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魚兒在水中是怎樣辨別方向的
魚是水生生物,所以對於水流要十分敏感,體側線就具有這樣的功能。如果仔細觀察魚的兩側可以看到一條大概位於體內中間,從頭部延伸到尾部的一條線,這就是體側線。側線上面分布這特化的表皮細胞,通過感受壓力的變化轉化為神經信號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因為側線能感覺到水流的變化,對於魚群的成群游動和躲避捕食者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魚辨在水中辨別方向的能力和人在陸地的相識:通過各種感受器官:側線、眼睛、嗅覺和電流感受器官來感知周圍的各種形式的信息,從而分辨方向。
⑵ 科學家通過什麼辨別魚的年齡
鑒定魚類年齡的基本方法,通常用的方法有長度法和年輪法兩類。
1、長度法:
或稱彼得生長度分布法,這是用大批測量漁獲物中同一種魚的長度組合來統計分析它們的年齡組合。使用此法時,在捕撈中不應有選擇性,以漁獲物取樣時也不應有人為的選擇。
具體做法是測定樣品的體長,在座標紙上作出長度分布曲線,如果曲線出現高峰與低谷,則每個高峰代表一個年齡組。例如水島鱈的長度曲線出現6個高峰,分別代表0—5六個年齡組。這是因為魚類的年齡和長度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魚類在衰老期之前隨著年齡的增長,長度增大。而且每相隔一年,其平均長度相差一級,即每個高峰的體長值代表一個年齡組的平均體長。
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漁具對漁獲物終究有一定的選擇性,所捕到的魚很難包括所有的年齡組。在整個捕撈季節中,不同日期各批漁獲物的長度組合不完全相同,長度分布曲線就不會出現明顯的高峰。至於老年魚由於生長停頓會出現長度分布的重迭現象,而無法根據長度分布曲線來確定年齡。此法適用於尚無有效鑒定年齡的硬組織的魚類,也可用來校對通過硬組織結構鑒定的年齡是否准確。
2、年輪法:
在季節因素和性腺發育因素影響下,魚類的生長具有年周期性。在一年中生長快速時期,魚體硬組織的生長顯著,當生長處於緩慢或停滯時期,魚體硬組織的生長也受阻。這種生長狀況的變化會在硬組織上留下痕跡,亦即形成年輪。可用於鑒定年齡的硬組織有鱗片、骨骼、鰭條和耳石等。對一種魚類來說,這些硬組織上的年輪不一定都清晰可靠,年輪的形態也有很多類型,這需要專門的研究。
年輪法中,最常用的是鑒定鱗片。
大多數的魚在生命開始的第一年,全身就長滿了細小的鱗片。鱗片由許多大小不同的薄片構成,好像一個截去了尖頂的圓錐一樣,中間厚,邊上薄,最上面一層最小,但是最老;最下面一層最大,但是最年輕。
鱗片生長時,在它表層上就有新的薄片面性生成,隨著魚的年齡的增加,薄片的數目也不斷增加。一年四季中,魚的生長速度不同。通常春夏生長快,秋季生長慢,冬天則停止生長,第二年春天又重新恢復生長。鱗片也是這樣,春夏生成的部分較寬闊,秋季生成的部分較狹窄,冬天則停止生長。寬窄不同的薄片有次序地疊在一起,圍繞著中心,一個接一個,形成許多環帶,叫做「生長年帶」。生長年帶的數目,正好和魚所經歷的年數相符合。春夏生成的寬闊薄片排列稀,秋季生成的狹窄薄片排列緊密,兩者之間有個明顯界限,是第一年生長帶和第二年生長帶的分界線,叫做「年輪」。年輪多的魚年齡大,年輪少的魚年齡小。看魚鱗年輪的多少,就能夠推算出魚的准確年齡來。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⑶ 如何分析魚是吃什麼長大的野釣,總配不好魚餌!例:我這有一個小河流,春天河裡長滿了水草,水底淤泥很
你可以在超市裡買小銀魚,也就是線魚,,釣的時候一個一個來
⑷ 野釣如何掌握遛魚技巧
說到遛魚對於很多老前輩來說都是手到擒來,如今釣魚運動越來越火熱,也有很多新手朋友們剛剛入「坑」,所以今天筆者帶來這篇文章,讓新手朋友們掌握溜魚的入門知識,釣魚上不了岸,這也是一種遺憾。

在釣魚時,雖然目標魚我們已經確定,但是摸不準什麼時候就來了一個意外驚喜,當意外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機會,讓自己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魚獲,還帶也能回去「交差」呀。
野釣中,魚的個體大小不一,所以如果你對水域內的「巨物」沒有十足的把握,尤其是剛剛接觸釣魚的朋友們。對魚如何控魚遛魚還不是很熟悉,那麼第一要素,給自己弄一個失手繩,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緊急情況下,它可以解救你的燃眉之急,免得切線耽誤魚獲。
1、通過漂相預判目標魚
在垂釣過程中,大概都知道你所在的水域中都存在什麼魚種,而很多釣友通過多年的垂釣經驗就可以預判出吃口目標魚類,這樣對中魚、遛魚也有了心理准備。以便於接下來的遛魚操作。

2、通過提竿刺魚判斷魚個體大小
我們通過漂相預判成功,接下來我們當提竿中魚的瞬間,魚鉤刺入魚膛,魚的力道通過子線、主線、魚竿,最後傳導到垂釣著手中,這樣讓我們在沒看到魚的情況下,心理會有一個預估,這條魚能有多大,也為你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上魚過程做好心理准備。

3、使用失手繩的時機
提竿中魚的瞬間,我們可能預知魚的個體過大,或者是由於垂釣者提竿力道過大,導致魚被刺痛,然後拚命逃竄回深水區時,垂釣者需冷靜分析魚的動態,如果在控魚過程中,魚力道瞬間很大,可能會導致子線切斷或者主線切斷難以控制,在這一瞬間千萬不要猶豫,一隻手抓住失手繩,另一隻手慢慢松開魚竿,只要泄掉魚的第一力道,應該就沒問題了,然後慢慢的拉回失手繩,並且重新掌控魚竿。這個過程也可能在遛魚過程中發生,千萬不要因為過於自信,而失去上魚的機會,但是更多的時候發生在提竿中魚的瞬間,竿子提不起來,魚向外竄逃控制不住的時候使用。

4、遛魚方法
溜魚需要根據很多因素,魚竿、線組、魚鉤,還有魚的個體,根據這些來決定遛魚方式。如魚的個體很小,線組也可以承受,我們就可以直接把魚頭提出水面拉回來。但是也可能魚的個體大,線組可以承受,我們也不能像之前那樣硬拉,這樣很容易造成拔河狀態。正確的方法是不拉也不松,屏住不動.由魚竿的彈性來消耗魚的體力,讓魚難以發力,只能在原地兜圈子。等它兜得有氣無力時慢慢拉它靠岸。如果上鉤的魚個體很大,你會覺得像勾住樹根似的毫無反應。對於這種情況,垂釣者應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不能盲目硬拉。應該等魚先動,然後調整竿線方向。如果魚向兩側移動,可順著它的去向沿岸牽著它走,同時稍微向岸邊用勁使魚慢慢向岸邊靠攏.很大的魚上鉤後朝兩邊或岸邊移動的機會是不多的,絕大多數都是向外逃竄。這時候盡量把魚竿伸出去,搶在它前頭,然後一點一點地改變方向,使魚在不知不覺中調過頭來,兜個大圈子回到岸邊。牽魚時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提竿,一提竿,魚就朝下鑽.魚一鑽,手中便覺重重一頓,再牢的線也經不住這么二、三頓.所以不可朝上用力,只能暗暗向岸邊用勁,直到它沒力氣,或者是你沒力氣了!哈哈哈!!!值得注意的是。在魚向外逃竄的時候,你可以左右的搖動魚竿,等它回頭就不用在搖了,屢試不爽。

其實所有遛魚的方法都是一樣的,積累的經驗多了就知道怎麼遛魚了,可能有些人還沒有碰到過溜魚困難就切線了,剩下上岸的魚也沒什麼困難。但是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抱著一顆上大魚的心,小鉤細線也能上超乎你想像的魚,野釣要注意,輕刺穩控,在第一時間控住魚接下來就好解決了,還有就是別把竿子拋的太滿,如果中一條個體大的魚,很容易就拔河了,如果有失手繩還好一點,不然就准備切線吧。
文章雜亂,由於小編生活在北方,現在也沒時間釣魚。所以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一些釣魚技巧或者與釣魚有關的,希望在閑暇之餘可以給一些幫助。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方法,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切分享。祝大家漁獲多多,次次爆護!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
⑸ 䒱魚的方法和正確步驟是什麼呢
蒸魚最重要的步驟是,將魚處理好後放在沸水鍋上蒸,之前應該先把盤子加入,保證盤子、蒸汽都是同樣的溫度,然後把魚放在盤子中,上面放姜絲、料酒,入沸水鍋,注意保持中熱火蒸8-10分鍾,蒸熟後,把蒸魚的汁水倒出,然後淋上蒸魚豉油或生抽,然後撒上蔥絲、姜絲,如果為了裝飾還可以放點紅椒絲,然後淋熱油,即可。

3. 操作要領
(1)蒸制時,要水寬、火旺、蒸汽足、一氣呵成。
(2)蒸制時間的長和短,應根據原料的不同質地和半成品的要求而定。
⑹ 魚怎麼區分公母
飼養一池金魚,也許有雄有雌。但如果一池魚全是雌的,就可能有問題了。
因為到了繁殖期,雌魚滿腹「懷春」如果沒有雄魚交配刺激,有可能因產不出卵而漲死。
所以,在一池金魚中,一定要保持好雄魚和雌魚的比例,才能保證金魚的正常生活。
如何鑒別金魚的雌雄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區別分辨。
一般來說,幼魚教難區分,1齡魚區別較明顯,到了繁殖期特徵更明顯。
首先是觀察體形,雌魚體形短圓,雄魚較瘦長。
如果飼養的是高頭、虎頭、獅頭等品種,可觀察其頭部,雌魚的肉瘤較低欠豐滿,
雄魚則高而飽滿。其次是觀察鰓蓋,到了繁殖期,雄魚鰓蓋有稀散的突起點狀追星。
雌魚的胸鰭短而端圓,雄魚胸鰭較長,尾端尖,繁殖期胸鰭上也有追星。
雌魚的泄殖孔圓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近胸鰭,微向外凸;
雄魚棱形稍小,如棗核,兩端較尖,中間膨大,平而稍凹。
還有就是繁殖期的雌魚游動較慢,反應亦較遲鈍;雄魚游動活潑,追逐靈敏。
最後是觀察魚的腹部,雌魚腹部柔軟,自腹至肛,硬棱不顯,繁殖期腹部膨大滾圓;
雄魚腹部較硬,自腹至肛有明顯硬棱,繁殖期不膨。
不過這一點不能誤判,因為有的金魚品種,不論雄雌腹部都是膨大滾圓的,
在鑒別時一定要細心分辯。
如何鑒別金魚的雌雄
飼養一池金魚,也許有雄有雌。但如果一池魚全是雌的,就可能有問題了。因為到了繁殖期,雌魚滿腹「懷春」如果沒有雄魚交配刺激,有可能因產不出卵而漲死。所以,在一池金魚中,一定要保持好雄魚和雌魚的比例,才能保證金魚的正常生活。如何鑒別金魚的雌雄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區別分辨。一般來說,幼魚教難區分,1齡魚區別較明顯,到了繁殖期特徵更明顯。
首先是觀察體形,雌魚體形短圓,雄魚較瘦長。如果飼養的是高頭、虎頭、獅頭等品種,可觀察其頭部,雌魚的肉瘤較低欠豐滿,雄魚則高而飽滿。
其次是觀察鰓蓋,到了繁殖期,雄魚鰓蓋有稀散的突起點狀追星。雌魚的胸鰭短而端圓,雄魚胸鰭較長,尾端尖,繁殖期胸鰭上也有追星。雌魚的泄殖孔圓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近胸鰭,微向外凸;雄魚棱形稍小,如棗核,兩端較尖,中間膨大,平而稍凹。
還有就是繁殖期的雌魚游動較慢,反應亦較遲鈍;雄魚游動活潑,追逐靈敏。最後是觀察魚的腹部,雌魚腹部柔軟,自腹至肛,硬棱不顯,繁殖期腹部膨大滾圓;雄魚腹部較硬,自腹至肛有明顯硬棱,繁殖期不膨。不過這一點不能誤判,因為有的金魚品種,不論雄雌腹部都是膨大滾圓的,在鑒別時一定要細心分辯。
⑺ 釣魚的技巧和方法是什麼
1、拋竿與揚竿
拋竿的要點是每一竿都須拋到位——拋到一個固定的點,這樣才能使釣點產生立體的霧化帶,使魚向你的釣點集中。揚竿刺魚的動作實際上能反映出一個釣者的 心態,大多數初學者看到浮標出現很強烈的動作後,都會用力揚竿,結果不是小魚被飛上了天,就是遇上大魚斷了線。
所以揚竿刺魚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揚竿的幅 度和力道不能過大,遇到小魚可飛,遇到大魚一定要抄。實際上越小的魚通常吃口越大,大魚的吃口反而沉穩。
2、壓水線的注意事項
壓水線時竿尖插進水裡不可過深,否則就會造成浮標移位、遠離釣點,而且會使水中的風線彎曲下凹,這將導致揚竿時機延遲。另外,壓水線的時機是在浮標翻身以後,這時只需要輕壓竿尖,風線就很容易沉入水中。
3、影響釣目的典型分析
有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釣著釣著,發現浮標的釣目少了,甚至是沒有釣目了。實際上是釣點底部有很厚的淤泥,一 是由於餌料比重過大,致使鉤餌陷進了淤泥中;二是釣點內聚來了很多魚,將淤泥翻起,造成底部越來越深,所以釣目不見了。

4、餌料的反水和應對
商品餌反水是一種自然現象,除非加入化學添加劑才能抑制,但這樣做不論對人或是對魚都會產生傷害。因此,釣魚者不要想徹底解決餌料的反水問題。如果釣魚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為了保證餌料的狀態,釣魚者要麼另開一團相同的餌料,要麼在開餌時將餌料一分為二,放在餌盆里,再用毛巾蓋好不去動它,這樣可延長反水的時間。
5、搓餌及手法
如果釣魚者是使用右手持竿,那麼右手在握竿的同時要留出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捏住子線,不要捏著八字環或鉛墜,不然子線會飄來盪去,增加上餌難度,正確的拿 捏部位應該是距釣鉤5~6厘米處,另外捏子線部位還方便將擰勁兒的子線松開。
上餌時要先上底鉤,將鉤放在餌的正中間,再將餌搓成如水滴狀或橢圓型橢圓型的餌團。 餌團的大小要與鉤門相匹配,不可是大鉤搓小餌,或者小鉤搓大餌,總之要掌握好鉤型、餌型和魚的適口性的配比。
⑻ 釣魚調漂的正確方法圖 技巧
初學釣魚,首先要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調漂,浮漂被稱為釣魚人的眼睛,魚兒在水下的吃食動作都會反應在浮漂上面,要想釣好魚,一定要學會如何調 漂。看似簡單的一支浮漂卻有千變萬化,每次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您的漁獲。
新手學釣魚在浮漂的選擇上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有時隨便拿來一支浮漂插在漂座上面就 開始垂釣,一天下來釣不幾條魚,不是水下沒有魚而是浮漂調整失誤。下面通過圖解的方式為廣大釣友詳解一下浮漂的調整方法。
一、漂型分析
在浮漂的使用上,一般遵循釣小魚用小漂,釣大魚用大漂,釣淺水用小漂,釣深水用大漂的原則。由於浮漂的漂型種類很多,每種漂型適應的魚情又有所不同。
1、軟尾漂:只有兩種情況下用,①冬天魚口輕時;②魚口滑時。
2、細長身、短腳、硬尾11~13目漂:釣小鯽魚、釣底浮。
3、細長身、長腳、長硬尾漂:釣大鯽魚。
4、漂身胖些的漂:釣鯉魚。
5、 目前流行的一種漂型就是棗核型的浮漂,棗核型的漂型,長腳長尾漂身短,翻身較快,下沉緩慢穩定,介面底釣皆可。有魚吃口時,不管下頓上頂,出現的動作比較 明顯。抗風浪性能好,在流水中使用時穩定性高於一般長身浮標,短尾短目的小棗核漂,翻身快、盲點少,釣浮打水皮最佳選擇。
長尾長目的棗核漂在使用上更突出 綜合性,進攻時,目數調得稍微高一點,配合好餌重利用其下沉穩定的特點從入水翻身之後一直到餌料到位全過程可逐層搜索魚層。然後在定層施釣或者控魚上升或 下降覓食。
相比一般標型棗核型浮漂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使用棗核型浮漂垂釣生口魚和魚的密度比較大時採用進攻,防守時只需調的目數盡量低一些,就可以做到 快速到位直達底部,一般糗魚或者滑口魚的時候配合餌料的狀態和適當的延長子線的長度則是最有效的防守型,再或者配合提鉛釣法會有更佳的表現。初學釣魚不妨 選擇一款合適的棗核型浮漂進行垂釣。
二、調漂圖解
調四釣二圖解
調四釣二的變化,隨著浮漂上移,改成調四釣三、釣四釣四、調四釣五等情況時,餌料在水中的狀態變化
三、浮漂調釣過程詳解
1、粗找底
不掛子線,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不要再去動它了。
2、調整調目
浮漂下拉拋入水中,直至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即為調目。
⑼ 魚如何理化和微生物學檢驗
魚的理化和微生物學檢驗:
(一)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
按照國家標准《肉與肉製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5009、44—2003)中規定肉的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二)組胺的測定
按照國家標准《水產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5009、45—2003)進行測定。
1、原理魚體中組胺用正戊醇提取,遇偶氮試劑呈橙色,與標准系列比較定量。
2、試劑
(1)正戊醇。
(2)三氯乙酸溶液(100g/L)。
(3)碳酸鈉溶液(50g/L)。
(4)氫氧化鈉溶液(250g/L)。
(5)鹽酸(1+11)。
(6)組胺標准儲備液准確稱取0。2767g於100℃±5℃乾燥2h的磷酸組胺溶於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當於1、0mg組胺。
(7)磷酸組胺標准使用液吸取1、0mL組胺標准溶液,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當於20。0μg組胺。
(8)偶氮試劑配製
甲液:稱取0。5g對硝基苯胺,加5mL鹽酸溶液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200mL,置冰箱中。
乙液:亞硝酸鈉溶液(5g/L),臨用現配。
吸取甲液5mL、乙液40mL混合後立即使用。
3、分析步驟
(1)試樣處理稱取5、00~10、00g絞碎並混合均勻的試樣,置於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5~20mL三氯乙酸溶液(100g/L),浸泡2~3h,過濾。吸取20mL濾液,置於分液漏斗中,加氫氧化鈉溶液(250g/L)使呈鹼性,每次加入3mL正戊醇,振搖5min,提取3次,合並正戊醇並稀釋至100mL。吸取2、0mL正戊醇提取液於分液漏斗中,每次加3mL鹽酸(1+11),振搖提取3次,合並鹽酸提取液並稀釋至10、0mL,備用。
(2)測定吸取2、0mL鹽酸提取液於10mL比色管中,另吸取0、0。20、0。40、0。60、0。80、1、0mL組胺標准使用液(相當於0、4、0、8、0、12、16、20μg組胺),分別置於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1mL,再各加1mL鹽酸(1+11)。試樣與標准管各加3mL碳酸鈉溶液(50g/L),3mL偶氮試劑,加水至刻度,混勻,放置10min後,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調節零點,於480nm波長處測吸光度,繪制標准曲線比較,或與標准系列目測比較。
⑽ 䒱魚的方法和正確步驟是什麼
蒸魚的方法和正確步驟是什麼?蒸魚的方法和正確步驟是:首先選擇新鮮合適的魚,把魚處理干凈,改花刀使魚更入味,放上調料腌制,水開上鍋蒸,蒸熟澆上料汁即可,一道美味又好吃的蒸魚就做好了。
蒸魚是一道以魚、花椒、蔥、姜、蒜、糖、料酒、生抽、蒸漁鼓油等作為食材蒸出來的美食,口味鮮香,營養又好吃,魚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魚肉不管是燉湯還是清蒸都很好吃,很多人都喜歡吃,我就特別喜歡吃魚,平時經常燉著吃,炸著吃,蒸著吃,都很好吃,下面就個大家分享下蒸魚的方法和正確步驟。

3、清洗魚的時候可以用溫水清洗,因為魚表面附著一層黏性的東西,這也是魚有土腥味的主要原因,用溫水清洗,能去除一部分魚身上的腥味和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