢驗了。
❿ 拉餌時魚線和鉤柄殘留餌料是什麼原因
回樓主:
鉤柄有殘留餌料,說明樓主在拉餌手法和綁鉤做法方面存在缺陷。
拉餌手法有平拉、斜拉、垂直拉和餌找鉤;拉餌原則上說刮牆皮式最能體現「拉」的概念,並不是讓鉤子貫穿餌料來「拉出」餌團。
平拉:餌料主要集中到鉤尖部分,餌團小;
斜拉:鉤尖餌團適中;
垂直大:餌團最大,一般能達到溝槽滿餌,餌團豐滿;
鉤找餌:一般是釣鉤分鉤後,固定釣鉤,讓餌料在釣鉤上滑動,從而在鉤尖上殘留小量餌料,「拉出」的餌料極小,這是在垂釣中常用的方法。
綁鉤做法是在綁好鉤子後,要做整理,在確保綁鉤正確的前提下,將子線出線至於鉤柄和鉤尖之間,即子線在鉤子內側,這樣綁鉤在拉餌時能防止鉤柄鉤掛餌料,保證拉出一個完美的餌團,並使得餌團在鉤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