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滬指市盈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談到市盈率,這可真是有人愛,有人恨,即說有用,又說無用。那到底說是有用還是沒有用,怎麼去使用?
在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使用市盈率去購買股票之前,最近機構非常值得關注的牛股先推薦給大家,分分鍾都可能被刪除,還是盡快領取了再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市盈率的意思就是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它充分的反映了一筆投資,從開始投資到回本所需要的具體時間。
它的計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價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凈利潤
我們找個例子來分析一下,例如估計20元股價的某家上市公司,那麼算買入成本,就按照20元來算,過去的一年裡公司每股收益有5元人民幣,這時的市盈利率就是20÷5=4倍。公司要賺回你投入的錢,需要花費4年的時間。
那就說明了市盈率越低表示是越好,投資價值也就是越高的?不是的,市盈率是不可以這么用來衡量的,原因是什麼呢,那麼接下來就好好給大家說一說~
二、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為合理?
因為每個行業不同,就會導致市盈率存在差異,傳統行業發展的前景並不是很大,市盈率不是很高,然而高新企業的發展空間就很大了,投資者就會給予更高的估算從而市盈率就變高。
那這時候又會有人問,我很茫然不懂股票哪些有潛力,哪些沒得潛力?一份各行業龍頭股的股票名單我熬夜總結出來了,選股選頭部不會錯,重新排名是自動的,領完了各位再談:【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那麼適宜的市盈率是多少呢?各個行業各個公司的特性各有特點在上文說到過,關於市盈率多少這個問題不好說的。我們還是能夠繼續用市盈率,給股票投資者有用的參考。
三、要怎麼運用市盈率?
總的來說,市盈率的使用方法有下面這三種:第一就是深入來探討公司歷史市盈率;其二,這就公司以及同業公司市盈率,跟行業平均市盈率進行比較;三用來分析這家公司的凈利潤構成。
倘使你覺得自己來研究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里有個診股平台是免費的,把以上三種方法作為依據,你的股票是高估還是低估會給你分析出來,您只需要輸入股票代碼,就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一份完整的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是高估還是低估?
我覺得,最管用的方法莫過於第一種了,由於篇幅限制,我在這里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第一種方法。
股票價格總是漲漲跌跌,沒有哪支股票可以打包票保證其價格一直上漲,同樣的,也不可能有一支股票價格一直下跌。在估值太高時,就會把股價往下降,當估值過低的時候,股價也會相應上漲。總之,股票的價格是在其真正的價值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小范圍的浮動。
經過我們剛剛的一番研究,接下來呢,我們就以XX股票作為範例,XX股票的市盈率有多少呢?近十年,已經超過了8.15%,所以xx股票市盈率比近十年來的91.85%的時間要低,還處於相對低估值中,買入投資的考慮可以有了。
注意,買入不是一股腦的投入,這不是買股票的最佳選擇。分批買入是一種買股票的方法,接下來我們教大家怎樣做。
打個比方,每股79塊多的xx股票,假如你要買股票的錢是8萬,你可以總共買10手,但不用一次買那麼多,分成4次。
通過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我們得出最近十年來市盈率的最低值為8.17,而目前XX股票的市盈率為10.1。那就把8.17-10.1的市盈率大區間平均的分成五個小區間,每降到一個對應的區間就去買一次。
如果,我們在市盈率是10.1的時候進行第一次購買1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9.5就是我們第二次購入的時機,可以買入兩手,市盈率低到8.9的時候第三次就可以進行買入了,買入3手,再等一段時間市盈率到8.3的時候再繼續購買4手。
入手之後就放心的持股,市盈率每下降一個區間,買入時要遵循著計劃來買。
同樣的道理,如果股票價格上漲了,可將高的估值區間放在一起,依次將手裡所持的股票全部賣出。
應答時間:2021-08-2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貳』 A股滬指的指數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是通過市場上所有股票的漲跌。歸納統計計算出來的
『叄』 滬指大盤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
1、相對法: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代入數字得:股價指數=(8+12+14+18)/(5+8+10+15)=52/38=136.8%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當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肆』 上證綜指和深成指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約定俗成了吧
『伍』 上證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5)滬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指數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陸』 滬深指數的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柒』 滬指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又稱「滬指」,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2、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3、修正方法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采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後的連續性,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
(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
(5) 匯率變動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於當日收盤後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
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
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4、指數的發布
上證指數目前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其中采樣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X=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X=最新成交價
上證指數每天以各種傳播方式向國內、國際廣泛發布。
『捌』 上證指數計算方法
按你的股數算錢,股票數量越多,建議學好專業的炒股知識再炒股,這樣可以遠離虧損~ 奔陽股市戰爭論!!
『玖』 滬深300 指數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1000其中,調整市值=∑(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滬深300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自由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加權比例
股市指數指的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查看指數,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我們將瞭然於胸。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相對來說還是有點難理解,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進行分類,股票指數基本上被分成這五個類別: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在這五個當中,最經常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規模指數,好比各位常見的「滬深300」指數,說明了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在滬深市場上都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和流動性一個整體狀況。
再譬如說,「上證50 」指數的性質也是規模指數,代表的是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 只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代表的就是某一行業的現在的一個整體情況。比方說「滬深300醫葯」代表的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構成,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反映。
主題指數,則代表某一主題(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的整體情況,相關的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經過文章前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知道,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所以根據指數,我們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從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將來的走勢都能夠被預測到。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拾』 上證指數的計算方法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Σ(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於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英文是:Shanghai(securities)composite index. 通常簡稱:「Shanghai composite index」(上證綜指)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綜合。
上證綜指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上證指數最初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外股價指標的生成方法編制而成,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
並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