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糖足怎麼治療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臨床表現,是糖尿病嚴重的血管並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多發生於年齡較大、病程長而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若合並下肢動脈硬化,引起肢體缺血、出現間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夜間痛、嚴重時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導致組織缺血性壞死。若再合並神經病變,下肢感覺減退或消失,局部抵抗力減弱,微小的創傷,如不合腳的鞋擠壓、局部出現胼胝、雞眼處理不當、皮膚輕微外傷即可造成感染。由於痛覺減弱或消失,不能及時發現病變,從而使傷口迅速擴大,造成足部感染,足底潰瘍,足趾足跟壞疽。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周圍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和不良的足部衛生等諸多因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各個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因人而異,並可能還因種族而異;比如,在一些亞洲人群中,周圍血管病變所起的作用可能會輕一些。由於其後果是導致下肢截肢,因此是最可怕的糖尿病並發症之一。
與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機會要高出15-40倍。在老年人中的危險性更高。但如果積極處理,大多數截肢是可以被避免的。
周圍神經病變伴痛覺消失是足部潰瘍最常見的原因。足部的不良衛生是其次的原因。這種類型的神經病變和潰瘍可以完全沒有疼痛。
周圍血管疾病也能引起足部潰瘍。這種潰瘍容易出現疼痛。周圍血管病變是神經性潰瘍癒合困難的主要原因。神經性潰瘍發生於壓力增加的部位,通常是足底面。報道最多的發生部位是因鞋不合適而導致的發生在足趾背面的神經性潰瘍,胼胝的形成也是這種壓力的結果。
為使潰瘍癒合,需降低局部壓力(除去胼胝、穿合適的鞋子,或用減壓墊)。血管性潰瘍好發於趾尖和足跟。
為使潰瘍癒合、需改善血供。應積極控制感染。抗生素的治療常常需要持續多周或數月。應重視對感染和壞死組織的及時清創。難治性潰瘍是最終導致截肢的最常見原因。
常規檢查感覺或足背動脈搏動是發現足處於發生潰瘍危險中的最生要方法。在社區中,最好用5.07/10克Semmes Weinstein單尼龍絲測定感覺。單尼龍絲檢測法是一種既簡單又便宜的感覺檢測方法。當施以10克力時它就會彎曲。
如果病人不能感到這個壓力就可認為這只腳存在感覺喪失。對已明確處於危險中的病人所進行的足部護理的教育應比對其他感覺和循環完好的糖尿病病人的教育更加詳細和實用。
目前,不尚無滿意的治療痛性神經病變的方法。有用的方法包括加強代謝控制和使用簡單的止痛劑,三環類的抗憂郁葯或抗驚厥葯來緩解痛感。可讓病人相信疼痛不是導致截肢的原因。
如血糖控制非常差,足部感染和潰瘍可在無神經和周圍血管病變的情況下因足部衛生差而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加強血糖的控制外,還要囑咐患者穿鞋以減少足部創傷的機會。如穿鞋,必須穿干凈的襪子!
(以上引自「糖尿病指南「)
1) 糖尿病足的定義: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動能力,合並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最常見的後果是慢性潰瘍,最嚴重的結局是截肢。
2)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表現與五個方面病變有關: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
(1) 足部的一般表現:由於神經病變,患肢皮膚干而無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當病人的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發生勞損時,病人繼續行走易致骨關節及韌帶損傷,引起多發性骨折及韌帶破裂,形成夏科關節(Charcot)。X線檢查多有骨質破壞,有的小骨碎片脫離骨膜造成死骨影響壞疽癒合。
(2) 缺血的主要表現:常見皮膚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皮膚乾燥彈性差,靠毛脫離,皮溫下降,有色素沉著,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處可聞血管雜音。最典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當病人患肢皮膚有破損或自發性起水泡後被感染,形成潰瘍、壞疽或壞死。
(3) 糖尿病足潰瘍可按照病變性質分為神經性潰瘍、缺血性潰瘍和混合性潰瘍。神經性潰瘍:神經病變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環良好。這種足通常是溫暖的,麻木的,乾燥的,痛覺不明顯,足部動脈波動良好。並有神經病變的足可有兩種後果:神經性潰瘍(主要發生在足底)和神經性關節病(Charcot關節)。單純缺血所致的足潰瘍,無神經病變,則很少見。神經-缺血性潰瘍這些患者同時有周圍神經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足背動脈波動消失。這類患者的足是涼的,可伴有休息時疼痛,足邊緣部有潰瘍和壞疽。
足潰瘍發生的部位多見於前足底,常為反復遭到機械壓力所致,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保護性感覺消失,患者不能感覺這種異常的壓力變化,不能採取一些保護措施,發生潰瘍後並發感染,潰瘍不易癒合,最後發生壞疽。
3)糖尿病足的分級:經典的分級法為Wagner分級法:0級:有發生足潰瘍危險的足,皮膚無開放性病灶。1級:表面有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感染病灶,常合並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3級: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4級:骨質缺損,部分趾、足壞疽。5級:足的大部或全部壞疽。
4)糖尿病足的檢查:常規檢查感覺或足背動脈搏動是發現足處於發生潰瘍危險中的最重要方法。在社區中,最好用5.07/10克Semmes Weinstein單尼龍絲測定感覺。單尼龍絲檢測法是一種簡單而又便宜的感覺檢測方法。當施以10克的力時,它就會彎曲。如果病人不能感到這個壓力,就可以認為這支腳存在感覺喪失。
電生理檢查:應用神經傳導速度肌電圖檢查,可早期發現90%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一般減慢約15%-30%。
X線檢查:可發現骨質疏鬆或破壞、骨髓炎及骨關節病變等。
5)糖尿病足的治療:
(1) 以預防為主,盡力避免足部損傷,如穿松軟合腳的鞋襪以免磨損皮膚;如視力不佳,不要自剪趾甲;用溫水洗腳以免燙傷等等。
(2) 一般治療:除嚴格控制血糖,提高全身健康水平外,要消除一些已知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如治療高血壓,降低血脂,忌煙等。
(3) 去除水腫:只要有水腫,所有的潰瘍均不易癒合,這與潰瘍的原因無關。可採用利尿劑或ACE-I 治療。
(4) 神經性足潰瘍的治療:90%的神經性潰瘍可以通過保守治療而癒合。關鍵是減輕足的壓力負荷。減輕負荷的定義是避免所有附加於患肢的機械壓力。是使患足癒合的基本要求。可以通過特殊的改變壓力的矯形鞋或足的矯形器改變患者足壓力。另外,要根據潰瘍的深度、面積大小、滲出多少以及是否合並感染等來決定換葯的次數和局部用葯。重要的是能夠識別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足潰瘍的特點,如神經-缺血性潰瘍,一般沒有大量滲出故不宜用吸收性很強的敷料;如合並感染、滲出較多時,敷料選擇錯誤可使創面泡軟,病情惡化;對於難以治癒的足潰瘍,可採用一些生物制劑或生長因子類物質,如Dermagraft。Dermagraft是世界上第一種人皮膚替代產品,它含有表皮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角化細胞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和b-轉運生長因子及基質蛋白如膠原1和膠原2、纖維連接素和其它一些正常皮膚存在的成分。用來治療神經性足潰瘍,促進潰瘍癒合效果較佳。
(5) 缺血性病變的處理:如果血管阻塞不是十分嚴重或沒有手術指征者,可採取保守治療,靜脈滴注擴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葯物。如丹參、川芎嗪、肝素、654-2等;近有人報告,靜脈滴注前列地爾(保達新)和口服培達有較好改善周圍血液循環的作用。前列地爾(保達新)40微克溶於50-250毫升生理鹽水中,於2小時靜脈滴注完畢,每日2次;或前列地爾(保達新)60微克溶於50-250毫升生理鹽水中,於3小時靜脈滴注完畢,每日1次。腎功能不全者應從20微克開始,滴注時間為2小時,每日2次。可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在2-3日內將劑量增加到上述推薦的正常劑量。腎功能不全和有心臟病的病人其滴注液體量應限制在50-100毫升/日,最好用輸液泵滴注。有足供血不足的病人,在感染控制後,應做血管造影然後作血管重建術。血管重建可促進潰瘍癒合,除去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當病人經過各種治療均不成功,或不截肢將威脅病人生命時,截肢也是一種正確的選擇。應根據血管造影或多普勒檢查結果,盡量作下肢較低水平的截肢,以盡量保持下肢功能。一側截肢後,另一側仍有發生潰瘍或壞疽的可能性,因此必須對患者加強有關足保護的教育。
(6) 感染的治療 :有足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有骨髓炎和深部膿腫者,要在監測血糖的基礎上,強化胰島素治療,以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要根據細菌培養的結果和葯物敏感試驗選用合適的抗菌素。表淺組織的感染可給予局部清創和廣譜抗菌素,如頭孢黴素加克林達黴素(克林達黴素可以很好的進入組織,包括很難進入的糖尿病足);不應單獨使用頭孢酶素或喹諾酮類葯物,因為這些葯物的抗菌譜不包括厭氧菌和一些G+細菌。口服治療可以持續數周。深部感染可用上述的抗菌素,但是在開始時應從靜脈給葯,同時還需要外科引流,包括切除感染的骨組織和截肢。
(7) 外科治療:難治性潰瘍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當糖尿病足感染或壞疽影響到足後的大部和中部,外科醫生必須選擇讓患者進行大截肢還是盡可能的保守治療。
(8) Charcot關節病的治療:主要是長期制動,國外已有多種適用於神經性糖尿病足潰瘍和Charcot關節支具。支架可以使病變的關節制動,改變和糾正神經病變所致的足部壓力異常。外科手術治療Charcot關節病,療效不佳,但有人報告:Charcot踝的外科切除、重組和穩定手術的效果是好的。手術包括:切除踝骨和踝關節的殘余物、鬆弛軟組織、足的重排列和固定。6周後除去手術處理的固定物,再用石膏支具固定6周。3個月後以矯正器替代石膏支具讓患者穿特製的鞋。
(9) 高壓氧療法可提高糖尿病足潰瘍癒合率:法國Strasbourg大學醫院Kessler報告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28例足部有慢性潰瘍的糖尿病病人,所有病人均無動脈病臨床症狀,但都有神經病體征。全部病人經3個月規范治療,潰瘍均無改善。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周治療5天,每天2次,共2周)治療結束後治療組病人的潰瘍面積比對照組顯著減小,到第30天兩組病人的潰瘍面積減小無顯著差異,4周後治療組2例病人潰瘍完全癒合,但對照組無一例病人潰瘍完全癒合。延長高壓氧的治療時間是否可進一步提高潰瘍的癒合率,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貳』 輸液泵的使用方法
輸液泵的使用方法:
1、根據醫囑在治療室准備葯液,檢查葯液質量、變質、變色、渾濁、瓶口有無松動、有效期,無誤後鋸開,安多福棉簽消毒,抽吸葯液,按無菌操作原則加葯並混勻.在瓶簽上註明姓名、 床號、添加葯物名稱、劑量,請第二人核對,協助病人採取舒適卧位。
2、根據醫囑調節輸液速度和預定輸液量(按輸液泵面板上的『選擇』調節)。
3、系好止血帶,正確選擇血管,松開止血帶,安多福消毒皮膚, 待干, 准備好輸液貼,系好止血帶,再次安多福消毒皮膚,進行穿刺、正確固定(同輸液操作程序)。
4、記錄輸液泵內葯物,液體容量,輸液速度。
『叄』 如何調節輸液速度使用輸液泵
就是調節精度值,各個輸液泵品牌不一樣操作方法也不一樣你可以看這個視頻操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DE1NDYw.html
還有一個英文版的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0Mjk4MDcy.html
『肆』 為什麼打針要用輸液泵呢
臨床上應根據葯物和患者情況不同配以適當的輸液速度。輸液過快,可能會導致中毒,更嚴重時會導致水腫和心力衰竭; 輸液過慢則可能發生葯量不夠或無謂地延長輸液時間,使治療受影響並給患者和護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常規臨床輸液,普遍採用掛瓶輸液,並用眼睛觀察,依靠手動夾子來控制葯滴速度,不易精確控制輸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要使用輸液泵,科力建元醫療科技公司生產的輸液泵質量還不錯,有不少醫院購買,性價比較高,20年制泵,技術較為領先。 另外,普通輸液器對輸液完畢和輸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故障,如氣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動報警,也不能及時切斷輸液通路,從而產生不良後果。應該及時處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後果。而輸液泵能精確控制輸送葯液的流速和流量,並能對輸液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報警,同時及時自動切除輸液通路。輸液泵的應用有助於減輕醫護工作強度,提高安全性、准確性和工作效率,並提高護理水平。
搜索
輸液泵怎麼引流原則
推注泵使用視頻
停止輸液新規2020
2020門診停止輸液嗎
電子輸注泵是鎮痛泵嗎
輸液泵多少錢一台
『伍』 求護理操作50項視頻 急求
一、手衛生訓練指導二、無菌技術三、生命征監測技術四、口腔護理技術五、鼻飼技術六、導尿技術七、胃腸減壓技術八、灌腸技術九、氧氣吸入技術十、換葯技術十一、霧化吸入療法十二、血糖監測十三、口服給葯法十四、密閉式靜脈輸液技術十五、密閉式靜脈輸血技術十六、靜脈留置針技術十七、靜脈采血技術十八、靜脈注射法十九、經外周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護理技術二十、動脈血標本的採集技術二十一、肌內注射技術二十二、皮內注射技術二十三、皮下注射技術二十四、物理降溫法二十五、心肺復甦基本生命支持術二十六、經鼻/口腔吸痰法二十七、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法二十八、心電監測技術二十九、血氧飽和度監測技術三十、輸液泵/微量輸注泵的使用技術三十一、除顫技術三十二、軸線翻身法三十三、患者搬運法三十四、患者約束法三十五、痰標本採集法三十六、咽拭子標本採集法三十七、洗胃技術三十八、「T」管引流護理三十九、造口護理技術四十、膀胱沖洗的護理四十一、腦室引流的護理四十二、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四十三、產時會陰消毒技術四十四、早產兒暖箱的應用四十五、光照療法四十六、新生兒臍部護理技術四十七、聽診胎心音技術四十八、患者入/出院護理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預防五十、壓瘡的預防及護理
『陸』 使用輸液泵的目的是什麼
一、使用輸液泵的目的
輸液泵是一種能夠准確控制輸液滴數或輸液流速,保證葯物能夠速度均勻,葯量准確並且安全地進入病人體內發揮作用的一種儀器,同時是一種智能化的輸液裝置,輸液速度不受人體背壓和操作者影響,輸注准確可靠,有助於降低臨床護理工作強度,提高輸注的准確性、安全性以及護理質量。
二、使用輸液泵的注意事項
1、詳細記錄輸液泵使用的起始時間、輸液總量、輸液速度以及輸入液體種類、葯物名稱及劑量。使用過程中要經常巡視,注意實際速度與設定速度是否一致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輸液泵一旦發生報警情況,應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3、持續維持輸注的葯液所使用的輸液器每24小時更換一次,防止感染。
4、使用中注意觀察靜脈注射局部皮膚有無紅腫,防止刺激性的葯液外滲引起的組織損害。
5、觀察患者有無寒戰、發紺、發熱等全身反應,如有上述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液,並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輸液泵的發展前景
1、功能會更全面
既能靜脈給葯,也能輸血、輸送腸內營養液等;
2、耗材會更廉價:
無需使用專用的壓力輸液器作為耗材,普通的重力輸液器會更方便,更廉價;
3、安全問題更突出:
使用普通的重力輸液器特容易出現耗材混淆問題 ,由此產生的精度誤差和其他風險極大;
4、使用面會更廣泛
同時解決好了耗材廉價性和安全性之後,所有的床旁輸液都會採用輸液泵,用量將會井噴;
5、監管將會更嚴格
隨著使用數量的增加以及耗材的多元化,輸液泵使用過程會出現大量的醫療事故和醫療風險,國家相關機構就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監管形勢,法規和措施將會更加嚴厲。
『柒』 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輸液器及葯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盡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葯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
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准;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宜充分稀釋,輸完葯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需嚴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輸液泵是安全輸液的一個重大進展,可分為兩大類型;①可攜式或半攜式。適用於家庭、小兒及化療病人等,帶泵注射器即屬此類型。②固定式輸液泵。目前多採用第三代計算機控制導管擠壓定容量輸液泵。有多功能監護及監測系統,體積較大,適用於醫院,輸液容量范圍為1-499ml/小時,還有自動報警裝置。
輸液泵的使用適應症;靜脈高營養,輸入化療葯品、抗生素及對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葯物等,用於重症監護病人,尤其是小兒監護病人。若無上述設備時,則可在滴管內插入一無菌針頭調節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