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鈴薯和番薯的區別在哪分別如何種植
1、色差:馬鈴薯的外觀顏色為白色或黃色,裡面的肉色也很淡; 紅薯的外觀顏色多為紫紅色,裡面的果肉顏色為黃紅色或黃色。
2、形狀差異:馬鈴薯的形狀為扁圓形,表面無毛,有時稀疏分布著少許柔毛; 紅薯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柱形、塊狀、紡錘形、圓形等。
3、口感不同:煮熟的馬鈴薯味道清淡,有一定的鹼味,但紅薯的含糖量達到15%-20%。 煮熟的土豆吃起來香甜可口。
4、營養不同:馬鈴薯和紅薯在澱粉、果膠、纖維素、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上與紅薯相似,但紅薯中的胡蘿卜素比馬鈴薯多得多。 這是一種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的成分,可以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保護眼睛。
馬鈴薯
2、准備土壤。你可以將土豆種到一小塊土裡,或者也可以種在庭院的大缸,輪胎里和煙囪管帽里都可以。最重要的一點是確定你准備的土壤要盡量沒有雜草。除此之外,你可能需要種一些混合肥料或是在土裡撒些有機肥讓土壤有營養。
3、種植土豆。 計算種植時間,讓馬鈴薯在您所在地區本季最後一次霜凍前一兩周結出果實。 夜間的低溫可以殺死潛在的害蟲,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豆需要更多的光照。 例如,在弗吉尼亞州的沿海地區,3 月聖帕特里克節種植的馬鈴薯可以在 7 月收獲。
將種子埋入土下約2.5cm的種薯或馬鈴薯果實中,然後在種子上方培育一小堆土。 土豆之間應該有足夠的距離,這樣它們長大後不會在底部擠在一起。 隨著馬鈴薯根部的生長,在根部添加一些土壤 - 如果您的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暴露在光線下,它們會變綠並且會略有毒性。
番薯
4、照顧莊稼。 照顧好土豆,你會收獲健康和可食用的水果。
定期給馬鈴薯澆水可以確保它們的均勻生長。 夏季每周澆水一次,但每次都要徹底澆水。 但如有必要,您可以多澆水。 如果作物的葉子似乎開始枯萎,則意味著土豆需要更多的水。 注意不要澆太多水,這樣你會長出黑土豆。
5、收獲土豆。 在第一場霜凍附近收獲並享用果實。 您可以分階段收獲馬鈴薯——「年輕」或「早期」馬鈴薯可以在播種後 7-8 周(開花時)收獲。 選擇一些,但不要連根拔起。 讓剩下的土豆繼續完全生長。 當藤葉開始變黃並枯萎時,您就知道該收獲土豆了。
② 黑土豆適合種植在什麼樣的土地上
黑土豆高產栽培的土壤應具備以下條件:
(1)土層深厚,疏鬆的微酸性土壤;
(2)有排灌條件的土壤;
(3)輪作;應選擇連續三年以上無茄科作物或馬鈴薯參與輪作的土壤,以減少馬鈴薯的病害或缺素症。
(4)黑土豆屬於中熟農作物,收獲期120天。
③ 黑土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種嗎種植的技術和普通土豆有區別嗎謝謝!
黑土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種嗎,種植的技術和普通土豆有區別嗎,黑土豆比普通土豆營養價值高,口感是一樣的,黑土豆和普通土豆種植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品種不一樣而已,只要是土質好肥料足氣溫合適都可以種,中國的中南方春秋可以種兩季。土豆的種植比較簡單,注意除草。
④ 黑土豆的種植方法
模式特點:選用良種,深松整地,寬壟栽培,合理密植,測土施肥,節水灌溉。
1、選地 選擇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礎的地塊。避免與黑土豆、甜菜、蘿卜、大白菜、西瓜重茬,杜絕選用前作施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2、深松整地 土地深松35~40厘米,耙細,起壟距80~90厘米大壟。
3、品種與種薯選擇
(1)品種。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合當地栽培條件、商品性好的各類專用品種。
(2)催芽。播種前15~30天,將冷藏或將經物理、化學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種薯置於15~20℃黑暗處,平鋪2~3層進行催芽。當芽長至0.5~1厘米時,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壯芽,每隔5天翻動一次。催芽時要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
(3)切塊前准備。計算種薯量。切塊之前最好准備好一樣的切刀、經過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如漂白粉,每20公頃地塊需要大約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塊原則,一刀到底,大小均一,重量在35~60克。切塊方法。35-60克的種薯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個塊為一個切面;100~240克切兩刀,切塊為一個、兩個切面;210-480克切三刀、四刀,切面為兩個、三個、四個,而且要扔掉一部分薯。切塊後處理。切好的塊莖用黑土豆包衣劑或殺菌劑,如:甲基托布金、多菌靈、克露、安克錳鋅、甲霜靈等(540~600克/噸塊莖),進行拌種,然後貯藏在適宜條件下(10~12.5℃、高濕、通風良好)2~3天,塊莖堆放高度不能超過1.5米,不要暴露於乾燥、陽光下。
4、播種 (1)播種時間。當土壤深度15厘米處地溫保持7℃以上持續時間3天的情況下,可以播種。
(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為6~10厘米(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
(3)壟距和株距。壟距90厘米,株距15-18厘米。
(4)播種質量。株距均勻,漏播率低於5%,雙漏播率低於1%。
5、田間管理 (1)化學除草。根據雜草種類,選用除草劑進行苗前除草或莖葉處理。
(2)中耕。出苗後根據土壤墒情及時中耕,培土。
6、肥料管理 堅持測土配方施肥。基肥在播種前施入,結合整地施入土壤中,種肥播種時施入。第一次追肥在塊莖形成後的一周內,追肥後應立即噴灌,噴水10毫米左右。共進行四次追肥,每次追肥時間,中壤土間隔兩周,沙壤土間隔10天。追肥不及時或氮肥量不足的,植株已表現出缺氮的,應進行葉面噴肥。
7、灌溉 當田間持水量低於70%應進行灌水。尤其是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70-80%。灌水應依據土壤的滲透能力確定每次灌水量,避免產生徑流。
8、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絲核菌潰瘍、早疫病,中後期預防晚疫病等。噴葯時,確保各噴頭順通,並且噴頭方向與噴葯管保持一定角度。每天進行田間檢測,即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病害,當田間濕度較大,溫度在10~25℃之間,持續48小時的,應注意晚疫病發生;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閉的容器把病株帶出地外深埋,在病株3米周圍噴葯,並用大葯箱統一噴一次。
(2)害蟲的控制。播種時施加適樂時、樂斯本殺蟲劑,預防地下害蟲;沙土地用銳勝。出苗後檢查田間跳甲和椿象,如有發現立即噴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蟲殺等殺蟲劑。7月初開始預防芽蟲或草地螟的大發生,交替噴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及作為保護劑預防型的葯劑;8月中、後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觀察夜蛾害蟲,如有發現,立即噴施萬靈或安打。
9、收獲 根據計劃,在收獲前14天噴施立收谷,如果植株健壯在用葯後的一周再追加一次立收谷。在收獲前2~3天用滅秧機滅秧。
黑土豆主推栽培模式之二:小壟密植
模式特點:選用良種、深松整地、窄壟栽培、合理密植、測土施肥、節水灌溉。
1、選地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礎的地塊。避免與黑土豆、甜菜、蘿卜、大白菜、西瓜重茬和前作施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2、整地深耕25~30厘米,伏秋翻後耙耮,起壟鎮壓或不起壟,達到播種狀態。
3、播種前准備(1)品種與種薯選擇。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合當地栽培條件、商品性好的各類專用品種。
(2)催芽。播種前15~30天將冷藏或經物理、化學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種薯置於15~20℃、黑暗處平鋪2~3層進行催芽。當芽長至0.5~1厘米時,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壯芽,每隔5天翻動一次。催芽時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
(3)切塊前准備。計算種薯量。切塊之前最好准備好規格一樣的切刀、經過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如漂白粉,每20公頃地塊需要大約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塊原則,切塊大小均一,一般在40-50克;切塊方法,35-60克的種薯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個塊為一個切面;100~240克切兩刀,切塊為一個、兩個切面;210~480克需要切三刀、四刀,切面為兩個、三個、四個,切塊後處理。切好的塊莖用黑土豆包衣劑或殺菌劑(如:甲基托布金、多菌靈、克露、安克錳鋅、甲霜靈等)(540~600克/噸塊莖)加石膏粉(12~15公斤/噸塊莖)拌種,然後貯藏在適宜條件下(10~12.5℃、高濕、通風良好)2~3天,薯堆不能超過1.5米,保證切塊不暴露於乾燥的陽光下。
4、播種(1)播種時間。當土壤深度15厘米處,地溫保持7℃以上持續時間3天的情況下,即可播種。
(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為6~10厘米(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
(3)壟距和株距。壟距65~70厘米,株距20~26厘米。
5、施肥堅持測土施肥。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相應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總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鉀肥料可基施。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農家肥。農家肥結合耕翻整地施用,與耕層充分混勻,化肥做種肥,播種時開溝施。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每生產1000公斤的黑土豆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O5)1~3公斤,鉀肥(K2O)12~13公斤。
6、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齊苗後及時中耕除草,封壟前進行最後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視苗情及時追肥。追肥方法可溝施、點施或葉面噴施,施後及時灌水或噴水。
(3)培土。一般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齊苗後進行第一次淺培土,現蕾期高培土,封壟前最後一次培土,培成寬而高的大壟。
(4)灌溉和排水。在整個生長期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塊莖形成期及時適量澆水,塊莖膨大期不能缺水。澆水時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或季節,及時排水,田間不能有積水。收獲前7~10天停止灌水。
7、病蟲害防治(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絲核菌潰瘍、早疫病,中後期預防晚疫病等。注意進行田間監測,當田間濕度較大,溫度在10~25℃之間,保持48小時,注意晚疫病發生,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閉的容器把病株帶出地外深埋,要在病株3米周圍噴葯。
晚疫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原,在晚疫病發生前,要使用百菌清、大生保護劑進行預防,當晚疫病發生時應交替使用安克錳鋅、克露、殺毒礬等系統性殺毒劑。
(2)害蟲的控制。播種時施加適樂時、樂斯本殺蟲劑,預防地下害蟲。出苗時檢查田間跳甲和椿象,一經發現,立即噴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蟲殺類的殺蟲劑。7月初注意預防蚜蟲和草地螟的發生,發生後,要交替噴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8月中、後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發生夜蛾害蟲,立即噴施萬靈或安打。
8、收獲及時採收,採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10天左右殺秧。收獲後,塊莖避免暴曬、雨淋、霜凍和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而變綠。
⑤ 黑土豆適合哪裡種植,旱地可以種植不
黑土豆對土壤適應的范圍較廣,旱地可以種植。最適合黑土豆生長的土壤是輕質壤土。因為土豆塊莖在土壤中生長,需要有足夠的空氣,呼吸作用才能順利進行。黑土豆屬於中熟農作物,收獲期120天。種植時間及方法,與普通土豆相同。
黑土豆,原產地在南美洲的秘魯。其實在馬鈴薯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有這個品種,但是由於產量低等原因,一直沒有被人重視,就和番茄一樣,由於顏色的問題,一直沒有人敢食用。
⑥ 種植土豆的主要方法
選育途徑主要有:
①利用產生2n配子的二倍體雜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播種
用塊莖繁殖,把馬鈴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於12厘米。若播種時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後隨苗生長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匍匐莖易竄出地面。
栽培技術:
馬鈴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莖、羽狀復葉、花蕾和果實;地下部分有地下莖、根、匍匐莖和塊莖。地上部分結果與否與品種和外界環境條件有關,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種植時間不同均會影響到是否開花結果。
栽培馬鈴薯所獲得的產品是地下所產生的塊莖,塊莖是由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它們具有地上莖的很多特性。匍匐莖、塊莖和地上莖可以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互相轉化。
(6)種黑土豆的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馬鈴薯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一種農作物,其產量高、營養豐富、味道佳,深受大眾喜愛。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在地溫低於25℃時可以播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用20-30克的整薯作為種薯時,能提高成活率。
秋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澇,查苗補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蟲害比較活躍,因此要特別加強防病防蟲管理。
①環腐病
環腐病多為種薯帶毒所發生,因此在整個秋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病。幼苗期間,環腐病會抑制幼苗生長,苗葉卷葉、皺縮,嚴重時會有死苗的狀況發生。開花期,莖葉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開病薯可發現呈現乳黃色或褐色環狀腐爛。
環腐病對秋馬鈴薯的生長損害較大,如大面積發病會導致減產或絕收。因此要從源頭上切斷環腐病,選擇無病種薯,切塊時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②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患病秋馬鈴薯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面捲曲,顏色發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選擇抗病毒的馬鈴薯品種,用整薯或實生薯作為種薯;
(二)防治蚜蟲。蚜蟲會在薯間傳播病毒,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噴殺;
(三)發病初期可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化學葯品防治。
參考資料:馬鈴薯(土豆)_網路
⑦ 黑土豆怎麼種植 黑土豆種植方法
(1)土層深厚,疏鬆的微酸性或中性(PH不高於8.0)的沙壤土或壤土。
(2)選擇旱能灌、澇能排的地塊。;
(3)輪作;選擇前茬未種過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煙草等)的地塊為宜以減少馬鈴薯的病害或缺素症。
(4)黑土豆屬於中熟農作物,收獲期120天,先有研發部分早熟品種,收獲期約93天,多用於春季大棚種植。
⑧ 怎樣種植黑金剛土豆
黑土豆常規種薯這幾年不斷的循環種植,導致病毒病、環腐病的重復浸染,由此造成的田間腐爛、爛窖等現象比較嚴重,年損失率8.5%,產量不過1000斤上下,我公司委託專業脫毒中心組培快繁脫毒原原種微型黑土豆種薯50萬粒,脫毒黑美人種薯提高黑金剛土豆種植的良種化程度,並使黑金剛土豆的種植走上集約化、規模化之路。脫毒基礎苗必須脫除pvy、plrv、pvx病毒,經用elisa方法結合指示植物鑒定方法檢測確認無毒後,才可大量快繁用於生產微型原原種,原原種在防蟲溫室或網棚中採用無土栽培法進行繁育,可將脫毒苗直接移栽,也可剪莖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