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菇是怎麼種植的
香菇種植方法/步驟
第一步是發菌。因為香菇的生長比較快,生育成熟期相對也比較短。生育成熟過程大概就在兩個月這樣。當我們把香菇接種好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把接種好的菌袋放到發菌室中。
注意事項
香菇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比較高,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需要的溫度和濕度也不一樣,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耐心細心
對於沒有種植過香菇的新手來說,香菇種植確實是比較不好掌握,所以在種植過程中大家要多多學習,只有掌握正確的管理方法才能夠提高香菇產量
網頁鏈接
Ⅱ 香菇的種植與栽培技術
新型的香菇種植方式可選擇袋料種植,此法1年可多次出菇,可實現規模化生產。首先准備多菌靈、石膏、過磷酸鈣、糖、麥麩、木屑等原料,用石灰石浸泡木屑12個小時,按照比例加水攪拌後堆積,待培養料充分腐熟後進行消毒,然後將培養料用袋子裝好,放入溫度為25℃的培養室,培養香菇菌絲,之後上架進行催菇即可。
(5)將裝好的培養料用蒸鍋再次進行消毒,等待溫度冷卻至35℃左右時,便可移入接種室接入香菇菌種,期間要避免將接種口靠近酒精燈。
(6)將接種好的培養料,放入溫度為25℃的培養室,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65%,然後培養香菇菌絲,當培養料袋子表面顏色轉為黃色,就表示袋內培養料菌絲,有40%左右轉變成了褐色,這時就可進行脫袋,之後上架進行催菇。
(7)在催菇過程中,可採取揭膜等方式加大晝夜溫差,這樣有利於香菇子實體的形成。
(8)當香菇子實體為70%-80%時,便可進行採摘,採摘時要避免損傷周圍菌塊和小菇。
Ⅲ 怎樣自學種香菇
你好,下面介紹一下種香菇的步驟。
1、准備玉米芯粉和木屑以及麥麩和稻草粉以及石膏等材料製成菌袋。
2、裝到材料後進行壓實,進行滅菌處理。
3、在菌袋上進行打孔接入菌種。
4、長出幼菇後,把劣質的幼菇去掉,讓香菇之間有一定的間距,這樣才能讓香菇長的更大,質量更好,另外在香菇長到一定的程度以後要進行適時採收,不然可能會影響香菇生成。
一、種植時間
香菇種植一般是在春秋兩季,春季栽培的時候在上年的10-11月份,生產菌筒,秋季栽培在當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產菌筒,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種植時間。
二、配置菌袋
准備好材料來配置菌袋,木屑80-85%,麩皮15-20%,石膏粉1-2%,按照這個比例來裝袋,氣溫高的時候應該適當加入殺菌劑防治雜菌污染,配比好之後,可以添加適量的水分,保證乾料在1:0.8-0.9之前左右。
三、後期管理
做好後期管理,首先將溫度保持在適宜溫度,一般保持在25度左右比較好,經常觀察掌握溫度,注意通風換氣,還要保持生長環境中的濕度和光照。
等到香菇長出以後,要適當除掉長勢不好的香菇,這樣能保證產出優質的香菇,等成熟以後就可以進行採摘了。
Ⅳ 香菇怎麼種植栽培
1、配製基土
栽培香菇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腐葉土、有機肥以及麩皮等材料配製基土,並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等待土壤冷卻後,將香菇菌種接種在土壤中,然後使用塑料袋包裝密封,等待菌種長滿土壤後,將香菇菌包放入養殖場所進行培養即可。
2、接種裝袋
等待土壤滅菌完成後,就可以將香菇菌種均勻的混合在基土中,並將基土分袋包裝密封,然後將香菇菌袋放入二十五到三十度的濕潤環境中,等待香菇菌絲長滿菌袋後,即可將其取出,進行養殖。
3、進行養殖
在養殖香菇的過程中,可以直接使用綉花針在菌袋上扎出密密麻麻的小孔,然後將菌袋放在溫度潮濕的環境中,等待一段時間後,香菇就會從小孔中長出,也可以將菌袋中的菌種,均勻的種植在椴木樹幹上,並將其放在溫暖的環境中,香菇也可以長出。
4、後期管理
在後期管理香菇的過程中,需要定期觀察環境的變化,在發現環境乾燥時,需要及時使用噴霧器向養殖場所噴灑水分,保持空氣的濕潤,同時也需要定期為香菇通風透氣,保持環境的空氣流通,提高香菇的產量。
Ⅳ 種香菇的方法和步驟
1.營養條件
香菇是木生菌,需要以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等元素為主。
2.環境條件
最適合香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3°C—25°C,溫度低於10°C或高於30°C時都不利於菌絲的生長。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培養基內的含水量及周圍的空氣濕度,其適宜量會根據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香菇是好氣性菌類,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香菇菌絲的生長發育不需要光線,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下也可以生長良好,但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散光照射,光線太弱或光線太強都會影響香菇子實體的生長。香菇菌絲喜歡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長,pH值在3—7都可以正常生長,pH值以5最為適宜,超過7.5則會停止生長;子實體發育階段可將pH值調整在3.5—4.5的范圍內。
3.播種時間與栽培地選擇
目前我國的香菇種植多採用溫室場所,各地香菇的種植時間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香菇作為一種真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選擇的栽培地一定不能被污染,選定區域的空氣質量必須相對較好,周圍不能有工廠等污染源。香菇苗木生長一般不太旺盛,選擇地形時,要選擇地勢平坦、便於排水灌溉的地方。
4.細菌培養袋的製作方法
利特埃多德斯袋中使用的配方大多由楊樹鋸末、麥麩、石膏、多菌靈、玉米芯和楊樹鋸末製成。在選擇鋸末時,要選擇6個月左右的鋸末。麥麩要選擇新鮮的,不能有任何霉變。將各種材料按照比例充分攪拌後加入少量水,保持培養基的含水量在55%左右。每次加水前需要用水捏住攪拌過的材料,如果材料可以充分混合且捏不出水就是最好的生長條件。將材料混合後包裝在較結實的乙烯膜袋中,袋子裝滿後,其中一段必須進行密封,以免泄露。
5.消毒袋子
需要先准備一個較大的鐵鍋,將其做成一個立方體的土蒸鍋。為保持蒸汽鍋爐的透氣性,必須在爐牆內外均勻地塗抹水泥。蒸鍋准備好後,可往袋子里加水,開始加熱消毒。需要用大火煮10個小時左右,可有效地將袋子里的細菌殺死。要把蒸鍋的溫度保持在100°C左右,悶上一晚。等第二天把火滅後,待袋子溫度降至75°C左右,迅速將其放在冷卻室里,防止細菌復發。
Ⅵ 香菇怎麼種植栽培方法
建設場地:建設在背風向陽、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的地方。
准備菌棒:菌棒包含培養基,常見的有棉籽殼,然後在菌棒中再填入其它的營養物質,同時注意控制溫度和水分。
接種時間:在3月份左右,溫度需要控制在10℃-15℃。
注意事項:注意香菇菌棒營養的配比,平時光照不可太強或太弱,並要及時預防病蟲害。
3、世界上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側的1個弧形地帶,北至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到尼泊爾的道拉吉里山麓。
4、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香菇變種,紐西蘭分布著類似的香菇,南美的塔哥尼亞也有種植。
分享和轉發請註明內容出處:鳥基地博客 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
本文鏈接地址:http://b.niaojidi.com/zz/2347.html
Ⅶ 香菇怎樣種植
選擇中大葉、低溫型、晚熟香菇品種。一般來講,香菇在不開傘的前提下,傘徑越大,菇肉越厚,檔次越高,價格也越高。而一些溫型較低並且晚熟的香菇品種,菌絲分解木質素比較徹底,營養積累充足,更利於優質菇的產生。生產上可選擇1363、中香2號等香菇品種。
栽培主料要選擇優質硬雜樹種的木屑。比如柞木、櫟木、曲柳、楓木等。因為這些硬質樹木屑質地緻密,木質素含量高,香菇菌絲生長比較慢,有利於菌絲中養分積累,肉質緻密,菇大並且肉厚。
栽培料中要有合理的碳氮比。香菇菌絲體階段要求合理的碳氮比為20~30:1。因為木屑中碳素充足,氮素缺乏,所以一定要在配料中加入合理的含氮化合物,例如麥麩、米糠等。含氮化合物加入量應根據香菇菌株特點而有所增減,早熟高溫品種用量為15%,而晚熟低溫品種用量應增加到20%。
嚴格控制好培養基含水量。培養基中最理想的含水量為60%,一般情況下,培養基偏濕要比偏干情況下菌絲生長健壯,產量更高一些。無論菌絲體階段還是子實體階段,水分多少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培養基中水分不足,菌絲生長細弱緩慢,營養就積累不夠。而培養基中水分過大,透氣性不好,菌絲缺氧,對後期出好菇極為不利。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培養基內含水量。
壓實培養基質。木段栽培香菇時菇質硬實質量好,是因為木段材質緻密。代料栽培無論是菌柱栽培還是地床栽培,要求基質壓得越實越好。因為基質中空隙小,空氣少,菌絲生長較慢,呼吸較弱,養分消耗小,到出菇時能保證基質內充足的營養,長出的香菇質量好,產量高。
出菇階段控制好溫濕度等。出菇階段溫度不僅影響香菇產量,也影響香菇質量。很多食用菌生產者認為原基就是菇蕾,這是不對的。原基是菌絲體在8-20℃時,扭結形成的無結構的菌絲團,而菇蕾是這種菌絲團受到低溫刺激後發生生理變化,分化出菌蓋、菌柄的幼小子實體。刺激原基形成菇蕾的溫度因香菇溫型不同而不同。所以,當菇蕾一旦形成,就意味香菇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開始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此期溫度最好能控制在8℃~15℃;空間濕度50%~60%;光照強度在300~800勒克斯。
用木屑代料栽培香菇時,即使產量稍微低一些,也要盡量創造適宜優質菇生長所需的栽培原料和最適的環境條件,使菇蕾能在低溫乾燥的條件下,緩慢生長,長成菌傘大,菌柄短,肉質厚,組織緻密的優質香菇,使生產者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Ⅷ 香菇的詳細種植方法是什麼
香菇種植方法
1.出菇管理
菌棒轉色後進入出菇階段。香菇原基形成的適宜溫度為10~20℃,並要求有大於10℃的晝夜溫差。水分管理採取干濕交替的方法進行噴水,出菇時菌棒含水量達到60%~65%,空氣濕度達到80%~90%.根據菌棒具體情況,可採取溫差、干濕差、振動刺激等措施促進菇蕾發生。合理進行人工疏蕾,每棒留菇6~8朵。當子實體長至6~7分成熟及時採收,每天採收3~5次。適時採收的香菇,色澤好,菌肉厚,商品價值高,過晚採收,菌傘展開,菌肉薄,重量輕,商品價值低。及時清除菇根及地雷菇,防止腐爛後出現病蟲害。每潮出菇期間都進行農殘及重金屬抽樣檢測。
2.休菌管理
休菌時減少澆水次數使菌棒含水量降至55%~60%.水分管理一是防止噴水過少造成菌皮失水硬化,影響出菇,二是防止噴水過多,造成出菇,使休菌失敗。休菌時間為10-15天,當菇腳坑發白,菌棒恢復彈性時休菌完畢,進行下潮菇管理。夏季高溫期,菌棒管理以降溫養菌為中心,自然出菇為主,防止爛筒死菇現象發生。立秋以後環境條件有利於菇蕾形成和香菇生長,應停止對菌棒的刺激、振動,讓其自然出菇。每個生產周期出5~6潮菇。
3.病蟲害防治
發菌及出菇期間雜菌主要有黴菌(木霉、脈孢霉、麴黴、毛霉、根霉)、細菌、黏菌。蟲害主要有菇蚊、菇蠅、跳蟲、蛞蝓、線蟲。
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嚴格控制使用化學葯品防治。保持環境清潔衛生,發現病蟲害及時清除,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Ⅸ 香菇的種植方法
摘要香菇種植先要進行菌種的制備,確定好栽培季節後,就可以進行培養的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後進行裝袋,再打穴接種,接著是發菌管理及轉色管理階段,最後進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學管理,最後採收香菇。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香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特產品之一,其一級品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種自然接種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開始培育純菌種,改用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現了代料壓塊栽培法,後又發展為塑料袋栽培法,產量顯著增加。
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雖然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 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投入產出比僅為 1∶2。但通過益生菌在培養中的應用,可將投入產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溫滅菌及一些防霉葯物的使用。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種植流程
菌種制備確定栽培季節培養料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裝袋打穴接種發菌管理轉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採收
種植條件
1、營養
香菇是木生菌,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但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銨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質、蛋白腖就需降解後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還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最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長素, 包括多種維生素、 核酸和激素, 這些多數能自我滿足,只有維生素 B 1 需補充。
2、溫度
香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 低於 10℃或高於30℃則有礙其生長。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溫度為 10~20℃,並要求有大於 10℃的晝夜溫差。目前生產中使用的香菇品種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三種溫度類型,其出菇適溫高溫型為 15~25℃,中溫型為 7~20℃,低溫型為 5~15℃。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兩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其適宜量因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①代料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0%~68%,空氣相對濕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5%~5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0%~60%,空氣相對濕度 80%~90%。
4、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 在香菇生長環境中, 由於通氣不良、 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氧氣不足,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會受到明顯的抑制, 這就加速了菌絲的老化,子實體易產生畸形,也有利於雜菌的滋生。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5、光照
香菇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強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散射光,光線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細長, 質量次,但直射光又對香菇子實體有害。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要求微酸性的環境,培養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長,以5 最適宜,超過 7.5 生長極慢或停止生長。子實體的發生、發育的最適 pH 值為3.5~4.5。在生產中常將栽培料的 pH 值調到 6.5 左右。堆料發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絲生長中所產生的有機酸也會使栽培料的酸鹼度下降。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播種時間與菌種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溫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
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 7 月初,6 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溫型或中溫型偏低溫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採用中溫型或中溫偏高溫型的菌株。
space
Ⅹ 香菇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香菇種植方法
1.出菇管理
菌棒轉色後進入出菇階段。香菇原基形成的適宜溫度為10~20℃,並要求有大於10℃的晝夜溫差。水分管理採取干濕交替的方法進行噴水,出菇時菌棒含水量達到60%~65%,空氣濕度達到80%~90%.根據菌棒具體情況,可採取溫差、干濕差、振動刺激等措施促進菇蕾發生。合理進行人工疏蕾,每棒留菇6~8朵。當子實體長至6~7分成熟及時採收,每天採收3~5次。適時採收的香菇,色澤好,菌肉厚,商品價值高,過晚採收,菌傘展開,菌肉薄,重量輕,商品價值低。及時清除菇根及地雷菇,防止腐爛後出現病蟲害。每潮出菇期間都進行農殘及重金屬抽樣檢測。
2.休菌管理
休菌時減少澆水次數使菌棒含水量降至55%~60%.水分管理一是防止噴水過少造成菌皮失水硬化,影響出菇,二是防止噴水過多,造成出菇,使休菌失敗。休菌時間為10-15天,當菇腳坑發白,菌棒恢復彈性時休菌完畢,進行下潮菇管理。夏季高溫期,菌棒管理以降溫養菌為中心,自然出菇為主,防止爛筒死菇現象發生。立秋以後環境條件有利於菇蕾形成和香菇生長,應停止對菌棒的刺激、振動,讓其自然出菇。每個生產周期出5~6潮菇。
3.病蟲害防治
發菌及出菇期間雜菌主要有黴菌(木霉、脈孢霉、麴黴、毛霉、根霉)、細菌、黏菌。蟲害主要有菇蚊、菇蠅、跳蟲、蛞蝓、線蟲。
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嚴格控制使用化學葯品防治。保持環境清潔衛生,發現病蟲害及時清除,並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