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神經生物學研究方法

神經生物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10-24 13:35:10

A.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神經組織培養技術常用方法和作用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神經科學的發展與的研究方法的進步密切相關。總體上,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有六大類:形態學方法、生理學方法、電生理學方法、生物化學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及腦成像技術。

7.1 形態學方法

神經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形態學方法有束路追蹤、免疫組化和原位雜交,其他還有受體定位、神經系統功能活動形態定位等方法。

7.1.1 束路追蹤法

追蹤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是神經解剖學研究中的重大目標,它對研究神經元的功能、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方法學的建立始於19世紀末的逆行和順性潰變(順行潰變指胞體或軸突損傷後的軸突終末的潰變,逆行潰變指去除靶區之後神經元胞體的潰變)研究。20世紀40年代主要手段是鍍銀染色法,根據變性纖維的形態變化來判斷變性纖維。20世紀50年代發展了Nanta法,能遏制正常纖維的染色而僅鍍染出變性纖維。但該法不易顯示細纖維,1971年Kristenson等將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注入幼鼠的腓腸肌及舌肌結果在脊髓和延腦的相應部分運動神經元胞體內發現HRP的積累 。不久LaVail正式使用HRP作為軸突逆行追蹤,以後遂廣泛應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研究。HRP可被神經末梢、胞體和樹突吸收,軸突損傷部分也可攝入。在胞體內,HRP的活性可持續4~5天,在溶酶體內對聯苯胺呈陽性反應而顯現出來。被標記的神經元可以清晰的顯示胞體、樹突及軸突。

除了HRP標記法,還有熒光物質標記法、毒素標記法、注射染料等方法。

7.1.2 免疫組織化學

免疫組織化學術是應用抗原與抗體結合的免疫學原理,檢測細胞內多肽、蛋白質及膜表面抗原和受體等大分子物質的存在與分布。這種方法特異性強,敏感度高,進展迅速,應用廣泛,成為生物學和醫學眾多學科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隨著純化抗原和制備單克隆抗體的廣泛開展以及標記技術不斷提高,免疫組織化學的進展更是日新月異,不僅用於許多基本理論的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而且也用於疾病的早期快速診斷等臨床實際。

閱讀全文

與神經生物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液相色譜分析方法通則 瀏覽:795
乾洗衣服的方法和工具技巧 瀏覽:472
食用菌糖製品製作方法 瀏覽:330
如何克服怒氣的方法 瀏覽:945
pro胸肌訓練方法大全集 瀏覽:350
筆記本電腦開機鍵失靈的解決方法 瀏覽:659
如何做爆米花兒童簡單方法 瀏覽:329
嬰兒兩個月不喝奶瓶的解決方法 瀏覽:155
我的世界模組視頻製作方法 瀏覽:767
熱冷交換方法有哪些 瀏覽:898
牛油果柑的種植方法 瀏覽:949
肝多發性治療方法 瀏覽:530
網課培訓的課時計算方法 瀏覽:171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63
如何緩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瀏覽:624
孕婦手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55
oppo手機第一次最好的充電方法 瀏覽:879
春節晚會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54
手機版裝載電腦版模組組件方法 瀏覽:735
雨傘架安裝方法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