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2014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2014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7 20:20:17

A.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哪些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和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計算個稅方法: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扣除社保後的月工資-起征點5000元)*工資所在級別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一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B. 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出來的

【法律分析】: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C. 2014年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的

一、新稅法規定主要對四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1、最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
2、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調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
3、調整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生產經營所得稅率表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調整為15000元,其他各檔的級距也相應作了調整。
4、個稅納稅期限由7天改為15天,比現行政策延長了8天,進一步方便了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納稅申報。
二、2014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按照最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500元的標准,2014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三、2014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舉例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四、2014年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
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
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
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五、2014年最新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
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其他所得。

D.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千元:稅率3%,速算扣除數:0;超過3千元至1.2萬元: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超過1.2萬元至2.5萬元:稅率20%,速算扣除數:1410;超過2.5萬元至3.5萬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266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E. 個稅計算方法

個稅計算方法如下:
1、綜合所得的,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的;
2、經營所得,是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計算,稅率為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F.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工資個稅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方法: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G. 個稅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個稅的計算公式是:個人所得稅=[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也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H.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1、2021個稅年度匯算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①綜合所得收入額-②60000元-③「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④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贈)×⑦適用稅率-⑧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2、公式具體內容詳解:

①「綜合所得收入額」包括四項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等

②至⑥五項內容可以減除後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即:

個稅起征點60000元/年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

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⑦適用稅率和⑧速算扣除數,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I. 個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個稅=(轉讓收入-房屋原值-轉讓應交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首先,工資、薪金所得全額計入收入額。而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80%。
此外,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在扣除20%費用基礎上,再減按70%計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稿酬收入的56%。
其次,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年收入額-60000元-專項扣除-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享受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4、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每次(月)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准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800元
(2)每次(月)收入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准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1-20%)
5、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20%
6、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閱讀全文

與2014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1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6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0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3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1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6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4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0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4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0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0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1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4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9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6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9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5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3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