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池塘放蝦苗前多久種植水草
1.品種選擇搭配 池塘種植的水草品種主要有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菹草等,移植的水草以沉水性品種為主,浮水性品種為輔,從而使龍蝦的活動環境得到改善。水草種植宜多品種搭配,種植單一品種水草風險較大,也不利於發揮各種水草的優點。如伊樂藻耐低溫可成為早期蝦池的理想水生植物,覆蓋率控制在30%左右;利用輪葉黑藻喜高溫、蝦喜食、不易破壞的特點,可成為中後期的主打品種,輪葉黑藻覆蓋率控制在40%左右。蝦塘苗種放養前種植伊樂藻,5月份移栽部分輪葉黑藻,充分發揮各種水草的優勢。
2.栽種准備 栽種前做好清淤清塘工作,尤其對養殖多年的池塘,要清除過多的淤泥。淤泥經清塘後冷凍、曝曬,根據池性,選用清塘葯物。若pH值偏低,每畝用生石灰150~180公斤;若pH值偏高,用漂白粉清塘,每畝用60公斤化水潑灑。
3.栽種方法 水草種植宜間作,不宜混作,分塊種植,一般間隔6~8米寬留一條2米寬蝦路,以加強水體間上、下水層的對流及增加陽光的照射,有利於水體中有益藻類及微生物的生長,還有利於龍蝦的行動、覓食,增加龍蝦的活動空間。水草播種後不宜立即放入蝦苗,最好投放在蝦溝暫養,以保護水草幼苗。
一、伊樂藻
春季生長迅速,高溫期容易爛頭。放蝦種前後種植,採用扦插的方法,40—50Kg/畝。
1、伊樂藻一般在當年冬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種植,最好水溫在5℃以上。
作為主要水草的種草方法:按東西走向成排種植水草,每隔10米寬種10米寬的水草,每棵草與草之間的行距和間距均為0.6米,水草種植區域佔到池塘的50%面積。
作為過渡性水草在環溝中的種植方法:種植時,環溝上水10厘米,把伊樂藻剪成10-15厘米一根,一株15根左右,保持株距1—1.5米,行距2—2.5米。種完後上水至40厘米左右,隨後根據伊樂藻生長情況加水。
2、日常管理
4月份,種植伊樂藻的池塘水位不要超過60公分,太深,光照不夠,影響伊樂藻生長。5-6月份,伊樂藻快要長出水面時進行割茬,用專用推草刀按株距割掉草頭,留下375px左右在水裡,基本上在高溫期前要割到2-3次,注意割下的水草視塘中伊樂藻覆蓋面積選擇是否就地栽種。平時注意觀察伊樂藻的生長情況,生長的過於旺盛,要及時撈取部分水草,防止高溫期大面積浮根腐爛,敗壞水質。
二、輪葉黑藻
是龍蝦喜食的水草,為防止被龍蝦吃光,種植後先用網圍住,待大量生長後再將網撤掉。
1、芽苞播種:12月到翌年3月,選擇晴天播種,播種前池水加註新水10厘米,每畝種500-1000克,播種時應按行、株距50厘米,將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撒播。當水溫升至15攝氏度時,5-10天開始發芽。
輪葉黑藻每年4-8月,處於營養生長階段,根尖插入水底泥中,3天後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2、植株移栽:每年4月下旬—8月,均可種植,將輪葉黑藻植株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每畝按50—100千克均勻拋灑,並使草莖部分入泥,保持水深15--20厘米,約20天後,基本能覆蓋全池,以後,可逐漸加深水位,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種植注意要點:圍欄保護,防止龍蝦進入種植區域,待水草滿塘時,方可撤掉圍欄,讓龍蝦進入。
3、日常管理
在低密度(1000隻/畝以內)的養殖模式中,輪葉黑藻可以作為蝦塘的主要水草,在春天必須圍欄保護種植,等到6月份,水草滿塘後,方可撤掉圍欄,讓龍蝦進入。在以伊樂藻或苦草為主要水草的養殖模式中,少量保護種植輪葉黑藻,可以起到在夏天凈化水質,保持水質清爽,達到保護伊樂藻或苦草的作用。
三、苦草
水溫回升至15℃以上時播種,每畝播種苦草籽100克。播種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深,最深不超過20厘米。選擇晴天曬種l-2天,然後浸種12小時,撈出後搓出果實內的種子。並清洗掉種子上的粘液,再用半干半濕的細土或細沙拌種全池撒播。搓揉後的果實其中還有很多種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
1、每年的3月到清明前後是枯草播種的主要時期,畝用種量3斤草籽;播種前一天先曬草籽一天,接著,再浸泡1夜,挫出草籽,再用潮濕的細土拌種滿塘撒播,水位保持5—10厘米。
2、日常管理
苦草苗期生長緩慢,為促進分櫱,控制營養生長,前期水位控制在30厘米以內;6--7月份,苦草進入快速生長期,這時水位逐漸加至70厘米以上。枯草喜高溫,七八月份生長尤其旺盛,一定要撈掉被龍蝦夾斷的枯草,以免敗壞水質。枯草覆蓋太密時,一定要用專門的割刀割出食路,以便龍蝦攝食。
四、金魚藻
每年5月份以後可將金魚藻全草移栽,讓其自然再生;每年12月份到翌年2月份可撈取帶冬芽的金魚藻灑入淺水中,4月份可萌發出新枝。
注意:水草的栽培,2-3月栽種伊樂藻,35Kg/畝,3-5月分期播種苦草。在龍蝦生長的夏季階段,移栽金魚藻和輪葉黑藻,畝栽185Kg(其中金魚藻佔70%),在池塘水體中形成至少3種以上的水草種群。確保在養殖中後期水草覆蓋率60%以上,以便在夏季高溫時,使龍蝦處在最適生長溫度25-30度,有效降低龍蝦積溫,利於龍蝦的脫殼生長,同時提供適口的天然植物性餌料。
Ⅱ 小河蝦怎麼養殖
1、水源條件。
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池水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25~40厘米,硝酸氮(NO3-、NO2-)、 硫化氫(H2S)不能檢出;非離子氨≤0.02毫克/升。
2、池塘條件。
蝦池為長方形,東西向,土質為壤土或黏土,池底平坦,淤泥小於15厘米;長寬比3∶1~4∶1,池埂內坡比為1∶3~1∶4,面積3~7畝,池可儲水1.2~1.5米;進排水口設置60~80目網片做成的過濾攔網,架設水泵或增氧機一台。
3、注水施肥。
蝦苗放養前5~10天,池塘注水50~80厘米,加水時用60目以上網片過濾;根據池塘水質濃度變化,採用堆肥法追施腐熟有機肥(即:將肥料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淺水處),每畝用量50-1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為幼蝦提供豐富餌料。
(2)蝦苗接種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一、蝦苗放養
一般5月下旬水溫穩定在18~20℃時可放養蝦 河蝦 苗。蝦苗需經一星期以上時間的淡化處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養。一般畝放0.7~1.0厘米蝦苗3~4萬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暫養。蝦塘可混養10~20厘米花白鰱魚種80~150尾。
蝦苗下塘1月內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餌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為食。1個月後投喂配合餌料,輔以鮮魚、貝肉等,投餌率一般為蝦體重的3%~5%。7~9月可適當增加投餌量,以不剩殘餌為原則,投餌次數為每天2~3次,白天投量佔1/3,傍晚2/3。
二、調水防病
蝦苗放養10天後,開始逐漸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畝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既改善水質和底質,又殺菌促進脫殼生長。同時,15~20天時,應拌制1‰~3‰大蒜葯餌,連投3~5天。
Ⅲ 蝦苗的蝦苗計數方法
通常,採用的有杯量法和重量法兩種:
(l)杯量法用高度、直徑5厘米左右的塑料杯,在底部打多個漏水孔,再用40目的篩絹墊底,即製成計數量杯。計數時將暫養的蝦苗撈入集苗小箱,以後將小箱慢慢提起,使蝦苗集中了一角,用製作光潔的小蝦兜撈苗倒入杯中,再將蝦苗倒入帶水的小盆中過數,即可計數發苗。
(2)重量法即隨機取少量蝦苗 10一 20克,稱重過數,通過2~3次即可定量。操作時用小桶裝少量水稱重,以後放入蝦苗稱重,確定蝦苗重量後過數,確定單位重量的尾數後即可計數發苗。此方法計量速度要輕快,而且每次的蝦苗數量要與裝運容器所裝數量基本一致,否則很不方便,特別是尼龍袋裝運更不方便,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採用重量法計發蝦苗。
Ⅳ 我的老塘為什麼沒有蝦苗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個情況,最主要還是和你疏於管理,沒有認真養殖有關。
其實,造成蝦消失的原因,主要還是和塘主疏忽大意,平常沒有認真巡塘,認真觀察小龍蝦的抱卵及進食情況有關。如果堅持按流程操作,一般都很容易發現各種問題及隱患的,只要及時對症處理,就不會導致全軍覆沒的發生。
三,看蝦塘里野雜魚的數量。
我們這邊養蝦的每年都會清除蝦塘里的野雜魚,甚至野雜魚多的塘口每年都要清除兩次!因為蝦塘里要喂飼料,所以野雜魚也跟著吃飼料長的非常快!野雜魚多了投喂的蝦飼料都被雜魚吃了,小龍蝦的產量就會下降!有的野雜魚比如黑魚,黃鱔等還會將小龍蝦的蝦苗當食物,專吃龍蝦苗,所以野雜魚數量一定不能太多!沒有野雜魚的蝦塘次年蝦苗才會多!
Ⅳ 蝦苗怎麼養殖方法
首先清池消毒,並同時搞好防逃設施。然後當池內水溫穩定在18-20℃時,開始放養蝦苗,每畝投放3-4萬尾左右。接著在蝦苗下塘1個月後投喂配合餌料,輔以鮮魚、貝肉等,每天投餌2-3次。最後注意預防疾病即可。
Ⅵ 10000蝦苗怎麼能看見
肉眼觀察蝦苗的外觀
1、腸胃是否飽滿,健康蝦苗的腸胃任何時候都是飽滿的,蝦苗攝食不同品種的餌料,則腸道的顏色有所不同。腸道粗而直的蝦苗攝食和消化快,表現出來在養殖過程生長速度也相對有優勢。
2、畸形,養殖戶看苗時要注意觀察蝦苗的額角、尾扇和附肢是否彎曲或變形。一般發病的蝦苗使用過量的葯物治療後會出現畸形現象。這樣的種苗可能生長速度會受到影響。
3、體態體色,健康蝦苗身體通透,行動協調。如果蝦苗肌肉白濁或體色異常,這可能是蝦苗發病的徵兆。養殖戶要認真觀察蝦苗腮部是否有腫大,腮腫的種苗養殖成活率很低。健康蝦苗體形肥壯,體態完整,體表光滑,無附著物,無損傷。
4、活力,取100-200尾蝦苗放入盆中,用手伸入水中,健康蝦苗立刻應激逃避;或者用手撥動水體形成水流,健康蝦苗則逆水游泳。
5、發光,發光的蝦苗也可以通過肉眼觀察。攜帶發光弧菌的蝦苗死亡後,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會看到明顯的熒光。
二、蝦苗的微觀鑒別
1、檢查體表是否有纖毛蟲等寄生物或甲殼是否受傷。
2、檢查腸胃是否飽滿(即是否有食物)以及是否有收縮力,健康的蝦苗腸道飽滿,呈橙紅或黑色(與在苗室暫養時投喂的餌料有關)且收縮力強。
3、檢查肝胰腺是否有萎縮現象,如有萎縮或發白現象應淘汰該蝦苗。
做抗外界刺激強度試驗
1、抗離水試驗:從苗室內隨意取出數尾蝦苗,用擰乾的濕毛巾包埋,10分鍾後放入盛有原池水的容器內,成活率越高則體質越健壯。
2、抗鹽度應激測試:將小部分測試苗種迅速放入到淡水中,15分鍾後將其移回到原來的海水,如能恢復正常,且具有較高成活率說明該苗種較健康,抵抗外界刺激能力強。
3、抗低溫試驗:將部分蝦苗放在3~4攝氏度的海水中20~30秒後,立即至於育苗池水中,30分鍾後成活率超過80%的蝦苗可以使用。
三、病原微生物的檢查
1、細菌檢查一般採用平板培養基培養法:
①、接種對蝦苗的血淋巴和肝胰腺,在無菌試驗室內選擇特定培養基進行接種培養,一般8~12個小時左右,觀察是否攜帶特定病原菌,如弧菌、假單胞菌、黃桿菌、氣單胞菌等。
②、接種對蝦苗室的養殖用水,檢測是否攜帶特定的病原菌。
Ⅶ 放蝦苗前下黑土
摘要 親。你好,1.蝦塘條件
Ⅷ 急求養蝦技術
現將鹽鹼地池塘滲水養蝦技術總結如下。�
1 蝦池條件� 明集鄉滲水養蝦池塘均為1998年開發的「上逐下漁」池塘,面積6~10畝,坡比1∶2.5,方形或和比1.6∶1,水深2.5~3.0米,池塘成立連片,有較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底部平整,無淤泥,保水性好。�
2 放苗前的准備�
2.1.清塘與消毒。池塘均為初次利用,池底無淤泥無污染。1998年開挖的部分池塘因存水 時間 長生有水生植物(主要為青泥苔、剛毛藻、水綿)和野雜魚蝦(主要為鯽魚和沼蝦類)與水生昆 蟲灶。該類池塘在放苗前20天將池水抽出,消除雜草和除野滅害。使用葯物主要為生石灰和漂白粉,生石灰畝用量75~100公斤,漂白粉10~15公斤。新池塘滲入少量水後,使用漂白 粉30~50克/立方料消毒。�
2.2.滲水肥水。清池後一是靠池塘自然滲水,二是向池中進水,進水時用60回網絹濾水。 進 水後用5-10g/立方米的漂白燴或0.1g/立方米二氧化氯均勻消毒一次,早期水位應為池水的二分 之一。視水情況,放苗前15天左右施肥繁殖單細胞藻。由於新池水瘦,普遍使用有機基肥肥 水,畝施發酵的豬糞、雞糞或牛糞100~200公斤左右,裝袋或分點置池坡水中。養殖期間根 據水色及透明度不斷追施無機肥,一般透明度大於40厘米時即選擇晴天上午全池潑灑化肥, 採取少旋勤施辦法,每次施氮元素含量0.5-1.0ppm,磷元素0.1ppm。地下滲水因長期埋在土層中,屬於一種強還原水,化學耗氧量(COD)較高,氨氮、亞硝酸類 、亞鐵等較多,對蝦苗有毒,必須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暴曬,或有氧面暴氣增氧,使COD恢復正常後才能放養蝦苗,鹽度相差太大者可通過加淡水調整。�
2.3.池水鹽度與離子調節。池水化驗結果表明,水中常量元素除鎂、鉀離子外,其它元素 的含量及含量比值與海不十分相近,鎂、鉀離子含量則比正常海水低7-22倍。根據海水常量 組成恆定性原則,為減少調節離子比值時的葯品的用量,我們採取加註淡降低水鹽度的辦法 ,使池水鹽度控制在10-17‰之間,個別池子鹽度降到7‰,從而較大地降低了離子調節成本 。�
2.4.蝦苗放養?1?蝦苗淡化。蝦苗購自利津、油田育苗場,健康無病、大小整齊,平均體長0.8cm以上,這些育苗場的育苗鹽度都在25‰以上,比養成池鹽度高8-18‰,出苗前要 求育苗場進行蝦苗降鹽過渡,方法是蝦苗體長達到0.7cm時,每天換水時將池水鹽度降低3-5 ‰,降至與養成池鹽差5‰以內後出池。?2?蝦苗直放。多數池塘採用直放形式,放苗前各 池者進行了蝦苗試小,即取20-30尾蝦苗放入池中網箱或盛有池水的容器內,72小時後觀察 蝦苗成活及活動情況,若無異常現象方可放苗。由於清池除野、進水調鹽、調節離子和肥水 放苗前准備工作較多,放苗自5月19日開始到6月7日結束,較海水養常規放苗時間晚20天左 右。平均畝放苗1.55萬尾,最高池畝放5萬尾,最低畝放1.3萬尾。蝦苗的計數、運輸、投放等操作與常規方法相同。�
3 養成管理�
3.1.餌料與投喂由於蝦苗密度較大,放養後應及時投餌,早期主要投喂鹵蟲,前期餌料 優質配合餌料主為如海馬牌、常興牌1號和2號餌料,中後期投喂自製的配合飼料或購買名牘飼料,如海馬牌、常興牌、升索牌、大樂牌餌料。8月中旬立秋之後,當蝦體長達到6cm時, 投喂一部分或全部的藍蛤。配合餌料日投4-6次,白天佔40%,夜間佔60%。藍蛤日投一次, 沿池周成堆投放。投喂藍蛤時,嚴格檢查藍蛤質量並將其在池外徹底沖洗干凈,嚴重禁死體 及沖洗不凈藍蛤投入池中。� 蝦苗存池量的確定,除中間培育苗外,直放難以准確確定,採取打網估算,投餌查胃,生長 測定,沿池觀察等形式綜合估測。根據估測的對蝦尾數及平均體長攝食量公式。計算出投餌 量,投餌後1小時取樣檢查蝦胃飽滿度,如果有70%達飽胃就可以,至下一次投餌前取樣檢查 ,如仍有多數是飽胃就不需要再投或減少投餌量。利用投餌盤是判斷投餌量的最好方法,在 池四周各設1-2個投喂盤,投餌時也撒上同等的餌料,至下次投餌前提網檢查,如多數餌料 盤已空就投餌,如果尚有殘餌,就少投或者不投。初期投餌可在池周圍水深0.5-1.0米處, 隨著生長和深水轉移。
Ⅸ 如何進行蝦苗的中間培育
(1)中間培育池的設置①在養成池的一邊修建小池,或用彩條塑料布在養成池攔成一角,約占養成池面積的10%~15%。水深1米,池壁坡度在10°~15°,能順利排水和收苗。
②也可用一個養殖池,進行中間培育。(2)放苗
放苗前,應清池、消毒,繁殖浮游生物。當池水透明度達40厘米即可放苗,放苗前注意池水鹽度、水溫與育苗池接近。中間培育放苗量為750萬~1200萬尾/公頃,設施條件好、管理精細的池塘,放苗量可為1500萬~2250萬尾/公頃。(3)管理
中間培育主要管理工作是,做好水環境管理與飼料投喂。要求池水的溶解氧不低於5毫克/升,透明度為30~40厘米,水色應為綠色或黃褐色。可使用粒徑為0.5毫米的配合餌料(俗稱粉料)。每萬尾蝦苗日投餌量控制為:蝦苗體長1厘米時170克,1.5厘米時310克,2厘米時480克,2.5厘米時630克,3厘米時880克。每天分2次投喂,8:00~9:00、16:00~17:00時各投喂一半數量。
當蝦苗達到體長2~5厘米,要及時在晴朗天氣時,移苗到養成池進行養殖。(4)收苗計數移入養成池
蝦苗達到體長2~5厘米時,看天氣好就要准備收苗。先在中間培養池最低處的堤壩開一口子,裝好3~5米長的帆布筒,未放苗時,把露在池外的筒口拉起扎緊。當放苗時,把袋口放在大塑料桶內,連水帶苗一起放入桶內,至桶內裝苗80%左右時停止放苗。用塑料水勺把大桶內帶水的蝦苗進行攪拌,看桶內蝦苗分布大致均勻時,取出一勺計數。再用水桶,每桶放適量蝦苗,根據每池的放苗密度,就可以計算出入池的苗數了。注意在中間培養池每放一次,都要用上述方法計數一次,這稱為濕法計數法。
Ⅹ 怎麼才能在家裡養對蝦(海蝦)只要養一周就行
北方沿海養殖的對蝦多為東方對蝦。具有生長快,周期短,當年放苗當年收益的特點。當水溫在 30℃以上時,生長就十分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水溫低於13℃也逐漸停止生長。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18——25℃。這種水溫條件,大連市各沿海5月——— 10月水溫常在適宜范圍。盛夏高溫期很短,最高也不超過35℃(如高於35℃便會出現死亡),所以有利於對蝦養殖並能獲得高產。每年從4月下旬後期開始陸續納潮養水,准備放養。對蝦放養的日期的選擇,直接受天氣條件的制約,要求池水溫度穩定通過15℃,所以應抓住有利時機,(大連地區5月中下旬≥15℃) 放養仔蝦。因為對蝦在7月底以前,特別是5——6月生長最快。要想獲得高產,放苗是關鍵。放苗時,應選擇以晴為主的微風天氣,放養後5天內最好無雨,因為對蝦在2——40‰鹽度海水中均能生活,但鹽度突然變化時對對蝦的生長有很大影響。所以對蝦在養殖中,應十分注意根據天氣的變化調整水中鹽度和氧氣溶解量。進入8月中旬,對蝦個體已經長大,耗氧量很大。加之高溫,是蝦浮頭易發期。因為在此期間餌料的投放量過大。不僅會使殘存餌料變質氧化,還會產生硫化氫有毒物質。如換水少或不及時,就容易發生浮頭。1988年7月22日——8月15日,大連市出現乾旱、高溫天氣,特別是8月9日——14日連續6天氣溫都在30℃以上,這種反常氣象條件不僅影響對蝦的生長速度,而且還造成了大批對蝦浮頭。夏季最怕連陰雨(霧)天,在這樣的天氣,水中缺氧,這時要利用潮流或人工提水設 備,勤換水。 另外,在汛期還要防止突然暴雨洪水浸人,產生兩個方面的危害:一是降低鹽度,危及對蝦生存;二是使海水「層化」,高鹽層在下,低鹽層在上,造成養殖層嚴重缺氧,必須及時換水。在對蝦的收獲期,當深秋水溫高於13℃應及時捕撈。因為13℃時對蝦基本停止生長,水溫再降下去,對蝦就會鑽人泥沙中去。為了搞好對蝦養殖,抓住對蝦的放養及生長季節,人為控制溫度、鹽度、光照、對流等小氣候,及時收聽天氣預報,是提高產量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好途徑。
南美白對蝦(PenaeusVannamei),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為開拓淡水養殖新品種,2000年在上海市奉賢縣柘林鎮天富養殖場淡水條件下養殖南美白對蝦獲得成功,經濟效益顯著。現將初試情況介紹如下:
一、試驗條件
1.場地選擇:本試驗點選擇在上海市奉賢縣柘林鎮遠離海水養殖區的天富養殖場內,以西進水東排水的土池一隻,規格:31m×103.7m,面積4.83畝,軟泥底質,水深1.2m—1.8m,進排水方便。另外配備一隻5m×20m的馴化暫養池一隻,面積0.15畝,水深1m,具備進排水條件。
2.養殖設施:大池配備3kw葉輪式增氧機一台,1.5kw水泵一台,共用納水機口一座,餌料檢查台2隻以及其它專用工具等。馴養小池配備小型沖氣式增氧設備一套,加熱器具一套以及餌料檢查台2隻。
3.苗種來源:選擇優質、健康、規格齊全的人工培育蝦苗為試驗對象,蝦苗規格為0.6cm,苗種來自福建廈門。
4.附助材料:①「真光元PSH菌」生物凈化劑:以姬蒲草為載體接種「PSH菌」特製而成,乾粉每克含「PSH菌」量3.6×105個。②「對蝦克毒王」防病葯物:用中草葯人工配製而成。
二、試驗方法
1.養前准備:
①清塘消毒:進水前將池塘殘存水排干後暴曬2—3d,每畝用100kg生石灰改良蝦塘底質,進水30cm泡塘2—3d後排干,再進水 20cm後用有效含氯60%漂白精20ppm全池潑灑消毒,48小時後再用5—10kg/畝茶粕滅害。②進水培養基礎飼料:蝦池進水到60cm時,每畝用尿素1kg、磷肥0.1kg,按20∶1氮磷比培養基礎餌料,調節水色為黃綠色和黃褐色,透明度控制在40cm—50cm。③生物接種:於放苗前7— 10d時,用潑灑法將「PSH菌」均勻潑灑於池水內,並開動增氧機攪水2—3小時,以均衡菌量分布,利於培養優勢菌種,用量每立方水體5ppm,放苗後 60d再重復使用一次。④添加濃縮海水:放苗前在池水中添加少量濃縮海水,使池水比重達到1.001,以確保苗種入池的成活率。用量每立方水體加17‰濃縮海水11kg。
2.苗種馴養
①進苗時間:蝦苗自4月16日空運到上海,進苗規格0.6cm。當天放入大棚一級馴養池。②苗種適應性馴養:蝦苗入一級大棚馴養池時,池水溫度用加熱器保持在19℃—20℃,PH值為9.0,海水比重1.008,放入蝦苗後穩定池水48小時,以後每天換水5%左右,通過20d保溫淡化馴養,逐步將海水比重降到1.003左右,為二級馴養作準備,當蝦苗規格在1.5cm—2cm左右時,再將蝦苗投入棚外水池二級馴養。二級馴養放苗時,池水自然水溫在17℃—19℃左右,PH值8.8,海水比重1.002。蝦苗入二級馴化池穩定24小時後每天逐步加淡水5%—10%,進行自然溫度和低鹽度的適應性馴化,經過15d二級馴化,當比重穩定在1.001時,即移苗到大池內養殖。
3.放養密度:大棚內一級馴養池放苗規格0.6cm,每立方水體放苗1萬尾左右。二級馴養池放苗規格為1.5cm—2cm,每立方水體放苗900尾左右。經二級馴化後入大池的蝦苗規格平均為2.8cm,每畝放苗密度為2.19萬尾。
4.水環境管理:養殖前期以添加水為主,每隔3d加水5cm—8cm,逐步提高池水水位,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養殖中期隔天加水8—10cm,適量排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養殖後期每天加水5cm—10cm,3d大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30cm左右,透明度控制在 20cm左右。高溫悶熱天氣每天開增氧機二次,每次不少於2h。平常經常檢查水質變化狀況,及時調節水質。
5.飼料管理
①馴養期飼料管理:馴養期由於大棚內放苗量高達1萬尾/m3,所以飼料要求較為嚴格,一級馴養期間主要投喂育苗專用配合飼料,日投喂量為每萬尾7g;二級馴養期投喂30%,用20網目過濾的豆粕粉及70%全價一號合成配合飼料,日投喂量為每萬尾80g。②養成期餌料管理:苗期體長在3cm以內時,投喂豆粕和全價合成配合飼料1號各50%,日投喂量為每萬尾0.4kg;體長在4cm—6cm時,投喂全價合成配合飼料2號,日投喂量為每萬尾 1kg—3kg;體長在6cm以上時,主要投喂3號配合飼料,捕撈前三天,日投喂淡水螺螄0.5t,投喂量參照《中國對蝦養成操作規范》,並根據餌料台檢查的實際攝食情況以及水質、溫度和蝦蛻皮狀況作相應調整。
6.日常檢測:堅持早晚巡塘檢查,一是檢查觀察蝦池水環境變化及對蝦活動情況,及時調節水質;二是檢查觀察餌料台的攝食狀況,及時調整當日投喂量;三是觀察有無缺氧浮頭現象,發現情況及時加註新水及開啟增氧機;四是檢查觀察是否有病蝦出現,發現蝦病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五是檢查蝦塘滲漏情況,防止塌塘造成損失。
7.病害預防:堅持以防為主,重視綜合防病工作。一是在投喂植物飼料及顆粒飼料時,以一星期為一療程,在顆粒飼料中拌入2—3‰「PSH 菌」以預防對蝦的腸道性疾病;二是在上述餌料中拌入1—2‰的「對蝦克毒王」葯物,以提高對蝦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三是定期在池水中潑灑「PSH菌」以穩定有益菌優勢,抑制異養菌繁殖,減少發病率。
三、小結與討論
1.南美白對蝦在淡水條件下養殖成功與否取決於苗種的二級馴化技術。放苗前必須根據苗種規格採取相應的馴化措施,馴化時間為25—35d,以確保馴養蝦苗的質量和規格達到純淡水養殖的要求。
2.重視過渡性水質的調節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在放苗前可適量調節養成池池水比重至1.001,無條件的地區可適當延長在0比重條件下的馴養時間5—10d,以增強苗種的過渡性適應能力,提高存活率。
3.注重水質管理。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水質良好,水色保持黃褐色或黃綠色,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之間,PH值控制在7.8—8.6之間,每天進排水量控制在5cm—10cm左右,並根據水質情況靈活調節。
4.良好的池塘微生態環境是獲得南美白對蝦高產高效的有力保證。放苗前在池水中接種培養有益菌種,具備降解池水氨氮、保持PH穩定、抑制病原菌數量的作用。
5.抓好飼料管理是確保對蝦正常生長的重要環節。南美白對蝦的食性較廣,為雜食性蝦類。在養殖過程中,可根據各地飼料資源情況靈活選擇。本試驗中配合飼料用量為92.6%,鮮活餌料用量為7.4%,投飼量主要根據實際的攝食情況以及水質、溫度而定,做到多餐少投以不留殘餌為原則。主要通過設置飼料台,每天檢查二次,視殘餌量確定投餌量,保證對蝦吃飽吃好,避免飼料浪費和污染水質。
6.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溫度要求較高,放苗不宜過早,無暖棚保溫馴養條件的地區,應在5月中旬以後水溫在20℃以上時馴養或放苗。有加熱條件的可適當提前馴養。
7.在投喂葯餌時,要注意拌葯方法,首先應將葯物充分溶解於水,水量為待拌餌料量的10%,以顆粒餌料能吸收又不沾手並撒得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