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正確進行艾灸
艾灸屬於中醫的一個旁支,艾灸對應人體,有108個穴位,每一種艾灸的穴位都不一樣。
B. 艾灸療法的原理 如何正確使用艾灸療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等效果,另一方面是藉助艾草本身的葯力,因為艾草是中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葯物,所以古人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個原理是根據身體情況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C. 如何正確艾灸
自己在家艾灸的話,一定要做到關閉空調,避開風扇,千萬不要坐在當風口。這個時候選擇一種比較舒適的方式,比如說做好或者躺好,然後聽點輕音樂,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專心致志的找到要艾灸的穴位,然後開始艾灸。
要明確艾灸並不是單純的只是正確選擇穴位進行艾灸,還可以結合推拿、泡腳以及熱敷等這樣的方法來一起施治,這樣獲得的針灸效果會更理想。
03
選擇正確的艾灸方式。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種,比如說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針灸以及溫灸器灸等這五種常見的方式。大家要懂得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更合適的艾灸方法。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話,要記得選購大小適宜的艾柱,這類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將皮膚給燒傷的話,過後會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無燒傷化膿不留疤的話,叫做無瘢痕灸。
05
如果想要間接灸的話,需要藉助外物或者葯物等,將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膚進行隔開,然後才開始施灸。這類辦法可以是用生薑來隔開,或者用鹽,或者用蒜等來隔開,我們分別稱之為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
06
如果是要用到溫針灸的話,這個時候就需要採用到針刺跟艾灸一起結合的辦法來實施了。我們可以用長約2厘米的艾條插在針柄上,然後點燃施灸。等到艾條燒完了,灰燼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針了。
做完艾灸後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說施灸後要盡量保持飲食清淡,還不能過度操勞,建議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時還要讓心情持續在開朗的狀態。
08
另外,開始艾灸後一般是無不良反應的,若發現有不良反應的話,比如說發熱、疲倦、口乾或者全身不適等,這些情況問題不算嚴重,通常情況下繼續施灸的話會讓症狀消失的。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4)正確的艾灸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E. 三九天想要艾灸提高免疫力,有什麼樣的正確方法講究的嘛~
希望能對你的提問有所幫助
F. 如何自己艾灸正確艾灸方法是怎樣的
這個我自己有五六年的艾灸經驗了。
都是自己在家艾灸呢。
選擇合適的時間,就那時候專心感受艾的能量的吸收。
艾灸之後避風,不吃涼的,喝涼的。
選擇合適的穴位艾灸的順序最重要的是選擇靠譜的艾條。
G.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7)正確的艾灸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H. 艾灸風門有什麼好處正確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1.艾條懸灸:每次灸10-15分鍾,以溫和灸為主,隔日或3日1次,此法多用於中風,高血壓等症的防治。
2.隔姜灸:每次10-15壯,艾炷如黃豆或半個棗核大,以局部皮膚潮紅溫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多用於預防流感等。
3.溫灸器灸:將艾條點燃放於灸盒內,放在風門穴處施灸30-60分鍾,每日可灸1-2次。
風門屬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交會,所謂風門即風邪之門戶,出入之要道,又名熱府,是熱氣聚集之意,此穴能瀉諸陽經熱氣,亦瀉胸中之熱,所以不論內傷外感,一切風症皆主之,艾灸風門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之功效。
1.防治感冒:風門既是感冒的預防穴,也是治療穴,多灸風門,可以預防感冒,如果覺得項背發冷,似有感冒的徵兆時,可在風門穴灸20壯,同時灸身柱,就會覺得脊背發暖,可以預防感冒,或減輕感冒症狀。
2.防治呼吸系統疾患:風門穴對於防治小葉性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預防腦出血:灸風門能預防中風,腦出血昏倒,可在風門穴上放血,會緩和腦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其他:肩酸痛,肩背軟組織勞損,頭痛,頸部痙攣,一般頭痛,只灸風門,身柱即可痊癒。
I. 艾條熄滅的正確方法
1、用艾條滅火器來熄滅是我們最常用的,優點是小巧玲瓏、不佔用空間、價格便宜。很多人會想用水熄滅,這是個不好的辦法。會讓艾條受潮,下次點燃比較麻煩。另外,水災中醫屬陰屬寒,而艾灸火在中醫屬陽,恰好相反的兩種屬性
J. 艾灸凳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麼
1、第一步將艾灸凳上的圓盤打開,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