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製放大鏡的4種方法
方法一:(1)材料:老花鏡片一個;薄鐵皮;小木條;小圓釘。
(2)製作方法:
①取寬0.5厘米,長為花鏡片長1.2倍的薄鐵皮一條(罐頭桶即可)。
②在鐵皮條上畫出中線。
③在中線兩側用鐵釘各釘出一排突起(如圖),注意不要釘透。
④將花鏡片放在鐵皮兩排突起中間,將鐵皮沿鏡片周長捲起,突起向內。
⑤取長10厘米,0.8~1.0厘米見方的小木條一根,將裹住花鏡片的鐵皮條兩端用小圓釘釘在木條的一端(如圖),這樣,一個簡易的放大鏡就製成了。
方法二:(1)材料:圓形花鏡片兩個;馬糞紙一張;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塊;小鏡片一個;鐵絲和圓釘若干;乳膠;小木條;
(2)製作方法:
①取長15~20厘米馬糞紙(鞋盒即可),寬以花鏡片周長為准,寬出1厘米即可,捲成筒狀(如圖1)。
②用透明膠條將花鏡片分別固定在紙筒兩端。
③取10厘米×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塊,中央開1厘米孔一個。
④在三合板一邊的中點和相對的兩角處各粘一個高5~8厘米的木條腿(位置如圖2)。
⑤在三合板(相當於載物台)的上面兩後腿的中間位置豎直粘一個高20厘米的小木條(如圖3)。
⑥用鐵絲(10號鉛絲)彎成一鏡筒支架,一端套住鏡筒,另一端固定在豎直木條上(手動其一端可使鏡筒上下移動)。
⑦在三合板下面,用鐵絲彎一個反光鏡支架,將小鏡片裝上,固定在通光孔下(如圖4)。
⑧使用時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動鏡筒時要輕慢和穩(放大倍數依花鏡片的度數而定)。
Ⅱ 做簡易的顯微鏡
簡易顯微鏡的製作
製作準備.
1. 平面廢洗潔精瓶(圓筒形狀的)一個。
2. 平面鏡一塊,玻璃二塊。
3. 60CM長的鐵絲一根。
4. 廢舊小電珠一個。
製作過程.
1. 製作鏡頭:
把舊電珠的薄玻璃去掉,留下球狀部分,就是一個很好的鏡頭,把洗潔精瓶蓋去掉,將小鏡頭置於瓶口。
2. 製作鏡筒:
將洗潔精瓶身靠近底面1/3處挖掉一面,將畫有微小圓形的透明紙,對著亮光,通過鏡頭看圓形在什麼位置,看得最清楚,就在對應位置上的瓶身開兩個槽口,這兩個槽口是用來插進玻璃片的。
3. 製作反光鏡:
找一塊30mm見方的平面鏡片,在後面用膠紙粘在鐵絲上,在鏡筒上鑽兩個小孔,將鐵絲插入小孔里。這樣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製作好了。
Ⅲ 有沒有初中小發明小製作視頻呀
小製作-水管蹺蹺板
1.材料
粗細均勻、直徑3厘米、長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厘米的軟木棍一根;軟木塞兩個;薄鐵片兩塊;縫衣針一根。
2.製作工具
小鋼鋸、剪刀、錐子、刀子各一把。
3.製作步驟
①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然後用5厘米長的軟木棍把兩段管連起來,用縫衣針從軟木棍中部穿過。
②用薄鐵片剪成兩個支架和兩個小人,將小人固定在塑料管兩邊,
③向管內注滿水並用軟木塞塞住,將縫衣針放在支架上,調節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時水從管下面小孔有節奏地流出。
這時候,只要按下蹺蹺板的一端,蹺蹺板就會自動地翹起落下,兩邊的水輪流地滴出來,直到水全部滴完為止。注意,請把它放在一個盆里,以免水弄濕桌子。想一想它為什麼會自動地翹起落下。
火災報警器
取一隻廢舊起輝器,拆下鋁殼,剪區電容,輕輕砸掉雙金屬片外的玻璃泡,使雙金屬片仍留在起輝器底座上.用細長銅絲把座與電池,電鈴,小電珠串聯成電路,如圖所示.
調節動,靜觸頭A,B的距離,當用點燃火柴的火焰靠近金屬片時,A即膨脹與B 接觸,電路接通,燈亮且鈴響.
使用時,用兩根長銅絲把雙金屬片及其座置於易著火處,而燈與鈴及電池裝在人常活動的地方.當易著火處溫度升高到接近著火點時,即出現聲光報警.
火柴盒顯微鏡
這是一台倍數較高的單鏡頭簡易火柴盒顯微鏡。它攜帶、使用都很方便。
製作的材料也很好找:火柴盒外殼一個,小玻璃珠一個(可以拿聚光電珠前端的小玻璃珠頂替),火柴內盒兩個,一小片玻璃,玻璃鏡一小塊兒,還有膠布、膠水。
製作的過程也十分簡單,先把一個火柴盒內盒挖空,將一端的橫欄剪斷,在另一端中間扎一個大小正好放玻璃珠的小孔,把玻璃珠放進去後,在上面覆蓋一張中心開有同玻璃珠直徑大小相等小孔的白紙,第一步算完成了。第二步先把另一個火柴內盒正對鏡頭開一個一厘米左右的小長孔,孔上粘一塊玻璃片,用膠布粘牢,這樣載物台算做完了。鏡頭架只要在商標的一側剪一個方孔做為入射口就行了。第四步也就是最後一步,裝反光鏡:把鏡子的背面粘上膠布,膠布向後折九十度,粘在火柴盒內盒的下端,使鏡子成傾斜狀。
使用時把被觀察的物體放在載物台上的玻璃上,然後插入鏡頭架,使小窗口朝著光源。調節高低,就可以看清放大後的物體了。
Ⅳ 潛望鏡怎麼做
先到街上「劃玻璃」的地方,做兩面小鏡子。
回來把它放置到一根較長的管子兩端,按與管子軸線夾45度,兩鏡面相對固定好,再加兩個短些的管子,一起固定,就OK了。
-------------------------------------------------------------------
補充:
圖是自己畫的,不好看......將就了...
Ⅳ 如何製作一個拋物面式的反光鏡聚光用的。材料不限,越簡單越好!
方案一:最簡單的就是手電筒的反光罩,拿來直接用,聚光點就是小燈泡的位置;
方案二:吃飯用的碗,裡面貼上一層反光紙,反光紙貼的越平整效果越好;
Ⅵ 3dmax反光鏡效果圖怎麼製作
很多方法都行 用二維線勾畫出道路軌跡 在前視圖畫一個二維的長方形 然後使用放樣拾取放樣圖形 建模好了後加材質燈光 進去調整渲染 再放到PS中去網路找一張山的圖片調下顏色 摳出路面 最後完成
Ⅶ 如何製作簡易顯微鏡(陳述製作方法)
製作簡易顯微鏡的方法簡易顯微鏡結構簡單,便於製作,適用於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學校觀察微生物。現將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一、製作方法:簡易顯微鏡是由鏡頭、鏡筒、鏡柱、反光鏡四部分組成。
1、鏡頭:將一種聚光手電筒的電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鉗子把玻璃球周圍玻璃片夾掉。選厚為2毫米的硬紙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塊。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為佳,再用粘合劑把三片硬紙板粘在一起。
2、鏡筒、鏡柱:選寬為50毫米,長度分別是180毫米、175毫米的玻璃各2塊。先用透明膠布將4塊玻璃粘住(長度相同的2塊相對)。然後由上到下至145毫米處用黑膠布纏上或塗料塗黑(留出載物台空間),剩餘的部分就是鏡柱。
3、反光鏡:割一塊長55毫米、寬50毫米的長方形鏡片,使成45°的角,固定在鏡柱的下面。
二、使用方法
1、先將置有標本的載玻片放在鏡頭下面,然後對准鏡頭。觀察時眼睛與鏡頭距離約5毫米左右。
2、標本不能大於鏡頭。如光線不足可轉動顯微鏡。使反光鏡迎著光線 。予人玫瑰之手, 經久猶有餘香, 如果對你有幫助, 請點擊好評哦。
Ⅷ 怎麼製作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原理
熒光顯微鏡是免疫熒光細胞化學的基本工具。它是由光源、濾板系統和光學系統等主要部件組成。是利用一定波長的光激發標本發射熒光,通過物鏡和目鏡系統放大以觀察標本的熒光圖像
(一)光源
現在多採用200W的超高壓汞燈作光源,它是用石英玻璃製作,中間呈球形,內充一定數量的汞,工作時由兩個電極間放電,引起水銀蒸發,球內氣壓迅速升高,當水銀完全蒸發時,可達50~70個標准大氣壓力,這一過程一般約需5~15min。超高壓汞燈的發光是電極間放電使水銀分子不斷解離和還原過程中發射光量子的結果。它發射很強的紫外和藍紫光,足以激發各類熒光物質,因此,為熒光顯微鏡普遍採用。
超高壓汞燈也散發大量熱能。因此,燈室必須有良好的散熱條件,工作環境溫度不宜太高。
新型超高壓汞燈在使用初期不需高電壓即可引燃,使用一些時間後,則需要高壓啟動(約為15000V),啟動後,維持工作電壓一般為50~60V,工作電流約4A左右。200W超高壓汞燈的平均壽命,在每次使用2h的情況下約為200h,開動一次工作時間愈短,則壽命愈短,如開一次只工作20min,則壽命降低50%。因此,使用時盡量減少啟動次數。燈泡在使用過程中,其光效是逐漸降低的。燈熄滅後要等待冷卻才能重新啟動。點燃燈泡後不可立即關閉,以免水銀蒸發不完全而損壞電極,一般需要等15min。由於超高壓汞燈壓力很高,紫外線強烈,因此燈泡必須置燈室中方可點燃,以免傷害眼睛和發生爆炸時造成操作。
超高壓汞燈(100W或200W)光源的電路和包括變壓、鎮流、啟動幾個部分。在燈室上有調節 燈泡發光中心的系統,燈泡球部後面安裝有鍍鋁的凹面反射鏡,前面安裝有集光透鏡。
國產超高壓汞燈GCQ-200型性能良好,可以代替HBO-200等型的進口燈泡,平均壽命在200h以上,價格也比較低。
我國研製的一種簡易輕便型高色溫溴鎢熒光光源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小,交、直流兩用(自帶直流電源),易於攜帶,使用方便,已推廣應用。
(二)濾色系統
濾色系統是熒光顯微鏡的重要部位,由激發濾板和壓制濾板組成。濾板型號,各廠家名稱常不統一。濾板一般都以基本色調命名,前面字母代表色調,後面字母代表玻璃,數字代表型號特點。如德國產品(Schott)BG12,就是種藍色玻璃,B是藍色的第一個字母,G是玻璃的第一個字母;我國產品的名稱已統一用拼音字母表示,如相當於BG12的藍色濾板名為QB24,Q是青色(藍色)拼音的第一個字母,B是玻璃拼音的第一個字母。不過有的濾板也可以透光分界濾長命名,如K530,就是表示壓制濾長530nm以下的光而透過530nm以上的光。還有的廠家的濾板完全以數字命名,如美國Corning廠的NO:5-58,即相當於BG12。
1.激發濾板 根據光源和熒光色素的特點,可選用以下三類激發濾板,提供一定波長范圍的激發光。
紫外光激發濾板:此濾板可使400nm以下的紫外光透過,阻擋400nm以上的可見光通過。常用型號為UG-1或UG-5,外加一塊BG-38,以除去紅色尾波。
紫外藍光激發濾板:此濾板可使300~450nm范圍內的光通過。常用型號為ZB-2或ZB-3,外加BG-38。
紫藍光激發濾板:它可使350~490nm的光通過。常用型號為QB24(BG12)。
最大吸收峰在500nm以上者的熒光素(如羅達明色素)可用藍綠濾板(如B-7)激發。
近年開始採用金屬膜干涉濾板,由於針對性強,波長適當,因而激發效果比較玻璃濾更好。如西德Leitz廠的FITC專用KP490濾板和羅達明的S546綠色濾板,均遠比玻璃濾板效果好。
激發濾板分薄厚兩種,一般暗視野選用薄濾板,亮視野熒光顯微鏡可選用厚一些。基本要求是以獲得最明亮的熒光和最好的背景為准。
2.壓制濾板 壓制濾板的作用是完全阻擋激發光通過,提供相應濾長范圍的熒光。與激發濾板相對應,常用以下3種壓制濾板:
紫外光壓制濾板:可通過可見光、阻擋紫外光通過。能與UG-1或UG-5組合。常用GG-3K430或GG-6K460。
紫藍光壓制濾板:能通過510nm以上濾長的熒光(綠到紅),能與BG-12組合。通常用OG-4K510或OG-1K530。
紫外紫光壓制濾板:能通過460nm以上波長的熒光(藍到紅),可與BG-3組合,常用OG-11K470AK 490,K510。
(三)反光鏡
反光鏡的反光層一般是鍍鋁的,因為鋁對紫外光和可見光的藍紫區吸收少,反射達90%以上,而銀的反射只有70%;一般使用平面反光鏡。
(四)聚光鏡
專為熒光顯微鏡設計製作的聚光器是用石英玻璃或其他透紫外光的玻璃製成。分明視野聚光器的暗視野聚光器兩種。還有相差熒光聚光器。
1.明視野聚光器 在一般熒光顯微鏡上多用明視野聚光器,它具有聚光力強,使用方便,特別適於低、中倍放大的標本觀察。
2.暗視野聚光器 暗視野聚光器在熒光顯微鏡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因為激發光不直接進入物鏡,因而除散射光外,激發光也不進入目鏡,可以使用薄的激發濾板,增強激發光的強度,壓制濾板也可以很薄,因紫外光激發時,可用無色濾板(不透過紫外)而仍然產生黑暗的背景。從而增強了熒光圖像的亮度和反襯度,提高了圖像的質量,觀察舒適,可能發現亮視野難以分辨的細微熒光顆粒。
3.相差熒光聚光器 相差聚光器與相差物鏡配合使用,可同時進行相差和熒光聯合觀察,既能看到熒光圖像,又能看到相差圖像,有助於熒光的定位準確。一般熒光觀察很少需要這種聚光器。
(五)物鏡
各種物鏡均可應用,但最好用消色差的物鏡,因其自體熒光極微且透光性能(波長范圍)適合於熒光。由於圖像在顯微鏡視野中的熒光亮度與物鏡鏡口率的平方成正比,而與其放大倍數成反比,所以為了提高熒光圖像的亮度,應使用鏡口率大的物鏡。尤其在高倍放大 時其影響非常明顯。因此對熒光不夠強的標本,應使用鏡口率大的物鏡,配合以盡可能低的目鏡(4×,5×,6.3×等)。
(六)目鏡
在熒光顯微鏡中多用低倍目鏡,如5×和6.3×。過去多用單筒目鏡,因為其亮度比雙筒目鏡高一倍以上,但目前研究型熒光顯微鏡多用雙筒目鏡,觀察很方便。
(七)落射光裝置
新型的落射光裝置是從光源來的光射到干涉分光濾鏡後,波長短的部分(紫外和紫藍)由於濾鏡上鍍膜的性質而反射,當濾鏡對向光源呈45。傾斜時,則垂直射向物鏡,經物鏡射向標本,使標本受到激發,這時物鏡直接起聚光器的作用。同時,濾長長的部分(綠、黃、紅等),對濾鏡是可透的,因此,不向物鏡方向反射,濾鏡起了激發濾板作用,由於標本的熒光處在可見光長波區,可透過濾鏡而到達目鏡觀察,熒光圖像的亮度隨著放大倍數增大而提高,在高放大時比透射光源強。它除具有透射式光源的功能外,更適用於不透明及半透明標本,如厚片、濾膜、菌落、組織培養標本等的直接觀察。近年研製的新型熒光顯微鏡多採用落射光裝置,稱之為落射熒光顯微鏡。
二、熒光顯微鏡標本製作要求
(一)載玻片
載玻片厚度應在0.8~1.2mm之間,太厚的坡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使激發光在標本上聚集。載玻片必須光潔,厚度均勻,無明顯自發熒光。有時需用石英玻璃載玻片。
(二)蓋玻片
蓋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潔。為了加強激發光,也可用干涉蓋玻片,這是一種特製的表面鍍有若干層對不同波長的光起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質(如氟化鎂)的蓋玻片,它可以使熒光順利通過,而反射激發光,這種反射的激發光女可激發標本。
(三)標本
組織切片或其他標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發光大部分消耗在標本下部,而物鏡直接觀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發。另外,細胞重迭或雜質掩蓋,影響判斷。
(四)封裱劑
封裱劑常用甘油,必須無自發熒光,無色透明,熒光的亮度在pH8.5~9.5時較亮,不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0.5mol/l pH9.0~9.5的碳酸鹽緩沖液的等量混合液作封裱劑。
(五)鏡油
一般暗視野熒光顯微鏡和用油鏡觀察標本時,必須使用鏡油,最好使用特製的無熒光鏡油,也可用上述甘油代替,液體石蠟也可用,只是折光率較低,對圖像質量略有影響。
三、使用熒光顯微鏡的注意事項
(1)嚴格按照熒光顯微鏡出廠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不要隨意改變程序。
(2)應在暗室中進行檢查。進入暗室後,接上電源,點燃超高壓汞燈5~15min,待光源發出強光穩定後,眼睛完全適應暗室,再開始觀察標本。
(3)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害,在調整光源時應戴上防護眼鏡。
(4)檢查時間每次以1~2h為宜,超過90min,超高壓汞燈發光強度逐漸下降,熒光減弱;標本受紫外線照射3~5min後,熒光也明顯減弱;所以,最多不得超過2~3h。
(5)熒光顯微鏡光源壽命有限,標本應集中檢查,以節 省時間,保護光源。天熱時,應加電扇散熱降溫,新換燈泡應從開始就記錄使用時間。燈熄滅後欲再用時,須待燈泡充分冷卻後才能點燃。一天中應避免數次點燃光源。
(6)標本染色後立即觀察,因時間久了熒光會逐漸減弱。若將標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緩熒光減弱時間,防止封裱劑蒸發。
(7)熒光亮度的判斷標准:一般分為四級,即「一」—無或可見微弱熒光。「+」—僅能見明確可見的熒光。「++」—可見有明亮的熒光。「+++」—可見耀眼的熒光。
四、熒光圖像的記錄方法
熒光顯微鏡所看到的熒光圖像,一是具有形態學特徵,二是具有熒光的顏色和亮度,在判斷結果時,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綜合判斷。結果記錄根據主觀指標,即憑工作者目力觀察。作為一般定性觀察,基本上可靠的。隨著技術科學的發展,在不同程度上採用客觀指標記錄判斷結果,如用細胞分光光度計,圖像分析儀等儀器。但這些儀器記錄的結果,也必須結合主觀的判斷。
熒光顯微鏡攝影技術對於記錄熒光圖像十分必要,由於熒光很易褪色減弱,要即時攝影記錄結果。方法與普通顯微攝影技術基本相同。只是需要採用高速感光膠片如ASA200以上或24。以上。因紫外光對熒光猝滅作用大,如FITC的標記物,在紫外光下照射30s,熒光亮度降低50%。所以,曝光速度太慢,就不能將熒光圖像拍攝下來。一般研究型熒光顯微鏡都有半自動或全自動顯微攝影系統裝置。
使用中應注意:末裝濾光片不要用眼直接觀察,以免引起眼的損傷;用油鏡觀察標本時,必須用無熒光的特殊油鏡;高壓汞燈關閉後不能立即重新打開,需經5分鍾後才能再啟動,否則會不穩定,影響汞燈壽命。
標本的製作方法
樣品須經過石蠟包埋切片,然後用鐵礬蘇木精染色,普通光鏡觀察效果還可以.
作熒光觀察需用熒光染料DAPI染色,
石蠟切片的過程:
1. 取材: 刀片要求鋒利而薄,組織厚度約2—3mm, 大小1.5×1.5×0.2~0.3cm為宜. 取材時間越快越好.
2. 固定: 組織取下後應立即放入10%福爾馬林(相當於4%甲醛)固定.
注意: (1). 固定液量應為組織塊體積的40倍.
(2) 固定時間固定時間與使用的固定液種類和組織塊大小, 溫度等有關. 一般為3—24h.
(3)固定溫度大多可在室溫固定, 在低溫(4℃)時間應延長.
(4)固定容器應大些.
3. 漂洗: 流水沖洗2—10h.
4. 脫水: 從低濃度酒精到高濃度酒精.
70%(數分鍾)→80%(60-120』)→90%(60-120』)→95%(60-120』)→95%(60-120』)→100%(60-120』)→100%(60-120』).
5. 透明: 組織塊脫水後必須經過一種既能與酒精混合又能溶解石蠟的溶劑, 而使石蠟進入組織塊. 常用二甲苯, 一般浸泡30m即可.
6. 浸蠟: 組織經透明後在熔化的石蠟內浸漬的過程稱浸蠟. 一般需經2—3次浸漬才能完成, 總時間為3—4h. 用於浸蠟的石蠟熔點為52—56℃.
7. 包埋: 先將熔化的石蠟倒入包埋框再用加熱的鑷子將組織塊放入. 包埋面必須平整. 包埋後石蠟稍凝後可移入冷水或冰箱中加速凝固.
8. 切片: 修塊→切片→展片→撈片→烤片.
也可作冰凍切片.
熒光染料的配製:
儲藏液:1mg/ml dapi(DMSO、去離子水、pbs都可以溶解)
工作液:通常1μg/ml
染色時須避光,10min左右
用PBS沖去多餘染液即可觀察。
簡易顯微鏡的製作
製作準備.
1. 平面廢洗潔精瓶(圓筒形狀的)一個。
2. 平面鏡一塊,玻璃二塊。
3. 60CM長的鐵絲一根。
4. 廢舊小電珠一個。
製作過程.
1. 製作鏡頭:如圖1
把舊電珠的薄玻璃去掉,留下球狀部分,就是一個很好的鏡頭,把洗潔精瓶蓋去掉,將小鏡頭置於瓶口。
2. 製作鏡筒:如圖2
將洗潔精瓶身靠近底面1/3處挖掉一面,將畫有微小圓形的透明紙,對著亮光,通過鏡頭看圓形在什麼位置,看得最清楚,就在對應位置上的瓶身開兩個槽口,這兩個槽口是用來插進玻璃片的。
3. 製作反光鏡:如圖2
找一塊30mm見方的平面鏡片,在後面用膠紙粘在鐵絲上,在鏡筒上鑽兩個小孔,將鐵絲插入小孔里。這樣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製作好了。
所有圖片鏈接:
http://www.nhkx.net/UploadFiles/200421181238990.doc
Ⅸ 製作簡易顯微鏡的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顯微鏡的組成部分。簡易顯微鏡是由鏡頭、鏡筒、鏡柱、反光鏡四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來看如何製作鏡頭,將一種聚光手電筒的電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鉗子把玻璃球周圍玻璃片夾掉。選厚為2毫米的硬紙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塊。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為佳,再用粘合劑把三片硬紙板粘在一起。其次我們來看怎麼製作鏡筒、鏡柱,選寬為50毫米,長度分別是180毫米、175毫米的玻璃各2塊。先用透明膠布將4塊玻璃粘住(長度相同的2塊相對)。然後由上到下至145毫米處用黑膠布纏上或塗料塗黑(留出載物台空間),剩餘的部分就是鏡柱。然後開始製作反光鏡。割一塊長55毫米、寬50毫米的長方形鏡片,使成45°的角,固定在鏡柱的下面。至此,一個簡單的自製顯微鏡就做好了。
Ⅹ 簡易顯微鏡如何製作
簡易顯微鏡的製作製作準備.1. 平面廢洗潔精瓶(圓筒形狀的)一個。
2. 平面鏡一塊,玻璃二塊。
3. 60CM長的鐵絲一根。
4. 廢舊小電珠一個。
製作過程.
1. 製作鏡頭:
把舊電珠的薄玻璃去掉,留下球狀部分,就是一個很好的鏡頭,把洗潔精瓶蓋去掉,將小鏡頭置於瓶口。
2. 製作鏡筒:
3. 製作反光鏡:找一塊30mm見方的平面鏡片,在後面用膠紙粘在鐵絲上,在鏡筒上鑽兩個小孔,將鐵絲插入小孔里。這樣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製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