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肥含量配比方式怎麼計算
化肥含量配比方式怎麼計算?
例如;一袋42% 化肥 n=20 p=12 k=10 用n=46.4%,p=64%(18-46-0),k=60%為原料,各需多少斤,怎麼計算,求大俠指教.。設100斤
K,100*10/60=16.67斤
P,100*12/64=18.75斤
N,p=64%(18-46-0)這里也有氮,18.75*0.64*18/46=4.7
20-4.7=15.3
100*15.3/46.4=32.97斤
16.67+18.75+32.97=68.39斤 不等於100斤,除非再添加31.61不含NPK的物質
② 含量配比怎麼計算
設取50%濃度x ml,89%濃度的y ml
由題意可得:(50%x+85%y)/(x+y)=85%
解得:x:y=4:35
則將濃度50%和89%以4:35比例混合,可得到85%濃度
③ 物料配比計算公式
設X物料有m(kg),Y物料有n(kg)
m*0.5%+n*2.0%= (m+n)*1.5%
移項後得m:n=1:2
④ 化學濃度配比計算
溶液濃度就是指溶質與溶液的比值。這個比值可以是質量的比值也可以是物質的量的比值。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總體積(單位:mol/L)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總質量(單位:%)
⑤ 物料配比計算公式
設X物料有m(kg),Y物料有n(kg)
m*0.5%+n*2.0%= (m+n)*1.5%
移項後得m:n=1:2
⑥ 煉鋼合金配比計算公式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⑦ 配料計算方法
演示快速計算配料的方法:
再生鋁合金 ADC12 配料演示
⑧ 混凝土配合比計算方法
設試驗室配合比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現場砂子含水率為m,石子含水率為n,則施工配合比調整為: 1:(x-y*m-z*n):y*(1+m):z*(1+n)。
要求解的未知數為水泥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石用量,當代混凝土由於普遍摻入礦物摻和料和高效減水劑,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數由傳統的4個變成5個甚至6個。
而所能夠建立的獨立方程式的數量卻還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體積之和等於1立方米這兩個半,因為砂率是要從經驗數據表格中選取的,充其量算半個(全計演算法因創立了干砂漿的概念,增加一個獨立方程,但仍少於未知數的量)。
如果方程式數量少於未知數的量,從數學求解的結果只能夠是無窮多。
假如這是理論配合比:水泥290kg:砂子614.8kg;碎石1267.3kg;水179.8k。
以下是施工配合比;砂子含水率是3%,碎石含水率是1%;每方的量;水泥是290;砂子含水量614.8*3%=18.44kg,砂子用量=18.44+614.8=633.24kg;碎石含水量=1267.3*1%=12.67kg,
碎石用量=12.67+1267.3=1279.97.=179.8-18.44-12.67=148.69kg.
即;水泥:砂子:碎石:水=290:633.2:1279.97:148.69,投料數量0.345立方,水泥100kg:砂子218.34kg:碎石441.37:水51.3kg。
(8)高鉻配比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在設計配合比時,高度關注水泥強度。在設計計算混凝土配合比時,要對標準的水泥強度等級進行應用,對種種不確定因素必須要考慮周全。
將一定的強度富裕量在設計中留設出來,在過去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此環節被稱之為強度保證系數。並且,後續的發展中應該在1.1-1.2范圍內控制其數值。
2、在提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質量的基礎上,也應該確保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一些單位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都是為滿足設計強度而工作。
按照傳統的經驗或者一定的要求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砼強度在試配後只要滿足要求計算通過了,這樣就會提升水泥用量,會導致混凝土徐變增大與收縮裂縫出現,這樣就會將成本增加。
很多工程建設單位在設計混凝土配比的過程中,只是為了實現某種設計強度,根據傳統的經驗或者規范要求完成相應的配合比設計,達到了試配強度要求之後就以為成功了。
其實,這樣做是完全不正確的,所以,應該在相關標准許可的基礎上,將不同的配合比在實驗室內配製出來,以工作性能、質量和經濟等方面出發進行合理的控制與選擇,而且按照不同的評定方法、施工部位進行相應的調整。
努力防止用一個配合比方式完成相同強度的混凝土配製,只有確保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確,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建築行業發展。
⑨ 高爐煉鐵設計 爐料配比如何計算
很簡單的,首先設定一個終渣鹼度范圍,之後計算高爐所食用料的二元鹼度,這樣不斷的調配比就可以了,找到最之和的方案,一般終渣鹼度都在1.2以上。
如果你有電腦公式就好了,很快就能算出來,如果你要是手算的話可就很麻煩了
⑩ 什麼叫配比配比原則
配比:將相關的費用和收入在一定會計期間中相互配合和相互比較的計算程序,稱為「配比」。合理的配比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才能比較正確地計算和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配比原則:
1、支出范圍的配比
企業日常發生的各種支出,應根據其性質及用途與其相應的資金來源相匹配並得到補償,支出與收入相比較,確定經營成果。例如,與產品銷售有關的費用,應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與產品生產和銷售無關的營業外支出、專項工程支出等,應分別從利潤及各種專用基金中得到補償。
2、支出時間的配比
一定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如果應該歸屬於當期產品的成本,則應計入當期的生產、銷售成本之中;如果是不應歸屬於當期產品的費用支出,則即使已經發生或支付,也不能計入當期成本;如果有些費用,即使還沒有發生或支付、但應當計入當期產品成本,也應由本期成本負擔。
配比原則的處理方法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
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配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配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