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家女兒天天沉迷手機咋辦
你家女兒天天沉迷於玩手機。如果你家女兒天天沉迷於玩手機的話。這樣的情況是非常不好。因為現在小孩玩手機。可以把一個小孩都玩廢掉了!因為現在玩手機。他已經沒有其他的精力。你精神再去干其他的事情了。遇到這種情況,你首先要果斷的制止他。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再慣著他的。如果他不改正的話。可以把他的手機沒收掉?你可以把她的手機網路斷掉。這樣他沒有手機了,也沒有網路了。他也沒有辦法再玩手機了。其實大人也要做好帶頭工作。大人盡量不要玩手機。這樣給小孩也做好模範的表率的。
❷ 幼兒園小班寫手機的功能怎麼寫
拍照和看電視。
首先我們要明白,小朋友內心對於手機的認知是不全面的。他們平時接觸手機都是讓爸爸媽媽給他們拍照片,或者拿著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和動畫片。由此就可准確的分析出小朋友對於手機的定位和認知。
溫馨提醒各位家長為了小朋友的視力,請一定多多注意他們玩手機的時間,一定不可以掉以輕心。
❸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每個家庭都會有多餘的手機,讓孩子拿著看視頻或者玩游戲,也有不少家長會給孩子買手機,讓孩子上學的時候帶手機。孩子使用手機本身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孩子自製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機的時間,過度沉迷於游戲、視頻等,那麼負面影響就太大了!
清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美國有一項研究讓人「觸目驚心」,在100個孩子當中,有一半是平時接觸不到手機的,另一半是對手機沉迷的,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十年後發現,沉迷手機的那些孩子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大學,不玩手機的孩子只有三個沒考上大學!
這個數據給很多中國家長敲響了警鍾,當你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機給孩子帶來的負面負面影響?在中小學生當中,現在很少有不接觸手機的,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放鬆一下沒問題,但是下面這些沉迷手機的後果你考慮到了嗎?
過度沉迷手機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心理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影響生長發育。
2.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的電磁波輻射,對健康狀況和認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職責後更需要在手機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整天沉迷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後果之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些擔憂,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機,把手機沒收,孩子肯定會反抗,如果繼續縱容,又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長。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做到合理引導和干預,可以讓孩子適當使用手機,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機。
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干預呢?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希望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家長,都認真看看,幫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要沉迷手機。
家長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對孩子玩手機進行干預和引導: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的做法: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的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懟的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作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❹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我家小孩只有在完成了作業之後才能玩10分鍾手機,否則只有他要查資料的時候才能看一下,但是不能玩別的,你可以試試讓你的孩子也這么做。
❺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合理利用手機
摘要 1、接納。孩子上網玩會兒游戲,其實和大人玩微信,看新聞是一樣的,這也是他打發閑暇時間的一種方式,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首先要給到孩子信任,相信他能自己安排好學習和手機娛樂的時間,與其看到孩子玩手機就反目成仇,不如適當給孩子一些主動權,這樣對他學會時間管理是有幫助的。
❻ 迷上手機怎麼辦的讀後感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等電子設備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沉迷」手機已經成為了困擾廣大家長的一大難題。近日,在封面新聞「校長來了」欄目的話題徵集中,不少家長談到幼兒對手機等電子產品「著迷」的問題。
「我家孩子才一歲多,手機卻成了他的止哭神器,該怎麼辦?」「幼兒園的小朋友經常討論手機游戲,我家孩子因為插不進嘴反倒成了異類。」玩手機游戲,看動畫片讓不少還在讀幼兒園,甚至一兩歲的小朋友都對手機「著迷」。孩子為何「迷」上手機,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學前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如何讓孩子正確認識手機,「沉迷」手機的小孩又如何糾正,園長們也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手機,是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是讓我沉迷的東西。
知道嗎?手機還有可能把一個家破裂呢!因為爸爸和媽媽在家裡面自顧自的游戲,使孩子也容易喜歡打游戲,還有些家長在上班的時間打游戲,沒有完成老闆布置的任務,然後就把家長的工資全扣光了,甚至還被辭退了,本來家裡的關系就不好,再加上經濟條件不好,家庭也慢慢地破裂了。
有些孩子也很喜歡玩游戲,但一天一天的玩游戲,這些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吃不消,慢慢的身子就不行了。還有一些是光玩兒游戲,成績下降,然後,媽媽和爸爸就認為孩子不愛學習,然後,很惱火。
很多人玩游戲的時候,會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他會認為自己沒有事。然而,巨大的風浪在等待著他。他卻不知道。
同學們,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手機,手機就是一個工具,你把握不好,就會掉下去,當你把握好時,你就會直沖雲霄,飛向全世界!
❼ 如何知道孩子在手機里看了什麼
具體的方法如下:
1、我們解開手機屏幕,在手機桌面上找到並點擊【設置】按鈕,第一步就完成了。
❽ 幼兒園大班繽紛的手機世界的重、難點
活動目標: 1、了解手機的主要構造和功能。 2、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手機是各種各樣,不斷發展變化的。 3、感受手機的產生和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快捷。活動准備:1、各種各樣的手機若干。2、電腦、電視,手機發展的PPT。3、手機展示區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已有經驗,初步了解手機。 1、談話導入:你們用過手機嗎?你用過的手機是什麼樣子的? 2、觀賞手機展示台:我這里有很多手機,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 二、觀察交流:了解手機的構造和功能。 1、幼兒自選一部手機:仔細看一看你手中的手機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自由觀察。 (1)、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 (2)、教師出示圖片小結:手機有很多的款式,手機上有屏、按鍵等。 2、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手機的樣子。(如:按鍵的位置和按鍵上的數字元號等) (1)幼兒看圖介紹自己的發現。 (2)教師小結。 3、引導幼兒觀察手機的細節部分。 (1)師:除了剛才找到的,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手機上還有什麼呢? (2)幼兒觀察、講述。 (3)教師小結:手機上還有很多有用的部件,有聽筒、話筒、充電的插孔等。 三、了解手機的發展 1、出示PPT,欣賞世界上第一代手機的圖片 今天看了這么多的手機,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代手機是什麼樣子的? 2、欣賞手機發展(PPT) 四、經驗擴展 你們都知道手機主要是用來打電話的,除了可以打電話,還可以用來干什麼呢?
❾ 小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網課教學讓家長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不用起早貪黑地送孩子去線下補習班上課了,也不用陪著聽課做筆記,在家和孩子通過網路教育一起學習,省時省力。恨的是手機、電腦用得多了,孩子總能找出各種理由,延長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對於高年級段的學生,作為家長你還不能拒絕,因為一旦冠上學習所用的名義,孩子就能冠冕堂皇地用手機。
你無法時時刻刻盯著他到底是在查學習資料,還是在玩手機。有些孩子也不打游戲,但是手機拿在手裡聽聽歌、刷刷小視頻,這學習的時間就過去了,等你發現了,再一看,作業沒寫多少,他還停留在學習資料的那個頁面上,動都沒動。更有的高年級段的學生,要自己和老師、同學聯絡,他們有自己的社交關系,家長更不能去阻斷孩子們對手機的使用。手機、電腦這類電子產品,就像是「定時炸彈」一樣,使用不好,就成為影響成績的「洪水猛獸」了。
那麼有沒有正確的適合小學生的使用手機的引導方法呢?讓小學生能夠明白,手機只是學習的工具,它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也是娛樂工具,可以放鬆學習的壓力,但不是沉迷於其中的游戲工具,讓人喪失學習的理性呢?有的,小島老師想推薦3個正確使用手機的方法,希望給廣大家長一些借鑒,在對孩子用手機的問題上,家長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態度,給孩子制定哪些使用規范呢?
01
明確手機的所有權,培養孩子對物品使用的規范
大部分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家庭,都會把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話手錶等作為學習獎勵給孩子,但是這樣就會讓小學生認為,你獎勵給我的就是我自己的東西了,家長是無權在干涉的。所以在使用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不能把手機的所有權完全送給孩子。我們應該向孩子明確一點:我可以給你使用手機,但是手機的所有權是家長的,物品所有權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
一定要讓孩子建立使用家長的手機,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家長為了對我學習有所幫助,才使用手機。培養小學生對物品使用的規范,就是對手機使用建立一個界限。我們都知道,爸爸的工具箱是用來修理東西的,不是拿到學校去玩耍的。所以,手機也是一樣的道理,手機是家長通聯的工具,我可以用來查找學習資料、上網課,但不能用來沉迷於游戲中。
02
規定好時間,每天要上交手機
盡管有很多學校都有規定,小學生是不能佩戴電話手錶、手機到學校的,但仍有不少學生偷偷帶到教室里來。這其實都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好規定,沒有對手機的使用時間有明確的規范。比如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困擾,在網課結束的時候,孩子提出玩一會手機,家長覺得上了這么長時間的課,孩子也可以通過使用手機娛樂來放鬆一下,結果孩子拿上手機,就沒有時間概念了,家長要靠搶會手機,再訓斥一頓,孩子才能重新投入學習。
盡管開始學習,孩子還是要和家長討價還價,期待下一次使用手機的時間能夠被延長一些,在家長眼裡,這就屬於孩子對手機依賴的癮越來越大了。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規定好使用手機的時間,每天什麼時間上交手機,需要和孩子明確。有的家長不給孩子手機充電器,那麼等手機沒電了,孩子自然就能上交手機了。這也是一個辦法,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對使用電子產品的自律性。
03
制定好收回手機的條款,讓孩子確認
手機對我們的學習,確實是有幫助的,這一點我們家長和老師都不能否定。新科技產品一定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但同時也能影響我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度。如果家長無法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造成孩子對學習和娛樂沒有分開,沉迷於玩手機的情況中而荒廢了學習。那麼我們家長就應該制定好收回手機的條款,也就是在什麼情況下,家長可以收回手機。比如考試沒考好、發現玩游戲超過了30分鍾以上、瀏覽了不好的網站等等,違反了這些條例,家長就收回手機不能求情和解釋,必須改正後做到哪幾點學習態度,家長才可以返還使用手機的權利。
❿ 孩子總是趁我睡覺半夜偷偷玩游戲,我該怎麼教育他
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是現在普遍存在讓家長和學校傷透腦筋的社會問題。
由於要上網課檢查作業方便,李女士為五年級的兒子購置了手機。
看著平時調皮的兒子能夠安靜坐下來學習,李女士還挺欣慰,一開始她也會懷疑兒子會不會在她不在時玩游戲根本不是學習。
當孩子自己在其他方面感受到愉悅時,手機的無聊內容也不會再引起他的興趣。
每個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沉迷手機也是一樣。
希望家長都能靜下心來反省自身,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和關愛,幫助孩子認識到手機的利與弊,找對方法,讓孩子放下手機重新投身學習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