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孩子挑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針對挑食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出發點,有些是因為孩子脾胃不和,本身不太愛吃東西。還有些是孩子不喜歡飯菜的味道和就餐的環境。
很多幼兒園由於兒童多,老師少,在就餐時照顧不到,而養成孩子的挑食習慣。
這種情況需要老師科學,及時的引導。
日本幼兒園的食育經驗可以非常好的借鑒。
食育就是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日本從保育園(類似中國的托兒所,日本的孩子在出生後3個月開始便可以進入保育園)時代就開始抓「食育」。保育園認為,食育在培養孩子飲食熱情方面十分重要,對0~6歲的孩子進行「食育」,有利於提高孩子們對飲食的關注程度。
其具體內容包括,讓孩子幫助剝玉米皮、種蔬菜挖山芋、做賞月米粉團、進行營養指導、回答孩子的疑問等。東京世田穀區立保育園老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讓孩子接觸食材和幫助做菜,有助於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世田穀區立保育園還會舉行與烹飪師一起做飯的「講習會」,包括一起做麵包、吃烏冬面。
為確保「食育」效果,保育園十分注重與家長合作。面向保育園兒童的家長就孩子回家後在餐桌上的表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就餐時間是否過長、坐姿是否端正、是否挑食、是否邊看電視邊吃飯、拿筷子姿勢是否正確、吃飯時是不是聊天、咀嚼力度和速度怎麼樣、飯量大不大以及自由闡述意見部分。
在實際的食育教育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讓不喝牛奶的孩子喝牛奶了」。
當時幼兒園有個不喝牛奶的孩子,不是因為過敏,因為她吃其他的奶製品,就是不喝牛奶。
一天所有孩子都吃完飯出去玩了,就這個孩子手裡攥著牛奶坐在那裡,老師就說「啊,太幸運了」。然後把牛奶分給了喜歡喝牛奶的孩子。就是暗示孩子,如果有人不喜歡吃,那麼剩下的東西,喜歡的人就可以多吃,這就是幸運。之後一個星期老師都把牛奶分給其他孩子,分得牛奶的孩子都對那個孩子說「謝謝你把牛奶分給我」。有一天,大家分光了那個孩子的牛奶後,把瓶子放到他面前,瓶子里只剩了一點點牛奶,老師就說「還剩一點點,喝了吧」。孩子可能意識到,「把這個喝了,瓶子就空了」。於是一口氣喝完,把空瓶子送回去。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那個孩子喝牛奶的量也一點點增加。終於有一天,他把一瓶牛奶都喝光了。
全班同學都鼓掌鼓勵他。
幼兒園期間孩子,對於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強制孩子不挑食。大部分人小時候挑食,但是長大後就不再挑食了。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味覺會有變化,飲食的喜好也會有變化。
對於挑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是多引導,讓他喜愛食物,逐漸的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
② 孕婦剝玉米手過敏怎麼辦
那是對玉米須過敏的。就不要幹活了,懷孕了還幹活,看來你老公不是真心愛你的啊!呵呵!自己的注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