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測定vc有哪幾種方法,每種方法的使用范圍
維生素C不同的測定方法
目前研究維生素C測定方法的報道較多,有關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如熒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學發光法、電化學分析法及色譜法等,各種方法對實際樣品的測定均有滿意的效果.
為了解國內VC含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現狀及發展態勢.方法以"維生素C或抗壞血酸和測定"為檢索詞對1994~2002年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CNKI)中的理工A、B和醫葯衛生專輯進行篇名檢索,對所得有關維生素C含量測定的文獻數據分別以年代、作者區域、載刊等級、樣品類型、測定方法等進行計量分析.結果核心期刊載刊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5.69%,電化法佔18.63%,色譜法佔12.75%;復雜被測樣品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0.92%,色譜法佔19.54%,電化法佔10.34%.結論目前國內維生素C含量測定仍以光度法為主流,但近年來色譜法,特別是HPLC法上升趨勢尤為明顯.
一.熒光法
1.原理
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成脫氫型抗壞血酸後,與鄰苯二胺(OPDA)反應生成具有熒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熒光強度與脫氫抗壞血酸的濃度在一定條件下成正比,以此測定食物中抗壞血酸和脫氫抗壞血酸的總量。
脫氫抗壞血酸與硼酸可形成復合物而不與OPDA反應,以此排除樣品中熒光雜質所產生的干擾。本方法的最小檢出限為0.022 g/ml。
2.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於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
3. 注意事項
3.1 大多數植物組織內含有一種能破壞抗壞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壞血酸的測定應採用新鮮樣品並盡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將樣品製成勻漿以保存維生C。
3.2 某些果膠含量高的樣品不易過濾,可採用抽濾的方法,也可先離心,再取上清液過濾。
3.3活性炭可將抗壞血酸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壞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應適當與准確,所以,應用天平稱量。我們的實驗結果證明,用2g活性炭能使測定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完全氧化為脫氫型,其吸附影響不明顯。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型VC)
1、原理:
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染料2,6-二氯靛酚,該染料在酸性中呈紅色,被還原後紅色消失。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2,6-二氯靛酚後,本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在沒有雜質干擾時,一定量的樣品提取液還原標准2,6-二氯靛酚的量與樣品中所含維生素C的量成正比。本法用於測定還原型抗壞血酸,總抗壞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
2、注意事項
⑴ 所有試劑的配製最好都用重蒸餾水;
⑵ 滴定時,可同時吸二個樣品。一個滴定,另一個作為觀察顏色變化的參考;
⑶ 樣品進入實驗室後,應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損失維生素C;
⑷ 貯存過久的罐頭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鐵離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這時如用草酸,低鐵離子可以還原2,6-二氯靛酚,使測定數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⑸ 整個操作過程中要迅速,避免還原型抗壞血酸被氧化;
⑹ 在處理各種樣品時,如遇有泡沫產生,可加入數滴辛醇消除;
⑺ 測定樣液時,需做空白對照,樣液滴定體積扣除空白體積。
3優點:它具有簡便、快速、比較准確等優點,適用於許多不同類型樣品的分析。缺點是不能直接測定樣品中的脫氫抗壞血酸及結合抗壞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還原物質的干擾。如果樣品中含有色素類物質,將給滴定終點的觀察造成困難。在酸性環境中,抗壞血酸(還原型)能將染料2,6—DCIP還原成無色的還原型2,6—DCIP,而抗壞血酸則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氧化型2,6—DCIP在中性或鹼性溶液中呈藍色,但在酸性溶液中則呈粉紅色。因此,當用2,6—DICP滴定含有抗壞血酸的酸性溶液時,在抗壞血酸未被全部氧化前,滴下的2,6—DCIP 立即被還原成無色,一旦溶液中的抗壞血酸全部被氧化時,則滴下微量過剩的2,6—DCIP 便立即使溶液顯示淡粉紅色或微紅色,此時即為滴定終點,表示溶液中的抗壞血酸剛剛全部被氧化。依據滴定時2,6—DCIP 標准溶液的消耗量 (ml),可以計算出被測樣品中抗壞血酸的含量。氧化型2,6—DCIP與還原型抗壞血酸常在稀草酸或偏磷酸溶液中進行反應。即先將樣品溶於一定濃度的酸性溶液中或經抽提後,再用2,6—DCIP標准溶液滴定至終點。
食物和生物材料中常含有其他還原物質,其中有些還原物質可使2,6—DCIP還原脫色。為了消除這些還原物質對定量測定的干擾,可用抗壞血酸氧化酶處理,破壞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後,再用2,6—DCIP 滴定樣品中其他還原物質。然後從滴定未經酶處理樣品時2,6—DCIP標准溶液的總消耗量中,減去滴定非抗壞血酸還原物質2,6—DCIP 標准溶液的消耗量,即為滴定抗壞血酸實際所消耗的2,6—DCIP標准溶液的體積,由此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抗壞血酸的含量。另外,還可利用抗壞血酸和其他還原物質與2,6—DCIP反應速度的差別,並通過控制樣品溶液在pH1 — 3 范圍內,進行快速滴定,可以消除或減少其他還原物質的作用,一般在這樣的條件下,干擾物質與2,6—DCIP的反應是很慢的或受到抑制。生物體液(如血液、尿等)中的抗壞血酸的測定比較困難,因為這些樣品中抗壞血酸的含量很低,並且存在許多還原物質的干擾,同時還必須預先進行脫蛋白處理。在生物體液中含有巰其、亞硫酸鹽及硫代硫酸鹽等物質,它們都能與DCIP反應,但反應速度比抗壞血酸慢得多。樣品中巰基物質對定量測定的干擾,通常可以藉加入對—氯汞苯甲酸(簡稱PCMB)而得到消除。
三、2,4-二硝基苯肼法
1.原理
總抗壞血酸包括還原型、脫氫型和二酮古樂糖酸。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脎,脎的含量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進行比色測定。
2.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於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
這是脎比色法,單獨評價是因為目前它作為Vc測定的國標法之一,是一種全量測定法,它跟以前的苯肼法原理相近。首先將樣品中的還原型V氧化為脫氫型V,然後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的脎,將脎溶於硫酸後進行比色。最近國標中該法強調空白,每個樣品及標准系列均需作對應空白,這樣消除色澤、背景不一的誤差。在實際楊梅汁Vc測定中,操作時間長,操作要求較嚴格,試劑較多,就一般實驗室而言是目前可以採用的方法。
四 碘量法
1、維生素C的原理
維生素C包括氧化型、還原型和二酮古樂糖酸三種。當用碘滴定維生素C時,所滴定的碘被維生素C還原為碘離子。隨著滴定過程中維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將以碘分子形式出現。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劑(澱粉)的溶液產生藍色,即為滴定終點。
2、注意事項
(1)看到紅棕色出現時要放慢滴定的速度。
(2)以顯藍色在30s內不褪色為滴定終點。
五L-抗壞血酸(維生素C)測定試劑盒(酶學方法)
1.應用於食品,飲料及生物製品檢測
2.比色方法
此方法用於檢測水果和蔬菜(如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產品(如西紅柿醬、泡菜、果醬、果汁),嬰兒食品,啤酒,飲料,流食,粉狀和烘烤劑,肉產品,奶製品,葡萄酒,還有動物飼料,醫葯品(如維生素配製、陣痛葯、退燒葯)和生物樣品中的L-抗壞血酸(維生素C),
3.分析物
L-抗壞血酸不定量的分布於動物和植物中。人類不能自身生產L-抗壞血酸,因此必須由外源(vitamin C)提供。一般情況下來源於水果和蔬菜中,出於技術原因,L-抗壞血酸曾被用於食品工業中的抗氧化劑。它是一種相對敏感的物質,L-抗壞血酸的檢測非常適用於從原始水果和蔬菜中加工食品的質量評定。
L-抗壞血酸用於醫葯品生產中的組成部分,如維生素產品和陣痛葯,另外,它還用於動物飼料添加劑中。
4.原理
L-抗壞血酸 (x-H2) + MTT+ PMS—> dehydroascorbate (x) + MTT-formazan + H+X
L-抗壞血酸 + ½ O2 AAO——> dehydroascorbate + H2OX
5.特異性
在給定的條件下,此方法特別針對於L-抗壞血酸。合成的D-阿拉伯抗壞血酸/阿拉伯糖型抗壞血酸能作為抗氧化劑,也能反應,但反應速度較慢。
6.靈敏度
測定靈敏度為0.005個吸光度單位,樣品體積為1.600ml,此相當於0.1mg/l樣品溶液中的L-抗壞血酸濃度。0.015個吸光度單位的差異能造成0.3 mg/l檢測限,樣品最大體積為1.600 ml.。
7.線性
測定的線性范圍為0.5 ugL-抗壞血酸(0.3mgL-抗壞血酸/l樣品溶液體積為1.600ml)到20 ugL-抗壞血酸(0.2gL-抗壞血酸/l樣品溶液體積為0.100ml)
8.精密度
在用一個樣品做重復實驗時,可能會產生0.005-0.010個吸光度單位的差異。標準的相對偏差(變異系數)大約為1-3%。當分析檢測數據時,要考慮到L-抗壞血酸的水溶液穩定性較差,尤其是重金屬離子或氧存在時。
9.干擾及錯誤來源
糧食的成分不經常干擾實驗。高濃度的酒精和D-山梨酸醇能降低反應速度,大量的亞硫酸鹽必須通過添加甲醛來去除。醋酸抑制酶AAO。金屬和 亞硫酸鹽離子可以導致L-抗壞血酸的自發分解。
10.試劑盒包括內容
1.磷酸鹽/檸檬酸緩沖液 ———— pH值大約3.5;MTT
2.AAO(坑壞血酸-氧化酶)—— 每板約17 U AAO
3. PMS 溶液
六.磷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
基於在一定的反應條件下,維生素C可以定量地將磷鉬酸錠還原成磷鉬藍,提出了一種新的測定維生素C的分光光度法。該方法很方便、快速地測定生物、葯物等試樣中的維生素C,准確度和重復性均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1 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果品、蔬菜及其加工製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的測定(不含二價鐵、二價錫、一價銅、二氧化硫、亞硫酸鹽或硫代硫酸鹽),不適用於深色樣品。
2 測定原理
染料2,6-二氯靛酚的顏色反應表現兩種特性,一是取決於其氧化還原狀態,氧化態為深藍色,還原態變為無色;二是受其介質的酸度影響,在鹼性溶液中呈深藍色,在酸性介質中呈淺紅色。
用藍色的鹼性染料標准溶液,對含維生素 C的酸性浸出液進行氧化還原滴定,染料被還原為無色,當到達滴定終點時,多餘的染料在酸性介質中則表現為淺紅色,由染料用量計算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的含量。
七.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
1 適用范圍
測定深色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
2 測定原理
用定量的 2,6-二氯靛酚染料與試樣中的維生素 C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多餘的染料在酸性環境中呈紅色,用二甲苯萃取後比色,在一定范圍內,吸光度與染料濃度呈線性相關,收剩餘染料濃度用差減法計算維生素 C含量。
八.近紅外漫反射光譜分析法(NIRDRSA)
自1965年首次應用於復雜農業樣品分析後,因其具 有樣品處理簡單、分析速度快等優點,逐漸受到分析界的重視。此法已廣泛應用於石油、紡 織、農業、食品、葯物分析等領域[1,2]。在葯物分析中,NIRDRSA可以進行定性 鑒別、定量分析等工作。
維生素C是一種不穩定的二烯醇化合物,其葯典[3]含量測定方法為碘量法。我 們採用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技術直接測定維生素C含量,樣品無需預處理,方法簡便,結果可 靠。
這是因為,近紅外譜區光的頻率與有機分子中C-H,O-H,N-H等振動的合頻與各級倍頻的 頻率一致,因此通過有機物的近紅外光譜可以取得分子中C-H,O-H,N-H的特徵振動信息 。由於近紅外光譜的譜帶較寬,譜圖重疊嚴重,不能用特徵峰等簡單方法分析,需要運用計 算機技術與化學計量學方法。本實驗應用的是偏最小二乘法(PLS)[4],首先利用 定標集建立預測模型,然後將預測集作為未知樣本,根據預測模型進行預測。
對所選擇的譜區范圍,採用對反射吸光度的MSC(散射校正)預處理,對25個樣品進行交叉 驗證,即選擇一個樣品,從校正集中除去該樣品對應的光譜和濃度數據,並設光譜主成分數 為1,循環迭代樣品數和主成分數,計算預測殘差平方和,確定所需主成分數。若主成分選擇 過小,會丟失樣品信息,過大會造成過度擬合。當主因子為2時,預測殘差平方和值最小, 為2.029,故選擇主因子數為2,建立最佳PLS校正數學模型。
九 電位滴定法
1.原理:根據滴定過程中電池電動勢的變化來確定反應終點.
Pt為指示電極,甘汞作參比電極
E池=E+-E-+E液接電位=EI2/I-+k(常數)
2.原理(具體來說:)
隨著滴定劑的加入,由於發生化學反應,待測離子濃度將不斷變化;從而指示電極電位發生相應變化;導致電池電動勢發生相應變化;計量點附近離子濃度發生突變;引起電位的突變,因此由測量工作電池電動勢的變化就能確定終點。
3.計算式:(與碘量法相同) Wvc=C(I2)V(I2)M(vc)/m(vc ) *100%
4.優點:
解決了滴定分析中遇到有色或渾濁溶液時無法指示終點的問題
用線性電位滴定法分析抗壞血酸,抗壞血酸回收率為99.80%~101.5%,相對標准偏差為0.61%;分析維生素C片中的抗壞血酸,相當標示量為98.90%~100.5%,相對標准偏差不大於0.48%,說明線性電位滴定法分析維生素C片中的抗壞血酸含量是可行的.
十 .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維生素C在空氣中尤其在鹼性介質中極易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pH>5,脫氫抗壞血酸內環開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脫氫抗壞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於硫酸的脎
脎在500nm波長有最大吸收
根據樣品溶液吸光度,由工作曲線查出VC的濃度,即可求出VC的含量
十一 庫侖滴定法
1.原理:庫侖滴定法屬於恆電流庫侖分析。
是在特定的電解液中,以電極反應產物為滴定劑(電生滴定劑,相當於化學滴定中的標准濃液)與待測物質定量作用,藉助指示劑或電位法確定滴定終點。
2.基本依據--法拉第電解定律:電解時,電極上發身化學反應的物質質量與通過電解池的電量Q成正比
即: m=MQ/zF = MI t /zF
3..化學反應:陰極反應: 2H+2e-=H2 陽極反應: 2I-=I2+2e-
4.終點指示:多種方法
(1)化學指示劑--I2
(2)電位法
(3)雙鉑極電流指示法
5.計算式:Wvc=MvcQ/zFm樣式中: F--- 法拉第常數(96487C)
Z---電極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注意:使電解效率100%
6.優點:
1)無需標准化的試劑溶液,免去了大量的標准物質的准備工作(配製,標定)
2)只需要一個高質量的供電器,計時器,小鉑絲電極,且易於實現自動化控制
3)若電流維持一個定值,可大大縮短了電解時間
4)電量容易控制及准確測量;方法靈敏度,准確度較高
5)滴定劑來自電解時的電極產物,可實現容量分析中不易實現的滴定過程,如Cu+,Br2,Cl2產生後立即與待測物反應。
7.缺點(難點):
要求電解過程沒有副反應和漏電現象,即使電解電極上只進行生成滴定劑的反應,且電流的效率是100%
8.註:電流效率=i樣÷i總= i樣÷( i樣+ i容+i雜)
因為:實際電解過程中存在影響電流效率的因素,如,雜質,溶劑,電極自身在電極上的反應等
十二 紫外快速測定法
原理
維生素C的2,6—二氯酚靛酚容量法,操作步驟較繁瑣,而且受其它還原性物質、樣品色素顏色和測定時間的影響。紫外快速測定法,是根據維生素C具有對紫外產生吸收和對鹼不穩定的特性,於243nm處測定樣品液與鹼處理樣品液兩者消光值之差,通過查標准曲線,即可計算樣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
十三 光電比濁法的原理
原理
在酸性介質中,抗壞鐵酸與亞硒酸(H2SeO3)能定量地進行氧化還原反應.1mol的抗鐵酸能將2mol的亞硒酸還原成硒.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的元素硒在溶液中形成穩定的懸濁液.當抗鐵酸的濃度在0-4mg/25-50ml的范圍內,該溶液生成的濁度與抗壞鐵酸的含量成正比.將試液置分光光度計上測其濁度可以定量地測定抗壞鐵酸.
十四熒光分析法的原理
原理
用酸洗活性炭將抗壞鐵酸氧化為順式脫氫抗壞鐵酸,然後與鄰苯二胺縮合成一種熒光性化合物.樣品中其它熒光雜質的干擾可以通過向氧化後的樣品中加入硼酸,使脫氫抗壞鐵酸形成 硼酸脫氫抗壞鐵酸的絡合物,它不與鄰二苯胺生成熒光化合物.這樣可以測定其它熒光雜質的空白熒光強度而加以校正
十五 原子吸收間接測定法
原理
這是最近報導的一種Vc測定法,其原理是在酸性介質中還原型Vc可將Cu2+定量地還原為Cu+並與SCN—反應生成CuSCN沉澱,在高速離心機下有效地分離出沉澱,小心洗滌後再經濃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測定銅含量,即可推知樣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該法實驗儀器較昂貴,主要問題是操作過程中反應完全與否,沉澱物洗滌、離心反復多次,極容易帶來誤差。該法優點是能不受果蔬自身顏色的干擾,有一定的發展前景。根據試驗,發現此法結果偏低,還有待於進一步優化改善。
十六.金納米微粒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金納米微粒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於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1-2.0mL濃度為95.64μg/mL的HAuCl↓[4]溶液,0.02-0.50mL濃度為1%的檸檬酸三鈉溶液,再加入0.001-2.0mL濃度為0.38mg/mL的維生素C溶液,混勻,加二次蒸餾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混勻,在分光光度計上,於520nm處測定吸收值,同時作空白試驗。本發明測定方法簡單、快捷,所用儀器價廉,試劑易得
十七 L-半胱氨酸修飾電極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
研究了L-半胱氨酸修飾電極的制備方法和其電化學行為,並用於維生素C的測定,發現該電極對VC有明顯的電催化作用,在pH=10.0的NH4Cl-NH3·H2O緩沖溶液中,VC在L-半胱氨酸修飾電極上產生一靈敏的氧化峰,峰電流與VC的濃度在1.0×10-3~1.0×10-6mol/L的范圍內呈良好的線形關系,相關系數為0.9962,其最低檢測限可達1.0×10-6mol/L,與紫外光譜法測定的結果一致。
測定維生素C有多種方法,包括採用I2或二氯靛酚(DPI)進行氧化還原滴定。一般來說,滴定法是一種快速、簡便、准確的技術,它通過滴定劑和被滴定物質的等當量反應,精確測定被測物質的含量。DPI對於維生素C具有良好的選擇性,是一種理想的氧化劑。
十八 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法
傳統的滴定法是手工滴定,根據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確定終點,通過測量滴定劑的消耗量,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手工滴定有很多不足:手工控制誤差較大,計算復雜,針對不同的反應需要特殊指示劑。梅特勒-托利多的自動電位滴定儀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測量滴定反應中電位的變化確定終點,全自動操作、計算,測量快速,結果准確。梅特勒-托利多的滴定儀配有記憶卡軟體包,存儲有成熟滴定方法,可方便快速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並且稍作改動就能作為新的測定的實驗方法。
除此之外,還有雙光束剩餘染料差減比色法,2_6_二氯靛酚鈉動力學分光光度法、聚中性紅修飾電極方法、示波溴量法、流動注射化學發光抑製法、磷鉬鎢雜多酸作顯色劑快速檢測方法、溶氧測定裝置測定水果蔬菜中抗壞血酸含量的方法等。在此不做介紹。
② 如何計算年折舊費用
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限內不斷發生損耗,它的價值根據損耗程度逐漸轉移到有關的產品成本或費用中去,並從企業產品銷售(營業)收入中得到相應的補償。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轉移就稱為折舊。它構成產品成本的一項費用,在會計核算上被稱為折舊費或折舊額。
固定資產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兩種形態。有形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摩擦、振動、疲勞等原因使固定資產質量變壞而造成的機械磨損,以及固定資產在閑置過程中由於自然力影響造成的自然損耗。無形損耗是指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原來固定資產價值降低。
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補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於固定資產本身價值在使用期間逐漸損耗的補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折舊;另一種是由於固定資產各個構成部分的耐磨程度和使用條件不同,為了維持固定資產正常發揮作用,需要對損耗程度不同的構成部分進行系統地恢復而發生的費用,這部分稱為修理費用。
(—)影響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因素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折舊是按會計期間,依據固定資產的價值和折舊期限的不同分別計提折舊的。影響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因素主要有:
(l)固定資產折舊基數。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本身損耗價值的一種補償,因此,固定資產折舊應以原始價值為基數,也就是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的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報廢時的凈殘值應等於原始價值。我國在會計制度上規定:固定資產折舊以固定資產賬面原價為計提基數。
(2)固定資產凈殘值。
固定資產凈殘值,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期滿後,殘余的價值減除應支付的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後的哪部分價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屬於固定資產的不轉移價值,不應計入成本、費用中去,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採取預估的方法,從固定資產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資產報廢時直接回收。固定資產凈殘值占固定資產原值的比例一般在5%~10%之間。
(3)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直接影響各期應提的折舊額,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和應當期交納的企業所得稅⊙由於固定資產的損耗既有有形損耗,也有無形損耗。因此,在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時,不能只考慮固定資產的物理使用年限,還必須考慮固定資產的經濟使用年限。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實際上是將固定資產的價值以特定費用的形式通過產品的價值或其他形式收回的一種手段。正確地計算和提取折舊,不但有利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而且折舊金額的大小還會直接影響成本的大小,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進而影響所繳納的所得稅稅金。折舊的計提方法有多種。目前一般企業採用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方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它是按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即折舊年限)平均計算折舊額的方法。
1.直線法
直線法也稱平均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或工作時數和工作量)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由於這種方法計算的折舊積累額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所以稱之為直線法。它具體又可劃分為平均年限法、工作時數法和工作量法。
按現行制度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採用直線法,並按固定資產原價和分類折舊率計算。如因某種原因需要加速折舊或改變折舊方法,則應由企業提出,報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准。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額的方法是,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減去固定資產估計殘值,加上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後的數額,除以固定資產估計使用年限。按照稅法規定,固定資產的估計殘值應以原價的10%為原則,對於需要少留或不留殘值的,應報經當地稅務機關批准。預計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應不低於規定的最短年限。
分類折舊的折舊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例如:某企業有一台價值50萬元的固定資產,折舊期為5年,預計凈殘值5000元。有關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額=(原值–殘值+清理費)÷使用年限=(500 000–5000)÷5=99000(元)
該固定資產月折舊額=39000÷12=3250(元)
(2)工作時數法。
工作時數法是按照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也是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時間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工作總時數
例如:某企業有一大型設備採用工作量法計算折舊,原始價值500000元,預計可以使用30000小咐,預計報廢時殘值10000元,預計清理費用5000元,2002年工作量為6000小時,則:單位工作時間的折舊額=(500000–10000+5000)÷30000=16.5(元)
2002年該設備應提取的折舊額=6000×16.5=99000(元)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資產的工作量(產量或提供勞務的數量)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與直線法一樣,它也是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生產數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生產總數量
2.加速祈舊法
加速折舊法因在折舊期間各年計提的折舊而逐漸減少,所以也稱遞減費用法。按現行制度規定,可以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的包括,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的機器設備和常年處於震顫狀態的廠房和建築物;由於提高使用率,加強使用強度,而常年處於日夜運轉的機器、設備;中外合作企業合作期短於規定的最短折舊年限,並在合作期滿後歸中方使用或者所有的固定資產,以及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技術進步快的一些特定行業,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但要由企業提出申請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上報國家稅務部門批准。加速折舊法有多種方法,但現行制度規定採用以下兩種:
(l)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也稱加倍遞減余額法,是以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按平均年限法的雙倍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的方法。由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會隨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減少,而年折舊率各年又不變,因此各年折舊額會隨著賬面凈值的下降而減少。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雙倍直線折舊率
雙倍直線年折舊率=(1÷預計使用年限×100%)×2
在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只要固定資產仍在使用,則其期初賬面凈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沖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殘值後的差額平均攤銷,使最後一年的貼面凈值與預計殘值相等。
仍以上例為例,若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則:
該設備的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折舊率
折舊率=(1÷預計使用年限×100%)×2=1÷5×100%×2=40%
各年折舊額列表如下: (單位:元)
年份
期初賬面余額
折舊率
折舊額
累計折舊額
期末賬面余額
1
500 000
40
200 000
200 000
300 000
2
300 000
40
120 000
320 000
180 000
3
180 000
40
72 000
392 000
108 000
4
108 000
51 500
443 500
56 500
5
56 500
51 500
495 000
5 000
(2)年數總和法
也稱折舊年限積數法,是按各年不同的遞減分數乘以折舊基數來計算各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先計算各年的遞減分數,其計算方法是以固定資產的使用年數逐年相加之和作分母,如以上面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為例,其使用期限為5年,則分母為15;再將年數按5、4、3、2、l順序作分子,所得分數即為該年度的折舊率。在年數總和法下,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所示:
(單位:元)
年份
原值—殘值
變動折舊率
年折舊額
累計折舊額
期末賬面余額
0
500 000
1
495 000
5÷15
165 000
165 000
330 000
2
495 000
4÷15
132 000
297 000
198 000
3
495 000
3÷15
99 000
396 000
99 000
4
495 000
2÷15
66 000
462 000
33 000
5
495 000
1÷15
33 000
495 000
5 000
年數總和法比較簡單,符合折舊費隨便著年數的增加而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實際損耗情況,而且可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被公認為是最「合理和系統的」折舊方法。其合理性表現在:對固定資產來說,一般情況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早期比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用。這對在使用壽命的早期就具有較高的技術陳舊因素,或者在後期需要進行許多的維修才能保持效用的設備項目尤為適合。其系統性則表現在:固定資產逐年遞減折舊額,是有規律性的,在年數總和法下,它是一個等差級數,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它是一個等比級數。因此,可以把這兩種方法統稱為遞減折舊法。它們之所以常被稱為加速折舊法,則是與直線法對比而言。
(三)不同折舊方法對納稅的影晌及利用
由於不同的折舊方法在成本核算中會對企業當期盈利水平產生影響,使當期應交納的稅收也存在不同。直線法與加速折舊法在不同的稅收制度條件下和不同的企業中效果不同。在必須明確考慮下面兩個問題:
一是納稅籌劃的目的在於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通過合理的納稅籌劃,使部分應交納的稅收不需交納,從而減少應納稅款;二是利用現行財務會計制度,通過合理籌劃推遲納稅時間,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
從表面上看,固定資產的價值是既定的,採用什麼方法提取折舊,不論提取多長時間,其總的折舊是固定的,似乎不會影響到企業總的利潤水平及應交納的稅收。但是在沒有其他減免稅優惠、使用比例稅率的條件下,運用加速折舊法卻能比直線法在稅收上得到更多的利益。這是因為:採用加速折舊法,與直線法對比,在確定應稅收益時,由於在早期計入了數額較大的折舊費,將使早期的應稅收益相應地減少。從而使納稅人能在使用這些固定資產的早期繳納較少的所得稅款,而在後期才繳納較多的稅款。雖然在總盈利不變的情況下應納稅額相等,但由於納稅時間延遲無異於對納稅人提供了一種無息貸款,使納稅人能從中得到一定的財務利益。現仍用上面的例子,通過下表來說明快速折舊法給納稅帶來的收益。
項 目
折 舊 額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直線法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雙倍余額遞減法
200 000
120 000
72 000
51 500
51 500
和直線法相比形成的應稅收益的減少(增加)
101 000
21 000
(27 000)
(47 500)
(47 500)
少納或多納所得稅額(稅率33%)
33 330
6 930
(8 910)
(15 675)
(15 675)
年末緩交稅款累計數
33 330
40 260
31 350
15 675
0
年數總和法
165 000
132 000
99 000
66 000
33 000
和直線法相比形成的應稅收益的減少(增加)
66 000
33 000
0
(33 000)
(66 000)
少納或多納所得稅額(稅率33%)
21 780
10 890
0
(10 890)
(21 780)
年末緩交稅款累計數
21 780
32 670
32 670
21 780
0
從上面的圖表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五年 中採用三種折舊方法所提取的折舊總額,都是495 000元,但每年提取的折舊金額卻有比較大的差別、影響到各年實際交納的稅款,雖然在五年內納稅的總金額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加速折舊法先提取折舊,前期的實際交納的稅額減少,這就等於是把稅款的繳納期限往後推遲了,等於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③ 求化學達人解決下面的問題:
乙酸又稱醋酸,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典型的脂肪酸。被公認為食醋內酸味及刺激性氣味的來源。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劑。食品工業方面,在食品添加劑列表E260中,乙酸是規定的一種酸度調節劑。
目錄
簡介
歷史
制備發酵法
甲醇羰基化法
乙醇氧化法
乙醛氧化法
乙烯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
命名
易錯點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酸性
二聚物
溶劑
化學反應
鑒別
生物化學
製取方式
對環境的影響:
其他補充,滿足國際運輸操作人員需要
理化性質
燃燒爆炸危險性
泄漏處理
健康危害性
急救
防護措施
儲運
冰醋酸用途
乙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簡介
歷史
制備 發酵法
甲醇羰基化法
乙醇氧化法
乙醛氧化法
乙烯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
命名
易錯點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酸性
二聚物
溶劑
化學反應
鑒別
生物化學
製取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其他補充,滿足國際運輸操作人員需要理化性質燃燒爆炸危險性泄漏處理健康危害性急救防護措施儲運冰醋酸用途乙酸反應化學方程式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乙酸(acetic acid)分子中含有兩個碳原子的飽和羧酸,是烴的重要含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2,結構 乙酸分子模型
簡式CH3COOH,官能團為羧基。因是醋的主要成分,又稱醋酸。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其化合物酯的形式存在;在動物的組織內、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離酸的形式存在 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是無色液體 ,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熔點16 .6℃,沸點117 .9℃, 相對密度1.0492(20/4℃)密度比水大,折光率1.3716。純乙酸在16.6℃以下時能結成冰狀的固體,所以常稱為冰醋酸。易溶於水、乙醇、乙醚和四氯化碳。當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後的總體積變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為1∶1 ,相當於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進一步稀釋,體積不再變化。 分子量:60.05 分子結構:
冰醋酸
冰醋酸 純的無水乙酸(冰醋酸)是無色的吸濕性液體,凝固點為16.6 °C (62 °F) ,凝固後為無色晶體。盡管根據乙酸在水溶液中的離解能力它是一個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蝕性的,其蒸汽對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乙酸是一種簡單的羧酸,是一個重要的化學試劑。乙酸也被用來製造電影膠片所需要的醋酸纖維素和木材用膠粘劑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纖維和織物。
編輯本段歷史
醋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乙酸發酵細菌(醋酸桿菌)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發現,每個民族在釀酒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發現醋——它是這些酒精飲料暴露於空氣後的自然產物。如中國就有杜康的兒子黑塔因釀酒時間過長得到醋的說法。 乙酸在化學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希臘哲學家泰奧弗拉斯托斯詳細描述了乙酸是如何與金屬發生反應生成美術上要用的顏料的,包括白鉛(碳酸鉛)、銅綠(銅鹽的混合物包括乙酸銅)。古羅馬的人們將發酸的酒放在鉛制容器中煮沸,能得到一種高甜度的糖漿,叫做「sapa」。「sapa」富含一種有甜味的鉛糖,即乙酸鉛,這導致了羅馬貴族間的鉛中毒。8世紀時,波斯煉金術士賈比爾,用蒸餾法濃縮了醋中的乙酸。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通過金屬醋酸鹽的干餾制備冰醋酸。16世紀德國煉金術士安德烈亞斯·利巴菲烏斯就描述了這種方法,並且拿由這種方法產生的冰醋酸來和由醋中提取的酸相比較。僅僅是因為水的存在,導致了醋酸的性質發生如此大的改變,以至於在幾個世紀里,化學家們都認為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質。法國化學家阿迪(Pierre Adet)證明了它們兩個是相同的。 1847年,德國科學家阿道夫·威廉·赫爾曼·科爾貝第一次通過無機原料合成了乙酸。這個反應的歷程首先是二硫化碳經過氯化轉化為四氯化碳,接著是四氯乙烯的高溫分解後水解,並氯化,從而產生三氯乙酸,最後一步通過電解還原產生乙酸。 1910年時,大部分的冰醋酸提取自干餾木材得到的煤焦油。首先是將煤焦油通過氫氧化鈣處理,然後將形成的乙酸鈣用硫酸酸化,得到其中的乙酸。在這個時期,德國生產了約10000噸的冰醋酸,其中30%被用來製造靛青染料。
編輯本段制備
乙酸的制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現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僅占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由生物制備的。75%的工業用乙酸是通過甲醇的羰基化制備,具體方法見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個世界生產的純乙酸每年大概有500萬噸,其中一半是由美國生產的。歐洲現在的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噸,但是在不斷減少。日本每年也要生產70萬噸純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為650萬噸,除了上面的500萬噸,剩下的150萬噸都是回收利用的。
發酵法
有氧發酵 在人類歷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桿菌屬細菌制備。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這些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有這些細菌達到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變為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氧氣使得此過程加快。 現在商業化生產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國。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他的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改進後的空氣供應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現在的大部分醋是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無氧發酵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業化學感興趣的是,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直接使用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到現在為止,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過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應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 CH3COOH 這個過程是以碘代甲烷為中間體,分三個步驟完成,並且需要一個一般由多種金屬構成的催化劑(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 CH3I + H2O(2) CH3I + CO → CH3COI(3) CH3COI + H2O → CH3COOH + HI 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反應生成乙酸酐。因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來備受青睞。早在1925年,英國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經開發出第一個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試點裝置。然而,由於缺少能耐高壓(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蝕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 。直到196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用鈷作催化劑,開發出第一個適合工業生產的辦法。到了1968年,以銠為基礎的催化劑的(cis−[Rh(CO)2I2])被發現,使得反映所需壓力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並且幾乎沒有副產物。197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個使用此催化劑的設備,此後,銠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漸成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後期,英國石油成功的將Cativa催化法商業化,此法是基於釕,使用([Ir(CO)2I2]) ,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綠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擠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和氧氣發生氧化反應製得。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乙醛氧化法
在孟山都法商業生產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製得。盡管不能與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種工業制乙酸的方法。乙醛可以通過氧化丁烷或輕石腦油製得,也可以通過乙烯水合後生成。當丁烷或輕石腦油在空氣中加熱,並有多種金屬離子包括鎂,鈷,鉻以及過氧根離子催化,會分解出乙酸。化學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 4 CH3COOH + 2 H2O 此反應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態的最高溫度和壓力下進行,一般的反應條件是150℃和55 atm。副產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為部分副產物也有經濟價值,所以可以調整反應條件使得副產物更多的生成,不過分離乙酸和副產物使得反應的成本增加。 在類似條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劑,乙醛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乙酸 2 CH3CHO + O2 → 2 CH3COOH 使用新式催化劑,此反應能獲得95%以上的乙酸產率。主要的副產物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為副產物的沸點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過蒸餾除去。
乙烯氧化法
由乙烯在催化劑(所用催化劑為氯化鈀:PdCl2、氯化銅:CuCl2和乙酸錳:(CH3COO)2Mn)存在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此反應可以看作先將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過乙醛氧化法製得。
丁烷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又稱為直接氧化法,這是用丁烷為主要原料,通過空氣氧化而製得乙酸的一種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編輯本段命名
乙酸既是常用的名稱,也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規定的官方名稱。俗稱醋酸(acetic acid),該名稱來自於拉丁文中的表示醋的詞「acetum」。無水的乙酸在略低於室溫的溫度下(16.7℃),能夠轉化為一種具有腐蝕性的冰狀晶體,故常稱無水醋酸為冰醋酸,冰乙酸,冰形醋酸,乙酸冰。 乙酸的實驗式(即最簡式)為CH2O,化學式(即分子式)為C2H4O2。常被寫為CH3-COOH、CH3COOH或CH3CO2H來突出其中的羧基,表明更加准確的結構。失去H後形成的離子為乙酸根陰離子。乙酸最常用的正式縮寫是AcOH 或 HOAc,其中Ac代表了乙酸中的乙醯基(CH3CO)。酸鹼中和反應中也可以用HAc表示乙酸,其中Ac代表了乙酸根陰離子(CH3COO),但很多人認為這樣容易造成誤解。上述兩種情況中,Ac都不應與化學元素中錒的縮寫混淆。
編輯本段易錯點
乙酸與「蟻酸」「己酸」不同 ① 蟻酸(formic acid) = 甲酸(methanoic acid) 化學式:HCOOH(HCO2H) ② 羊油酸(caproic acid) = 己酸(hexanoic acid) (網路小詞典中譯「乙酸」為「caproic acid」有誤) 化學式CH3(CH2)4COOH 乙酸(acetic acid)
編輯本段物理性質
乙酸在常溫下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酸味的無色液體。 乙酸的熔點為16.6℃(289.6 K)。沸點117.9℃(391.2 K)。相對密度1.05,閃點39℃,爆炸極限4%~17%(體積)。純的乙酸在低於熔點時會凍結成冰狀晶體,所以無水乙酸又稱為冰醋酸。 乙酸易溶於水和乙醇,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乙酸鹽也易溶於水。 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工業乙酸的國家標准 指標名稱 指標
優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色度, Hazen 單位(鉑 - 鈷色號)≤ 10 20 30
乙酸含量, % ≥ 99.8 99.0 98.0
水分, % ≤ 0.15 - -
甲酸含量, % ≤ 0.06 0.15 0.35
乙醛含量, % ≤ 0.05 0.05 0.10
蒸發殘渣, % ≤ 0.01 0.02 0.03
鐵含量(以 Fe 計), % ≤ 0.00004 0.0002 0.0004
還原高錳酸鉀物質, min ≥ 30 5 -
編輯本段化學性質
酸性
羧酸中,例如乙酸,的羧基氫原子能夠部分電離變為氫離子(質子)而釋放出來,導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數為4.8,pKa=4.75(25℃),濃度為1mol/L的醋酸溶液(類似於家用醋的濃度)的pH為2.4,也就是說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離的。 乙酸的酸性促使它還可以與碳酸鈉、氫氧化銅、苯酚鈉等物質反應。 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 H2O 2CH3COOH + Cu(OH)2 =Cu(CH3COO)2 + 2H2O CH3COOH + C6H5ONa =C6H5OH (苯酚)+ CH3COONa
二聚物
乙酸的二聚體,虛線表示氫鍵 乙酸的晶體結構顯示 ,分子間通過氫鍵結合為二聚體(亦稱二締結物),二聚體也存在於120℃的蒸汽狀態。二聚體有較高的穩定性,現在已經通過冰點降低測定分子量法以及X光衍射證明了分子量較小的羧酸如甲酸、乙酸在固態及液態,甚至氣態以二聚體形式存在。當乙酸與水溶和的時候,二聚體間的氫鍵會很快的斷裂。其它的羧酸也有類似的二聚現象。 (兩端連接H)
溶劑
液態乙酸是一個親水(極性)質子化溶劑,與乙醇和水類似。因為介電常數為6.2,它不僅能溶解極性化合物,比如無機鹽和糖,也能夠溶解非極性化合物,比如油類或一些元素的分子,比如硫和碘。它也能與許多極性或非極性溶劑混合,比如水,氯仿,己烷。乙酸的溶解性和可混合性使其成為了化工中廣泛運用的化學品。
化學反應
對於許多金屬,乙酸是有腐蝕性的,例如鐵、鎂和鋅,反應生成氫氣和金屬乙酸鹽。因為鋁在空氣中表面會形成氧化鋁保護層,所以鋁制容器能用來運輸乙酸。金屬的乙酸鹽也可以用乙酸和相應的鹼性物質反應,比如最著名的例子:小蘇打與醋的反應。除了醋酸鉻(II),幾乎所有的醋酸鹽能溶於水。 Mg(s)+ 2 CH3COOH(aq) → (CH3COO)2Mg(aq) + H2(g) NaHCO3(s) + CH3COOH(aq) → CH3COONa(aq) + CO2(g) + H2O(l) 乙酸能發生普通羧酸的典型化學反應,特別注意的是,可以還原生成乙醇,通過親核取代機理生成乙醯氯,也可以雙分子脫水生成酸酐。 同樣,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如乙酸可以與乙醇在濃硫酸存在並加熱的條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本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類型屬於取代反應中的酯化反應)。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40℃的高溫下,乙酸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乙烯酮和水。
鑒別
乙酸可以通過其氣味進行鑒別。若加入氯化鐵(III),生成產物為深紅色並且會在酸化後消失,通過此顏色反應也能鑒別乙酸。乙酸與三氧化砷反應生成氧化二甲砷,通過產物的惡臭可以鑒別乙酸。
編輯本段生物化學
乙酸中的乙醯基,是生物化學中所有生命的基礎。當它與輔酶A結合後,就成為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新陳代謝的中心。然而,乙酸在細胞中的濃度是被嚴格控制在一個很低的范圍內,避免使得細胞質的pH發生破壞性的改變。與其它長鏈羧酸不同,乙酸並不存在於甘油三酸脂中。但是,人造含乙酸的甘油三酸脂,又叫甘油醋酸酯(甘油三乙酸酯),則是一種重要的食品添加劑,也被用來製造化妝品和局部性葯物。 乙酸由一些特定的細菌生產或分泌。值得注意的是醋菌類梭菌屬的丙酮丁醇梭桿菌,這個細菌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食物、水和土壤之中。在水果或其他食物腐敗時,醋酸也會自然生成。乙酸也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靈長類生物的陰道潤滑液的一個組成部分,被當作一個溫和的抗菌劑
編輯本段製取方式
主要製法有: ① 乙醛催化氧化法: 2CH3CHO+O2→2CH3COOH ② 甲醇低壓羰基化法(孟山都法): CH3OH+CO→CH3COOH 其他方法
③ 低碳烷或烯液相氧化法: 2C4H10+5O2→4CH3COOH+2H2O 以上各反應皆需催化劑與適宜的溫度、壓力。除合成法還有發酵法,我國用米或酒釀造醋酸。 乙酸最初由發酵法及木材幹餾法製得,現一般由乙醇或乙醛氧化製得,近年來利用丁烷為原料通過催化、氧化製得(醋酸鈷為催化劑,空氣氧化後,得到的乙酸是含有酮、醛、醇等的混合物)。
編輯本段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後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眼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糜爛,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乾燥、脫脂和皮炎。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經口);1060mg/kg(兔經皮);LC505620ppm,1小時(小鼠吸入);人經口1.47mg/kg,最低中毒量,出現消化道症狀;人經口20~50g,致死劑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支氣管炎。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大腸桿菌300ppm(3小時)。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淋巴細胞5mmlo/L。 生殖毒性: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0):700mg/kg(18天,產後),對新生鼠行為有影響。大鼠睾丸內最低中毒劑量(TDL0):400mg/kg(1天,雄性),對雄性生育指數有影響。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可發生反應。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醋酸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化工產品,它在有機化工中的地位與無機化工中的硫酸相當。醋酸的主要用途有: (1)醋酸乙烯。醋酸的最大消費領域是製取醋酸乙烯,約占醋酸消費的44%以上,它廣泛用於生產維綸、聚乙烯醇、乙烯基共聚樹脂、黏合劑、塗料等。 (2)溶劑。醋酸在許多工業化學反應中用作溶劑。 (3)醋酸纖維素。 醋酸可用於制醋酐,醋酐的80%用於製造醋酸纖維,其餘用於醫葯、香料、染料等。 (4)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是醋酸的兩個重要下游產品。醋酸乙酯用於清漆、稀釋料、人造革、硝酸纖維、塑料、染料、葯物和香料等;醋酸丁酯是一種很好的有機溶劑,用於硝化纖維、塗料、油墨、人造革、醫葯、塑料和香料等領域。
編輯本段其他補充,滿足國際運輸操作人員需要
中文名稱:醋酸 別 名:醋酸、冰醋酸 英文名稱:ACETIC ACID,Ethanic acid,Vinegar acid 英文縮寫:A C 聯合國編號(UNNO):2789 化學式:CH3COOH
編輯本段理化性質
相對密度(水為1):1.050 凝固點(℃):16.7 沸點(℃):118.3 粘度(Pa.s):1.22 20℃時蒸氣壓(KPa):1.5 外觀及氣味:無色液體,有刺鼻的醋味。 溶解性:能溶於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機溶劑。 相容性:材料:稀釋後對金屬有強烈腐蝕性,316#和318#不銹鋼及鋁可作良好的結構材料。 國家產品標准號 :GB/T 676-2007
編輯本段燃燒爆炸危險性
閃點(℃):39 爆炸極限(%):4.0-17 靜電作用:可能有 聚合危害: 燃燒性: 自燃溫度: 危險特性:能與氧化劑發生強烈反應,與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鉀等反應劇烈。稀釋後對金屬有腐蝕性。 消防方法:用霧狀水、乾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滅火。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霧狀水驅散蒸氣,趕走泄漏液體,使稀釋成為不燃性混合物。並用水噴淋去堵漏的人員。
編輯本段泄漏處理
污染排放類別:Z 泄漏處理:切斷火源,穿戴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和耐酸工作服,用大量水沖洗溢漏物,使之流入航道,被很快稀釋,從而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編輯本段健康危害性
健康危害性評價:2, 3, 2 閾限值(TLV):50 大鼠經口LD50:3530(mg/kg) 健康危害:吸入後對鼻、喉、和呼吸道強烈的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農醋酸,口腔和消化道可因休克致死。
編輯本段急救
皮膚接觸:皮膚接觸先用水沖洗,再用肥皂徹底洗滌。 眼睛接觸:眼睛受刺激用水沖洗,再用干布拭擦,嚴重的須送醫院診治。 吸 入:若吸入蒸氣得使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 食 入:誤服立即漱口,給予催吐劑催吐,急送醫院診治。
編輯本段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深度濃度超標時,應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不要將工作服帶入生活區。
編輯本段儲運
適裝船型:3 適裝艙型:不銹鋼艙 儲運注意事項:注意貨物溫度保持在20-35℃,即貨物溫度要大於其凝固點16.7℃防止凍結。裝卸貨完畢時要盡量排盡管系中的殘液。
編輯本段冰醋酸用途
冰醋酸是最重要的有機酸之一.主要用於醋酸乙烯、醋酐、醋酸纖維、醋酸酯和金屬醋酸鹽等,也用作農葯、醫葯和染料等工業的溶劑和原料,在照相葯品製造、織物印染和橡膠工業中都有廣泛用途. 冰醋酸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之一,它在有機化學工業中處於重要地位.醋酸廣泛用於合成纖維、塗料、醫葯、農葯、食品添加劑、染織等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冰醋酸按用途又分為工業和食用兩種,食用冰醋酸可作酸味劑、增香劑.可生產合成食用醋.用水將乙酸稀釋至4-5%濃度,添加各種調味劑而得食用醋.其風味與釀造醋相似.常用於番茄調味醬、蛋黃醬、醉米糖醬、泡菜、乾酪、糖食製品等.使用時適當稀釋,還可用於製作蕃茄、蘆筍、嬰兒食品、沙丁魚、魷魚等罐頭,還有酸黃瓜、肉湯羹、冷飲、酸法乾酪用於食品香料時,需稀釋,可製作軟飲料,冷飲、糖果、焙烤食品、布丁類、膠媒糖、調味品等.作為酸味劑,可用於調飲料、罐頭等. 洗滌通常使用的冰醋酸,濃度分別為28%,56%,99%的.如果買的是冰醋酸,把28CC的冰醋酸加到72CC的水裡,就可得到28%的醋酸.更常見的是它以56%的濃度出售,這是因為這種濃度的醋酸只要加同量的水,即可得到28%的醋酸. 濃度大幹28%的醋酸會損壞醋酸纖維和代納爾纖雛. 草酸是有機酸中的強酸之一,在高錳酸鉀的酸性溶液中,草酸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草酸能與鹼類起中和反應,生成草酸鹽. 醋酸也一樣,28%的醋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後使織物是中性;就象氨水可以中和酸一樣,28%的醋酸也可以中和鹼. 鹼也會導致變色.用酸(如28%的醋酸)即可把變色恢復過來. 這種酸也常用來減少由丹寧復合物、茶、咖啡、果計、軟飲料以及啤酒造成的黃漬.在去除這些污漬時,28%的醋酸用在水和中性潤滑劑之後,可用到最大程度.
編輯本段乙酸反應化學方程式
乙酸與碳酸鈉: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乙酸與碳酸氫鈉:NaHCO3+CH3COOH=NaCH3COO+H2O+CO2↑ 醋酸與鹼反應:CH3COOH+OH-=CH3COO- +H2O 醋酸與弱酸鹽反應:2CH3COOH+CO32-=2CH3COO- +H2O+CO2↑ 醋酸與活潑金屬單質反應:Fe+2CH3COOH=Fe(CH3COO)2+H2↑ 醋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2CH3COOH+ZnO=Zn(CH3COO)2+H2O 醋酸與醇反應: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條件是加熱,濃硫酸催化,可逆反應) 乙酸與鋅反應:2CH3COOH +Zn =(CH3COO)2Zn +H2↑ 乙酸與鈉反應:2CH3COOH+2Na=2CH3COONa+H2↑
④ 求一張化學試卷 第一章的
模範中學九年級化學第一次檢測試卷
制卷:九年級化學備課組
題 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 分
得 分
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化學是21世紀最有用,最有創造力的中心學科;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相信經過一月的學習,你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請充分利用你的思維,積極答題。相信只要你認真回答了問題,一定會得到滿意成績!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把正確答案序號填入下表。每小題1分,共1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化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化學以物質作為研究對象,請你判斷下列物質與化學研究的關系不密切的是
①塑料 ②合成纖維 ③電磁波 ④蛋白質 ⑤防腐劑 ⑥胃葯 ⑦麵粉 ⑧陽光
A.①③ B.②④ C.③⑦ D.③⑧
2、 郝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的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氣體,就這一過程而言,屬於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建立假設 B.收集證據 C.設計實驗 D.做出結論
3、 在取用液體葯品時,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 D.5mL~6mL
4、下列變化中,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 B.潮濕的衣服變干 C.海水曬鹽 D.火葯爆炸
5、空氣中含量較多且性質不活潑的氣體是
A. 氧氣 B. 氮氣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氣
6、下列物質中,屬於混合物的是
A. 氫氣 B. 氯化鈉 C. 空氣 D. 銅
7、 考試卷用紙的下列性質屬於其化學性質的是:
A、白色 B、不溶於水 C、易撕碎 D、可燃
8、實驗室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子上燃燒起來,合理簡單的滅火方法是
A.用水沖滅B.用書本撲打撲滅 C.用嘴吹滅D.用濕抹布蓋滅
9、 下列儀器既可以用來加熱固體又可以加熱液體的是
A.燒杯 B.蒸發皿 C.量筒 D.試管
10、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氣味
B.要節約葯品,多取的葯品放回原試劑瓶
C.塊狀而又無腐蝕性的葯品允許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時,砝碼要用鑷子夾取
11、做鎂帶燃燒實驗時,需要使用的儀器是
A.坩堝鉗和石棉網 B.試管夾和燒杯
C.鐵架台和試管 D.燃燒匙和鐵夾
12、最早通過實驗測定出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A.法國的拉瓦錫 B.英國的湯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義大利的阿伏加德羅
13、 下列情況下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是
A.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 燃燒煙花爆竹
C.人和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汽車排出的尾氣
14、在鎂條燃燒實驗中,最能說明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
A.鎂條變小 B.放出大量的熱
C.發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白色固體
二、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把正確答案序號填入下表。每小題2分,共24分)
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5.目前,我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的監測項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總懸浮顆粒物(TSP)
16.一個C-12原子的質量為m kg,某元素的一個原子的質量為n kg,則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m/12n B.n/12m C.12n/m D.12m/n
17. 某學生使用天平時,將砝碼放在左盤,稱量物放在右盤,稱量結果為10.6g(1g以下用的是游碼)。則稱量物的實際質量應是
A.10g B.11.2g C.9.4g D.10.6g
18.下列關於分子、原子、離子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它們都是電中性的微粒 B.它們都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C.它們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D.它們都在不停的運動
19. 原子核
A.是電子和質子構成的 B.是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C.是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D.是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0. 下面使用試管夾夾取試管的操作中正確的是
A.試管夾從試管口往下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B.試管夾從試管口往下套,夾在試管的上部
C.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上部
D.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21.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有關該元素的的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16 B、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 D、屬於金屬元素
22.公安幹警在緝毒行動中,訓練有素的緝毒犬屢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體積極小 D.分子間有空隙
23.化學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變質食品中常含有黴菌毒素,不可食用
B.腐敗蘋果,切去腐敗部分後可放心食用
C.少年兒童不能盲目吃各種營養補品
D.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絕煙草,遠離毒品
24.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離子 D.氧氣
25.下列廣告用語從化學角度看,沒有科學性錯誤的是
A.「K」牌咖啡,滴滴香濃,決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B.「雪山牌」礦泉水,真正的純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種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綠色」食品
D.食用合格「碘鹽」,可預防某種甲狀腺疾病
2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21%
B. 空氣中各成分所佔的比例是永恆不變的C.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D. 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的質量越好
三、填空題(25分)
27.(4分) 是保持氧化汞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化學變化中,氧化汞 分解為汞 和氧 ,其中汞 直接構成金屬汞,兩個氧 構成一個氧 ;許多氧 構成氧氣。
28.(3分)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 圖1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並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並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發現水被吸 圖1
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1/5。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的化學性質是 。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
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寫一條)
。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後,提出了改進
方法(如圖2所示 ),你認為改進後的優點是:
。.
29.(5分)在分子、原子、質子、電子、中子、原子核六種粒子中:
(1)能直接構成物質的
(2)帶正電荷的粒子
(3)帶負電荷的粒子
(4)不帶電荷的粒子
(5)質量最小的粒子
30.(6分)用化學符號表示:
(1)硅 (2)氬氣 (3)氧化鎂
(4)水 (5)鎂離子 (6)硫離子
31.(4分)下表列出了幾種行星上的「大氣」(相當於地球上的空氣)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稱 行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氣、氦氣、氫氣、甲烷
水星 沒有氣體
冥王星 甲烷
火星 二氧化碳 氮氣
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1)表內幾種行星中,含有稀有氣體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
(2)試推測火星上「大氣」層的溫度比地球表面大氣的溫度________(填「高」或「低」),
水星表面___________液態水(填「有」或「沒有」)
(3)甲烷是一種可燃性氣體,但火箭噴出的火焰不能點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分) 空氣質量日報主要內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氣污染指數和空氣質量級別。空氣污染與空氣質量級別的對應關系(表1)
空氣污染指數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氣質量狀況 優 良 輕度污染Ⅰ 輕度污染Ⅱ 中度污染Ⅰ 中度污染Ⅱ 重度污染
空氣質量級別 Ⅰ Ⅱ Ⅲ Ⅲ Ⅳ Ⅳ Ⅴ
2011年9月10日我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表2)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氣污染指數 空氣質量級別
蘭州 可吸入顆粒物 115 Ⅲ輕度污染
廣東 可吸入顆粒物 75 Ⅱ良
天水 二氧化硫 63 Ⅱ良
大連 / 25
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為 。
請你根據表1和表2中的內容,確定當日大連的空氣質量級別,並填在表2的空內。
(3)對我市污染影響最大的污染物是 。
四、實驗、探究題(共24分)
33.(6分)用下列儀器的序號填空:
①量筒 ②試管 ③酒精燈 ④燒杯 ⑤水槽 ⑥膠頭滴管 ⑦集氣瓶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時,常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常用 ;
(3)、給物質加熱時,常用 。
(4)、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時,常用 。
(5)、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
(6)、用於較多液體加熱或配製溶液的儀器是 。
34、(4分)指出下列操作導致的後果。
(1)把塊狀固體葯品直接丟入試管底部,後果是。
(2)傾倒液體時,標簽沒對著手心,後果是。
(3)使用膠頭滴管後,未經清洗就吸取別的試劑,後果是。
(4)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隻酒精燈,後果是。
35.(6分)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的火焰中 (如右圖),約l s~2 s後取出後觀察到_________處 (填序號)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說明_______焰溫度最高。因此加熱時,試管應放在酒精燈的_______焰上。
再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 ,片刻後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後發現 。結論:酒精燃燒以後的生成物是 。
36.(8分)請根據在「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的活動與探究內容,填寫下表(內容填在橫線上)
探究目的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
比較空氣與呼出氣體中含二氧化碳氣
體的多少 取一瓶空氣,一瓶呼出的氣體,各滴
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盪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多
被呼氣的乾燥玻璃片變的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層水霧,放置在空氣中的玻璃片沒有水霧出現
五、計算題(共13分)
37.(6分)已知在標准狀況下,空氣的密度為1.293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現有標准狀況下的空氣1000ml,是計算其中含氧氣多少g?
38.(7分)已知某原子的質量為5.885×10kg。求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寫出原子名稱,指明這種原子含多少數目的核外電子。(已知碳原子的質量為1.993×10kg)
⑤ 環保的方法
zuo you xi
⑥ 尋找化學題………
化 學 試 題
(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鍾)
考生注意:1.本學科有兩張試卷,一是答題卡,另一是本試題(共7頁25題)。請將全部答案填在答題卡的相應答題欄內,否則不能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K-39
一、選擇題(本題15小題,共30分,每小題僅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在答題卡選擇題欄內用2B鉛筆將正確選項塗黑)
題記:化學此在我們身邊,化學與我們息息相關
1.小明的食譜中有豬肉、米飯、食鹽、礦泉水。從均衡營養的角度,小明還需增加攝入
A.蛋白質 B.糖類 C.無機鹽 D.維生素
2.右圖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鈣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則鈣原子的
A.質子數為20 B.電子層數為3
C.最外層電子數為10 D.核外電子數為40
3.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A.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B.現代化學技術可在只有水的條件下生產汽油
C.CO2會使全球變暖,所以大氣中CO2越少越好
D.在使用乙醇等新型燃料時,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
4.下列事故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A.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撲滅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C.廚房煤氣管道漏氣,立即關閉閥門並開窗通風
D.圖書館內圖書著火,立即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5.常用抗生素「先鋒Ⅵ」為粉末狀固體,每瓶含「先鋒Ⅵ」0.5g,注射時應配成質量分數不高於20%的溶液,則使用時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餾水
A.1mL B. 2 mL C. 3mL D. 4 mL
題記:化學是二十一世紀最有用,最有創造力的中心學科
6.在廈參加國際磷化學會議的科學家認為無磷洗滌劑洗滌效果差,污染更嚴重,建議在建立磷回收機制後,重新使用加有磷化合物的含磷洗滌劑。對此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含磷洗滌劑含有磷元素 B.只要解決污染問題,可能重新使用含磷洗滌劑
C.含磷洗滌劑含有磷單質 D.研究高效無污染的洗滌劑仍是化學家的任務
7.下列科技成果不屬於化學成就的是
A.廈大研製的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粒催化劑比傳統鉑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高4倍
B.美國科學家羅傑發現「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獲得諾貝爾獎
C.廈門納潤公司川高分子材料生產的「隱形手套」,可保護人手不被濃硫酸腐蝕
D.美國科學家約翰等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獲得諾貝爾獎
8.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有可能通過操縱單個原子來製造分子。若用這種方法製造葡萄糖 (C6H12O6),則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氮原子 C.氫原子 D.氧原於
9.「廈鎢股份」正在研究和利用的白鎢礦,其有效成分CaWO4中鎢元素(w)的化合價為
A. +2 B.+3 C.+6 D.+7
10.對二甲苯(Px)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學式為C8H10,則對二甲苯的
A.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48:5
B.相對分子質量為108
C.每個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
D.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 .
題記:創新是民族發展的根本,在活動中學習是創新的起源
11.小明在研究碳酸鈉、碳酸氫鈉兩種物質時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採用網上查詢的方法,查閱兩種物質的有關資料
B.採用調查的方法,了解這兩種物質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C.採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的酸鹼性
D.採用將樣品分別與鹽酸反應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實驗,鑒別這兩種物質
12.為研究鐵絲的粗細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氣中,先後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B.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C.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D.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
1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拇指按在試管夾的短柄處
B.配製l0%的硫酸溶液時,在100mL量筒中加濃硫酸至10mL,再加水至100mL
C.用膠頭滴管吸取燒鹼溶液時,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緊膠頭
D.過濾食鹽水時,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單層濾紙處
14.在「人吸人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證明呼出氣體含二氧化碳多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更渾濁
B.證明呼出氣體含氧氣少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使木條燃燒更旺
C.證明呼出氣體含水蒸汽多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上結下水珠
D.判斷呼出氣體含有氮氣的依據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
15.為完成下列調查題而選擇的調查對象或渠道,其中較不合理的是
調查題 調查對象或渠道
A 調查市場上補鈣保健品的種類 保健品經銷店
B 調查家庭燃料種類、性能和價格 環境保護部門
C 調查家庭用水情況 同學和家長
D 調查一周空氣質量變化情況 電視、網路
二、填空與簡答(本意6小題,共35分)
16.(4分)請應用「物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規律,完成下表:
物質化學式 性 質 用 途
例子 CO2 在一定溫度下能形成固體 製作乾冰,用於人工降雨
(1) 在空氣中可燃燒 可作為汽車燃料
(2)
17.(6分)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製取氧氣(只要寫一個): ;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
(3)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
18.(3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於水的實驗時,觀察到如下圖現象。請填空:
(1)能說明糖水是溶液的現象有: ;
(1)溶解後,液面低於原水平線的微觀解釋是: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攪拌後,發現仍有蔗糖固體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
19.(9分)我市正在建設海水淡化廠。下圖是小紅製作的海水綜合利用圖,請填空:
(1)海水中還有一種最重要的物質沒有在上圖中列出,其化學式為: ,
(2)選擇上圖中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入下表(各舉一例):
物質類別 氧化物 鹼 鹽
化學式
(3)以上圖中物質為原料(可配合其他化學原料)製取上圖中沒有的物質,請寫出一個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
(4)我市年人均水量為871m3,只有全國年人均的40%,福建省年人均的25%,遠低於國
際年人均水資源的警戒線1 700m3,有專家建議我市可從空中和海水中獲得水資源;
①從空氣中取水是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理由是 ;
②從海水淡化廠排出的高濃度鹽溶液也是污染物,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
。
20.(6分)寫出將下列物質中所含雜質轉化為主要成分的化學方程式(括弧內的為雜質):
(1)Na2SO4 ( H2SO4 ): ;
(2)Na2CO3(NaOH): ;
(3)NaOH(Na2CO3): 。
21.(7分)常見金屬D的製取與轉化關系如下(有些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
友情提醒;本題中的字母是物質代號,不是元素符號)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A是 ;E是 ;
(2)寫出上圖中①②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
(3)反應③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三、實驗與探究(本題2小題,共15分)
22.(6分)某同學用下圖裝置制氧氣,請問答:
(1)用高錳酸鉀製取和收集氧氣的裝置應選用 (填序號);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製取和收集乾燥的氧氣的裝置應選用 (填序號);
(2)檢查裝置①氣密性的方法是: ;
(3)裝置②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4)若用裝置④收集的氧氣不純,其原因可能是(請寫兩種原因):
① ;
② 。
23.(9分)小東對某農田的土壤酸鹼性和改良方案進行研究。請填空:
取樣:如右圖所示在農田的四點,各取耕作層土壤約1 kg,
讓其自然風干,磨成粉狀後混合均勻備用(以下稱為土樣)。
實驗1 土壤酸鹼性的測定
(1)實驗目的: ;
(2)實驗方法:取5g土樣,放人碗底。加入自來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均勻,待
其靜置澄清後,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試紙(可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上,
即與標准比色卡比較,讀出土樣的pH;
(3)實驗記錄:進行二次實驗,測得pH分別為:3.6、3.5、3.7;
(4)結果分析:
①從測定結果看,此土壤呈 (填「酸」或「鹼」)性;
②此實驗方法有一處不夠嚴密,請給予指出並改正: ;
實驗2 用不同改良劑進行土壤改良的對比實驗
(1)實驗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劑對土樣酸鹼性的改變情況;
加入的改良劑 重過磷酸鈣 熟石灰 草本灰
有效成分化學式 Ca(H2PO4)2 Ca(OH)2 K2CO3
測得的pH 3.1 10.3 4.1
(2)實驗方法:取三份土樣各500g,分別加入0.2g不同改良劑和約l L左右的水,充分攪拌靜置後,測定清液的pH;
(3)實驗記錄:見右表
(4)結果分析:①從本實驗結果看,不能用於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劑是 ;
②為增強對比實驗的說服力,在上述實驗方法中,你認為對每種改良劑進行實驗所加水量的要求應該是 ;
實驗3 改良劑用量的測定實驗
(1)實驗目的:研究使500g土樣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質量;
(2)實驗方法:
(3)此實驗結果的作用是: 。
四、信息與分析(本題1小題,共10分)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目前南極出現了臭氧層空洞,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材料2.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 起口乾舌燥,咳嗽等不適症狀,還可能誘發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3.臭氧發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化學式為O3)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於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1)請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①物理性質: ;
②化學性質: ;③用途: ;
(2)請從分子構成的角度,指出氧氣和臭氧的不同點: ;
(3)寫出材料3中氧氣轉化為臭氧的化學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燒與在氧氣中燃燒相似,請寫出磷在臭氧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5)從上述材料中可見臭氧對人類有利有弊。請再舉出一種物質,並說出其利弊:
;
(6)請提出一個縮小臭氧層空洞的設想: 。
五、計算與應用(本題1小題,共10分)
25.右圖是一種「化學氧自救器」(又稱「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劑(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為:4KO2+2CO2=2K2CO3+3O2 某研究小組取100g生氧劑,放人裝置A中,加入足量水與生氧劑充分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KO2+2H2O=4KOH+3O2↑),測定反應前後裝置A的總質量,他們進行了三次實驗。測定結果如下:
測定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反應前裝置A總質量(g) 400.1 400.2 399.7 400.O
反應後裝置A總質量(g) 368.1 368.1 367.8 368.O
請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計算:(假設雜質不與水反應產生氣體)
(1)100g生氧劑與足量水反應生成的氧氣質量;
(2)生氧劑中KO2的質量分數;
(3)若成人每分鍾正常需氧量為0.32g,則能維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鍾的「化學氧自救器」,至少要裝入這種生氧劑多少克?[註:第(3)小題不必寫出解題過程)
友情提醒:試題結束,請認真檢查。
廈門市2007年初中畢業及高中階段各類學校招生考試
化學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15小題,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A B C D B C A D C C B B
二、填空與簡答(本意6小題,共35分)
16.(4分) C2H5OH CO 在空氣中可燃燒 可作為氣體燃料 (合理答案即可)
17.(6分) (1) ;
(或2KMnO4 △ K2MnO4 + MnO2 + O2↑或 )
(1)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2NaHCO3 △ Na2CO3+H2O+CO2↑ 。
18.(3分) (1)玻璃杯中的糖塊消失了;
(1)分子間有間隔;
(3)蔗糖溶液達到飽和,不能再溶解蔗糖。
19.(9分) (1)H2O ;
(2)MgO;Mg(OH)2 ;NaCl(MgCl2或KCl或Na2SO4或KBr)
(3) Mg+ 2HCl === MgCl2 + H2↑;
(4①物理;沒有生成新物質;
②提取出用的物質進行綜合利用。(答案合理即給分)
20.(6分) (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21.(7分) (1)C; H2 ;
(2) ①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②Fe + CuSO4 === FeSO4 + Cu;
(3)置換反應。
三、實驗與探究(本題2小題,共15分)
22.(6分)(1)②④或②⑤; ①③⑤;
(2)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注入水至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浸沒液面以下,繼續加水,然後觀察長頸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變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則說明氣密性好;(合理敘述也給分)
(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4) ①過早收集,沒等導管口有連續且均勻的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
②收集前集氣瓶中的水沒有裝滿,留有氣泡。
23.(9分)實驗1 土壤酸鹼性的測定
(1)測定土壤的酸鹼性;
(4) ①酸;
②不應用自來水而應用蒸餾水;
實驗2 用不同改良劑進行土壤改良的對比實驗
(4)①重過磷酸鈣;
②相等;
實驗3 改良劑用量的測定實驗
(2)略(定量測定方法正確合理即給分)
(3)指導改良此土壤所用改良劑的量。
四、信息與分析(本題1小題,共10分)
24.(1)①淡藍色氣體;②具有強氧化性;③用於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2)構成它們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個數不同;
(3) 3O2 放電 2O3;
(4) 6P + 5O3 點燃 3P2O5
(5)CO2 可用於滅火但過多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
(6)(合理答案即給分)。
五、計算與應用(本題1小題,共10分)
25.(1)m(O2 )=400g-368g=32g;
(2)94.7%;
(3)14.2g
⑦ 土壤化學指標
一、土壤酸鹼度(pH值)
土壤酸鹼度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長影響很大,我國西北、北方不少土壤pH值大,南方紅壤pH值小。因此可以種植和土壤酸鹼度相適應的作物和植物。如紅壤地區可種植喜酸的茶樹,而苜蓿的抗鹼能力強等。土壤酸鹼度對養分的有效性影響也很大,如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鹼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錳、銅、鋅等)有效性差。在農業生產中應該注意土壤的酸鹼度,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調節。
1.電位法
土壤實驗室基本上都採用電位法測定土壤pH值,電位法有準確、快速、方便等優點。其基本原理是:用pH計測定土壤懸濁液的pH值時,由於玻璃電極內外溶液H+離子活度的不同產生電位差。
2.比色法
取土壤少許(約黃豆大),弄碎後放在白磁碟中,滴入土壤混合指示劑數滴,到土壤全部濕潤,並有少量剩餘。震盪磁碟,使指示劑與土壤充分作用,靜置1min,和標准比色卡比色,即得出土壤的酸鹼度。
3.原位酸鹼度感測器法
土壤原位pH測定儀可直接埋入土壤測試,直接讀數,非常方便,在指導農業科研及農業生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氧化還原電位(Eh)
土壤氧化還原電位是以電位反映土壤溶液中氧化還原狀況的一項指標,用Eh表示,單位為mV。
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的高低,取決於土壤溶液中氧化態和還原態物質的相對濃度,一般採用鉑電極和飽和甘汞電極電位差法進行測定。影響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的主要因素有:①土壤通氣性;②土壤水分狀況;③植物根系的代謝作用;④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機質含量。
旱地土壤的正常Eh為200~750mV,若Eh﹥750mV,則土壤完全處於氧化狀態,有機質消耗過快,有些養料由此喪失有效性,應灌水適當降低Eh。若Eh﹤200mV,則表明土壤水分過多,通氣不良,應排水或鬆土以提高其Eh值。
水田土壤Eh變動較大,在淹水期間Eh值可低至-150mV,甚至更低;在排水曬田期間,土壤通氣性改善,Eh值可增至500mV以上。一般地說,稻田適宜的Eh值在200~400mV之間,若Eh經常在180mV以下或低於100mV,則水稻分櫱或生長發育受阻。若長期處於-100mV以下,水稻會嚴重受害甚至死亡,此時應及時排水曬田以提高其Eh值。
1.二電極法
測定氧化還原電位的常用方法是鉑電極直接測定法,方法是基於鉑電極本身難以腐蝕、溶解,可作為一種電子傳導體。當鉑電極與介質(土壤、水)接觸時,土壤或水中的可溶性氧化劑或還原劑,將從鉑電極上接受電子或給予電子,直至在鉑電極上建立起一個平衡電位,即該體系的氧化還原電位。由於單個電極電位是無法測得的,故須與另一個電極電位固定的參比電極(飽和甘汞電極)構成電池,用電位計測量電池電動勢,然後計算出鉑電極上建立的平衡電位,即氧化還原電位Eh值。
2.去極化測定儀法
對復雜的介質,可採用去極化法測定氧化還原電位。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較為精確的結果,用去極化法測得的平衡Eh值,與直接電位法平衡48h後測得的穩定Eh值,差數一般﹤10mV。所以去極化法能縮短測定時間,並有較高的測定精度。
將鉑電極接到極化電壓的正端(極化電壓為600mV或750mV),以銀-氯化銀電極作為輔助電極,接到電源的負端,陽極極化10 s以上(自由選擇)。接著切斷極化電源,進行去極,時間在20 s以上(視極化曲線而定),在去極化後監測鉑電極的電位(對甘汞電極),對於大多數的測試樣品,電極電位E(mV)和去極化時間的對數log t間存在直線關系。以相同的方法進行陰極極化和隨後的去極化和監測電位。陽極去極化曲線與陰極去極化曲線的延長線的交點相當於平衡電位。
三、土壤陽離子交換量(CEC)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養分數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陽離子交換量的大小,可作為評價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標。陽離子交換量是土壤緩沖性能的主要來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據。
1.乙酸銨交換法
適用於酸性與中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原理:用1mol/L乙酸銨溶液(pH7.0)反復處理土壤,使土壤成為銨離子飽和土。過量的乙酸銨用95%乙醇洗去,然後加氧化鎂,用定氮蒸餾方法進行蒸餾,蒸餾出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後用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根據銨離子的量計算土壤陽離子交換量。
2.EDTA——銨鹽法
銨鹽法不僅適用於中性、酸性土壤,並且適用於石灰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採用0.005mol/L EDTA與1mol/L的醋酸銨混合液作為交換劑,在適宜的pH條件下(酸性土壤pH7.0,石灰性土壤pH8.5),這種交換配合劑可以與2價鈣離子、鎂離子和3價鐵離子、鋁離子進行交換,並在瞬間即形成電離度極小而穩定性較大的配合物,不會破壞土壤膠體,加快了2價以上金屬離子的交換速度。同時由於醋酸緩沖劑的存在,對於交換性氫和1價金屬離子也能交換完全,形成銨質土,再用95%酒精洗去過剩的銨鹽,用蒸餾法測定交換量。對於酸性土壤的交換液,同時可以用作為交換性鹽基組成的待測液用。
3.氯化鋇-硫酸強迫交換法
土壤中存在的各種陽離子可被氯化鋇(BaCl2)水溶液中的陽離子(Ba2+)等價交換。土壤用BaCl2溶液處理,使之和Ba2+飽和,洗去剩餘的BaCl2溶液後,再用強電解質硫酸溶液把交換到土壤中的Ba2+交換下來,由於形成了硫酸鋇(BaSO4)沉澱,而且氫離子(H+)的交換吸附能力很強,使交換反應基本趨於完全。這樣可以通過計算消耗硫酸的量,計算出陽離子交換量。
四、土壤鹼化度(ESP)
土壤的鹼化度是用Na+的飽和度來表示,它是指土壤膠體上吸附的交換性Na+占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率。當鹼化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土壤的理化性質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土壤呈極強的鹼性反應pH﹥8.5甚至超過10.0,且土粒分散、濕時泥濘、不透氣、不透水、干時硬結、耕性極差,土壤理化性質所發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為鹼化作用。鹼化度是鹽鹼土分類、利用、改良的重要指標。一般把鹼化度﹥20%定為鹼土,5%~20%定為鹼化土(15%~20%為強鹼化土,10%~15%為中度鹼化土,5%~10%為輕度鹼化土)。
計算公式:
鹼化度=(交換性鈉/陽離子交換量)× 100%
式中:交換性鈉[cmol(Na+)/kg]用乙酸銨-氫氧化鈉銨交換-火焰光度法測得;陽離子交換量[cmol(+)/kg]用氯化銨-乙酸銨交換法測得。
五、土壤水溶性全鹽量(易溶鹽)
土壤水溶性鹽是鹽鹼土的一個重要屬性,是限製作物生長的障礙因素。我國的鹽鹼土分布廣,面積大,類型多。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鹽漬化土壤,以水溶性的氯化物和硫酸鹽為主。濱海地區由於受海水浸漬,生成濱海鹽土,所含鹽分以氯化物為主。在我國南方(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沿海還分布著一種反酸鹽土。鹽土中含有大量水溶性鹽類,影響作物生長,同一濃度的不同鹽分危害作物的程度也不一樣。鹽分中以碳酸鈉的危害最大,增加土壤鹼度和惡化土壤物理性質,使作物受害。其次是氯化物,氯化物又以MgCl2的毒害作用較大,另外,氯離子和鈉離子的作用也不一樣。
土壤(及地下水)中水溶性鹽的分析,是研究鹽漬土鹽分動態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了解鹽分對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影響以及擬訂改良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1.電導法
土壤中的水溶性鹽是強電介質,其水溶液具有導電作用,導電能力的強弱可用電導率表示。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溶液的含鹽量與電導率呈正相關,含鹽量愈高,溶液的滲透壓愈大,電導率也愈大。土壤水浸出液的電導率用電導儀測定,直接用電導率數值表示土壤的含鹽量。
2.質量法
吸取一定量的土壤浸出液放在瓷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用過氧化氫(H2O2)氧化有機質,然後在105~110℃烘箱中烘乾,稱重,即得烘乾殘渣質量。
六、土壤養分元素
土壤養分元素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者轉化後吸收。土壤養分可大致分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硼(B)、鉬(Mo)、鋅(Zn)、錳(Mn)、銅(Cu)和氯(Cl)等13種。在自然土壤中,土壤養分主要來源於土壤礦物質和土壤有機質,其次是大氣降水、坡滲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還來源於施肥和灌溉。
根據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學形態,土壤養分的形態分為:①水溶態養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離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②代換態養分,水溶態養分的來源之一;③礦物態養分,大多數是難溶性養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對植物有效);④有機態養分,礦質化過程的難易強度不同。
根據植物對營養元素吸收利用的難易程度,土壤養分又分為速效性養分和遲效性養分。一般來說,速效養分僅占很少部分,不足全量的1%。應該注意的是速效養分和遲效養分的劃分是相對的,兩者是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土壤養分的總儲量中,有很小一部分能為當季作物根系迅速吸收同化的養分,稱速效性養分;其餘絕大部分必須經過生物的或化學的轉化作用方能為植物所吸收的養分,稱遲效性養分。一般而言,土壤有效養分含量約占土壤養分總儲量的百分之幾至千分之幾或更少。故在農業生產中,作物經常出現因某些有效養分供應不足而發生缺素症的現象。
1.全氮測定法
(1)開氏定氮法。土壤、植株和其他有機體中全氮的測定通常都採用開氏消煮法,用硫酸鉀-硫酸銅-硒粉做加速劑。此法雖然消煮時間長,但控制好加速劑的用量,不易導致氮素損失,消化程度容易掌握,測定結果穩定,准確度較高,適用於常規分析。
土壤中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經濃硫酸消煮分解,有機氮轉化為銨態氮,鹼化後把氨蒸餾出來,用硼酸吸收,標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硫酸鉀起提高硫酸溶液沸點的作用,硫酸銅起催化劑作用,加速有機氮的轉化,硒粉是一種高效催化劑,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引起氮素損失。
(2)半微量開氏法。樣品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時,各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經過復雜的高溫分解反應,轉化為銨態氮。鹼化後蒸餾出來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標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態氮)。
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全氮測定,在樣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錳酸鉀將樣品中的亞硝態氮氧化為硝態氮後,再用還原鐵粉使全部硝態氮還原,轉化為銨態氮。
2.全磷硫酸-高氯酸消煮測定法
在高溫條件下,土壤中含磷礦物及有機磷化合物與高沸點的硫酸和強氧化劑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轉化為正磷酸鹽而進入溶液,然後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3.全鉀測定法
土壤中的有機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加熱氧化,然後用氫氟酸分解硅酸鹽等礦物,硅與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繼續加熱至剩餘的酸被趕盡,使礦質元素變成金屬氧化物或鹽類。用鹽酸溶液溶解殘渣,使鉀轉變為鉀離子。經適當稀釋後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溶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再換算為土壤全鉀含量。
4.鹼解氮測定法
土壤水解性氮或稱鹼解氮包括無機態氮(銨態氮、硝態氮)及易水解的有機態氮(氨基酸、醯銨和易水解蛋白質)。用鹼液處理土壤時,易水解的有機氮及銨態氮轉化為氨,硝態氮則先經硫酸亞鐵轉化為銨。以硼酸吸收氨,再用標准酸滴定,計算水解性氮含量。
5.速效磷測定法
(1)碳酸氫鈉法。石灰性土壤由於存在大量的游離碳酸鈣,不能用酸溶液來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鹽的鹼溶液。由於碳酸根的同離子效應,碳酸鹽的鹼溶液降低了碳酸鈣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鈣的濃度,這樣就有利於磷酸鈣鹽的提取。同時由於碳酸鹽的鹼溶液也降低了鋁和鐵離子的活性,有利於磷酸鋁和磷酸鐵的提取。此外,碳酸氫鈉鹼溶液中存在著OH-,
(2)鉬銻抗比色法。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Al—P的形態存在,利用氟離子在酸性溶液中有配合Fe3+,Al3+的能力,可使這類土壤中比較活性的磷酸鐵鋁鹽被陸續活化釋放,同時由於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較大的Ca—P,然後用鉬銻抗比色法進行測定。
6.速效鉀測定法
用1mol/L NH4OAc浸提土壤,可將膠體表面吸附的鉀離子全部浸提出來,而與黏土礦物晶格固定的鉀截然分開。
7.有機質重鉻酸鉀容量測定法
在加熱的條件下,用過量的重鉻酸鉀-硫酸(K2Cr2O7-H2SO4)溶液,來氧化土壤有機質中的碳,
七、土壤重金屬
土壤的重金屬主要包括汞(Hg)、鎘(Cd)、鉛(Pb)、鉻(Cr)和類金屬砷(As)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鋅(Zn)、銅(Cu)、鎳(Ni)等元素。主要來自農葯、廢水、污泥和大氣沉降等,如汞主要來自含汞廢水,鎘、鉛污染主要來自冶煉排放和汽車廢氣沉降,砷則被大量用作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除草劑。過量重金屬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亂、營養失調,鎘、汞等元素在作物子實中富集系數較高,即使超過食品衛生標准,也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此外汞、砷能減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細菌活動,影響氮素供應。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不易隨水淋濾,不為微生物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潛在危害極大,應特別注意防止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一些礦山在開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場和尾礦庫,廢石和尾礦隨意堆放,致使尾礦中富含難降解的重金屬進入土壤,加之礦石加工後餘下的金屬廢渣隨雨水進入地下水系統,造成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測量對象是呈原子狀態的金屬元素和部分非金屬元素,是由待測元素燈發出的特徵譜線通過供試品經原子化產生的原子蒸氣時,被蒸氣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通過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程度,求出供試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比較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試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所用儀器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它由光源、原子化器、單色器、背景校正系統、自動進樣系統和檢測系統等組成。
2.X射線熒光光譜(XRF)法
XRF法是介於原子發射光譜(AES)和原子吸收光譜(AAS)之間的光譜分析技術。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態原子(一般蒸氣狀態)吸收合適的特定頻率的輻射而被激發至高能態,而後激發過程中以光輻射的形式發射出特徵波長的熒光。該方法可定量分析測量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氣在一定波長的輻射能激發下發射的熒光強度。原子熒光的波長在紫外、可見光區。氣態自由原子吸收特徵波長的輻射後,原子的外層電子從基態或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經10~8 s,又躍遷至基態或低能態,同時發射出熒光。若原子熒光的波長與吸收波長相同,稱為共振熒光;若不同,則稱為非共振熒光。共振熒光強度大,分析中應用最多。在一定條件下,共振熒光強度與樣品中某元素濃度成正比。該法的優點是靈敏度高,譜線簡單;在低濃度時校準曲線的線性范圍寬達3~5個數量級,特別是用激光做激發光源時更佳。主要用於金屬元素的測定,在環境科學、高純物質、礦物、水質監控、生物製品和醫學分析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3.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ICP)法
高頻振盪器發生的高頻電流,經過耦合系統連接在位於等離子體發生管上端,銅制內部用水冷卻的管狀線圈上。石英製成的等離子體發生管內有3個同軸氫氣流經通道。冷卻氣(Ar)通過外部及中間的通道,環繞等離子體起穩定等離子體炬及冷卻石英管壁,防止管壁受熱熔化的作用。工作氣體(Ar)則由中部的石英管道引入,開始工作時啟動高壓放電裝置讓工作氣體發生電離,被電離的氣體經過環繞石英管頂部的高頻感應圈時,線圈產生的巨大熱能和交變磁場,使電離氣體的電子、離子和處於基態的氖原子發生反復猛烈的碰撞,各種粒子的高速運動,導致氣體完全電離形成一個類似線圈狀的等離子體炬區面,此處溫度高達6000~10 000℃。樣品經處理製成溶液後,由超霧化裝置變成全溶膠由底部導入管內,經軸心的石英管從噴嘴噴入等離子體炬內。樣品氣溶膠進入等離子體焰時,絕大部分立即分解成激發態的原子、離子狀態。當這些激發態的粒子回收到穩定的基態時要放出一定的能量(表現為一定波長的光譜),測定每種元素特有的譜線和強度,和標准溶液相比,就可以知道樣品中所含元素的種類和含量。
發射光譜分析方法只要將待測原子處於激發狀態,便可同時發射出各自特徵譜線同時進行測定。ICP-AES儀器,不論是多道直讀還是單道掃描儀器,均可以在同一試樣溶液中同時測定大量元素(30~50個,甚至更多)。已有文獻報道的分析元素可達78個,即除He,Ne,Ar,Kr,Xe惰性氣體外,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都已有用ICP-AES法測定的報告。
⑧ 誰能告訴我檢測鐵粉中總鐵含量的檢測方法例如滴定法的具體步驟和試劑
ACeh01電導分析法
ACeh010001 電導滴定法測定鎳的含量
由電導滴定法確定終點,在氨性介質中用丁二酮肟乙醇溶液滴定鎳的含量,採用硫脲掩蔽Cu(Ⅱ),用H2O2將Mn(Ⅱ)、Co(Ⅱ)氧化成Mn(ⅳ)和Co(Ⅲ)消除干擾,其它金屬離子對測定沒有干擾。此法的測定結果與丁二酮肟重量法接近,且不受溶液的顏色、濁度的影響,用於化學鍍鎳溶液、電鍍鎳和鎳合金中鎳的測定。
ACeh010002 電導法研究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鈉乳狀液的穩定性
制備了不同組成的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鈉乳狀液,用電導法測定了含正己醇和不含正己醇條件下乳狀液富油相同時間的電導率。一方面,提出了增比電導率Kr新概念,給出了Kr及其隨時間t的變化率(dkr/dt)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並由dkr/dt-t曲線求得該曲線上的極值點tmax和(dkr/dt)max,從而定量判斷乳狀液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從乳狀液液滴的沉降、絮凝和聚並等不穩定因素出發提出了乳狀液分層動力學模型,由此對kr變化敏感區進行動力學分析,求得了乳狀液分層速率常數,從而分析了乳狀液的穩定性。處理結果表明採用兩種不同方法分析乳狀液的穩定性是令人滿意的。
ACeh010003 電導法快速測定錫鈷槍色鍍液中的焦磷酸鉀
研究了用電導法在錫鈷槍色鍍液中測定焦磷酸鉀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簡便快速,且准確度和精密度能滿足生產要求。
ACeh010004 電導法快速測定錫鈷槍色鍍液中的焦磷酸鉀
研究了用電導法在錫鈷槍色鍍液中測定焦磷酸鉀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簡便快速,且准確度和精密度能滿足生產要求。
ACeh010005 電導法測定氣-液鼓泡床反應器內的氣泡直徑
在小型氣-液鼓泡床反應器上,觀察、測定了氣泡的大小及運動情況,並運用統計學原理計算出Sauter氣泡平均直徑、氣泡上升速度,為了解大型氣提式外環流反應裝置內的氣泡大小及運動情況提供了指導。
ACeh010006 非水庫侖滴定法測定碳
ACeh010007 電化學方法研究DNA與不可逆靶向分子的相互作用
用循環伏安法、示差脈沖伏安法、計時庫侖法、整體電解法和掃描電化學顯微鏡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雙苯並咪唑衍生物(BBID)不可逆電化學行為及BBID與DNA的相互作用,推導了適用於研究不可逆電活性分子與DNA相互作用的電化學公式。
ACeh010008 微庫侖法測定液體二氧化碳中總硫及二氧化硫
微庫侖法測定液體二氧化碳中總硫和二氧化硫 ,靈敏度高 ,重現性好 ,方便快捷
ACeh010009 電導法測定水的全鹽量
採用電導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鹽的濃度與其電導率的關系,根據模擬水樣和實際水樣在電導率與全鹽量的關繫上有較好的吻合性,介紹了電導法測定水中全鹽量的方法。結果表明在低濃度范圍內電導率與鹽濃度成線性關系,與傳統的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簡便、准確度高的特點。
ACeh010010 用酸度計測定γ-氧化鋁的零電位
初步探索了pH計測定γ-Al2O3的表面零電位(Point-of-ZeroCharge),並作為表徵氧化物表面酸鹼度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具有儀器裝置簡單、操作方便、一次操作可測定多個樣品等優點。特別適合於催化劑及載體生產部門作為常規分析使用。
ACeh010011 庫侖滴定自動測量裝置的設計
依據庫侖分析的工作原理,對庫侖滴定儀進行了改進,設計了自動測量裝置,提高了庫侖滴定分析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ACeh02電泳分析法
ACeh020001 毛細管區帶電泳法分離發酵液中的木糖和木糖酵
建立了利用毛細管區帶電泳分離發酵液中木糖和木糖醇的新方法。研究表明:採用硼砂緩沖溶液時,木糖和木糖醇的分離度隨硼砂濃度的增高而加大,在室溫下硼砂最高濃度為130mmol/L;分離度還與溶液的pH有關,在pH9.55處分離度有最大值;緩沖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的的濃度為4×10-6mmol/L-8×10-4mmol/L時對分離度無顯著影響;在優化的分離條件下,木糖和木糖醇可在6min內基線分離。測定了發酵過程中樣品各組分的含量和加標回收率,5次測定木糖的相對標准偏差(RSD)為1.42%-3.11%,回收率為96.0%-108.0%;5次測定木糖醇的RSD為0.62%-1.32%,回收率為94.0-109.0%。
ACeh020002 高效毛細管電泳檢測克萊保健煙貼中的尼古丁
ACeh020003 單掃描示波極譜法測定非諾貝特的研究
非諾貝特在pH6.37的Britton-Robinson緩沖溶液中,於-1.25V產生一靈敏的極譜還原峰,峰電流與非諾貝特濃度在1.0×10-4-9.0×10-4g/L范圍內有良好的性線關系,檢測下限為5.0×10-5g/L。
ACeh020004 21世紀毛細管電泳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在21世紀,毛細管電泳技術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其檢測手段、儀器的小型化和集成比,以及分離模式上都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文中針對這三方面的發展趨勢和毛細管電泳 的應用進行了討論。
ACeh020005 毛細血管電泳在農葯分析中的應用
綜述了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在農葯分離方面的應用及發展狀況,包括各種不同分離模式和手性選擇性的選擇,另外還指出了該方法的優點及其發展方向。
ACeh020006 毛細血管電泳法測定桑葉中的黃桐類成分-蘆丁和槲皮素
採用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分離測定了新疆不同地區、不同採集期、不同品種的桑葉中的黃酮類成分-蘆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體積分數為15%甲醇的10mmol/L的磷酸二氫鈉20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為電泳緩沖液,採用壓力進樣方式,在25℃,20kV恆壓下進行電泳分離,並在245nm波長處檢測。結果表明,桑葉中的兩種目標組分在12min內完成分離,且有良好的線性關系;蘆丁和槲皮素的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5.64%和99.36%,其RSD分別為2.25%和1.79%(n=6)。
ACeh020007 尿中微量芳香酸的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用於苯丙酮酸尿症的診斷
建立了可用於診斷苯丙酮酸尿症的5種尿中微量芳香酸的毛細管電泳分析新方法。應用硼砂-膽酸鈉(均為25mmol/L,pH=10.0)電泳介質體系,可將5種芳香酸在15min內達到全分離;最低檢測限達1.510-9mol;採用Sep-Pak C18微柱進行尿樣前處理,有效地除去了尿蛋白對分離的影響,可作為苯丙酮酸尿症的篩查方法。
ACeh020008 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測定茶葉中咖啡因、表兒茶素和抗壞血酸
高效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同時測定了6種茶葉中的咖啡因、表兒茶素和抗壞血酸的含量,考察了實驗參數對分離、檢測的影響。在最佳實驗條件下,以300m直徑的碳圓盤電極為檢測電極,檢測電極為1.20V(vs.SCE),在25mmol/L硼酸鹽-25mmol/L磷酸鹽(pH7.6)的混合運行緩沖液中,上述各組分在16min內能完全分離。該法直接用於茶葉中咖啡因、表兒茶素和抗壞血酸的測定,結果令人滿意。
ACeh020009 毛細管電泳手性分離中的協同效應
綜述了毛細管電泳手性分離中的協同效應。介紹了毛細管電泳手性分離中雙手性選擇性的應用情況,表明用CDs/CDs,CDs/crown組成的雙選擇劑及聚合環糊精衍生物、聚合手性膠束體系有可能改善難拆分的對映體物質的分離效果,展示了協同效應的毛細管電泳拆分復雜物質對映體中的應用前景。
ACeh020010 毛細管電泳法測定豬體組織中甜菜鹼含量
建立了毛細管電泳法快速測定豬體組織中甜菜鹼含量的方法。甜菜鹼首先轉化為苯甲醯甲基酯後直接上樣測定。PH為3.0的磷酸緩沖溶液使甜菜鹼酯為物和甜菜鹼結構類似物酯化物之間以及酯化物和酯化劑之間都能很好地分離,這也省去了反應混合液的前處理。該法標准曲線的線性范圍為4~600mg/L,相關系數r為0.9999,最低檢測限為1mg/L,相對標准偏差為2.2%~4.7%,標准加入回收率為95.9~98.4%。
ACeh020011 毛細管電泳測定-四氫吡咯基苯丙醇的光學純度
ACeh020012 毛細管區帶電泳定量分析機體組織中高能磷酸化合物
研究了機體組織中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的毛細管區帶電泳分離條件;12min內完成上述4組分分離;其檢出限分別為3.5、3.6、2.4、5.1mg/L;;遷移時間及校正峰面積的定量精度分別低於0.17%和3.8%。方法已用於貓心肌中上述4組分的定量分析。
ACeh020013 毛細管區帶電泳分離測定鄰、對、間氯代苯酚
通過改變電泳條件,用毛細管區帶電泳成功地分離了鄰、對、間氯代苯酚,並檢測到廢水中樣品的含量。研究了緩沖溶液種類、濃度、PH值、電泳電壓以及內標物的選擇,並得出了三種樣品的標准曲線、線性范圍以及加樣回收率,為環境樣品的監測提供了依據。
ACeh020014 電壓梯度自由區帶毛細管電泳分離芳香胺
建立了分離8種環境污染物芳香胺的高效毛細管區帶電泳法。以磷酸鹽為緩沖溶液,考察了pH值、緩沖溶液濃度、各種添加劑(環糊精、尿素)和有機試劑對分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採用了電壓梯度法,使8種芳香胺得到了較好的分離。
ACeh020015 高效毛細管電泳電導檢測器的研製
研製了一種毛細管電泳電導檢測器。採用激光燒蝕毛細管塗層、HF腐蝕和陰離子交換膜封堵製作的在柱導電介面連接電泳毛細管和電導池,高壓電場被有效隔離,以鉑絲為工作電極實現柱後電導檢測,在內徑為50μm毛細管上分離檢測了幾種氨基酸和金屬離子,結果表明該系統性能優良。
ACeh020016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測定工業用精對苯二甲酸中的主要雜質
採用內徑50μm的石英毛細管,在正己烷磺酸鈉、正己烷磺酸鈉-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胺(TTAC)的電解液體系條件下,測定精對苯二甲酸(PTA)中的主要雜質對羧基苯甲醛(4-CBA)和對甲基苯甲酸(p-TOL)。用紫外檢測器進行檢測,檢測波長為200nm。樣品中的各主要組份能在數分鍾內得到分離。用己知4-CBA和p-TOL含量的PTA標樣進行外標定量,實驗結果令人滿意。
ACeh020017 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的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
用自組裝的高效毛細管電泳安培檢測裝置,對具有常規電活性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進行了分離分析條件的研究。採用重力進樣方式,進樣高度25cm,進樣時間15s,在分離毛細管長70cm,內徑25μm的電泳裝置上,10mmol/L K2HPO4-H3PO4緩沖液(Ph10.5)、20kV分離高壓,+10.5v(vs SCE)檢測電位的條件下,對酸解毛發中得到的混合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進行了分離測定,結果令人滿意。
ACeh020018 測定酚醛樹脂中楊酸的高效毛細管區帶電泳法
介紹了應用高效毛細管區帶電泳技術測定酚醛樹脂中水楊酸含量的新方法。緩沖液採用75%(Φ)乙醇為溶液,水楊酸不需提取,直接測定。該法的線性范圍為5.8×10-6~1.0×10-4mol/L,檢出限為8.0×10-7mol/L(S/N=3),RSD為2.7%(n=5),實驗操作簡便、迅速、准確。
最後我終於找到了!~
GB/T 223.7-2002 鐵粉 鐵含量的測定 重鉻酸鉀滴定法
標准號: GB/T 223.7-2002
中文標題: 鐵粉 鐵含量的測定 重鉻酸鉀滴定法
英文標題: Iron powder--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Potassium dichromate titration method
文摘: 本標准規定了用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鐵粉中鐵含量的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鐵粉中質量分數大於96%的鐵含量的測定。
發布日期: 2002-9-11
實施日期: 2003-2-1
廢止日期:
被替代標准:
引用標准:
採用關系:
開本頁數: 8
中標分類號: H11
ICS號: ICS 77.040.30
發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⑨ 三聚氰胺的計算方法有幾種
大概5,6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