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怎樣保存最科學
茶葉保管的目的是維持茶葉的新鮮,防止品質下降。
家庭保管茶葉的方法主要有:石灰、木炭除濕保鮮法。找一個可以密閉的容器,在底部放上生石灰或木炭,數量約占容器的1/3,上覆蓋一層布或干凈的紙,將購買來的茶葉放入容器中,將蓋密閉。這種保管方式費用低廉。
低溫保存方法:將購買的茶葉放入家用冰箱中,冰箱的溫度保持在0~5℃,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單獨購一冰箱貯藏茶葉,如果與食品一起混放,要做好茶葉的保護,因為茶葉極易吸入其他物品的異味,要多加幾層包裝,防止串味。冷藏茶葉取出後,應放在常溫環境里回溫一天(24小時),待茶葉溫度與室溫一致時,再打開包裝,取出茶葉飲用。冷藏茶葉取出時,防止茶葉在冷態下與高溫的空氣接觸,茶葉表面附著冷凝水,加快了茶葉品質的下降。
2. 茶葉怎麼保存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些茶葉放著放著它就受潮了或者變質了,這個茶葉如果受潮或者變味,那麼泡出來的茶,這個口感真的是不好了。怎樣才能延長這個茶葉的保鮮度呢?最好的儲存茶葉又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就跟大家探討一下儲存茶葉的這個問題,無論是什麼樣茶葉,它本身是已經烘幹了,那麼茶葉的存放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在受潮的環境下茶葉就很容易吸收潮氣,同時也會吸收一些異味。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改變茶葉的成分,還有這個茶葉品質。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注意茶葉儲存。當然有些好茶這個價格也是挺貴的,如果這個茶葉受潮或者變味,這本身就是一種浪費,這個樣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茶葉的儲存方式,總體上要記住這些關鍵詞,我們必須要牢牢記住這幾個重點。一定要防潮、密封、防壓、避光、防異味。我們在選擇存儲茶葉容器的時候,一般以錫罐、壇,以及有色玻璃瓶為最佳。因為茶葉是怕光的,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不能採用透明的玻璃瓶。也可以採用鐵罐、木盒、竹盒等,如果你選擇竹盒,那就不宜在乾燥的北方使用。
最好的儲存茶葉的方法是什麼呢?如果你是選用不銹鋼茶葉罐,或者是鐵罐儲存茶葉的時候,這里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將茶葉放入容器後,應當擰緊蓋子,保持密封,阻隔空氣進入。只有經過這樣儲存茶葉,可以更好的保持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因這這類方法比較簡單容易實現,從而受到不少茶友的青睞。當然茶葉的品種有很多,其實總體上做好幾個要點也就行了,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到你。
3. 茶葉要如何存放
不同茶葉的存放方法如下:
1、綠茶的保存需要注意避高溫、避光照、防氧化,最好放在冰箱里冷藏,如果要保存一年以上,需放入冷凍室。茶葉放入冰箱前,應該在密封袋內裝入適量的茶葉專用保鮮劑,最好用鋁箔包裝袋。
2、由於紅茶經過發酵,所以保存起來要比綠茶容易得多,只需放在密閉的容器中,注意防潮防高溫就好,有條件的話,建議使用陶罐、紫砂罐保存,使用玻璃瓶的話,要注意防止太陽直射。
3、黑茶保存最需要注意乾燥防潮、通風,日常生活中,黑茶很容易受潮,需要放在乾燥通風、無異味的地方保存。
4、白茶不同於綠茶,不需要存放於冰箱,只要儲存在乾燥的容器內,做透氣通風、乾燥避光處理即可。
5、烏龍茶相對乾燥,但是容易吸濕、吸異味,所以保存時需要注意。
6、黃茶其保存方式與烏龍茶相近,需要注意防濕氣、防異味侵入。
(3)茶儲存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泡茶時容器的選擇:
1、綠茶選透明玻璃杯
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的名貴綠茶,適合用透明玻璃杯泡飲,便於觀察茶葉在水中的緩慢舒展、游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茶舞」。
一二級炒青、珠茶、烘青之類的中高檔綠茶,重在品味或解渴,可用瓷杯泡飲。中低檔綠茶含纖維素多、耐沖泡、茶味濃,適合用茶壺泡飲。如果用茶壺泡飲細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溫,會悶熟茶葉,使茶葉失去清新的香味。
2、紅茶選白瓷或玻璃蓋碗
一般情況下,沖泡高檔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等一般選用白瓷或者玻璃蓋碗,一方面高檔紅茶湯色要求紅艷,白色或者奶白色的瓷器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紅茶的湯色,便於茶客觀賞。另一方面,使用蓋碗沖泡可以發揮紅茶固有的香氣和滋味,無損於茶葉品質,對於品茗聞香都很方便。
3、烏龍茶宜紫砂壺
對於閩南烏龍尤其是鐵觀音來講,除了品茶湯,聞香、賞葉底也很重要,用蓋碗沖泡特別方便茶客觀察葉底和聞香。對於閩北烏龍和廣東烏龍來說,用蓋碗沖泡能凸顯茶葉原本的滋味、香氣,便於觀察葉底,用紫砂壺來沖泡,能使茶湯醇厚,香氣不散。
4. 如何保存茶葉
家庭用茶的保存 家庭選購的茶葉,不論是散裝的或是有包裝的,啟封後一時用不完的,都應立即重新包裝貯藏,才能保持茶葉原有的品質。茶葉的表面疏鬆多孔,極易吸收潮氣和異味(茶葉中的烯萜類物質最易吸收異味)。家庭茶葉的貯存,力求做到防潮與無異味。目前,城市居民中冰箱冰櫃比較普及,凡有冷藏條件的,最好冷藏保存茶葉。家庭如果不具備冷藏條件保管茶葉,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貯存: (1)瓦壇貯茶法 中國是茶葉王國,過去對茶的貯存十分講究。自唐代起就有用瓷瓶貯茶的,趙磷《因話錄》卷五有一段專記御史台兵察廳(又稱茶瓶廳)保存茶的記述,當時以蜀地所產的茶最受歡迎,買下後貯於陶瓶,以防暑濕。這種陶瓶,也叫茶罌,實際是瓷器。唐、宋時的茶器,在考古發掘中,多有發現。較為典型的為鼓腹平底,頸為矩形而平沿口。明代發展了散條,茶的貯藏更為重要。貯藏容器比唐、宋茶瓶更為復雜。主要用瓷或宜興紫砂大陶罌。貯茶方法是,把陶罌洗凈後放在火上烘烤至干,然後把編好的竹葉片若干層置於陶罌底,再將烘乾的茶葉人罌,上蓋竹葉片。最後用宣紙折疊六七層扎於罌口,再蓋厚木板。這說明,古代人貯茶已注意到茶的乾燥和隔絕外界空氣的重要。 在當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家庭貯存茶葉所用材料和方法也有了改進。一般是先用牛皮紙或其他較厚實的紙(切忌用報紙等異味紙張)把茶包好,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過6%(用手捻茶葉易成粉末時的含水量),然後將茶葉放在陶質壇罐的四周,中間放塊狀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視茶葉數量而定,再用軟草紙墊蓋壇四,減少空氣進入。石灰視吸濕程度每過2個月~3個月檢查一次,見塊狀石灰變為粉末時,及時更換。這樣一般可以保持6個月~10個月。如一時沒有塊狀石灰更換,也可用硅膠代替,當硅膠呈粉紅色時取出烘乾(變為綠色)再用。 (2)罐貯茶法 一般用從市面上購買的馬口鐵罐或鐵聽,也可採用原放置其他食品的鐵聽、鐵筒,只要沒有異味的都可使用。最好是有雙層鐵蓋的,以增強防潮性能。有的小鐵聽本來就是貯裝茶用的,外形有圓、方、扁的,千姿百態,大小各異,聽面印有山水、花卉或吉祥圖案,淡雅宜人,既很實用,又可觀賞。用鐵聽貯茶簡單方便,取飲隨意,是當前家庭貯茶最流行和最常用的方法。只要把買回的茶葉放人潔凈的鐵聽即可。為了更好地保持聽內乾燥,可以在貯存茶葉的同時,放入l~2小包乾燥的硅膠。如果是新買的鐵聽,或放過其他食品的鐵罐,可先放少量的茶葉末入內,然後蓋好蓋,存放數日,便能把異味吸盡。用茶葉末擦洗鐵聽也能去除異味。裝有茶葉的鐵聽,應置於陰涼處,不能放在陽光直射或潮濕、有熱源的地方,這一方面既可防止鐵聽氧化生銹,又可抑制聽內茶葉陳化、劣變的速度。 (3)袋貯茶法 塑料袋是當今最普遍和常用的包裝材料,品種繁多,性能各異,價格不高,使用和攜帶方便。因此用塑料袋保存茶葉是目前家庭貯茶最簡便、最經濟實用的方法之一。家庭貯茶選用塑料袋時,首先,必須是適合食品用的包裝袋,非食品袋不能用。其次,袋材要選用密度高的,即選用低壓材料要比高壓的好。第三,袋材要有一定的強度,厚實一些的為好。第四,材料本身不應有孔洞和異味。貯存方法,先用較柔軟的凈紙把茶葉包裝好,再置入塑料袋內。如短時間內不飲用的茶葉,可用以下簡便方法封口:取不怕燒的直尺一把,蠟燭一支,用直尺把塑料袋口疊在需封口處,放在燭光上方以適當距離緩慢移動,即可封好袋口。為減少香氣散失和提高防潮性能,可以套上一層塑料袋,依上法再封口。一般第一次包裝後,再反向套上一隻塑料袋,用繩子紮好袋口,放置於陰涼乾燥處,同樣能達到滿意的貯存效果。近年來,對一些名優茶的貯藏在實踐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有些地方採用三層鍍鋁膜的茶葉袋,在裝茶葉時再加FTS型茶葉專用保鮮劑(保鮮劑與茶葉比例為1:5O),然後密封袋口,其保鮮效果,與抽氣充氮貯存或冷藏相比不相上下。 (4)熱水瓶貯茶法 熱水瓶能保溫,是由於其瓶膽中間真空和內層瓶壁鍍有反射系數極高的鍍層,兩者缺一其保溫性能就大為下降。然而,保溫性不好的熱水瓶,用來貯茶,廢物利用,仍然是有效器皿。貯存方法是,把瓶膽的空間裝滿茶葉,蓋好塞子。若一時不飲用,可用蠟封口,這樣可以保存數月,仍如新茶。利用熱水瓶膽時,隔層不能破損,而且茶葉一定要十分乾燥。當然瓶口破損不能封口的,更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