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幼兒園數學格子的計算方法

幼兒園數學格子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30 02:04:26

『壹』 小學數學數格子的方法

數格子要先看底層有幾個格子,在看被隱藏的格子,從正面和側面算出來被隱藏的格子,加在一起。

『貳』 幼兒園數字格式田字格

1、「1」像粉筆。是在日子格中從右上角附近起,斜線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簡單的將兩角連起來。

2、「2」像小鴨。起筆碰左線,再向上、向右碰線,略成半圓,斜線到左下角,碰線一橫。



3、「3」像耳朵。起筆不碰線,向上碰線,再向下碰線,略成半圓向中間彎,在虛線以上轉向右下方碰線,向下碰底線,最後,彎向上碰線。



4、「4」像小旗。從上線的中間起筆,向左斜線到下格,碰左線再折右碰線。第二筆從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當中碰線。

5、「5」像鉤子。從上線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筆,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過中線畫一個大半圓碰右線,下線到左線為止。最後,在上面畫一橫線。

6、「6」像哨子。從上線偏右一點起向下方畫一個孤形,碰左線、底線,向上碰右線畫成一個小圓,小圓上面超過中線。

7、「7」像鋤頭。從左上角到右上角畫一橫線,再折線向下,到底線中間偏左的地方碰線。

8、「8」像娃娃。從右上碰線到左線成半圓,拐向右下面成圓碰右線,下線、左線,在向上,在中線以上和原線相交,最後,線到右上角附近稍離起筆處為止。不封口。



9、「9」像勺子。



10、「10」像粉筆和雞蛋。「10」占兩格,左邊一格寫「1」。右邊一格畫一格碰上、下、左、右四邊線的橢圓。



『叄』 幼兒園數學豎式怎麼

對孩子的數學教育,一方面給孩子建立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點滴滲透。

1、增強瞬識數能力

瞬間識數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在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能立刻反應過來這個數字代表的實際含義。

這份能力的好處,可以減少孩子在腦中判定數量的時間,提高回答效率。

平時,家長想要訓練這份能力,可以從生活中找實例:

比如出去吃飯要幾雙碗筷,吃水果的時候,抓一把櫻桃,讓孩子估計總共有幾顆。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數量的情況,都可以要求孩子來完成,這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瞬間識數能力。

2、湊十法熟練應用

數學早教中,加減法尤其是20以內的加減法,關鍵就是要能靈活運用湊十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

8+6,將8拆分為4和4,得出4+4+6=14的結果。

考慮到數學本身的抽象性特徵,在一開始早教時,可以先以書面形式進行練習,待孩子熟悉後,再訓練口算能力。

3、基礎練習不能丟

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已經能夠進行口算後,就覺得不必再做書面的計算習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書面式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是熟悉計算最好的方式,

未來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口算只是早教中一個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還是筆紙的計算。

4、善用生活中數學

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暗含著數學計算,家長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計算機會,給孩子提供多樣化計算環境。

超市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給孩子練習計算能力的地方:

購買多件商品後,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算一算。

同樣的產品,在打折促銷時,不同的方案,到底應該買哪一種,會更加優惠。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高的學科,家長只要善於發現,就能找到很多練習的機會。

5、讓計算變趣味性

計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計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這時就需要家長開動腦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鍛煉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離六一兒童節還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買了12個蘋果,家裡五個人都吃了一個,還剩幾個蘋果?

多樣化的提問,會讓孩子更樂於去使用自己的計算能力。

『肆』 幼兒數學計算方法

1、手指數數。把寶寶的雙手攤開,握住1根手指,說「1」;握住兩根手指說「2」;握住三根說「3」,隨時重復。一開始就把范圍限定在1-3幾個數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個數字即可。手指是寶寶自己的,因此當下一次家長把他的手指拿起來再數數的時候,就容易喚醒上一次數數的記憶,反復多次後寶寶就能從心裡背誦1,2,3了。
2、水果、餅干數數。充分利用寶寶愛吃的水果、餅干進行數數練習。同樣限制在3之內。如拿出1個桔子,重復說「1」,拿出兩個重復說「2」,拿出3個重復說「3」。還可以把3分成2和1,讓寶寶選擇其中一份,促進他對數量的思考和認知。
3、兒歌、童謠學數數。兒歌和童謠中有很多帶有數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門前大橋下走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等。兒歌童謠的特點是琅琅上口,家長還可以引導寶寶一邊唱歌一邊打著拍子,加深記憶。通過兒歌學習數數,在加深了對數字的印象之外,還能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並能增強節奏感,真可謂一舉三得。
4、運動數數。上樓梯時,我們可以上一級數1個數,一直到10,再重新從1開始;拍塑料球或者氣球時,從1-10反復數數。孩子如果能夠跟上就一起數(其實是背誦),如果不能跟上家長也要堅持數下去,爭取做到寶寶們對這幾個數字耳熟能詳。

『伍』 幼兒園心算數學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熟記口訣:

1、十幾乘十幾:

口訣: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

2、頭相同,尾互補(尾相加等於10)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3、第一個乘數互補

另一個乘數數字相同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4、幾十一乘幾十一

口訣:頭乘頭,頭加頭,尾乘尾。

5、11乘任意數

口訣:首尾不動下落,中間之和下拉。

6、十幾乘任意數

口訣:第二乘數首位不動向下落,第一因數的個位乘以第二因數後面每一個數字,加下一位數,再向下落。

提高心算速度的辦法:

1、想像公式。 在腦海中想像數字和公式, 解決有問題的部分時,腦海中會浮現出正在處理的新數字。 在頭腦中和口中用低沉的聲音重復數字,有助於記住公式中更重要的數字。

2、加減方式。心算時最好從左往右進行計算。

3、同位零的技術方法。如果要計算200+400,可以去除同位零,算式變成2+4=6,然後再把零加上,既可以得到答案是600。

4、簡化算式。如果要計算30x60,可以簡化為3x6=18,然後加上零得到1800。數字後有零就可以這樣簡化算式。

5、加法湊整。在做百以上的加法時,你可以先湊整,再減去所加的數字。將554湊整為560,讓算式變成560+207=767。然後從總和767中減去6得到761。

6、計算乘法。比如在計算乘法13x24,你可以簡化一些數字,讓你的心算變得更加簡單。把13變成10,於是算式就變成10x24等於240。

7、尾數的計算。然後再計算剛才沒有算到的尾數,也就是3乘以24,等於72。最後,240+72得到312。這樣計算就會更快。

『陸』 蒙氏數學加減法板,紅藍定規尺怎麼用

使用方法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練習

1、取出加法板和定規尺讓幼兒觀察,說一說其特徵,區分紅,藍定規尺。

2、藍色定規尺,按從9到1的順序(左端對齊)擺在加法板的上方左側。

3、紅色定規尺,按從9到1的順序(左端對齊),對准加法板上的中間紅線擺好。

4、取一個藍色定規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個方格中,然後用右手指數後面的空格,數到10,得出結論「9」,「1」和「9」和起來是「10」。取紅色定規尺9接放到「1」的後面,再從1-10數一下(驗證),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藍色定規尺「2」及紅色定規尺「8」做10的合成。以此類推。

6、家長還可以口頭或寫出作業單給幼兒出題目練習,也可以用此方法練習10以內各數的合成。 提示二:構成11-18的加算練習

1、先把紅藍定規尺的「1」取走。

2、取藍色定規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紅色定規尺「9」,「2加9等於。。。。。。11」得出「11」的結果。

a)從第一個格開始數1、2、。。。。。。11。

b)看定規尺終點上方標出的數字「11」。以此類推,分別放在3+8,4+7,。。。。。。9+2等於11。

c)用此方法練習11-18各數的加法。

家長可以出一些小作業單,每張作業單上要得數相同,待幼兒能力提高後再出混合得數的作業單。幼兒操作正確,家長要給予獎勵。

蒙特梭利數學系列教具之——減法板

一、教具構成:

畫有橫18格,縱12格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數字。1-9是藍色,10-18是紅色,在9 的地方用1條藍色直線隔開。

定規尺:A、紅、藍色1-9板條各9枚,紅色定規尺上有刻度。

定規尺;B、自然色的木製定規尺17枚,上面沒有數字與刻度。

二、教具目的:

練習1-18以內的減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10以內數)

1、取出減法板和紅、藍色定規尺。讓幼兒觀察,並說一說特徵,區分紅藍定規尺。

2、在減法板的上方左側按從9到1的順序自下而上擺好紅色定規尺,再沿中間藍色直線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擺好藍色定規尺。

3、取一個圓環放在減法板上沿「10」的數字上面。

4、取紅色定規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藍條「9」接在「1」後面。先指「10」,後指「1」和「9」並說:「10可以分成1和9」,邊說邊指,做完後把定規尺向下移一行。

5、取紅色定規尺「2」放在「1」的上邊,取藍色定規尺「8」接在「2」的後面,敘述方法同前。

6、以此類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勵幼兒做其它數的練習(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18以內)。

1、告訴幼兒試試看「18減9」用右手指減法板上的數字「18」,拿藍色定規尺9,定規尺一頭「9」字要剛好放在數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側空格,報出「9」之後,開始數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紅色定規尺和藍色定規尺並排。讓小朋友注意到紅色定規尺和減法板上段的數字同樣是藍色字

3、家長可以鼓勵幼兒舉一反三,練習18以內的其它數。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

1、家長可以從17-?開始練習。

2、如「試一試17-9」。操作時先從自然色定規尺中拿起最短的蓋在減法板18的數字上面(因為18與這次計算無關)(把尺蓋在方格里)。

3、其次取藍色定規尺9,一端對齊17下面排好(右側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規尺)。

4、進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紅色定規尺8排在藍色定規尺旁邊。

5、做後把每枚定規尺還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規尺中6個格長度的一枚(從右頂端)蓋在減法板上,前面從1-12個空格。取藍色定規尺8,再取紅定規尺4

提示:給幼兒出的題目,答案一定要是個位數。

減法板的藍色分隔線(在9和10之間)表示減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紅色規尺一定出現在藍色線的左側。

參考資料

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出自《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

1909 年,蒙台梭利寫成了《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 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 多個國家引進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台梭利運動。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特點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 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

參考來源蒙氏教育(教育領域術語)_網路

『柒』 幼兒園數學教學用九珠演算法好還是湊十法好

幼兒數學湊十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本思路.幼兒運用數學湊十法能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幼兒所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從而化難為易. 幼兒數學湊十法有以下題目.供家長們參考參考: 一、復習10加幾.為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奠定基礎. 舉例子: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小猴子),有沒有信心?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二、看盒子說數.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將盒子建成10的模型. 舉例子:對小朋友們說:小猴要送大家一個禮物,(出示空盒子)這個盒子非常神奇,能幫助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想知道它的秘密嗎? 1、先來仔細觀察一下:一共有幾個格子? 2、如果每格裝一個菠蘿,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3、出示5個菠蘿圖:現在有幾個菠蘿?怎麼知道的? 4、出示5個、6個菠蘿圖,提問同上,感受3加7和8加2的模型. 5、出示10個菠蘿圖,問答後小結:裝滿就正好是10個. 三、可以做一些關於小動物的湊十法: 小烏龜的蘋果,9+5.繼續感受湊十的優越性. 3、小兔子的蘿卜,8+5.繼續感受湊十的優越性.感受湊十的關鍵:根據湊十對象的不同分出相應的數來湊十. 追加一個問題:這個10是怎麼湊出來的? 4、小孔雀的草莓,7+5.繼續感受湊十的優越性.感受湊十的關鍵. 幼兒數學湊十法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計算方法.對幼兒的數學學習很有幫助.

『捌』 小學格子乘法怎麼做

「格子乘法」是15世紀中葉,義大利數學家帕喬利在《算術、幾何及比例性質摘要》一書中介紹的一種兩個數的相乘的計算方法。格子演算法介於畫線和算式之間。這種方法傳入中國之後,在明朝數學家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一書中被稱為'鋪地錦」。

在四上數學書上有,先把因數分別寫在上和右邊,然後算6×7=42,寫在右上角的格子上,4寫左邊,2寫右邊,以此類推,填好格子;最後,把同一斜線上的數相加:0落下;2+3+0=5,5寫在下左方;4+8+2=14,向前進一位,4寫在左下方;2+1=3,3寫在左上方,因此得到:46×75=3450。

例如,計算乘積1236×245:

先畫一個矩形,把它分成4×3個小格,在小格邊上依次寫下因數、因數的各位數字,再用對角線把小格一分為二,分別記錄上述各位數字相應乘積的十位數與個位數,把這些乘積由右到左,沿斜線方向相加,相加滿十時要向前進一。最後得到1236×245= 302820

比如:357×46

『玖』 幼兒園湊十法7+8怎麼算

湊十法計算「7+8」,方法如下:

方法一:將7湊成10。

7湊10缺3,那麼可以把8分成3和5,先計算7+3,得到10,再計算10+5。

算式:7+8=(7+3)+5=15

方法二:將8湊成10。

8湊10缺2,那麼可以把7分解成2和5,先計算2+8,得到10,再計算10+5。

算式:7+8=5+(2+8)=15

(9)幼兒園數學格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簡單的數學計算是小朋友從幼兒園到小學必備的能力之一,由於學齡前寶寶還沒有建立起數的概念,因此對數學的加減法學習比較困難,幼兒學習加減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湊十法是小朋友在剛接觸數學運算加法時經常用到的解題方法,其思路很簡單,就是以10為標准,差幾補幾,補幾減幾,然後相加。「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是其記憶口訣。

『拾』 數學《演算法統宗》裡面的格子演算法,想要請教一下 家教時要給小孩講的 謝謝

就是二項式展開,和關於位權的對應問題。 62×35 = (60+2)×(30+5) = 60*30 + 60*5 + 2*30 + 2*5 = 6*3*100 + 6*5*10 + 2*3*10+2*5*1 做斜向相加時,相當於計算了*100、*10、*1的位權 18 30 6 + 10 ---------- 2170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數學格子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麻的食用方法 瀏覽:199
如何鍛煉減掉腹部脂肪最有效方法 瀏覽:157
曾經受的苦解決問題的三個方法 瀏覽:178
霞多麗葡萄的種植方法 瀏覽:779
肛周尖銳疣治療方法 瀏覽:244
怎麼踢腿減肥最有效方法 瀏覽:764
花王泡沫染發使用方法 瀏覽:91
有什麼方法殺蛐蛐 瀏覽:832
非同步電機輕載震盪抑制方法研究 瀏覽:476
學習技能計算方法 瀏覽:503
觸點插座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118
植物接種方法一般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11
大眾車鑰匙使用方法 瀏覽:910
平衡核心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380
底盤懸掛檢查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17
如何記敘自己的方法 瀏覽:257
手機扁平化解鎖方法 瀏覽:716
常用細胞克隆化方法 瀏覽:893
檢測毛囊需要用哪些檢查方法 瀏覽:301
如何學習好日語的方法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