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坐標距離計算公式
公式為:d²=|x1-x2|²+|y2-y1|²,∴d=√{(x2-x1)²+(y2-y1)²}。
運用勾股定理來計算距離。
(x1,y1)到(x2,y2)距離計算步驟,
x2-x1=縱向長度=勾邊,
y2-y1=橫向長度=股邊,
勾平方+股平方=弦平方,
弦平方開根=弦邊=長度。
(1)位置和坐標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中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並且直角邊中較小者為勾,另一長直角邊為股,斜邊為弦,所以稱這個定理為勾股定理,也有人稱商高定理。
在平面上的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邊長的平方加起來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如果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分別是 a和b,斜邊長度是c,那麼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a²+b²=c²
② 全站儀具體使用方法和坐標計算
全站儀的功能介紹
1、角度測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進行水平角、豎直角的測量。
(2)方法:與經緯儀相同,若要測出水平角∠ AOB ,則:
1)當精度要求不高時:
瞄準 A 點——置零( 0 SET )——瞄準 B 點,記下水平度盤 HR 的大小。
2)當精度要求高時: —— 可用測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驟同用經緯儀操作一樣,只是配置度盤時,按「置盤」( H SET )。
2、距離測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
PSM 、PPM 的設置 —— 測距、測坐標、放樣前。
1)棱鏡常數(PSM )的設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鏡),-30mm (國產棱鏡)
2)大氣改正數( PPM )(乘常數)的設置。
輸入測量時的氣溫( TEMP )、氣壓( PRESS ),或經計算後,輸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測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儀鏡點至棱鏡鏡點間高差及斜距)
(2)方法:照準棱鏡點,按「測量」( MEAS )。
3、坐標測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
(1)功能:可測量目標點的三維坐標( X , Y , H )。
(2)測量原理
若輸入:方位角 ,測站坐標( , );測得:水平角 和平距 。則有:
方位角:
坐標:
若輸入:測站 S 高程 ,測得:儀器高 i ,棱鏡高 v ,平距 ,豎直角 ,則有:
高程:
(3)方法:
輸入測站 S ( X , Y ,H ),儀器高 i ,棱鏡高 v ——瞄準後視點 B ,將水平度盤讀數設置為 ——瞄準目標棱鏡點 T ,按「測量」,即可顯示點 T 的三維坐標。
4、點位放樣 (Layout)
(1)功能:根據設計的待放樣點 P 的坐標,在實地標出 P 點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樣原理
1)在大致位置立棱鏡,測出當前位置的坐標。
2)將當前坐標與待放樣點的坐標相比較,得距離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縱向差值Δ X 和橫向差值Δ Y 。
3)根據顯示的 dD 、dHR 或ΔX 、ΔY ,逐漸找到放樣點的位置。
5、程序測量( programs )
(1)數據採集 (data collecting)
(2)坐標放樣 (layout)
(3)對邊測量(MLM)、懸高測量(REM)、面積測量(AREA)、後方交會(RESECTION) 等。
(4)數據存儲管理。包括數據的傳輸、數據文件的操作(改名、刪除、查閱)。
§ 7.2 TOPCON GTS-312 全站儀使用簡介
一、儀器面板外觀和功能說明
面板上按鍵功能如下:
——進入坐標測量模式鍵。
◢ ——進入距離測量模式鍵。
ANG ——進入角度測量模式鍵。
MENU ——進入主菜單測量模式鍵。
ESC ——用於中斷正在進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級菜單。
POWER ——電源開關鍵
◢ ◣ ——游標左右移動鍵
▲ ▼ ——游標上下移動、翻屏鍵
F1 、 F2 、 F3 、 F4 ——軟功能鍵,其功能分別對應顯示屏上相應位置顯示的命令。
顯示屏上顯示符號的含義:
V ——豎盤讀數;HR ——水平讀盤讀數(右向計數);HL ——水平讀盤讀數(左向計數);
HD ——水平距離; VD ——儀器望遠鏡至棱鏡間高差; SD ——斜距; * ——正在測距;
N ——北坐標,x ; E ——東坐標,y ; Z ——天頂方向坐標,高程H 。
二、全站儀幾種測量模式介紹
1、角度測量模式
功能:按 ANG 進入,可進行水平角、豎直角測量,傾斜改正開關設置。
第 1 頁 F1 OSET :設置水平讀數為:0°00ˊ00"。
F2 HOLD :鎖定水平讀數。
F3 HSET :設置任意大小的水平讀數。
F4 P1↓: 進入第 2 頁。
第 2 頁 F1 TILT :設置傾斜改正開關。
F2 REP : 復測法。
F3 V% : 豎直角用百分數顯示。
F4 P2↓: 進入第 3 頁。
第 3 頁 F1 H-BZ :儀器每轉動水平角 90°時,是否要蜂鳴聲。
F2 R/L :右向水平讀數 HR/ 左向水平讀數 HL 切換,一般用 HR 。
F3 CMPS :天頂距 V/ 豎直角 CMPS 的切換,一般取 V 。
F4 P3↓:進入第 1 頁。
2、距離測量模式
功能:按 ◢ 進入,可進行水平角、豎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及 PSM 、 PPM 、距離單位等設置。
第 1 頁 F1 MEAS :進行測量。
F2 MODE :設置測量模式, Fine/coarse/tragcking(精測/粗測/跟蹤)。
F3 S/A : 設置棱鏡常數改正值( PSM )、大氣改正值( PPM )。
F4 P1 ↓:進入第 2 頁。
第 2 頁 F1 OFSET :偏心測量方式。
F2 SO :距離放樣測量方式。
F3 m/f/i :距離單位米 / 英尺 / 英寸的切換。
F4 P2↓: 進入第 1 頁。
3、坐標測量模式
功能:按 進入,可進行坐標( N , E , H )、水平角、豎直角、斜距測量及 PSM 、 PPM 、距離單位等設置。
第 1 頁 F1 MEAS :進行測量。
F2 MODE :設置測量模式, Fine/Coarse/Tracking 。
F3 S/A :設置棱鏡改正值( PSM ),大氣改正值( PPM )常數。
F4 P1↓:進入第 2 頁。
第 2 頁 F1 R.HT :輸入棱鏡高。
F2 INS.HT :輸入儀器高。
F3 OCC :輸入測站坐標。
F4 P2↓:進入第 3 頁。
第 3 頁 F1 OFSET :偏心測量方式。
F2 ———
F3 m/f/i: 距離單位米 / 英尺 / 英寸切換。
F4 P3↓:進入第 1 頁。
4、主菜單模式
功能:按 MENU 進入,可進行數據採集、坐標放樣、程序執行、內存管理(數據文件編輯、傳輸及查詢)、參數設置等。
三、全站儀功能簡介
測量前,要進行如下設置——按 ◢ 或 ,進入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模式,再按第 1 頁的 S/A ( F3 )。
1、棱鏡常數 PRISM 的設置——進口棱鏡多為 0 ,國產棱鏡多為-30mm。(具體見說明書)
2、大氣改正值 PPM 的設置——按「 T-P 」,分別在「 TEMP. 」和「 PRES. 」 欄,輸入測量時的氣溫、氣壓。(或者按照說明書中的公式計算出 PPM 值後,按「 PPM 」直接輸入)。
說明: PRISM 、 PPM 設置後,在沒有新設置前,儀器將保存現有設置。
(一)角度測量
按 ANG 鍵,進入測角模式(開機後默認的模式),其水平角、豎直角的測量方法與經緯儀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照準目標後,記錄下儀器顯示的水平度盤讀數 HR 和豎直度盤讀數 V 。
(二)距離測量
先按 ◢ 鍵,進入測距模式,瞄準棱鏡後,按 F1 ( MEAS ),記錄下儀器測站點至棱鏡點間的平距 HD 、鏡頭與鏡頭間的斜距 SD 和鏡頭與鏡頭間的高差 VD 。
(三)坐標測量
1、按 ANG 鍵,進入測角模式,瞄準後視點 A 。
2、按 HSET ,輸入測站 O 至後視點 A 的坐標方位角 。
如:輸入 65.4839 ,即輸入了 。
3、按 鍵, 進入坐標測量模式。按 P↓, 進入第 2 頁。
4、按 OCC ,分別在 N 、 E 、 Z 輸入測站坐標( X0 ,Y0 ,H0 )。
5、按 P↓,進入第 2 頁,在 INS.HT 欄,輸入儀器高。
6、按 P↓,進入第 2 頁,在 R.HT 欄,輸入 B 點處的棱鏡高。
7、瞄準待測量點 B ,按 MEAS ,得 B 點的( XB ,YB ,HB )。
(四)零星點的坐標放樣(不使用文件)
1、按 MENU ,進入主菜單測量模式。
2、按 LAYOUT ,進入放樣程序,再按 SKP ,略過使用文件。
3、按 OOC.PT ( F1 ),再按 NEZ ,輸入測站 O 點的坐標( X0 ,Y0 ,H0 );並在 INS.HT 一欄,輸入儀器高。
4、按 BACKSIGHT ( F2 ),再按 NE/AZ ,輸入後視點 A 的坐標( xA , yA );若不知 A 點坐標而已知坐標方位角 ,則可再按 AZ ,在 HR 項輸入 的值。瞄準 A 點,按 YES 。
5、按 LAYOUT ( F3 ),再按 NEZ ,輸入待放樣點 B 的坐標( xB , yB,HB )及測桿單棱鏡的鏡高後,按 ANGLE( F1 )。使用水平制動和水平微動螺旋,使顯示的 dHR=0°00ˊ00",即找到了 OB 方向,指揮持測桿單棱鏡者移動位置,使棱鏡位於 OB 方向上。
6、按 DIST ,進行測量,根據顯示的 dHD 來指揮持棱鏡者沿 OB 方向移動,若 dHD 為正,則向 O 點方向移動;反之若 dHD 為負,則向遠處移動,直至 dHD=0 時,立棱鏡點即為 B 點的平面位置。
7、其所顯示的 dZ 值即為立棱鏡點處的填挖高度,正為挖,負為填。
8、按 NEXT ——反復 5 、6 兩步,放樣下一個點 C 。
1.1直線上各中樁坐標計算
當需要放樣的P點位於直線上時,有兩種情況:位於YZ(HZ)之間和ZY(ZH)之間,或者位於公路QD和ZH(ZY)之間,其計算方法相同,公式如下:
式中 為該段直線的起點(可以是YZ,HZ,或QD)坐標
為要求的P點與該段直線起點的樁號差(距離)
1.2 單圓曲線上各中樁坐標計算 當需要放樣P點位於單圓曲線上時,其坐標計算如下:
式中 為ZY點坐標, 為圓曲線半徑
為P點與ZY 點的樁號差(弧長)
當路線左轉時,取「-」,反之取「+」
1.3 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上各中樁坐標計算
當P點位於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時,又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3.1 ZH到HY段
式中
為ZH點坐標
為P點與ZH點樁號差, 為緩和曲線長
當路線左轉時,取「-」,反之取「+」
1.3.2 HY到YH段
式中 為HY點坐標
為P點與ZH點樁號差, 為緩和曲線長
當路線左轉時,取「-」,反之取「+」
1.3.3 YH到HZ段
式中,
為HZ點坐標, 為HZ點與P點的樁號差
當路線左轉時,取「+」,反之取「-」
1.4 復曲線上各中樁坐標計算
1.4.1
當復曲線中間不設緩和曲線時,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計算:對於第一緩和曲線、第一段圓曲線以及第二緩和曲線,分別用公式(3)、公式(4)和公式(5)計算;對於第二段圓曲線,用公式(2)計算,計算時將公式(2)中的
換成 , 分別為第一圓曲線和第一緩和曲線長度,左轉取「-」,右轉取「+」。
1.4.2 當復曲線中間有緩和曲線時,即構成卵型曲線。
如圖2,緩和曲線AB的長度為 ,A、B點的曲率半徑分別為 和 , 為緩和曲線上曲率為零的點,AB段內任意點的坐標從
點推算。對於這種曲線來講,主要是計算中間緩和曲線上各點的坐標,而兩側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的計算方法與前述內容相同,此處不再細述。
則,
式中, 為第一、第二緩和曲線長度。
為大圓,小圓半徑。
1.4.2.1 當 時
如圖2(a),設A點(YH1)的坐標為( ),由公式(4)計算得到,切線方位角 用下式計算:
式中, 為半徑為 的圓曲線的曲線長。
點的坐標為:
式中,
的切線方位角
1.4.2.2 當 時
如圖2(b), 點的坐標
式中,
的切線方位角
1.4.2.3 內任意點坐標
計算出 點的坐標及切線方位角後,當 時,用公式(3)計算上任意點坐標;當 時,用公式(5)計算,式中 為中間緩和曲線上計算點至
點的曲線長, 相應換成 。 2. 公路橫斷面上各點坐標計算
當要放樣的點P位於中線以外時,則應位於某中樁的橫斷方向上,此時P點所對應中樁的坐標可由前述方法計算,此處視為已知,記作
P點到其所對應中裝的距離D也應為已知,同時P點位於左幅或是右幅也應已知。這里僅列出需放樣的點位於直線、圓曲線及緩和曲線上的情況,當需放樣點位於復曲線或卵型曲線上時,計算方法與此類似,只是須把相應方位角進行轉換,此處不再詳述。
2.1 P點對應的中樁位於直線上時:
式中, http://www.gongcheng.org 為P點對應中樁的坐標
P點位於左幅時,取「-」,反之取「+」
本節其餘符號與前述相同
2.2 P點對應的中樁位於單圓曲線上時
式中,第一個「±」號,路線左轉取「-」,右轉取「+」
第二個「±」號,P點位於左幅時,取「-」,反之取「+」
2.3 P點對應的中樁位於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上時,2.4 分三種情況:
2.3.1 ZH到HY段
式中 為ZH點坐標
為P點對應的中樁與ZH點樁號差, 為緩和曲線長
第一個「±」號,路線左轉取「-」,右轉取「+」了 第二個「±」號,P點位於左幅時,取「-」,反之取「+」
2.3.2 HY到YH段
式中 為HY點坐標 為P點對應的中樁與HY點樁號差, 為緩和曲線長
前兩個「±」號,路線左轉取「-」,右轉取「+」
第三個「±」號,P點位於左幅時,取「-」,反之取「+」
2.3.3 YH到HZ段
式中 為HZ點坐標
為HZ點樁號與P點對應的中樁樁號差, 為緩和曲線長
第一個「±」號,路線左轉取「+」,右轉取「-」
第二個「±」號,P點位於左幅時,取「-」,反之取「+」
3 計算示例
已知JD9(2006,2007),JD10(2250,3140),JD11(1865,4250 ) JD10里程K16+062.25 ,
求:各主點坐標;K15+400 K15+900 K16+700 中樁及左側距中樁7.5m處點的坐標
解: A9,10=77°50′47.56〃 D9,10=1158.976 m
A10,11=109°07′44.19〃 D10,11=1174.872 m
路線轉角 =31°16′56.63 各曲線要素值經計算為
m m 3°26′15.89〃
m m
由於JD10里程為K16+062.25,所以各主點里程為 ZH K15+211.897 HY K15+511.897 YH K16+576.849
HZ K16+876.849 QZ K16+044.373
各主點坐標計算如下:
ZH點 由公式(1)
77°50′47.56〃 代入,得
X=2070.975 Y=2308.706
HY點 由公式(3)
77°50′47.56〃 代入,得
X=2128.247 Y=2603.140
YH 點 由公式(4)
77°50′47.56〃 代入,得
X=2063.949 Y=3658.101
HZ 點 由公式(1)
109°07′44.19〃 代入,得
X=1971.343 Y=3943.399
YH 點 由公式(5)
109°07′44.19〃 代入,得
X=2063.949 Y=3658.101
與公式(4)計算結果相同
K15+400 位於ZH到HY 段
中樁坐標 X=2109.128 Y=2492.894
左側7.5m X=2116.495 Y=2491.488
K15+900 位於HY到YH段
中樁坐標 X=2157.104 Y=2989.778
左側7.5m X=2164.604 Y=2989.801
K16+700 位於YH到HZ 段
中樁坐標 X=2028.132 Y=3775.919
左側7.5m X=2020.996 Y=3773.610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放樣點的坐標計算問題是實際工程中的最基本問題,採用本文所述的計算方法,計算結果比較准確和迅速。
③ 占星學計算方法(出生坐標、9大行星的位置的關系)
一、「占星學」的天文學基礎
自古占星學和天文學是密不可分的,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占星學與天文學的關系。至少我們可以這樣說,五百年前彼此是同一家的,最早占星學和天文學的是沒有分別的。因為觀測天象的人,是因為占星的需要才去做的,並沒有人專門觀測天象而不佔星的。占星學和天文學可說是在同一片天空、以不同的看法研究。
到科學革命之後,開始有一些科學家視占星學為古代落後的迷信,而與占星學分道揚鏢,所以就出現了一群只關心天上星星的人,不管它們與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是否有關連。到了現在,占星學家為了更精確地知道星體的位置,大多有天文的知識作為基礎,所用的數據也都經過精確的天文運算,只可惜現代大多天文學家已失去了占星的能力。
占星學和天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占星學必需仰賴天文的觀測及計算來算出星體的位置。所以,要學會占星學,必需先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識。要了解占星術,就必須了解占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實際上的天文星體之間相互關連。
●行星與行星的關連在星座、宮位上
占星學是以地球為中心的,雖然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地球是繞太陽而公轉,但是占星學家所關心的是其它星體與地球的關系,所以占星學大部分的計算都是以地球為中心,也就是以事情發生的地點為計算的基準點。
星體為影響力的來源:占星學家認為,天上的星體會影響地球上發生的事物,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影響的方式,但是可以說星體是影響力的來源。而星座及宮位則是用來測量的工具,星座代表12種基本原型象徵,宮位則表現人與世間接觸的12種基本場景。
至於如何去估量星體的影響力,在占星學上主要有兩種工具,其一是大家所熟悉的星座,也就是將黃道帶由春分點分為十二等分的區間;其二是宮位,也就是將黃道帶由上升點分為十二分的區間;所有的星體都會落入某一個星座和某一個宮位。再依星體間的關系~各星體由地球上看去,之間有夾一個角度;可能是零度,也可能是一百八十度,這也就是占星學上所謂的相位。
●星圖架構
將占星學的語言用詩及哲學融入星圖當中。假想你是剛來到世上的嬰孩。
人的實體發生在我們周圍展開意義的地平線之內。他將天劃分為在我們意識中可見的天,及地以下無意識不可見天。整個天空,也就是「宇宙」,繞著我們每天從東到西旋轉。將太陽、月亮、星星及黃道帶過我們的天際,代表人類經驗的反復改變。在我們當地天空的正上是天頂。他代表著我們將去的地方及未來。相反的,在下面經過地球中心到另一方對應該點是天底。這是過去,我們所來之處,也是我們將回歸的地方。從旋轉天的不可動的極軸到天頂及天底,且水平線正交的是南北的子午線〈meridian〉。這就是我們與宇宙中樞相連處,也是我們的時間及歷史線。子午線及水平線相交,將我們的天空切出四個象限。這就是我們所背負的十字架及所分配的命運。
星座(原型)
星座通常是指天上的星群,對於地球來說是固定不動的,將它們聯機並以圖形方式記憶起來,用以辨別天體的方位。
黃道12星座是88個星座中位於黃道帶上的12個星座。在占星學中,星座所代表的義意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詞,代表12種基本的模式及表現的形式。而現在一般人所說的太陽星座,則是以太陽為基準,將12星座當作原型的分類,跟天球上的12星座是不同的。彼此是兩個層次。
星體(作用力)
占星學中,所謂的星體是指太陽系中離我們比較近的星球,它們離地球比較近、引力大、影響也較直接。例如:月亮的運行和潮汐及女子生理周期有關,大地震大多是木星、冥王星及天王星成90度的夾角,都證明了星體對地球的影響。占星學中,星體是推動的力量、一個人的各種能力及人生舞台上的演員。
宮位(人生)
宮位則是個人出生時以觀測者的東方地平線為基點畫出的12個區塊。在占星學中,宮位所代表的是個人與後天環境的互動、發生動作的場所以及投入的情境。12個宮位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場景,像自我、家庭、婚姻…等不同的個人與世界的互動情境。
④ XY坐標和經緯度坐標轉換
這個問題可以用EXCEL進行高斯投影換算來解決,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從經緯度B、L換算到高斯平面直角坐標X、Y(高斯投影正算),或從X、Y換算成B、L(高斯投影反算),一般需要專用計算機軟體完成;
2、在目前流行的換算軟體中不足之處,就是靈活性較差,大都需要一個點一個點地進行,不能成批量地完成,給實際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而用EXCEL可以很直觀、方便地完成坐標換算工作,不需要編制任何軟體,只需要在EXCEL的相應單元格中輸入相應的公式即可。
拓展資料:
X和Y坐標分別為計算機顯示屏幕上任意象素或定點的水平和垂直地址。
X和Y坐標分別為計算機顯示屏幕上任意象素或定點的水平和垂直地址。X坐標為沿著顯示屏上水平軸從屏幕最左邊的象素(象素0)開始的特定數字。Y坐標為沿著顯示屏上垂直軸從屏幕最上端的象素(象素0)開始的特定數字。X和Y坐標一起,在屏幕上定位任意特定的象素位置。X和Y坐標也可以相對屏幕上的任意起始點或者屏幕上的任意子集,例如圖像,來指定。在網路上,圖象映射的各個可點擊的范圍由關於圖像左上角的X和Y坐標對指定。
參考資料:xy坐標網路:網頁鏈接
⑤ 知道方位角和距離 怎麼計算坐標
一個已知的坐標,方位角,距離是我們要計算未知點坐標的前提條件,一般情況下,工程圖紙上會給出許多的已知坐標,這時我們需要用坐標反算,計算出坐標方位角,在圖紙上查詢未知點到已知點的距離,再用坐標正算來得出未知點坐標。
計算方法如下:
一:首先設原點的坐標為(A,B),方位角為θ,距離為C,那麼計算坐標(A1,B1)便為A1=A+C.COSθB1=B+C.SINθ。
二:詳解CAD的常規方法
首先我們使用命令ID可以查看點的X,Y,Z坐標,用快捷命令DI就可以知道兩點間的角度以及距離,譬如命令:』_DI指定第一點,再指定第二點:距離,XY平面中傾角,與XY平面的夾角等數據便會出來,然後再用450度減去XY平面中的傾角,就可以得到坐標方位角。
三:坐標正算
設直線12的邊長D12和另外一個端點1的坐標為X1,Y1是已知數,則直線另一個端點2的坐標便為:X2=X1+△X12,Y2=Y1+△Y12(註:△X12,△Y12便是直線兩端點1,2的坐標值之差)
⑥ 坐標,方位角計算公式
坐標方位角=磁方位角+ (±磁坐偏角)。
方位角是衛星接收天線,在水平面上轉0°-360°。 設定方位角時,拋物面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動。 方位角(方位角,縮寫為Az)是用於測量平面中物體之間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 它是從點的北方向順時針方向和目標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度。
(6)位置和坐標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1、按給定的坐標數據計算方位角αBA、αBP
ΔxBA=xA-xB=+123.461m
ΔyBA=yA-yB=+91.508m
由於ΔxBA>0,ΔyBA>0
可知αBA位於第Ⅰ象限,即
αBA=arctg =36°32'43.64"
ΔxBP=xP-xB=-37.819m
ΔyBP=yP-yB=+9.048m
由於ΔxBP<0,ΔyBP>0
公式計算出來的方位角
可知αBP位於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
此外,當Δx<0,Δy<0;位於第Ⅲ象限,方位角=180°+ arctg
當Δx>0,Δy<0;位於第Ⅳ象限,方位角=360°- arctg
2、計算放樣數據∠PBA、DBP
∠PBA=αBP-αBA=129°59'59.03"
3、測設時,把經緯儀安置在B點,瞄準A點,按順時針方向測設∠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測設水平距離DBP,就得到P點的平面位置。
當受地形限制不便於量距時,可採用角度交會法測設放樣點平面位置
上例中,當BP間量距受限時,通過計算測設∠PAB、∠PBA來定P點
根據給定坐標計算∠PAB
ΔxAP=xP-xA=-161.28m
ΔyAP=yP-yA=-82.46m
αAP=180°+arctg =207°4'47.88"
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
∠PAB=αAB-αAP=9°27'55.76"
⑦ 地理坐標的計算方法
子午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子午線或經線。所有通過地軸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為(橢)圓,這就是經線圈。一條經線是一個半(橢)圓弧。所有垂直於地軸的平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緯線。緯線是半徑不同的圓,其中半徑最大的緯線稱為赤道。在地球儀上,通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稱為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儀上,同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緯線長度不相等,緯線標注的度數就是緯度;赤道緯度為零,赤道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在地球儀上,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用經度、緯度表示地面上點的位置叫地理坐標。例如:我國首都北京位於北緯40度和東經116度的交點附近,昆明位於北緯25度和東經103度的交點附近。緯度是地理坐標中的橫坐標,經度是縱坐標。
由地球橢球體上任一點M,引一垂直於點M地平線的直線,其與赤道面相交所構成的夾角稱地理緯度。以赤道為0°,向北、南兩極各以90°計算,向北稱北緯,向南稱南緯。M點經線面與起始經線面間的夾角稱為地理經度。以起始經線為0°,國際上統一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為起始經線,向東、西各以180°計算,向東稱東經,向西稱西經。地球上或地圖上的點位表示為M(,λ)。在地圖上以內圖廓和經緯線網(或分度帶)形式表示。在>1∶10萬地形圖上,地理坐標網以圖廓形式表現,圖廓四角注記經緯度數值,內外圖廓間繪有分度帶。在小比例尺地圖上和<1∶2O萬地形圖上,一般都直接繪有地理坐標網,並注有相應的經緯度數值。以此確定地區或地面點的地理位置。
⑧ 坐標的計算方法及公式
在坐標系中,兩點間的距離是用勾股定理的方法求得的.
設坐標系中的兩點A(X1, Y1).B(X2 Y2).
則兩點間的距離為:AB=√[(X1-X2)^2+(Y1-Y2)^2]
tgθ =(y2-y1)/(x2-x1)
⑨ 求坐標點計算方法
快樂家族刻錄機新春快樂小姐長褲子心力交瘁在是處女座
⑩ 位置的變化量用末位置坐標減去初位置坐標計算,方向呢
方向就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