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超廣角全景深計算方法

超廣角全景深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5 14:14:18

① 全景深照片怎麼

在拍攝全景深照片之前我們需要准備三腳架,因為我們是通過「多合一」的方法製作一張全景深照片,需要拍攝多張同場景、不同焦點的照片,所以需要用到三腳架的支撐。另外建議大家使用相機的手動擋,來確保多張照片量相同。

全景深照片相比普通的照片可以帶來更大的清晰范圍,而且最佳光圈拍攝也保證了圖像銳利程度,效果十分明顯。

② 魚眼鏡頭與超廣角鏡頭的區別

魚眼鏡頭的視角達到180度,而且有比較大的桶形畸變

超廣角鏡頭的視角窄一些,桶形畸變更小


魚眼鏡頭效果

③ 拍攝風景應當先用廣角鏡頭還是變焦鏡頭

當然是廣角鏡頭好。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長。在拍攝自然風光時,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鏡頭(廣角鏡頭),採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攝較遠距離的景物(大約兩米以外)。以上三種方法同時使用,可確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圍。

④ 最近在研究數碼相機的拍照技術,請教各位大俠有什麼好的書籍沒有

《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程》太麻煩,我建議你上網看看 我給你推薦幾個網站 色影無忌 中國攝影網 蜂鳥網上面有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學起來很快的。我在給你一個簡易教程你可以先看看 初學攝影全程訓練項目(1) 訓練1、全景深練習 被攝體:一般風景、花卉、城市建築等沖擊力較強的景物。 要求:畫面全部實焦。 建議:首先使用廣角鏡頭:24MM—35MM拍攝, 光圈:F11—16,光圈優先AE模式。 訓練2、單體對焦練習 要求:只把焦點對在主要被攝體上,淺景深。 建議:中望遠鏡頭: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優先AE模式 訓練3、定格練習 被攝體:體育運動項目、行走著的汽車、火車,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求:將激烈運動著的被攝體的瞬間動作或瞬間表情記錄下來。 建議:高速快門1/1000秒以上、快門速度優先AE模式。 訓練4、動感練習 被攝體:體育運動項目、動態的人、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求: 運動員和動態人的身體的一部分虛化或動體實背景虛。流動著的水,瀑布等有流線感。 建議:慢速快門1/15秒-11秒。先從1/30秒開始練習,然後1/15、1/8、1/4、1/2、1秒逐段練習。使用三腳架。 訓練5、取景練習 要求:突出主題,畫面簡練,能傳達出被攝場景的氣氛。 *此項訓練是構圖訓練的基礎。 建議:望遠鏡頭,大光圈。 訓練6、特寫練習 被攝體:花卉、靜物、昆蟲等。 要求:被攝體占畫面的比例盡量大,突出被攝體的形狀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議:使用微距鏡頭或微距功能及近攝接圈,最短攝影距離,鏡頭與被攝體保持平行。使用三腳架及快門線。 訓練7、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的使用練習 利用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進行拍攝練習,藉此了解鏡頭各個焦距的特點,理解畫角及透視關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標准鏡頭: 焦距50MM左右的鏡頭——極其自然,沒有誇張。 廣角鏡頭: 焦距35MM以下的鏡頭——強調遠近感。 中望遠鏡頭:焦距為85MM~135MM的鏡頭——與人眼最接近的透視(遠近)感, 能正確體現被攝體的形狀,多用於人像攝影。 望遠鏡頭: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很少遠近感,有壓縮效果。(易抖動,盡量使用三腳架) 練習8、橫、縱位構圖 被攝體:景物、山河、建築、人物等. 要求:用橫位構圖表現穩定感和寬闊感,用縱位構圖表現縱深感和高度感,畫面不能有無用的空間. 建議:1、對同一被攝體分別用橫、縱位構圖法拍攝,比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橫位構圖表現安定感時使用標准焦點以上的鏡頭,表現寬闊感時使用廣角鏡頭. 3、縱位構圖表現縱深感與高度感時使用廣角鏡頭,注意畫面中近景與遠景的位置配置. 4、構圖時應特別注意水平與垂直,使用三腳架. 強化攝影技能 初學攝影全程訓練項目(2) 練習9、三角形構圖 被攝體:三角形或類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築,人物造型等. 要求: 利用三角形在畫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現穩定感、躍動感、高度感和寬闊感. 建議:1、畫面中有容易識別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構成的復數物體焦點要實,要有平衡感. 2、高樓大廈和道路等高大細長的景物時使用20MM以下的廣角鏡頭. 3、使用景深預測功能. 練習10、對稱形構圖 被攝體:所有具有對稱構圖性質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築等 . 要求:利用上下左右對稱構圖,表現穩定感和超現實意境. 建議:1、選擇優美的對稱形,對稱形的兩邊焦點都要實,每個對稱形表現要明顯. 2、盡量使用標准焦點以上的鏡頭,使用廣角鏡頭時要注意相機與被攝體保持平行. 3、拍攝岸邊與水中的對稱構圖景物時使用偏光鏡,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時使用三腳架. 練習11、垂直、水平構圖 被攝體:風景、建築等. 要求:畫面中表現由多條平行或垂直線條構成的單純美. 建議:畫面構成的線條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線條要美, 水平或垂直線條造型要布滿全畫面. 使用三腳架 練習12、S形、斜線構圖 被攝物:具有S形或斜線構成的道路、河流、山巒、都市內的橋梁和道路等. 要求:用S形表現縱深感,用斜線表現外延的廣闊感和動感.S形要通達畫面的兩端,中途斷了的話前面要有空間構成. 建議:S形及斜線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細感覺作品是否有縱深感和廣闊感,被攝體是否清晰. 主題要突出. 練習13、黃金分割法構圖 被攝體:任何均可. 要求:被表現的主體要處在分割點、線上或附近,構圖要平衡,被攝體要突出,畫面中不能有多餘的部分存在。 建議: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構圖,然後再活用黃金分割法. 第三單元:用光訓練[1] 練習14、晝間閃光燈曝光補償 被攝體:人物、花卉、寵物、小范圍自然景色、靜物等近距離小范圍景物。 要求:當以上被攝體處於逆光、側逆光並周圍光線強於被攝體時或被攝體處於晝間陰暗處時使用。 建議:1、用閃光燈同步速度測光(平均測光)取得光圈值,然後用閃光燈的指數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攝距離,就能得到曝光准確的照片。 例如:相機的閃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機的自動測光得到的F值16,閃光燈的指數(GN)是40,即40/16(F)=2.5M,這時的拍攝距離為2.5米。 2、已知閃光指數(GN)和距離求光圈(F)時用閃光燈指數除以距離求得光圈(F)。即:GN/距離=F。 練習15,利用閃光燈體現作品的立體感 被攝體:人物、花卉、、寵物、靜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閃光燈並利用連線使閃光燈離開相機,從斜上方或背後投光製造立體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製造折射的柔光,具體投光方法與方向按自己意圖具體安排。但是要盡量避免重陰影。 建議: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嘗試各種投光方式及曝光補償所製造出來的立體感覺。 練習16、室內及夜晚燈光攝影 被攝體:室內燈光下的集會以及城市燈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溫在室內及夜燈下製造肉眼見不到的獨特(泛紅)氛圍。 建議:畫面內的光線布置盡量均勻,鏡頭附近最好沒有強光源並不能有強光射進鏡頭,拍靜物時使用三腳架,抓拍時最好使用ISO400的膠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實於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濾鏡矯正色溫。曝光不能有過。 參考:色溫:白日晴天=5500K,白日陰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燈光 強化攝影技能 初學攝影全程訓練項目(3) 練習17、朝陽、夕陽、夜景 被攝體:朝陽、夕陽下的山巒、海岸線、自然風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體現朝夕的氛圍,再現朝夕夜景的絢麗景色,不能有多餘的物體進入畫面,最好沒有暈光。 建議:使用手動,基本上光圈為F8~11左右,AE光圈優先,遠景時焦點調到無限遠,10M以內對點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體上對蕉,使用三腳架,可以考慮多次曝光。 練習18、白色物體 被攝體:雪景、白色沙灘、白色花卉等白色物體。 要求:清晰再現白色物體的質感與色調。 建議:根據實測曝光量適當曝光補償,補償量根據白色物體占畫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現作品的意圖一般為0.5~1.5EV之間,畫面中黑白物體相間時根據各佔比例調整。 第四單元:用光訓練[2] 練習19、逆光(透射光)的運用 被攝體:光線從背後照射的人物、風景、花卉、靜物及抓拍等. 要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點製造透明感和立體感.注意被攝體與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創作意圖以外的光暈產生. 建議:使用曝光補償以及反光板. 曝光補償量有+0.5、+1.0、+1.5、+2.0EV等,補償越大,被攝主體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補償量,可以分段補償各拍一張以上以保證拍攝成功。 練習20、側光的運用 被攝體:與此種光線有關的人物、風景、花卉、植物、寵物以及抓拍. 要求:充分活用陰影的效果,使畫面的氛圍符合自己的拍攝意圖,通過練習提高對光的敏感性. 建議:拍攝時從順光、側光、斜側光、半逆光、逆光的順序去觀察被攝體,並注意側光與逆光所製造出的物體立體感之差別.如利用強側光可塑造男人的剛毅和弱側光可營造女人的溫柔等.使用遮光罩。 練習21、林中點光與瀉光的運用 被攝體:具有瀉光特點的林中、陰天下的風景如山巒、江和湖海的水面等. 要求:充分利用點、瀉光的特點營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動人的氛圍. 建議:注意光比范圍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適當,用點 測光方式測得明處與暗處的曝光量後取中間值進行最後的曝光。 練習22、極端曝光的應用 被攝體:想要高調表現(陰影淡的)或低調表現(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攝體材. 要求:攝影意圖以及主題要鮮明,要考慮採用高調或低調的必要性,被攝體的所具有的氛圍要協調. 建議:高調的曝光補償從0~+2.0,低調的曝光補償從0~-2.0,通過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種條件下的曝光補償所帶來的效果。 練習23、光的軌跡 被攝體:夜間流動的車、船、星空、焰火等. 要求:流暢地表現光的流動,光的流線色彩、形狀、大小與周圍的氣氛要協調, 曝光要適當. 建議:利用平均測光與中央部分重點測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設定為F4或F5.6, 曝光為30秒至2分鍾(可用B門)。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膠片,光圈在F5.6~F11之間.星空的曝光時間最長可到1~2小時。以上均使三腳架。 練習24、有燈光照明的物體 被攝體:都市內夜間被燈光照亮的建築以及植物等. 要求:取景角度要體現被攝體的魅力,選擇能夠充分表現氣氛的曝光,畫面中主體的所佔比例要適當。 建議:使用三腳架、快門線,使用手動模式,B門或T門,使用曝光補償+0.5—1.5EV。注意構圖時畫面中最亮部分與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懸殊,長時間曝光時注意倒易失律問題。使用廣角鏡頭。 強化攝影技能 初學攝影全程訓練項目(4) 第五單元:強調色彩的訓練 練習25、26、27、28、29、30 分別以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白色、黑色為主要特徵的被攝體做表現主題的練習。 被攝體:具有以上顏色的各類物體及顏色著裝的人物、花卉等。 要求:要表現出以上個種顏色的鮮明特徵,把握好色調、明亮度、飽和度這色彩的三要素。 建議:注意冷暖色的表現,可能的話使用濾色鏡,使用包圍式攝影法體驗曝光補償對色彩表現的作於用。 練習31、表現水的透明感 被攝體:與水有關的任何物體。 要求:在表現水透明感的同時注意作品的整體表現。 建議: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鏡,使用是旋轉PL鏡找到最佳表現。 練習32、色彩對比 被攝體:各種顏色摻雜形成對比的田野、公園、建築群等。 要求:利用色彩對比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建議:不要使太多的色彩進入畫面,形成對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對比度越強,明亮色與形成對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顏色的實焦點處與虛焦點處可以形成對比。 練習33、黑白攝影 被攝體:任何物體、人物等。 要求:主題與背景的關系性,理解黑白攝影作品的特性。 建議:有必要了解彩色變成黑白後的具體變化,既把紅色當做濃黑、黃色當做灰色考慮等,並了解與灰階的關系。 練習34、單色調的表現 被攝體: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積單色花卉,色調統一的室內房廳等。 要求:有效使用統一的色調,構圖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濃淡度。 建議:注意色彩的飽和度,使畫面內的色彩表現有張有弛,使用色溫濾鏡。 強化攝影技能 初學攝影全程訓練項目(5) 第六單元:表現動感與感情的訓練 練習35、動感的表現 被攝體:體育運動、動物、紀念活動、花草、河流等。 要求:充分記錄並表現運動的物體或人,表現出運動著的力量感和動態美,合理構圖,掌握適合被攝場景的快門和按快門的時機。 建議:如果條件允許,盡量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定格高速運動時使用快門速度為1/500-1/1000秒,表現流動感時使用1/15-1/4秒,追拍時可使用1/15或1/30秒。 練習36、臨場感的表現 被攝體:火災及事故現場,祭祀活動,儀式,自然氣象狀況等。 要求:盡量表現臨場感,使人身臨其境。即使是較平凡的被攝體,也要利用技術與器材製造出臨場感。 建議:盡量接近被攝體使用超廣角或望遠鏡頭,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現自然氣象狀況如台風、大雨、霧、急流時使用三腳架,快門1/8、1/4、1/2秒優先,並可使用包圍式拍攝法。 練習37、寂靜感的表現 被攝體:自然風光。 要求:攝影者自身要寧靜安穩,選擇最佳的拍攝時間和天氣,選擇穩定簡潔且容易傳達靜感的構圖方式。 建議:拍攝時間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霧、雪天等。選擇對稱、三角形等增加寂靜感,構圖要橫平豎直,不能有傾斜以強調集中感和穩定感。使用三腳架。 練習38、感情的表現 被攝體:人、動物的臉部特寫與身體(動作的瞬間抓拍)。 要求:掌握最佳快門時機,做到與被攝人或動物心感相通,除臉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體的表現與主題相吻合,注意構圖的各個細節。 建議:先從身邊的人特別是小孩和寵物開始練習,平時多多注意他們(它們)的喜怒哀樂,並找出有趣的特點,然後利用望遠鏡頭在被攝人或動物不注意的時候抓拍。開始練習時盡量利用自動模式。

⑤ 尼康d500怎麼設置焦點堆棧拍出全景深照片

用超廣角,小光圈拍,不要對焦過於近的景物,一般拍3-5張就可以,堆棧時勾選自動對齊。

⑥ 請教:全幅拍風景,如何才能確保全景深

大景深拍攝,一般可用短焦距的超廣角鏡頭,較小的光圈,利用超焦距而取得超大景深。
比如,拍一幅從3米無窮大都清晰地片子,你可以用16mm超廣角頭,f16光圈,對焦在4.5米處,就能得到從3米到無窮大都在景深范圍內的清晰片子。(對焦距離是估計值,具體要計算超焦距值)

⑦ 全景vr製作中魚眼鏡頭和廣角鏡頭哪個好

現在隨著5G網路的發展,全景圖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顯示方式。你是怎麼做這些全景的?這個問題是大多數人想要理解的。准確地說,拍攝全景是魚眼鏡頭好還是廣角鏡頭更適合?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那麼對於全景的拍攝來說眼鏡頭和廣角鏡頭都是可以的,這兩款鏡頭的視角都是很廣的,可以拍攝到一個很廣的場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魚眼鏡頭和廣角鏡頭拍攝全景各有什麼好處。

我們知道魚眼鏡頭作為一種十分特殊的鏡頭,也深受攝影師的喜愛,而利用魚眼鏡頭拍攝全景也有很大的優勢。以適用於135畫幅的單反相機的鏡頭為例,魚眼鏡頭是一種焦距約在6-16毫米之間的短焦距超廣角攝影鏡頭,為了讓鏡頭達到最大的攝影視角,這種攝影鏡頭的前鏡片直徑很短且呈拋物狀向鏡頭前部凸出,和魚的眼睛很相似,因此有了魚眼鏡頭的說法。可以說魚眼鏡頭是一種超廣角的特殊鏡頭,它的焦距極短並且視角接近或能達到180度,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圍。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於標准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毫米,視角為60-84度,由於廣角鏡頭的焦距短,視角大,在較短的拍攝距離范圍內,能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廣角相機拍攝的視角是有限的。

廣角鏡頭拍的景物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也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但有一點廣角鏡頭的視角范圍還是有點小,要是拍全景的話拍的360度全景的圖片是有點多,後期處理不方便。

⑧ 行車視頻記錄器能拍攝到車頭位置的全景畫面嗎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 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相機進行攝影。 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
曝光過程
在進行照相時,光通過小孔(更多時候是一個透鏡組)進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對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質上成像。根據實際光強度和介質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時間也不同。在光照過程中,介質被感光。
後期製作
照相進行完成後,介質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須通過轉換而再度為人眼所讀取。具體方法依賴於感光手段和介質特性。對於膠片照相機,會有定影,顯影,放大等化學過程。對於數碼照相機,則需要處理器對數據進行計算,再通過電子設備輸出。
所用設備
一般來講,人們使用可見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機。因場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機有著非常多的分類。綜合來講,照相機都要有幾個基本的部分以保證暴光過程,這包括:感光介質、成像透鏡、曝光時間控制機構、膠卷暗盒、存儲介質。[編輯本段]
記錄攝影
攝影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記錄的目的。它誕生之後所顯示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因此,從廣義上說,攝影就是記錄。
藝術攝影
隨著攝影的發展,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的元素,開始產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別在於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例如:我們去照張像作身份證或留個紀念,一般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最多有點資料或記錄價值。可是,鄭景康先生給齊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過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優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別完全在於藝術性的高低。
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 全息攝影
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攝影技術。 1.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流行於二十世界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
2.印象派攝影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准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4.自然主義攝影
5.純粹派攝影
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凈的黑白影調、細致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准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藉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6.新即物主義攝影
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范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回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回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
7.超現實主義攝影
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8.抽象攝影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
9.堪的派攝影
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幹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
10.「達達派」攝影
「達達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達達」,原為法國兒童語言中「小馬」或「玩具馬」的不連貫語匯。因為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中否定理性和傳統文化,宣稱藝術和美學無緣,主張「棄繪畫和所有審美要求」,崇尚虛無,使創作近乎戲謔,因而人們把該藝術流派稱之為「達達派」。
11.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於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准。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
其特點是:
1 畫面有「具象」和「抽象」兩種不論何種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現是其最終目的。畫面中的一切只不過是攝影家表現自我的「載體」而已。
2 充分利用鏡頭的透視特性,把被攝體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面上去,--即使用鏡頭的某些光學性能,把客觀的物體加以改造,使之成為意念的「物化體」,從而在畫面中組合成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而這世界往往是荒誕、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3 利用近攝手段清晰而又強烈地強化和突出表現物體的某一細部形態。
4 運用暗房技法,把被攝對象原有的豐富影調簡化,將自然、平凡的關系轉換成強烈的視覺關系。
5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連續閃光),使被攝體從時間概念中分離出來,能動地把時間概念和空間位置加以調換。
其著名的攝影家除奧特、斯坦內特以外,還有傑·施莫爾、肖·范歐坎、蘭·佩恩、莫·弗克爾特等。[編輯本段]
攝影藝術對於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在藝術史上非常有名,有人曾說:「印象派的畫家都非常執著於攝影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攝影對繪畫的顯著影響:
1. 照相機所表現對象的明暗對化。
2. 自由的構圖。
3. 背景描繪的略化。
這些都從
1、印象派畫家們對於光的性質所採取的科學態度;
2、平面化的遠近法;
3、不習慣的角度;
4、對畫面端明確的處理等處表現出來。
單反 -- 就是指單鏡頭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 。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構造圖中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軟片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影像)便投影到軟片上使膠片感光,爾後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軸平視取景照相機的視差現象,從學習攝影的角度來看,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鏡頭反光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
焦點 - 平行光線通過透鏡形成的像點
焦距 - 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焦距的功能與作用:
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景角越小,焦距越短,景角越大。
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焦距長短與透視感的強弱成反比,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視感越強。
焦距長短與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長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焦距、像距和物距的關系
鏡頭基本公式:
高斯成像公式 1/F=1/U+1/V
F——焦距、U——物距、V——像距
相對口徑——光圈直徑與焦距的比值,計算方法與有效口徑相同n'=d'/f
有效口徑——鏡頭人射光瞳最大直徑與焦距之比 n=d/f
景深
攝影時向某景物調焦,在該景物的前後形成一個清晰區,這個清晰區稱為全景深,簡稱景深。
使用大光圈,景深小
使用小光圈,景深大
物距小,景深小
使用廣角鏡,景深大
決定景深的三個基本因素:
光圈 光圈大小與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 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 物距大小與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景深與像深
像深——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
確定景深的標准:135相機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一般為 1/30 mm,即0.033 mm。
超焦距:
當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結成清晰的影像,同時在有限距離某一點上的物體也能達到清晰的標准,近於這一點的物體就模糊起來,那麼,這個物體到鏡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超焦距。
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光圈開大一級,超焦距就增加0.5倍。 .焦距越長,超焦距越大。
嘗試一下:
如果某光圈的超焦距為10米,則調焦在10米時,景深為5米~∞,使景深增加了1/2超焦距,即5米。運用超焦距可把景深范圍內不同距離的動體都清楚地搶拍下來,免去調焦時間。
明度
鏡頭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
口徑大通光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
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數按倍數來計算
明度的大小是決定暴光的曝光的重要因數之一
場曲
在一個平坦的影象平面上, 影象的清晰度從中央向外發生變化,聚焦形成弧型, 就叫場曲.
原因是中心離鏡頭近,周邊離鏡頭遠
一般拍照團體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糾正這一缺點
二道火快門
第一步先按下空擋,快門鈕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門才開
它能防止手振和減少按快門的時差,並能避免誤碰快門鈕,造成浪費.沒有二道火快門的相機,誤碰以下快門鈕,就浪費一張底片.
反光板
錫箔反光太亮, 可以用褶皺法使反光散射柔和;
用白紙反光板也叫柔和;
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 容易變黃失去反光效果.
柔光板
在太陽與被攝物之間, 用白薄塑料布, 尼龍布等, 可以是光線柔和, 降低反差.
反光傘
反光傘外觀和普通傘一樣. 傘內面是銀白色, 反射能力強. 使用時將傘安置在可以變換角度的雲台上. 用強光燈照射傘內, 散射出的光線很柔和, 陰影亦淡, 是理想的光源. 拍人像特寫時, 不受強光的刺激, 最適合於拍攝人像和靜物.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打出眼神光, 使用的是較小的燈. 或者在其他光種達不到的地方, 細部加強亮度, 表現質感和輪廓. 亦用這種燈光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 如使瘦削的面龐顯得豐滿些.
白頭
指的是一種攝影鏡頭. 平時我們使用的大多是鍍了膜的鏡頭, 因為是增透膜, 所以反光比較少, 於是鏡頭看起來是淡紫色的. 而我們現在說的是那種沒有鍍膜的鏡頭, 所以反光比較多,看起來泛著白光, 所以稱為白頭.
感光度
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單位用「度」或「定」來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為100度/21定的膠卷。感光度越高,膠片越靈敏(就是在同樣的拍攝環境下正常拍攝同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光線越少,其表現為能用更高的快門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膠卷感光的靈敏度是100度膠卷的2倍,400度的膠卷的靈敏度是200度膠卷的2倍,其餘以此類推。
色溫
各種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稱為「色溫」。色溫的單位為「K」(開爾文)。我們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負片所能適應的色溫為5400K-5600K;燈光型A型、B型所能適應的色溫分別為3400K和3200K。所以,我們要根據拍攝對象、環境來選擇不同類型的膠卷,否則就會出現偏色現象(除非用濾色鏡校正色溫)。
附:色溫的定義「假設有一種黑色金屬,使之處於零下273度(絕對零度)的環境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該黑色金屬就會發出不同波長的光,由該色光所對應金屬的溫度再加上273就是該種光的色溫」。例如,將該金屬加熱至2500攝氏度,該金屬就已發出紅光,這種紅光的色溫就是「2500+273」K,也就是說這種紅光的色溫就是2773K。色溫越低,長波長的光(紅、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溫越高,短波長的光(藍、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例如:中午的日光的色溫大約是5500K;閃光燈的色溫約為5600K;蔚藍的天空的色溫大約為20000K;100瓦普通燈泡的光的色溫大約為2600K。
曝光
光到達膠片表面使膠片感光的過程。需注意的是,我們說的曝光是指膠片感光,這是我們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經過的一個過程。這和非專業人士所說的「曝光」大不相同,他們所說的「曝光」是指因相機漏光導致膠卷作廢的意外事故。
相對孔徑
鏡頭有效通光口徑(光束直徑)與焦距的比值。相對孔徑越大,鏡頭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變焦鏡頭中,一般把相對孔徑固定的鏡頭稱為專業鏡頭,把相對孔徑不固定、但相對孔徑在1:2.8-1:4之間的鏡頭稱為准專業鏡頭,其餘則稱為普及型鏡頭。
曝光組合
是指在同一拍攝環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的組合。比如,用測光表測得快門為1/30秒時,光圈應用5.6,這樣,F5.6、1/30秒就是一個曝光組合。我們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組合代替。也就是說,這幾個組合是等效的。但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幾個曝光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說曝光是准確的,但不同組合所獲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快門速度
快門開啟的時間。它是指光線掃過膠片的時間(曝光時間)。例如,「1/30」是指曝光時間為1/30秒,同樣,「1/60」是指曝光時間為1/60秒,1/60秒的快門是1/30秒快門速度的兩倍,其餘以此類推。
b]白平衡
白平衡英文名稱為White Balance。物體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產生改變,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例如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一般來說,CCD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

1.什麼是e鎖?
ae是automatic exposure自動曝光控制裝置的縮寫,ae鎖就是鎖定於某一ae設置,用於自動曝光時人為控制曝光量,保證主體曝光正常。使用ae鎖有幾點需要注意:1、手動方式或**時不能使用自動曝光(ae)鎖。2、按下自動曝光(ae)鎖之後不要再調節光圈大小。3、用閃光燈攝影時不要使用(ae)鎖。
2.什麼是ccd?
CCD既為"電子耦合組件"( 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的感光系統,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顆顆微小的感應粒子,鋪滿在光學鏡頭後方,當光線與圖像從鏡頭透過、投射到ccd表面時,ccd就會產生電流,將感應到的內容轉換成數碼資料儲存起來。ccd像素數目越多、單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圖像就會越清晰。因此,盡管ccd數目並不是決定圖像品質的唯一重點,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當成相機等級的重要判准之一。
3.什麼是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cle-semiconctor,中文譯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也是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的一種,現在佳能數碼相機普遍採用這種感光裝置。
4.什麼是dpof?
dpof指的是數碼列印順序指令,用於在存儲介質(影像記憶卡等)上記錄信息。在此格式下,你可以設定將數碼相機拍攝的那些影像進行列印以及進行列印多少張。
5.什麼是exif?
所謂exif (exchangerable image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就是由jeita(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制定的、決定記錄jpeg圖像和聲音的文件上的附加信息的方式的規格。
6.什麼是exif 2.2?
exif 2.2版是一種新改版的數碼相機文件格式,其中包含實現最佳列印所必需的各種拍攝信息。
7.什麼是ptp?
ptp是英語「圖片傳輸協議(picture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
ptp是最早由柯達公司與微軟協商制定的一種標准,符合這種標準的圖像設備在接入windows xp系統之後可以更好地被系統和應用程序所共享,尤其在網路傳輸方面,系統可以直接訪問這些設備用於建立網路相冊時圖片的上傳、網上聊天時圖片的傳送等。
當然,這主要是為方便計算機知識不多的普通用戶的,使相機、應用軟體、網站....結合在一起更容易地完成一些傻瓜式功能。
8.什麼是tiff格式?
tiff是一種比較靈活的圖像格式,它的全稱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文件擴展名為tif或tiff。該格式支持256色、24位真彩色、32位色、48位色等多種色彩位,同時支持rgb、cmyk以及ycbcr等多種色彩模式,支持多平台。tiff文件可以是不壓縮的,文件體積較大,也可以是壓縮的,支持raw、rle、lzw、jpeg、ccitt3組和4組等多種壓縮方式
9.什麼是wave?
這是錄音時用的標準的windows文件格式,文件的擴展名為「wav」,數據本身的格式為pcm或壓縮型。
10.圖像儲存格式
由於數碼相機拍下的圖像文件很大,儲存容量卻有限,因此圖像通常都會經過壓縮再儲存。最常見的圖像儲存格式就是jpeg和tiff檔,jpeg經過高度壓縮,能使檔案變為原先的1/4、1/8或1/16大小左右,因此可以省下不少儲存空間,不過相對也會讓原始圖像資料有所損失,許多相機都會提供特定的壓縮比例供使用者自己選擇。
tiff文件幾乎未經壓縮,所以圖像會比jpeg保持地更完整。不過因為圖像解析度越高、壓縮越小就越占記憶空間,所以拍照時必須兼顧對圖像的品質要求與記憶卡容量。舉例來說,一張8mb的smartmedia內存卡存640×480解析度、高壓縮格式的照片可能可以存80張,可是如果存1024×768、未壓縮格式的照片就只能存3張,差異其實非常大,因此拍攝前必須先預設儲存模式或乾脆准備好足夠的內存卡。[編輯本段]
光線主要包括四種特性——光線的強度,光線的性質,光線的方向性,光線的色彩。
我們主要講一講光線的方向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順光、側光、逆光、頂光照明。
1、順光照明這是一種效果最平的一種光,它不利用拍出被攝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深度感,缺少生氣。
2、側光照明效果有明顯改善,被攝體的產生明暗變化顯出立感和表面質感,它比較符合人們正常的視覺習慣,所 以,在攝影中被廣泛的利用。
3、逆光照明它能夠勾畫出對象的形狀,使之與背景分開。在對象的形狀邊緣形成明亮的亮線,能夠渲染所要表達的 氣氛,豐富和活躍畫面。
4、頂光照明的效果使畫面呈現出一種酷熱感,在人物的眼眶、鼻子和下巴下面造成濃重的投影,對人物的形象起著 醜化作用。[編輯本段]
廣告攝影是以商品為主要拍攝對象的一種攝影,通過反映商品的形狀、結構、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點,從而引起顧客的購買慾望。廣告攝影是傳播商品信息、促進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告已經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它已經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成為廣告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媒介。

影視特技攝影(象)方法之一,即在水中攝影(象)。攝影(象)者攜帶有防護罩的攝影(象)機和潛水裝備,潛入水中直接拍攝。水下攝影(象)可真實地反映水下景象,如水生動植物的生活、海底和河床的地質資料、考古發現等。水下攝影(象)在科研、軍事技術、體育、教學等方面應用較廣。
攝影人員和攝影機潛入水中拍攝水中景物的方法。攝影人員身穿潛水衣,腳戴鴨脯,操縱水下攝影機拍攝,也可以將攝影人員和普通攝影機放在潛水設備中通過密封窗拍攝。較深的水下,須要水下照明燈光。也可以把水下攝影機潛入水中,攝影師在水面上面,遙控攝影機拍攝。

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記錄社會生活等的攝影,與單純的記錄攝影不同之點是,將拍攝到的內容強烈訴諸於人民的個體報道性質的意思。
紀實攝影表現攝影家對環境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追求……紀實攝影家以冰冷的機器記錄邊緣景象或被人有意無意間「忽視」的事實,卻往往能借著影像的力量,使攝影成為參與改造社會的工具。從紀實攝影發生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沒載看,它的批判性和幹革命性不言而喻。副產品紀實攝影史就是一部攝影家對人世間的不公、黑暗、動亂、肅削……進行記錄、表述與傳播的歷史。通地影像,他們達到宣傳鼓動,進而促進社會變革,使人間更美好的目的。[編輯本段

棚拍也是攝影活動中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拍攝方式,由於在室外的拍攝效果經常會受制於不合適的照明條件或多變的天氣。但如果在攝影棚內拍攝,就能夠控制影像,而且想拍多久就拍多久。使用很容易獲得的設備和材料,就很有可能拍出精緻的、使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照. 這樣呢,就出現棚拍這樣一種拍攝方式
一、使用三角架
你必須將你的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二、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三、使用快門線
即使你已經將相機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五、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范圍內。
六、一定要有耐性

閱讀全文

與超廣角全景深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玩銅錢鑒別方法 瀏覽:143
薪酬設計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501
胸大肌下束訓練方法雙杠 瀏覽:198
如何建立自強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86
大眾天線安裝方法 瀏覽:50
社會學研究方法pps 瀏覽:846
路亞鉤綁方法圖片 瀏覽:887
測量水的方法和工具 瀏覽:33
水帶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483
孩子不肯背誦換一種方法就能解決 瀏覽:847
如何消除設備靜電的幾個方法 瀏覽:721
木蝴蝶的食用方法 瀏覽:689
巴金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瀏覽:793
福特杯使用方法 瀏覽:277
摩絲使用方法 瀏覽:803
移動寬頻使用方法 瀏覽:27
鄉土中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瀏覽:730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4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2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