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路面設計用的交通量和道路等級確定的交通量有何差別
量和道路等級確定的交通量有何差別
這個你怎麼肯定
⑵ 道路設計時,各種交通量換算的標准車型是哪種車型
一般是小車
⑶ 請問設計時速每小時120公里雙向六車道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是多少這個應該怎麼計算呢
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中規定的計算公式,平均日交通量應該是通過實際的高峰小時的觀察,在加上參考城市的必選參數得到。但是如果沒有也建議可以按照車道的設計通行能力得到。一般設計速度為80km/h的一條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為1694pcu/h,而你所說的120km/h的雙向六車道應該是該高速公路或者是快速路。因此,建議可以考慮1800pcu/h。
同時又是6車道,如果要粗略的計算,就是直接拿可能通行能力乘以六,就應該得到。
如果你要考慮跟精確,可以考慮各種車道的折減系數這個要細說。
⑷ 設計年限內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怎麼計算
誰知道啊,請賜教,急等。
⑸ 市政道路上基層及路面計算方法
面層的寬度就是設計寬度;B值是指本結構層比面層加寬的單側數值,等於上部結構層的厚度總和,因為是雙側,所以×2。如面層厚度為20cm,則基層的寬度為:道路設計寬度+2×20cm;如基層也為20cm,則路床的寬度為:道路設計寬度+2×(20cm+20cm)
⑹ 一道關於設計交通量的計算的題目,有人幫幫忙么
下一年的=本年+本年*增長率=本年(1+增長率)
n是年限 但是是從第二年開始算起 所以是n-1
⑺ 設計交通量有幾種方法
設計小時交通量【design hourly volume】是確定公路等級、評價公路運行狀態和服務水平的重要參數。設計小時交通量越小,公路的建設規模就越小,建設費用也就越低。但是,不恰當地降低設計小時交通量會使公路的交通條件惡化、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增多,公路的綜合經濟效益降低。因此將全年小時交通量從大到小按序排列,設計小時交通量的位置一般採用第30位小時,但對於交通量季節性變動特大的道路,如旅遊用的道路等,交通量排序曲線斜率的緩和段不一定從第30位開始,則應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在第20~40位小時之間。
道路設計交通量用於確定車道數、交叉口選型及設計,交通信號及其他交通設施的設計等。
路面的設計交通量,則以年平均日交通量換算為使用年限內一條車道上標准車軸載的累計有效作用次數為准。
⑻ 如何通過時段劃分計算設計交通量
路段交通量的調查方法
公路等級技術標准採用的交通量是年平均日交通量,它是一晝夜某一斷面來往實際汽車數。公路根據該交通量及其任務、性質分為5個等級。對高等級公路,僅包括高速公路,一級和二級公路。
高速公路:一般能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25000輛以上,並且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一級公路:一般能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5000~25000輛;
二級公路:能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2000~5000輛。
在交通調查中,一般將汽車分為10類:即小型客車、大型客車、小型載貨汽車、中型載貨汽車、中型載貨自卸汽車、中型載貨特種汽車、大型載貨自卸汽車、大型載貨特種汽車、載貨拖拉機、大型載貨汽車。每種汽車應屬於何種分類,交通部工管司提供了交通調查分類圖。交通調查時,只要先熟悉每種汽車應屬於何種類型,便可得出某斷面晝夜混合汽車交通量。
路面結構設計與驗算使用的交通量是標准軸載累計作用次數。實際計算時只將軸載大於2.5kN的汽車軸載計入,小汽車、小型客車對標准軸載影響極小。因此,在進行交通調查時既要考慮如何利用公路部門交通量觀測站提供的混合交通量資料,以便對設計期間標准軸載作用次數進行預估,又要考慮軸載對路面結構的實際影響值。通過研究,提出在汽車交通量調查將混合交通量分為8類:即大型貨車、中型貨車、小型貨車、大型客車、小型客車、拖掛車、集裝箱、大中型拖拉機。
⑼ 交通量如何換算
根據車型換算系數來換算。
換算系數的理解是這樣來的:需要換算車型變化一輛對交通流的影響(速度、密度、延誤等)和標准車型變化一輛對道路交通(速度、密度、延誤等)的影響的比值。
一般用經驗值:
小客車小貨車是1
大客車中貨車是1.5
大貨車2
拖掛車3
畜力車4
摩托車1
自行車 很多地方說法不一樣 0.2-0.7都有
換算系數有很多套,看過幾套都不怎麼一樣...你找找吧,只要有根據就行。
⑽ 如何根據各種汽車的交通量計算軸重軸距和軸載換算來進行路面結構厚度設計
這是建築方面的知識 閱讀一下資料應該 會掌握的更牢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