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雨水量的計算方法
雨水的降落量用自記雨量計(見圖測錄。雨水徑流量可以用設在渠道或管道內的流量計測錄,也可以從雨水降落量推算。推算的方法有多種。雨水管道的匯水面積一般不大,故設計流量的確定常用估算小匯水面積徑流量的方法。一般採用推理公式: 雨水量
Q=сFq=167сFi
式中Q為雨水管道設計流量(升/秒);с為徑流系數(雨水徑流量和降落量的比值);F為匯水面積(公頃);q為設計暴雨強度,以單位面積降雨流量計〔升/(秒·公頃)〕;i為設計暴雨強度,以降雨深度計(毫米/分)。排水管道常分段設計。雨水管道設計段的匯水面積 F可從雨水管道系統平面圖上求得。徑流系數 с根據地面狀況和經驗數據確定,屋面、路面、場地等鋪砌地面可採用0.8或0.9,綠地可採用0.1或0.15,一般按設計規范採用。由於影響徑流系數的因素很多而復雜,故其數值精度不高。
設計暴雨強度根據當地降雨記錄選用。限於經濟條件,不能採用歷史上曾出現的最大值。常先把自記雨量計記錄歸納為暴雨曲線或公式,然後根據設計條件確定設計段的暴雨強度。常用公式為式中 t為降雨歷時(分);p為重現期(年);A、A1、b、C、n為與地區氣象條件有關的參數。可以看出,i值是t時段內的平均強度。一陣雨中有很多t時段和相應的i值,式中的 i值是其中的最大值。設計段的瞬時流量是由排水面上各點的雨水匯集成的,所以設計降雨歷時應當等於匯水面上最遠一點流到計算點的時間。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地面集水時間,其值可以估計,也可藉助某些經驗公式估算,一般在5分鍾左右;另一部分為雨水在管渠內的流行時間,隨流程長短而異,其值可以計算。對同樣的一個歷時(例如10分鍾),每陣雨的相應i值(如i10)不同,大雨值大,小雨值小。重現期p也要影響i值的大小。例如p=2年時的i10值是(i10)2,表明平均每二年出現一次陣雨,它的 i10等於或大於(i10)2;p值愈大, (i10)p愈大。設計重現期的確定,決定於對暴雨積水的容忍程度和經濟條件,對設計雨水管道的選用范圍一般為0.33~2.0年;對設計涵洞一般為 20~50年(見涵洞)。重要幹道、地區或短期積水即能引起嚴重損失的地區,宜採用較高的設計重現期。
值得注意的是,徑流系數有一定的可控性。通過地面的高程規劃,空地的平整、綠化和容許綠地短暫積水,可使徑流系數降低。此外,還可利用地區的湖泊、水塘調蓄雨水量,以減少雨水徑流量。
Ⅱ 下雨量怎麼計算
可以用單位時間在單位面積上雨的體積來表示。所以你可以找一個瓶子,算出瓶口面積S,豎直放在地面,記錄在時間t內瓶內積水的量V,則雨量=V/St
Ⅲ 胸腔積液量怎麼計算
B超顯示11。1cm
Ⅳ 怎麼計算胸腔積液的量
有兩種方法!最好看看書,不要總是來問!第一種,看前肋,第二和第四前肋為界,第四肋下的是少量小於500,2-4肋之間的是中等量約1000 超過第二肋的是大於1500的!還有一種是看肋膈角變頓, 肺門 ,讓後是超過肺門的!意義和前面的差不多!至於閉式引流的話,少的話可以胸腔穿刺!有適應症就可以放管了,沒有具體的數值!看有沒有適應症!
Ⅳ 降雨量怎麼計算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
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5)積水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降雨歷時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續時間,即一場降雨自始至終所經歷的時間。降雨時間是指對應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時段長,在此時間內,降雨並不一定是持續的。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均以min、h計。
(2)降雨強度: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計。
(3)降雨面積:指某次降雨所籠罩的水平面積,以km2計。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強度較集中的局部地區。
雨量的等級劃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於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Ⅵ 降雨量等於地面的積水量嗎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而積水量,顧名思義,兩者不同
Ⅶ 怎樣預計采空區積水面積,積水量
但涌水持續時間短,易疏干。老空水酸度大、鋼絲繩等金屬設備有腐蝕作用。因此采空區積水包含在老空區積水裡。
已採掘的舊巷及空洞內,常有大量積水,而且對井下軌道,水量補給差,屬於「死水」,所以有「掛紅」、酸度大、水味發澀的特點。小窯、金屬支架、鋼絲繩等金屬設備有腐蝕作用。老空水透出一般伴有有害氣體的湧出,一旦突水,來勢兇猛。
小窯老空水一般積存時間長:水壓大,易疏干,不能飲用,而且對井下軌道、金屬支架老空區也叫老塘,是井下采空區和報廢巷道的總稱。老空水酸度大,不能飲用、老空水多以靜貯量為主,猶如地下水庫,涌水量大,破壞性強,稱為老空水,一旦掘透,來勢兇猛,具有很大破壞性,但是涌水持續時間短。老空水常為礦井水災事故的主要原因。老空水特點是
Ⅷ 雨水量為什麼是用毫米來計算的如果降雨1毫米,相當於積水多少呢
雨水量是指每24小時在一平方米上降水總量,用直徑20厘米的雨量筒收集,內有4厘米口徑的量杯,根據上面的刻度讀取降雨量。至於積水,這和當地的排水能力有關系,如果排水能力不足,即使10毫米的小雨也足以形成大面積積水。
Ⅸ 如何將30分鍾的滲水量換算成24小時/km的滲水量
內滲法測滲水量;滲漏水量測方法如下:
F.0.1 混凝土結構無壓管道滲水量測與評定適用於下列條件:
1 大口徑(D1≥1500mm)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無壓管道;
2 地下水位高於管道頂部;
3 檢查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的防水等級標准;無設計要求時,不得有滴漏、線流現象。
F. 0.2 漏水調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施工單位應提供管道工程的「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2 「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應按下列要求進行詳細標示:
1)檢查中發現的裂縫,並標明其位置、寬度、長度和滲漏水程度;
2)經修補、堵漏的滲漏水部位;
3)有滲漏水。但滿足設計防水等級標准允許滲漏要求而無需修補的部位;
3 經檢查、核對標示好的「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應納入竣工驗收資料。
P.0.4 管道內有結露現象時,不宜進行滲漏水檢測。
F.0.5 管道內壁表面滲漏水程度宜採用下列檢測方法:
l 濕漬點:用手觸摸濕斑,無水分浸潤感覺;用吸墨紙或報紙貼附,紙不變顏色;檢查時,用粉筆勾劃出施漬范圍,然後用鋼尺測量長寬並計算面積,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2 滲水點:用手觸摸可感覺到水分浸潤,手上會沾有水分;用吸墨紙或報紙貼附,紙會浸潤變顏色;檢查時,要用粉筆勾劃出滲水范圍,然後用鋼尺測量長寬並計算面積,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3 水珠、滴漏、線流等漏水點宜採用下列方法檢測:
1)管道頂部可直接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測量;側壁或底部可用帶有密封緣口的規定尺寸方框,安裝在測量的部位,將滲漏水導入量測容器內或直接量測方框內的水位;計算單位時間的滲漏水量(單位為L/min或L/h等),並將每個漏水點位置、單位時間的滲漏水量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2)直接檢測有困難時,允許通過目測計取每分鍾或數分鍾內的滴落數目,計算出該點的滲漏量;據實踐經驗:漏水每分鍾滴落速度3~4滴時,24h的滲漏水量為1;如果滴落速度每分鍾大於300滴,則形成連續細流;
3)應採用同際—亡通用的L/(m2 ·d)標准單位;
4)管道內壁表面積等於管道內周長與管道延長的乘積。
F.0.6 管道總滲漏水量的量測可採用下列方法,並應通過計算換算成L/(m2 ·d)標准單位:
1 集水井積水量測法:測量在沒定時間內的集水井水位上升數值。通過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2 管道最低處積水量測法:測量在沒定時間內的最低處水位上升數值,通過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3 有流動水的管道內設量水堰法:量測水堰上開設的V形槽口水流量,然後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4 通過專用排水泵的運轉,計算專用排水泵的工作時間、排水量,並將排水量換算成滲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