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綜合單價裡面的風險費用怎麼計算
主要分以下幾步:
綜合單價,完成一個規定清單項目所需的人工費、材料和工程設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和企業管理費、利潤,以及一定范圍內的風險的費用。一般軟體都有綜合單價這個計算按鈕。
綜合單價法是分部分項工程單價為全費用單價,全費用單價經綜合計算後生成,其內容包括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措施費也可按此方法生成全費用價格)。
綜合單價分析是以定額為基礎,分析細目單價中所含人工、材料、機械、企業管理費和利潤各項費用的過程,其成果就是綜合單價分析表。
(1)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全費用綜合單價=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
直接費=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
間接費=企業管理費+規費
措施性費用包括專門性措施和一般性或小型措施費用,前者應在工程量清單中的措施項目清單中單獨列項計費,後者在」其他直接費「中計取。
對於部分費用綜合單價,與全費用綜合單價計算方法類似,只是其中的部分費用被單另挪出計價(如規費、利潤、稅金等)。
㈡ 如何對綜合單價風險費用范圍進行控制
固定單價合同是指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綜合單價包含的風險范圍和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在約定的風險范圍內綜合單價不再調整。風險范圍以外的綜合單價調整方法,應當在合同中約定。 工程量變了後人材機按定額消耗量計算,但單價不變。
㈢ 風險溢價計算公式
風險溢價=風險報酬-無風險報酬
市場風險溢價=成熟股票市場的基本溢價+國家風險溢價
國家風險溢價的估測公式:國家風險溢價= 國家違約補償額×(σ股票/σ國債)
拓展資料:
1.風險溢價指的是投資人要求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 的風險。是投資者在面對不同風險的高低、且清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情況下,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度影響其是否要冒風險獲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只接受已經確定的收入。而承受風險可能得到的較高報酬。 行業平均收益與自身投資回報高收益之間的差,即為風險溢價,是投資者要求對其自身承擔風險的補償。
2.以投資學的角度而言,風險溢價可以視為投資者對於投資高風險時,所要求的較高報酬。衡量風險時,通常的方法就是使用無風險利率 (Risk-free interest rate),即政府公債之利率作為標的來與其他高風險的投資比較。高於無風險利率的報酬,這部份即稱為風險溢價高風險投資獲得高報酬,低風險就只有較低的報酬,風險與風險溢價成正比關系。
3.風險溢價是金融經濟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對資產選擇的決策,資本成本以及經濟增值(EVA)的估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4.風險溢價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財務學風險溢價、投資學風險溢價、保險市場風險溢價、債券風險溢價、股權風險溢價等。股權風險溢價ERP是指市場投資組合或具有市場平均風險的股票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的差額。
5.風險溢價有兩個不同的含義:一是事後的新式老已實現的網險溢價。二早事前的或老式 預期的風險溢價;風險溢價或者以當前經 濟狀態為條件的條件風險溢價。這兩個風險溢價是不同的。
6.保險市場的定價深受風險溢價的影響。將風險溢價列入考量,訂出最適合該保險之保險費用。每個人能接受的溢價程度不一,影響的因素在於此人是否為風險趨避者,若是風險趨避者,因為對於風險的接受度低,因此在公平保費之外,比一般人願意付出更高的金額以獲得當發生風險時能得到確定的收入。但當風險溢價加上公平保費的價錢超過未保險時,可能因風險產生折損時的收入,此時風險趨避者就不會想要購買此保險。
㈣ 鐵路的總承包風險費怎麼計算謝啦
章節清單合計減去 安全生產費 及 包含在投標報價總額中甲供材料設備費
乘以2.5%
㈤ 所謂的風險費是這樣計算的
風險費用一般都是具體題目具體分析,沒有固定的計算公式。一般情況下風險費用是考慮在人工費、材料費以及施工機械使用費在內的。如果題目要求計算風險費用,題目中是會給出具體的計算方法的。
1、風險費是投標人報價時自行考慮的,招標文件明示或暗示的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各種風險時,應由投保人承擔的費用。因此,報價時首先要考慮可能發生的風險,估算風險費用,然後編入投標報價中(可以是單價也可以是總價)如果潛在中標人認為其施工過程不會發生可能導致自己費用支出增加的風險,當然可以不用填報風險費用!就現今的建設工程市場情況來看,很少會有投標人填報該費用。
2、還有就是合同中約定人工、材料、機械等市場價上漲多少個%比應有施工單位承擔,超過這個范圍就能調差。這兒上海的一般是人工3%。材料5%。機械8%。
㈥ 風險評價的計算公式
投資分析的財務公式匯總
1.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工藝設備投資×(1+∑Ki)
2.擬建項目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擬建項目主廠房投資×(1+∑Ki)
3.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
4.基本預備費=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率
漲價預備費P=∑It[(1+f)t-1](其中:It=靜態投資f=上漲率)
5.靜態投資=工程費與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
6.投資方向調節稅=(靜態投資+漲價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率
7.建設期貸款利息=∑(年初累計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貸款利率
8.固定資產總投資=建設投資+預備費+投資方向調節稅+貸款利息
9.擬建項目總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
10.流動資金用擴大指標估演算法估算:
流動資金:擬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率
11.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年計息次數)年計息次數-1
12.用分項詳細估演算法估算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流動資產=應收(預付)帳款+現金+存貨
應收帳款=產成品=年經營成本/年周轉次數
現金=(年工資福利+年其他費)/年周轉次數
存貨=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在產品+產成品
流動負債=應付帳款=外購原材料燃料=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年周轉次數
在產品=(年工資福利費+年其它製造費+年外購原材料燃料費+年修理費)/年周轉次數
13.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稅率
14.所得稅:(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總成本)*所得稅率
15.年折舊費=(固定資產原值-殘值)÷折舊年限=(固定資產總額-無形資產)(1-殘值率)÷使用年限(固定資產總額應包括利息)
16.固定資產余值=年折舊費*(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營運期)+殘值
17.動態投資回收期=(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出現正值的年份-1)+(出現正值年份累計折現凈現金流量絕對值/出現正值年份當年折現凈現金流量)
18.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19.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
20.等額本金償還: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全部稅後利潤(不計盈餘公積金和應付利潤)
稅後利潤+折舊費+攤銷費>;該年應還本金
未分配利潤=(該年應還本金+上年虧損)-折舊費-攤銷費費
盈餘公積金=(稅後利潤-上年虧損)*10%
稅後利潤=該年利潤總額-(該年利潤總額-上年度虧損)所得稅率
應付利潤=稅後利潤-盈餘公積金-未分配利潤
21.攤銷費=無形資產/攤銷年限
22.年平均利潤總額=∑各年利潤÷n年
年平均利稅總額=年平均利潤總額+∑各年銷售稅金÷n年
23.投資利潤(利稅)率=年平均利潤(利稅)總額/項目總投資(包括自有資金)
24.資本金利潤率=年平均利潤總額÷項目資本金(包括全部自有資金)
25.各年利潤總額=年銷售收入-年總成本-年銷售稅金及附加
26.各年利稅總額=年銷售收入-年總成本費用
27.產量盈虧平衡點=年固定成本÷[產品單價(1-銷售稅金及附加稅率)-單位產品可變成本]
28.單價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設計生產能力*可變成本)÷設計生產能力(1-銷售稅金及附加稅率)
29.最大可能盈利額R=正常年份總收益-正常年份總成本=設計能力*單價(1-銷售及附加稅率)-(固定成本+設計能力*單位可變成本)
30.保證利潤最小產量=(利潤+固定成本)/[產品單價(1-銷售銳金及附加)-單位產品可變成本]
31.每年按最大償還能力償還:
還清貸款前,稅後利潤=未分配利潤,應付利潤=O,盈餘公積金=O
還清貸款的當年,未分配利潤=該年尚需還款數-折舊費-攤銷費
應付利潤:稅後利潤-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金
還清貸款後,應付利潤=稅後利潤-盈餘公積金(未分配利潤=O)
32.盈餘資金:資金來源-資金運用
33.借款償還期=(出現盈餘年份-開始借款年份)+出現盈餘年份應還款額/出現盈餘年份可用於還款額
34.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x100%
35.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
36.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資金來源:
貸款:建設期分年包括本息
自有資金:包括建設期自有資金,投產期流動資金分年按達產比例分配
回收流動資金:流動資金計最後一年
資金運用:
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期分年貸款本息
流動資金投資:投產期分年按達產期比例分配
盈餘資金=資金來源-資金運用
流動資金達產比例分配計算:
投產期第一年631.67*09=442.17達產70%
投產期第二年631.67(O.9-0.7)=631.67*0.02=12633達產90%
投產期第三年:631.67(1-O9)=631.67*0.01=63.17達產100%
37.資產負債表資產: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資產(背景材料)+累計盈餘資金(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累計盈餘資金:資金來源與運用表最後一年的累計盈餘:累計盈餘(資金來源與運用最後一年)-固定資產余值-回收流動資金在建工程:建設期第一年:第一年自有資金和貸款本息
㈦ 萬能險的風險費用如何收取
保險合同中一般會有保障費用(風險保費)的名詞解釋和保障費用表,如果沒有,所投保的保險公司有責任和義務為此做出解釋,保障費用表上有列明,一般是以1000元保險金額與之對應的年齡和性別列舉的。
萬能險保單可以收取的費用包括什麼:
萬能險其實是一個賬戶,投保人將獲得的保險金、分紅存入其中可以享受一定的收益。
據了解,萬能險保單可以收取的費用有初始費、風險保費、保單管理費、部分領取手續費、退保費。萬能險的繳費並不強制,只要確保賬戶中有合同約定的最低金額,是否追加存入,可由投保人根據收益情況決定。
什麼是萬能保險:
萬能保險,屬於一類保險產品。與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護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保單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帳戶資金的業績掛鉤。
大部分保費用來購買由保險公司設立的投資賬戶單位,由投資專家負責賬戶內資金的調動和投資決策,將資金投入到各種投資工具。
保費:
萬能保險是風險與保障並存,介於分紅險與投連險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在這種「萬能保險」保險方式下,消費者繳納的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來保險的,一部分是用來投資的,投資部分的錢可以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轉換為保險的,這種轉換可能表現為改變繳費方式、繳費期間、保險金額等的調整。在國外,一般說來投資部分的風險是由消費者自己承擔的;在國內的萬能險,一般給定一個最低保證收益率,消費者自己可以將最低保證收益率和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做個權衡比較。萬能保險,是保險公司提供的一種更好的服務方式,絕對不是漢語詞彙中的「無所不能」的意思。所謂保險,就是通過繳納保險費,將潛在風險發生後的結果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風險本身是無法轉移的。而隨著對保險的接觸,會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從這個意義上可能降低了風險發生的可能。
㈧ 標準保險費計算公式
什麼是保險費率
保險費是投保人為轉移風險、取得保險人在約定責任范圍內所承擔的賠償(或給付)責任而交付的費用;也是保險人為承擔約定的保險責任而向投保人收取的費用。保險費是建立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也是保險人履行義務的經濟基礎。保險費率,是每一保險金額單位與應繳納保險費的比率。保險費率是保險人用以計算保險費的標准。保險人承保一筆保險業務,用保險金額乘以保險費率就得出該筆業務應收取的保險費。計算保險費的影響因素有保險金額、保險費率及保險期限,以上三個因素均與保險費成正比關系,即保險金額越大,保險費率越高,或保險期限越長,則應繳納的保險費就越多。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保險費的增減變動。保險金額單位一般為1000元或100元,所以保險費率通常用千分率或百分率來表示。
保險費率一般由純費率和附加費率兩部分組成。習慣上,將由純費率和附加費率兩部分組成的費率稱為毛費率。純費率也稱凈費率,是保險費率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據損失概率確定的。按純費率收取的保險費叫純保費,用於保險事故發生後對被保險人進行賠償和給付。附加費率是保險費率的次要部分,按照附加費率收取的保險費叫附加保費。它是以保險人的營業費用為基礎計算的,用於保險人的業務費用支出、手續費支出以及提供部分保險利潤等。
[編輯]費率的構成
純保險費率:保險額損失率+穩定系數:(保險額損失率=保險賠款總額/總保險金額×1000‰)
附加費率:(保險業務經營的各項費用+適當的利潤)/純保險收入總額
[編輯]保險費率釐定的基本原則
保險人在釐定費率時要貫徹權利與義務相等的原則,具體而言,厘訂保險費率的基本原則為充分、公平、合理、穩定靈活以及促進防損原則。
1、充分性原則
指所收取的保險費足以支付保險金的賠付及合理的營業費用、稅收和公司的預期利潤,充分性原則的核心是保證保險人有足夠的償付能力。
2、公平性原則
指一方面保費收入必須與預期的支付相對稱;另—方面被保險人所負擔的保費應與其所獲得的保險權利相一致,保費的多寡應與保險的種類、保險期限、保險金額、被保險人的年齡、性別等相對稱,風險性質相同的被保險人應承擔相同的保險費率,風險性質不同的被保險人,則應承擔有差別的保險費率。
3、合理性原則
指保險費率應盡可能合理,不可因保險費率過高而使保險人獲得超額利潤。
4、穩定靈活原則
指保險費率應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以保證保險公司的信譽;同時,也要隨著風險的變化、保險責任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變化而調整,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5、促進防損原則
指保險費率的制定有利於促進被保險人加強防災防損,對防災工作做得好的被保險人降低其費率;對無損或損失少的被保險人,實行優惠費率;而對防災防損工作做得差的被保險人實行高費率或續保加費。
[編輯]保險費率釐定的一般方法
實務中確定保險費率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分類法和增減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又被稱為個別法或判斷法,它就某一被保危險單獨釐定出費率,在釐定費率的過程中保險人主要依據自己的判斷。之所以採用觀察法,是因為保險標的的數量太少,無法獲得充足的統計資料來確定費率。
(二)分類法
分類法是指將性質相同的風險,分別歸類,而對同一類各風險單位,根據它們共同的損失概率,訂出相同的保險費率。在分類時應注意每類中所有各單位的風險性質是否相同,以及在適當的長期中,其損失經驗是否一致,以保證費率的精確度。分類費率確定之後,經過一定時期,如與實際經驗有所出入,則應進行調整,其調整公式為:
其中,M—調整因素,即保險費應調整的百分比;A—實際損失比率;E—預期損失比率;C—信賴因素。對於許多具體業務來說,費率的調整比費率的計算更重要。採用上面的公式來決定費率調整的百分比,關鍵在於確定信賴因素C的大小。信賴因素的大小,表示經驗期間所取得的數據的可信賴程度。客觀地確定信賴因素的大小,也是非壽險精算的內容之一。
(三)增減法
增減法是指在同一費率類別中,根據投保人的或投保標的的情況給以變動的費率。其變動或基於在保險期間的實際損失經驗,或基於其預想的損失經驗,或同時以兩者為基礎。增減法在實施中又有表定法、經驗法、追溯法、折扣法等多種形式。
1、表定法
表定法以每一危險單位為計算依據,在基本費率的基礎之上,參考標的物的顯著危險因素來確定費率。表定法的優點在於:1)能夠促進防災防損。若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意識不強,可能會面臨較高的保險費率,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被保險人將主動減少有關危險因素。2)適用性較強。表定法可適用於任何大小的危險單位,而經驗法和追溯法不能做到這一點。其缺點主要是使用該法成本太高,保險機構為了詳細了解被保險人的情況,經常要文付大量營業費用。另外,該法只注重物質或有形的因素而忽視了人的因素,這是片面的。
2、經驗法
該方法是根據被保險人過去的損失記錄,對按分類法計算的費率加以增減,但當年的保費率並不受當年經驗的影響,而是以過去數年的平均損失,來修訂未來年份的保險費率。經驗法的理論基礎是:凡能影響將來的危險因素,必已影響過去的投保人的經驗。其計算公式如:
其中,M—保險費率調整的百分比,A—經驗時期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E—被保險人適用某分類時的預期損失,C—信賴因素,T—趨勢因素(考慮平均賠償金額支出趨勢及物價指數的變動)。經驗法的優點是,在決定被保險人的保費時,已考慮到若干具體影響因素,而表定法只給出了物質因素,沒有包括非物質因素。與表定法相比,經驗法更能全面地顧及到影響危險的各項因素。經驗法主要應用於汽車保險、公共責任保險、盜竊保險等。
3、追溯法
該法是依據保險期間的損失為基礎來調整費率的。投保人起初以其他方法(如表定法或經驗法)確定的費率購買保單,而在保險期屆滿後,再依照本法最後確定保費。如果實際損失大,繳付的保費就多;實際損失小,繳付的保費就少。追溯保險費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RP—計算所得的追溯保險費;BP—基本保險費;L—實際損失金額,LCF—損失調整因子(其數值大於1);TM—稅收系數。基本保險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用於支付與理賠有關的各種費用,一部分用於彌補超過最大保險費的損失額。基本保費經常為標準保險費的某一百分比。損失調整系數將隨著損失變動而變動的費用考慮在內,稅收系數則是一個將稅收因素考慮在保費之內的數字。追溯法的計算方法不止一種,它視具體情況而定,追溯法計算復雜,其應用范圍不廣,僅局限於少數大規模投保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風險代理費計算方式
法律分析:標的的10%-30%或更多,但一般不能超過正常代理案件計算標準的五倍以上,具體可以律師事務所協商
1.風險代理,通俗的理解就是律師在幫當事人打贏官司後當事人再支付律師代理費。
2.風險代理收費是指律師事務所在接受委託時,只收取基礎費用,其餘服務報酬由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就委託事項應實現的目標、效果和支付律師服務費的時間、比例、條件等先行約定。
3.達到約定條件的,按約定支付費用不能實現約定的,不再支付任何費用。
法律依據:《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第三條 律師服務收費遵循公開公平、自願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律師事務所應當便民利民,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服務成本,為委託人提供方便優質的法律服務。
第四條 律師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