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統計中數據收集方法方法有哪些
1、普查
普查是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主要調查一定時點狀況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量,搜集那些不能夠或者不適宜用定期全面報表搜集的統計資料,普查的主要特點是不連續調查。
2、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按隨機原則從總體中選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觀察,用以推算總體數量的一種非全面調查。例,對一批燈泡的合格率進行調查,應該採用抽樣調查方式。
3、統計報表
統計報表是按國家統一規定的表式,統一的指標項目,統一的報送時間,自下而上逐級定期提供基本統計資料的調查方式方法。統計報表具有統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點。
4、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是一種專門組織的選中的重點單位進行的非全面調查方式,它是對所要調查的全部單位選擇一部份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1)數據收集系統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統計數據收集在統計工作的整個過程中,擔負著提供基礎資料的任務,所有的統計計算和統計研究都是在搜集數據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統計數據收集是統計工作的基礎環節,是統計分析的前提。
普查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是組織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普查人員,二是頒發一定的調查表格由調查單位自填上報。
作為基礎的統計調查方式,普查具有以下特點: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普查一般要規定調查數據所屬的標准時間;普查工作準備比較充分,數據比較准確,能成為普查後其他調查工作的依據;普查是一次性全面調查,一般在全國或很大范圍內進行。
2. 數據採集與處理的數據處理方式
根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數據的時間空間分布方式的不同,數據處理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要求不同的硬體和軟體支持。每種處理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應當根據應用問題的實際環境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數據處理主要有四種分類方式①根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區分,有聯機處理方式和離線處理方式。②根據數據處理時間的分配方式區分,有批處理方式、分時處理方式和實時處理方式。③根據數據處理空間的分布方式區分,有集中式處理方式和分布處理方式。④根據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區分,有單道作業處理方式、多道作業處理方式和互動式處理方式。
數據處理對數據(包括數值的和非數值的)進行分析和加工的技術過程。包括對各種原始數據的分析、整理、計算、編輯等的加工和處理。比數據分析含義廣。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值計算所佔比重很小,通過計算機數據處理進行信息管理已成為主要的應用。如測繪制圖管理、倉庫管理、財會管理、交通運輸管理,技術情報管理、辦公室自動化等。在地理數據方面既有大量自然環境數據(土地、水、氣候、生物等各類資源數據),也有大量社會經濟數據(人口、交通、工農業等),常要求進行綜合性數據處理。故需建立地理資料庫,系統地整理和存儲地理數據減少冗餘,發展數據處理軟體,充分利用資料庫技術進行數據管理和處理。
近探中國大數據服務中心,專業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應用,經過系統的學習後確實了解了數據處理的各種方式!
3. 有誰可以提供一套可行的關於如何統計OEE的方案,包括各類數據的搜集,匯總,計算方法,各類表格或統計OEE的系統
指標名稱:綜合設備效率 OEE
指標定義:OEE即設備綜合效率,其本質就是設備負荷時間內實際產量與理論產量的比值。
計算公式:OEE=時間稼動率×性能稼動率×良品率
公式注釋:
⑴ 時間稼動率=(負荷時間--停止時間)/負荷時間×100%
其中:
a. 負荷時間 = 工作時間 - 計劃損失時間
b. 計劃損失時間包括計劃停機時間、教育、早會。
c. 停止時間包括停工時間、故障停機時間、工裝更換調整時間、原材料中斷供應等。
⑵ 性能稼動率= (理論節拍×生產數量)/稼動時間×100%
其中:稼動時間= 負荷時間-停止時間
⑶ 良品率= (加工數量-不良數量)/加工數量×100%
4. 數據分析和數據收集 需要什麼方法
一般聽到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的比較多,數據收集聽到相對較少。數據收集一般指數據存儲在各業務系統中,或者手動錄入資料庫里。這里就要提到一個功能叫數據填報。數據填報功能是億信華辰新推出的一款產品,一站式數據分析平台—ABI中數據採集的一個特色功能。數據填報功能可對報表進行數據回填設置,對缺失的數據進行補錄,也可以製作全新的填報表單用於錄入數據,真正的實現了數據分析填報一體化。回填報表支持導入excel數據,讓大數據量填報不再是困擾,同時支持數據審核,確保數據正確性。
億信華辰一站式數據分析平台—ABI,是一款全能型產品,融合了數據源適配、ETL數據處理、數據建模、數據分析、數據填報、工作流、門戶、移動應用等核心功能。其中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又是億信ABI的長處也是其核心功能。億信ABI擁有多種特色分析手段,除了中國式復雜報表、dashboard、大屏報表外,ABI還支持自助式分析,包括拖拽式多維分析、看板和看板集,業務用戶通過簡單拖拽即可隨心所欲的進行探索式自助分析。同時,類word即席報告、幻燈片報告,讓匯報展示更加出彩。億信ABI的數據可視化也是豐富多彩,其報表中內置了上百種可視化元素和圖形。不僅支持80多種統計圖,還囊括了世界、中國各省市的地圖及gis地圖,通過設計與搭配,可衍生出成千上萬種可視化效果。同時abi還支持動態炫酷的酷屏分析,獨特的3D全景視角,自由快捷製作各類互動式常規屏和大屏報表,將創意變為現實。
5. 常見的數據收集方法是實驗法對嗎
教科書第12冊112頁-113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1題。
【知識要點】
⒈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路中獲取;收集數據時需要及時進行記錄,記錄數據可採用畫「√」或畫「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整理數據的方法: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⒉各種統計圖的特點:
條形統計圖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便於對數量的多少直接進行比較
折線統計圖用不同位置的點表示數量的多少,並用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便於反映數量發展變化的趨勢
扇形統計圖以一個圓的面積表示事物的總體,以相應的扇形面積表示各有關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數便於呈現總體與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的密切關系,明確收集、記錄、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
3、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徵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二、教學建議
復習統計的知識圍繞書中的三個問題展開,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討論。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討論,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確各種數據收集、記錄和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通過對第二個問題的討論,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統計圖,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練習與實踐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並說說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讓學生用統計圖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體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統計圖的必要性。
三、知識鏈接
⒈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三上、三下、四上)
⒉平均數(教科書三下)
⒊折線統計圖(教科書四下)
⒋復式統計表、復式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五上)
⒌復式折線統計圖(教科書五下)
⒍扇形統計圖(教科書六下)
四、教學過程
⒈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⑴引導學生回憶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
②對數據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③數據處理、分類和計算。
④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式表示出來。
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路中獲取。
⑵提問:記錄數據有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如選舉中隊長統計選票時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作圖形符號的方法…)
⑶出示填空題。
()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的關系。
()統計圖能清楚地直接比較出數量的多少。
小結:我們學過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時,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數據特點進行選擇。
6. 數據採集系統
我國目前中小容量機組(200 MW及以下)在火電廠中占相當大的比例,這些機組的監控模式為模擬控制系統加以常規儀表為主的數據採集系統。這種監控模式存在著檢修維護工作量大、沒有可靠的歷史記錄等缺點。而且常規模擬儀表也進入老化淘汰期,設備可靠性明顯降低,某些儀表的備品備件也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型機組監控系統的技術改造工作已勢在必行。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內類似系統的研製經驗,開發出一套經濟實用的FDC-Ⅱ型分布式發電廠運行實時數據監測系統,既可用於中小機組技術改造,又可應用於變電站、供電局等電力生產、管理部門。該系統目前已在山東省某150 MW火力發電廠投入實際運行。
1 系統功能與特點
1.1 功能簡介
目前我國國產機組熱控裝置的質量和主輔機的可控性不盡人意,設計、安裝、調試、運行水平等都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一現狀設計了FDC-Ⅱ型分布式發電廠運行實時數據監測系統。它是只有監視功能而沒有控制功能的計算機監視系統,即數據採集系統——DAS〔1〕。
該系統可以採集的發電廠運行數據包括電氣參數和非電氣參數兩類。其中電氣參數主要有電流、電壓、功率、頻率等模擬量,斷路器狀態、隔離開關位置、繼電保護動作信號等開關量以及表示電度的脈沖量等。而非電氣參數種類較多,既可以是採集火力發電廠運行中的各種溫度、壓力、流量等熱工信號,也可有水電廠中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水工信號,還可以採集諸如絕緣介質狀態、氣象環境等其它信號。
該系統還包括用Visual C+ +開發的後台處理軟體,主要有數據處理、資料庫管理、實時監視、異常處理、統計計算及報表、性能分析及運行指導等功能。
1.2 主要特點
該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a. 數據採集通用性較強。不僅可採集電氣量,亦可採集非電氣量。電氣參數採集用交流離散采樣,非電氣參數採集採用繼電器巡測,信號處理由高精度隔離運算放大器AD202JY調理,線性度好,精度高。
b. 整個系統採用分布式結構, 軟、硬體均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數據採集部分採用自行開發的帶光隔離的RS-485網, 通信效率高, 安全性好, 結構簡單。後台系統可根據實際被監控系統規模大小及要求, 構成485網、Novell網及Windows NT網等分布式網路。由於軟、硬體均為分布式、模塊化結構,因而便於系統升級、維護, 且根據需要組成不同的系統。
c. 數據處理在Windows NT平台上採用Visual C+ +語言編程,處理能力強、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實現網路數據共享。
d. 整個系統自行開發,符合我國國情。對發電廠原有系統的改動很小,系統造價較低,比較適合中小型發電廠技術改造需要。
2 系統結構概述
系統採用全分布式結構,模塊化的軟、硬體設計,RS-485光隔離通信網路。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採集模塊完成熱工量、開關量、脈沖量及電流、電壓和有功、無功功率的採集處理。主通信控制器負責管理網上數據通信,通信轉換器則完成RS-485與RS-232的電平轉換,將採集的實時數據送到微機室、主控室、廠長室等各處的PC機中,以豐富友好的人機界面顯示全面的運行信息。
圖1 系統結構簡圖
2.1 硬體設計
硬體電路是數據採集和處理的基礎。首先為該系統設計開發了一套實用的電路板。它們以Intel 80C196和Intel 80C198 CPU為基礎,配合數據採集、通信控制、人機聯系等電路,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實用的硬體電路系統。各電路板的尺寸與目前國內流行的STD匯流排板完全一致,採用我們自己定義的背部56匯流排連接板將若干塊電路板連接在一起,構成數據採集工作站,完成數據的採集和通信工作。該系統的電路板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2.1.1 80C196主CPU板
a. Intel 80C196 16位微控制器及相連的程序存儲器27256、數據存儲器62256;
b. 1塊512位元組電可改寫的串列E2PROM 93C66,用於存儲系統定值、運行參數以及諸如電度量等累計量;
c. 2個並行口及其輔助邏輯電路,用於與外部其它電路板相連接;
d. 1個光電隔離的RS-485或RS-232介面,用於構成分布式通信網路或串列通信。
2.1.2 80C198交流采樣數據採集板
a. Intel 80C198准16位微控制器及相連的程序存儲器27256、數據存儲器62256。
b. 512位元組的串列E2PROM 93C66。
c. 交流采樣電路,由3塊多路切換開關13508和1塊模數轉換器AD574組成。通過交流采樣的方式,採集16路電氣參數,省卻了電量變送器等輔助設備。由於採用了12位A/D轉換器AD574,系統的數據採集精度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d. 測頻電路,用於測量工頻周期。
其功能主要是與主CPU板相配合,完成交流離散采樣電氣參數的數據採集。該板上有自己的CPU(Intel 80C198),進行交流離散采樣採集數據時將大大減輕主CPU的工作負擔,並能夠完成一些較為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
2.1.3 遙信、脈沖量採集板
可採集16路遙信信號或16路脈沖信號,各路信號均採用光電隔離技術,以保證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每一塊CPU板可以支持4塊遙信量、脈沖量採集板,這樣一個採集結點,最多可以採集64路遙信量或者脈沖量。該電路板主要用於對開關位置狀態信號、繼電保護動作信號的遙信量和各種脈沖量的數據採集。
對遙信量的採集可用兩種方式實現。查詢方式可以簡化採集軟體的設計;中斷方式則能夠保證遙信變位時的快速響應,以提高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和事件順序記錄的解析度。
2.1.4 熱工量信號採集板
通過繼電器巡測的方法,採集16路熱工信號,可用於熱電偶輸出的毫伏級信號、毫安級的小電流信號和熱電阻輸出的電阻信號的數據採集。
使用繼電器巡測的目的是隔離,在繼電器沒有閉合時,整個採集系統與熱工測量元件之間是隔離的,即使是在繼電器閉合期間,各路採集信號之間也是相互隔離的。這既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可靠,又不至由於採集系統的投入而影響原有的測量儀表的測量精度。考慮到熱工信號共同的特點是變化相對較慢,所以採用繼電器巡測。經過反復實驗證明,每一路信號的採集時間最小控制在10 ms,就能保證信號採集正確,完全能夠滿足熱工量採集的時間要求。
在該電路板上,設有一塊高精度線性隔離運算放大器AD202,用於信號調理放大。這種運算放大器最大非線性度僅為±0.025%,這就為高精度數據採集測量提供了可能;具有較高的共模抑制比,在放大倍數為100時,其共模抑制比可達130 dB,抗共模干擾能力較強;具有隔離作用,其內部有專門的振盪電路(振盪波頻率為25 kHz),將輸入端測量信號用振幅調制的方法,經變壓器隔離耦合到輸出端,從而實現隔離放大的目的,其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隔離電壓可以達到峰—峰值±2 000 V,完全可以滿足一般電力系統數據採集隔離放大的需要。對於熱工信號的數據採集和處理,它是較為理想的隔離運算放大器。
2.2 軟體設計
若數據採集的工作對硬體設計有較高的要求,則數據處理主要依賴於軟體。我們為電力系統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開發的系統軟體分為兩大部分:實時監控軟體和後台數據處理軟體。這里主要介紹實時監控軟體的設計。
軟體採用Intel 80C196的匯編語言編寫。由於系統需要採集的電氣量和熱工量的數目很多,如何保證系統的實時性則顯得至關重要。對電氣參數的採集採用了交流離散采樣技術,該技術現在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實時性比較容易保證;而對熱工量採集,由於採用了繼電器作為隔離和多路選擇器件,其動作速度相對於電子電路來說則比較慢,因此更需要重視數據測量的實時性。為此設計了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同時在通信方面作了精心設計,有效地提高了系統的實時性。
對於CPU所要完成的各種不同任務,根據其重要性和執行特點,賦予了不同的優先順序,原則上是優先順序越高的任務被執行的頻率越高。例如,對遙信量掃查採集任務每隔10 ms執行一次,而對LED顯示刷新任務則每隔500 ms執行一次。這樣既可以保證緊急任務的隨時執行,又不至於使CPU過多地忙於處理一些非緊急任務而影響系統的實時性。具體的做法是通過設置一個任務標志字,規定其16位分別對應著16個用戶任務,如果需要執行某個任務,則置對應的任務標志位為1,反之則清0。通過80C196的軟體定時中斷程序,定時地為各種任務設置執行標志,操作系統就可以確定在任意時刻需要執行的任務。然後,設計一個任務掃查程序,它循環地檢查任務標志字中的每一位,以確定是否需要執行對應的任務,從而保證對於各個任務的及時處理.
7. 對數據計算統計利用的一些方法
http://www..com/s?wd=%BC%C6%CB%E3%CD%B3%BC%C6%B7%BD%B7%A8
8. 野外數據採集及計算結果分析
本次數據是在潮白河水源地採集的,採用偶極排列,供電電極AB=80m,測量電極MN=40m。最小BN間距為80m。兩種方法計算的結果比較如下。
本次計算選取了1Hz,0.5Hz,0.25Hz,0.125Hz,0.063Hz五個頻率,頻率范圍完全符合Börner(1996)和Slater and Lesmes(2002)預測的等式。
(1)比較一:滲透系數大小隨各參數值的變化(圖4-2,測點為1號點)
圖4-2 滲透系數大小隨各參數值的變化圖
可以看出,根據Börner(1996)方法算得的值比Slater and Lesmes(2002)方法大,最大可相差近3個數量級,最小相差不到1個數量級,可見合理的參數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2)比較二:兩種方法視滲透系數等值線圖對比圖
在Börner(1996)方法中,取參數值為c=4,σw=0.1S/m,l=0.1進行滲透系數計算;Slater and Lesmes(2002)中,此處取的是m=2.3×10-4,n=0.9進行滲透系數計算見圖4-3。
從圖形可以看出,Börner(1996)方法法測得的值普遍比Slater and Lesmes(2002)方法計算的值大1個數量級左右,視滲透系數等值線圖形態基本一致;可見兩種方法都可以用來確定岩土滲透系數,至於選擇哪種方法還要根據現場測井資料來確定。
圖4-3 Börner方法求得的視滲透系數等值線圖
9. 作業成本系統收集數據的基本方法包括
作業成本系統收集數據的基本方法包括觀察、現場調查、調查表、面談 。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9)數據收集系統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作業成本的實施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設定作業成本法實施的目標、范圍,組成實施小組
作業成本的實施必須目標明確,即決策者如何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實施范圍是作業成本的實施的部門,作業成本可以在全企業實施也可以在獨立核算的部門實施,作業成本的實施主體必須明確。
為實施作業成本必須組建作業成本實施小組,小組由企業的領導牽頭,包括企業的會計負責人以及相關的人員。國外作業成本實施時一般由企業內部的人員和外部的專業咨詢人員組成專門實施小組,外部專業的咨詢人員具有作業成本的實施經驗,使得實施可以借鑒其他實施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二、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收集相關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過程,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三、建立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系,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系作業到作業產品的分配關系建立。
四、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比傳統成本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復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五、作業成本運行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
六、分析解釋作業成本運行結果
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七、採取行動
針對成本核算反映的問題採取行動。如提高作業效率,考核組織和員工,改變作業的執行方式,消除無價值的作業。
企業是一個變化的實體,在作業成本正常運行後,還需要對作業成本核算模型進行維護,以使其能夠反應企業的發展變化。伴隨企業的運行,作業成本的運行、解釋和行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10. 數據採集的五種方法是什麼
一、 問卷調查
問卷的結構,指用於不同目的的訪題組之間以及用於同一項研究的不同問卷之間,題目的先後順序與分布情況。
設計問卷整體結構的步驟如下:首先,根據操作化的結果,將變數進行分類,明確自變數、因變數和控制變數,並列出清單;其次,針對每個變數,依據訪問形式設計訪題或訪題組;再次,整體謀劃訪題之間的關系和結構;最後,設計問卷的輔助內容。
二、訪談調查
訪談調查,是指通過訪員與受訪者之間的問答互動來搜集數據的調查方式,它被用於幾乎所有的調查活動中。訪談法具有一定的行為規范,從訪談的充分准備、順利進入、有效控制到訪談結束,每一環節都有一定的技巧。
三、觀察調查
觀察調查是另一種搜集數據的方法,它藉助觀察者的眼睛等感覺器官以及其他儀器設備來搜集研究數據。觀察前的准備、順利進入觀察場地、觀察的過程、觀察記錄、順利退出觀察等均是技巧性很強的環節。
四、文獻調查
第一,通過查找獲得文獻;第二,閱讀所獲得文獻;第三,按照研究問題的操作化指標對文獻進行標注、摘要、摘錄;最後,建立文獻調查的資料庫。
五、痕跡調查
大數據是指與社會行為相伴生、通過設備和網路匯集在一起,數據容量在PB級別且單個計算設備無法處理的數字化、非結構化的在線數據。它完整但並非系統地記錄了人類某些社會行為。
大數據研究同樣是為了把握事物之間的關系模式。社會調查與研究中,對大數據的調查更多的是從大數據中選擇數據,調查之前同樣需要將研究假設和變數操作化。
關於數據採集的五種方法是什麼,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