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視頻中的花是什麼花
從視頻中我看應該是朱槿,又叫月月紅,是牡丹花中的一個種類。主要有紅,粉,黃,分雙瓣,單瓣,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Ⅱ 遺像花的做法視頻
摘要 一、剪一條長黑色綢,寬窄長短參考遺像框大小而定,沿著布邊剪開最好,不容易脫絲,或者直接縫成桶狀;
Ⅲ 請看視頻,問這是什麼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NTQ4NDA4.html (花盆口徑約6厘米)
薄雪萬年草[1],學名:Sem hispanicum,景天科景天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廣布南歐至中亞地區。
中文學名
薄雪萬年草
拉丁學名
Sem hispanicum
別稱
磯小松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薔薇目
科
景天科
屬
景天屬
種
薄雪萬年草
亞種
無
分布區域
廣布南歐至中亞地區,歸化在美國東北和日本東南地區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習性
3分布情況
4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管理養護
5園林觀賞
1形態特徵編輯
多年生草本,根是須根性,莖匍匐生長,接觸地面容易生長不定根。葉片棒狀,表面覆有白色蠟粉。葉片密集生長於莖端,莖部的下位葉容易脫落。開花期夏季,花朵5瓣星形,花色白略帶粉紅。[2-3]
2生長習性編輯
喜全日照,半日照也能生長,但葉片排列會較鬆散,耐旱性強,生長迅速。怕熱耐寒,台灣栽培不易開花。
3分布情況編輯
分布南歐至中亞,也歸化在美國和日本,中國多地栽培。[2]
4栽培技術編輯
繁殖方法
薄雪萬年草的繁殖可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方法是將叢生的植株分開,分別栽種即可。也可在生長季節進行扦插,插穗長短要求不嚴,沾土就能生根成活。[2]
管理養護
介質
薄雪萬年草
略干再澆水,亦可適應濕度較高的環境,介質使用砂質壤土或一般培養土均可,耐貧瘠;可不必施肥,長期生長;會有基部葉片脫落使莖部裸露的現象,可進行修剪,促進再度分枝生長,剪下的莖可以作為繁殖材料進行扦插。
生長期可放在室外陽光充足之處養護,即使盛夏高溫季節也不要遮光,以使得株型緊湊美觀。在半陰處雖然也能生長,但株型鬆散,影響觀賞性。光照不足則會造成植株徒長,使得葉與葉之間的距離拉長,看上去稀鬆難看,而且植株長勢孱弱,很容易引起黑腐病等病症,使得整盆植株腐爛,全軍覆沒。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避免積水,也不要長期雨淋,這些都是為了避免植株腐爛。由於其性耐瘠薄,栽培中施肥與否要求不嚴。冬季置於光照充足之處,控制澆水,保持土壤不結冰即可。夏季高溫季節要求有良好的通風,避免悶熱潮濕的環境,以免造成植株腐爛。薄雪萬年草生長迅速,應注意及時掐掉影響美觀的枝條,當生長過密時要進行分盆,以保持株型的美觀。其肉質莖較脆,很容易斷,換盆時應小心,避免把較長的枝條弄斷,影響觀賞效果。[2]
平常以綠色為主,日照時間增加及溫差巨大會使整株變為粉紅色,並且株型也會保持的很漂亮。缺光後會長的很難看,長時間缺光容易引發病蟲害。[3]
5園林觀賞編輯
薄雪萬年草是一種清秀典雅、富有野趣的小型多肉植物,因其耐旱性好,能夠在土壤較少
薄雪萬年草
的地方生長,尤其適合點綴山石盆景或直接種植於山石上,其層次豐富,或如遠觀的微縮版針葉林,或像一道道綠色溪流跌宕於峰壑之間,展示著不同的風采,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覺;也可作為樹樁盆景的盆面點綴植物,滿盆翠綠,更是清雅宜人。而有屋頂花園的人家更可以將其作為屋頂綠化植物,具有植株生長密集,覆蓋性良好,生長迅速,耐強光曝曬、耐乾旱等優點,不需要過多的打理就能夠生長良好。此外,還可用小盆栽種,點綴於陽光充足的庭院、陽台、窗檯等處,自然清雅,蒼翠欲滴,給人們帶來綠色的享受。[2-3]
Ⅳ 求36種小花朵鉤法視頻
這種視頻在視頻軟體上面就可以找到,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都可以搜的到。
開始編織,首先用鉤針拉花8針,然後緊鎖到第一針拉花的針孔裡面,鉤出了一個小的花心洞洞,接下來在這個空洞裡面直接鎖針16針。
然後緊鎖到第一針鎖針的針孔裡面,鉤成一個大圈圈。在第一針針孔裡面鉤拉花10針,然後緊鎖到第二針針孔裡面,然後從第二針針孔裡面拉花10針,緊鎖到第二針針孔裡面。
這樣循環一直鉤完1圈,鉤出一個大大的黃色花樣花朵。從第二步驟的一個花朵的底部針孔裡面下針,先拉花4針。
然後緊鎖到花瓣的頂端,然後再緊鎖到接下來的花瓣頂點,最後緊鎖到第三個花瓣的頂點裡面,最後拉花34針。
緊鎖到第三個花瓣的頂點處。這樣就鉤出一個大一點的花瓣。根據這個鉤花瓣的方法將其他6個花瓣鉤完。
Ⅳ 視頻中是什麼花,花期是幾月
雛菊,又名馬頭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厘米左右。 雛菊原產於歐洲。原種被視為叢生的雜草,開花期在春季。
栽培技術
雛菊較耐移植,移植可使其多發根。不需作株形修剪和打頂來控制花期。
播種育苗
雛菊種子很小,每克種子有4900-6600粒,多在9月份播種。而浙江地區一般在7月份下旬即開始播種,主要在7月下旬-8月中旬播種為多。此時播種元旦為盛期。
播種選用疏鬆、透氣的介質。介質經消毒處理,最好再用蛭石覆蓋,薄薄一層,以不見種子為度。因雛菊種子很小,不宜點播,所以一般用撒播,當苗長有2-3片真葉即可移植一次。播種用介質pH值在5.8-6.5為宜,EC值在0.5-0.75較適宜,播後保持18-20℃的溫度,80-90%的濕度,5-8天發芽。在江浙一帶還可春播,但育苗長勢和開花都不如秋播苗。所以一般不用春播。
第一階段
播種後保持18-22℃的溫度和80-90%的濕度。5-8天胚根長出。發芽後仍要保持介質的濕潤,不需噴肥,需要給予光照,但發芽時光照不能太強,仍要適當遮蔭。在7-8月份,中午前後仍要遮蔭進行降溫。
第二階段
此階段濕度在70-80%,能使其根扎入介質吸收養分供其子葉的伸展,溫度控制在16-20℃等到第一對真葉展開即可開始施肥,以翠姆水溶性肥料為主。此階段過後即可開始用288或128穴盤進行一次移植。
第三階段
此階段為苗的快速生長期,要防止介質過濕。由於氣溫的高低和蒸騰的大小,一般2-3天澆一次液肥,而不再澆水。這是種苗生產中的一種較科學的水肥管理方法。如按傳統方法,以隔時間段澆一次肥,則濃度相對加至70-100ppm。但在澆水或肥之間應讓介質稍干一下,利用干濕交替來促進苗的生長和根系的發育。當苗長有2-3對真葉,苗高3-100px,根系發育基本完全,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煉苗。
第四階段
此階段苗的根系已長好,已有3對真葉。可考慮上盆前的煉苗過程。溫度同上一階段,濕度略有降低。此階段水分控制尤其重要。施用翠姆水溶性肥料,否則苗很容易徒長。所以要有充足的陽光,加強通風,控制溫度和濕度,防止其徒長。
田間管理
移植上盆
苗經過煉苗即可上盆。此時苗已有3對真葉。如果用的是穴盤育苗,根系已經充滿穴盤。上盆多用300px口徑的營養缽。上盆後不用再換盆。上盆時可加入復合肥充當基肥。上盆後及時澆透著根水。光照調節:雛菊也喜陽光,包括在生長期和開花期。光照充分可促進植株的生長,葉色嫩綠,花量增加。
溫度控制
上盆後移至保護地越冬,可防止盆花在冬天受凍害。雛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保持18-22℃的溫度對良好植株的形成是最適宜的。而在實際中很難做到。雛菊10-25℃可正常開花,溫度低於10℃時,生長相對緩慢,株形減小,開花延遲。如溫度高於25℃,花莖會拉長,生長勢及開花都會衰減。在5-6月份,氣溫升高,生長勢及開花不夠理想,所以一般都用秋播苗來避開5月份以後的氣溫升高環境。
水肥
雛菊喜肥沃土壤,單靠其介質中的基肥是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的。所以每隔7-10天追一次肥,可用花卉肥,也可用翠姆大量元素水溶肥進行點施或溶於水澆灌。所以有條件的可用翠姆水溶性肥交替使用。但在冬天應減少肥的用肥量,在澆水肥前應讓介質稍干,濕潤但不能潮濕。因其是基葉簇生,如不通風,基部葉片很容易腐爛,感染病菌。生長季節給予充足的水肥,長得既茂盛又可延長花期。
Ⅵ 蘋果電腦花了怎麼辦 (有視頻)
蘋果電腦花屏死機的解決方法:
:1、因為大家不是專門維修的,所以遇到的故障經驗比較少,首先先判斷比較簡單的屏幕碎的,通過圖片看看屏幕碎了什麼樣,因為屏幕是分層的,很多時候屏幕內部碎了 表面玻璃並沒有碎,所以普通用戶有時候不會判斷,直接上圖片。這個判斷比較簡單,一般來說只要見過碎屏以後及基本不會判斷錯了,遇到很多人把這種花屏歸結於顯卡問題的,以後大家直接鑒定完畢了。
5、花屏說完了 下邊開始說黑屏了。其實花屏是較容易判斷的,黑屏才是筆記本維修中不太好判斷的故障,因為很多故障都可能造成黑屏 例如內存、主板、連接或者顯卡屏幕等都可能造成黑屏,先看一個顯卡晶元較常見的黑屏現象,叫做黑屏有背光的灰屏。看圖片,就是筆記本背光已經開啟了,但是屏幕沒有圖像,具體原因就設計筆記本主板設計和晶元組信號還有屏幕介面EDID信號等,本片是簡單版就不說這些了。
上邊說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故障判斷,如果故障現象無法判斷是就需要進一步的判斷了:
1、先定格死機再開機黑屏或者花屏的一般是顯卡晶元的問題。
2、外接顯示和內屏顯示都有問題時肯定是顯卡晶元的問題,但是外接顯示正常不能排除顯卡晶元出問題。
3、有過0x000000EA或0x00000116藍屏代碼的基本是顯卡晶元出問題,這兩個是顯卡晶元基本專有的故障代碼。
4、筆記本正常運行時可調電源電流是要不停跳變的,如果電流不動了黑屏或者花屏是可以排除屏幕和屏線故障可能行的,因為屏幕或者屏線問題不會導致電流不變化,只有主板或者顯卡晶元的故障才會導致電流不動了。
Ⅶ 花的所有種類。
第六、送花給老人,不宜送難種或易凋謝的花卉;最好避免送一年生的花卉,如矮牽牛、三色堇、報春花等。最好送小盆栽,或者送一些長壽耐開的花,如長壽花、報歲蘭、萬年青、常春藤等;在顏色方面,盡量送喜氣、熱鬧的顏色花卉,不要送全白或太過素雅的花朵。而菊花,在台灣和法國,都是用到喪禮上,而在日本,菊花則是極受崇敬的花。
Ⅷ 花的組成結構
(一)花的組成部分: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被(包括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幾個部分組成。
1. 花梗:又稱為花柄,為花的支持部分,自莖或花軸長出,上端與花托相連。其上著生的葉片,稱為苞葉、小苞葉或小苞片。
2.花托:為花梗上端著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膨大部分。其下面著生的葉片稱為付萼。花托常有凸起、扁平、凹陷等形狀。
3.花被:包括花萼與花冠。
(1)花萼:為花朵最外層著生的片狀物,通常綠色,每個片狀物稱為萼片,分離或聯合。
(2)花冠:為緊靠花萼內側著生的片狀物,每個片狀物稱為花瓣。花冠有離瓣花冠與台瓣花冠之分。
離瓣花冠:即花瓣彼此分離的花冠。花瓣上部寬闊部分,稱為瓣片,下面狹窄部分,稱為瓣爪。屬於此種類型的花冠,從基數性劃分有:三數性的花冠(如蔥)、四數性的花冠(如菘蘭)及五數性的花冠(如梅)。從形狀上劃分有:蝶形花冠(如槐)、距形花冠(如延胡索)及蘭形花冠(如白及)。
合瓣花冠:即花瓣彼此聯合的花冠。花瓣聯合的下方狹窄部分稱為花冠管部,上方寬闊部分稱為花冠舷部,花冠管部與花冠舷部交會處稱為花冠喉部,而花冠舷部外側未聯合部分則稱為花冠裂片。屬於此種類型的花冠,除亦可從基數性進行劃分外,主要是從外形上進行劃分,這些花 冠是:鍾狀花冠(如黨參)、壺狀或壇狀花冠(如滇白珠樹)、漏斗狀花冠(如裂葉牽牛)、高腳碟狀(如迎春花)、輪狀或輻狀花冠(如枸杞)、釘狀花冠(如密蒙花)、管狀花冠(如紅花)、唇形花冠(如丹參)、有距唇形或假面狀花冠(如金魚草)、及舌形花冠(如蒲公英)。
此外,既有花萼又有花冠的花稱為重被花(如月季),僅有花萼或花冠的花稱為單被花(如芫花),即無花萼又無花冠的則稱為無被花(如杜仲)。
(3)花被的排列:
1)鑷合狀排列:即花被片彼此互不覆蓋,狀如鑷合的(如桔梗)。
2)包旋狀排列:即花被片彼此依次覆蓋,狀如包旋的(如木謹)。
3)覆瓦狀排列:即花被片中的一片或一片以上覆蓋其鄰近兩側被片,狀如覆瓦的(如夏枯草)。基本屬於此種排列方式,但較特殊的,尚有下列兩種排列。
真蝶形排列:即花瓣5片,上方1片寬大如旗的稱為旗瓣,兩側2片稍小,附貼如翼的稱為翼瓣,下方兩片最小,相對著生如船龍骨狀的稱為龍骨瓣,具有此種形狀的花冠,且旗瓣覆蓋著翼瓣,翼瓣覆蓋著龍骨瓣的,為真蝶形花冠(如葛)。
假蝶形排列:即花瓣5片,亦有旗瓣、翼瓣、龍骨瓣之分,但其覆蓋情況則是翼瓣覆蓋著旗瓣,同時亦覆蓋著龍骨瓣的,為假蝶形花冠(如雲實)。
4.雄蕊群:由一定數目的雄蕊組成,雄蕊為緊靠花冠內部所著生的絲狀物,其下部稱為花絲,花絲上部兩側有花葯,花葯中有花粉囊,花粉囊中貯有花粉粒,而兩側花葯間的葯絲延伸部分則稱為葯隔。
(1)雄蕊的類型:
1)分生雄蕊:即雄蕊多數,彼此分離,長短相近(如桃)。
2)四強雄蕊:即雄蕊6枚,彼此分離,4枚較長,2枚較短(如油菜)。
3)二強雄蕊:即雄蕊4枚,彼此分離,2枚較長,2枚較短(如茺蔚)。
4)多體雄蕊:即雄蕊多數,於花絲下部彼此聯合成多束(如金絲梅)。
5)二體雄蕊:即雄蕊10枚,於花絲下部9枚彼此聯合,另1枚單獨存在,形成2束(如葛)。
6)單體雄蕊:即雄蕊多數,於花絲下部彼此聯合成管狀(如黃蜀葵)。
7)聚葯雄蕊:即雄蕊5枚,於花葯,甚至上部花絲彼此聯合成管狀(如半邊蓮、旋覆花)。
(2)花絲的著生:雄蕊花絲在葯隔上的著生方式與位置有:
1)底著:即花絲著生在葯隔基部(如蓮)。
2)背著:即花絲著生在葯隔近基部(如白花曼陀羅)。
3)丁著:即花絲著生在葯隔中部(如石蒜)。
4)個著:即花絲著生在葯隔頂部,花葯叉開形如個字(如地黃)。
(3)花葯的開裂:雄蕊花葯開裂的方式有:
1)孔裂:即花葯頂部孔狀開裂(如龍葵)。
2)瓣裂:即花葯中部瓣狀開裂,並能自動開啟如蓋(如豪豬刺)。
3)縱裂:即花葯由上至下縱向開裂(如蒲草)。
(4)雄蕊的花粉粒:
花粉粒在顯微鏡下,具有多種不同的形態特徵,並對花類葯材種屬的鑒定具有一定的意義。
1)花粉粒的組成:常見的有:單粒(如一般被子植物),四分體(如石南科植物),花粉塊(如部分蘭科植物)。
2)花粉粒的形狀:常見的有:圓形(如月季);橢圓形(如蠟梅);三角形(如丁香),五邊形(如三色堇)。
3)花粉粒的表面常見的有:光滑的(如銀杏)。
具槽的:包括單槽的(如黃精),三槽的(如蛇莓),多槽的(如薄荷)。
具萌發孔的:包括單萌發孔的(如扁豆),三萌發孔的(如丁香),多萌發孔的(如瞿麥)。
具突起的:包括細小突起的(如細辛),刺狀突起的(如旋覆花)。
具網紋的:包括細網紋的(如水寥),粗網紋的(如蒲公英)。
具氣囊的:(如馬尾松)。
5.雌蕊群:由一定數目的雌蕊所組成,雌蕊為花最中心部分的瓶狀物,相當干瓶體的下部為子房,瓶頸部為花柱,瓶口部為柱頭,而組成雌蕊的爿片則稱為心皮。若將子房切開,則所見空間稱為子房室,室的外側為子房壁,室與室間為子房隔膜,子房壁或子房隔膜上著生的小珠或小囊狀物為胚珠,胚珠著生的位置為胎座,胎座的上下延伸線是為腹縫線,而腹縫線的對側則是背縫線。
雌蕊的類型很多,依心皮的聯合狀況劃分有:
(1)離生心皮雌蕊:即心皮2個以上,各自於邊緣癒合成分離的雌蕊,所成子房為單子房(如烏頭)。
(2)合生心皮雌蕊:即心皮2個以上,彼此癒合成1個合生的雌蕊,所成子房為復子房(如藜蘆、黃精、蔥)。
依子房位置劃分有:
(1)子房上位:即雌蕊子房著生於凸出或平坦的花托上,而側壁不與花托癒合。由於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於子房下面,所以又稱為花下位(如白花曼陀羅)。
(2)子房周(中)位:即雌蕊子房著生於凹陷的花托上,而側壁不與花托癒合。由於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於子房四周,所以又稱為花周位(如桃)。
(3) 子房下位:即雌蕊子房著生於凹陷的花托上,而側壁與花托癒合。由於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於子房上面,所以又稱為花上位(如丁香)。
依胎座的類型劃分有:
(1) 邊緣胎座:即心皮1枚,自行於邊緣癒合成單室子房,胚珠著生於子房內側壁的腹線上(如扁豆)。
(2) 側膜胎座:即心皮數枚,彼此於邊緣癒合成單室子房,胚珠著生於子房內側壁的腹縫線上(如龍膽)。
(3) 中軸胎座:即心皮數枚,彼此癒合成多室子房,胚珠著生於子房的中軸上(如白花曼陀多)。
(4) 中央胎座:即心皮數枚,彼此癒合成單室子房,胚珠著生於子房的中央。包括:
1)特立中央胎座:為胚珠多枚著生於子房中柱上的中央胎座(如過路黃)。
2)頂生胎座:為胚珠1枚著生於於房室頂上的中央胎座(如芫花)。
3)基生胎座:為胚珠1枚生於子房基部的中央胎座(如紅花)。
至於胚珠,其下端有珠柄胎座相連,胚珠外有珠被1~2層,珠柄末端與胚珠會合處為合點,合點相對的另一端有小孔為珠孔,胚珠的珠被以內的中心部分為珠心,珠心中有胚囊,胚囊中有卵細胞、極細胞、反足細胞與輔助細胞。以後卵細胞將受精形成胚,極細胞將受精形成內胚乳、而整個胚珠則最終將成為種子,內、外珠被則轉變成為內外種皮,至於珠被內的其餘組織或細胞,則將在胚與內胚乳成長過程中漸次退化或被吸收,如有殘留則統稱為外胚乳。
胚珠的類型:主要是由珠柄軸與胚珠軸間的夾角來確定的。珠柄軸,即珠柄在胎座上的著生點(或其脫落後臍點)與合點間的連線。胚珠軸,即合點與珠孔間的連線。
直生胚珠:為珠柄軸與胚珠軸間的夾角近於平角的胚珠。
橫生胚珠:為珠柄軸與胚珠軸間的夾角近於直角的胚珠。
彎生胚珠:為珠柄軸與胚珠軸間的夾角近於銳角的胚珠。
倒生胚珠:為珠柄軸與胚珠軸間的夾角近於零度的胚珠。
Ⅸ 蝴蝶蘭花老怎麼繁殖有視頻嗎
蝴蝶蘭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繁殖法、花梗催芽繁殖法、斷心催芽繁殖法、切莖繁殖法和組織培養法五種。
一、播種繁殖法
此法能繁育出大量優良的種苗,而且不易傳染病毒和其他病害,還能利用雜交的手段來培育更優良、更新奇、更多花色花型的新品種。
1、自然播種法
將已開裂蒴果散發出來的種子播於親本植株的花盆中,這是由於親本植株的植料中或許存在有蝴蝶蘭種子發芽時所必要的共生菌。自然播種法簡單易行,無需復雜的無菌程序和操作工具,適用於一般家庭蝴蝶蘭種植者,但此法成功的機會甚微,極少應用。
2、無菌播種法
方法是先將未裂開的成熟蒴果洗凈,然後置於75%∼90%乙醇或氯仿中浸2∼3秒,再用5%∼10%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雙氧水浸5∼20分鍾。取出種子在同樣的消毒水中浸泡5∼20分鍾,然後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溶液,取出種子,再用細針將種子均勻地平鋪於已制備好的瓶中培養基表面。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2000∼3000勒克斯,每天10∼18小時,溫度保持在20∼26℃。9∼10個月後,小苗長出2∼3片葉子便可出瓶上盆栽植。此法是一項科學性較強的工作,一般在組織培養實驗室里進行,或在規模大、管理嚴格的組培工廠里進行。
二、花梗催芽繁殖法
許多品種的蝴蝶蘭在花凋謝後,其花梗的節間上常能長出帶根的小苗來,剪下另行種植就能長成一株新的蝴蝶蘭。可採用人工催芽的方法確保蝴蝶蘭的花梗長出花梗苗,用於繁殖。方法是先將花梗中已開完花的部分剪去,然後用刀片或利刃仔細地將花梗上部第一至第三節節間的苞片切除,露出節間中的芽點;用棉簽將催芽劑或吲哚丁酸等激素均勻地塗抹在裸露的節間節點上;處理後將蘭株置於半陰處,溫度保持在25∼28℃,2∼3周後可見芽體長出葉片,3個月後長成具有3∼4片葉並帶有氣生根的蝴蝶蘭小苗;切下小苗上盆,便可成為一棵新的蘭株。
三、斷心催芽繁殖法
蘭株因凍害、蟲害、病害以及人為等因素而致使其生長點遭到破壞後,經過一段時間,會從蘭株近基部的莖節上長出1∼2個新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繁殖蝴蝶蘭。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將莖頂最高的心葉抽掉,注意要將莖尖生長點破壞,使其無法向上生長;傷口晾乾或用殺菌劑塗抹消毒滅菌,經過一段時間即能在近基部的莖節上長出2∼3個新芽;待新芽長大並有根系從基部長出時,就可切下另行種植,成為一棵新的植株。
四、切莖繁殖法
切莖繁殖法的原理是破壞莖尖生長點,以誘發潛伏芽生長。蝴蝶蘭植株的葉腋處雖有潛伏芽1∼3個,但多不能萌芽成株。可待植株不斷向上生長、莖節較長後,再將植株帶有根的上部用消毒過的利刃或剪刀切斷,植入新盆使其繼續生長,下部留有根莖的部分給予適當的水分管理,不久就可萌生新芽1∼3個(依植株本身的性狀及管理方法而定)。如植株的莖較長,亦可考慮分切多段,只要每段有2∼3節節間或長2∼3厘米以上並有根一條以上者,就有可能長成一棵新的植株,但如果植株的根莖均已乾枯死亡,則此法無效。
五、組織培養法
採用組織培養法來繁殖蝴蝶蘭,可以獲得與母株完全相同的優良的遺傳特性。通過這種方法產生的蝴蝶蘭苗通過稱為分生苗或組織苗。用於進行分生培養的植物組織(外植體)可以是頂芽(莖尖)、莖段(休眠芽),也可以是幼嫩的葉片或根尖,但目前最常見的是採用蝴蝶蘭的花梗。因為選用花梗作為外植體,不僅不會損傷植株,而且誘導容易。較老的花梗或已開花的花梗主要取其花梗節芽,而幼嫩的花梗除了花梗節芽外,花梗節間也可作為培養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