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位公差中的平面度、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面輪廓度定義和測量
形位公差及其檢測方法
一、概念:
1.1定義:
形狀公差:單一實際要素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位置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形位公差:形狀公差與位置公差的總稱。它控制著零件的實際要素在形狀、位置及方向上的變化。
形位公差帶:用以限制實際要素形狀或位置變動的區域。由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四個要素所確定。
公差原則: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獨立原則與相關要求。
獨立原則:圖樣上給出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各自獨立,彼此無關,分別滿足要求的公差原則。
相關要求: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具體可分為包容要求(E)、最大實體要求(M)、最小實體要求(L)和可逆要求(R)。
1.2形位公差的項目及符號:
2.8跳動量的測量:
建立基準,並使被測件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旋轉。指示表面固定位置上的變動量反映該截面的圓跳動值;指示表沿被測要素的理想方向移動(連續或間斷),則指示表的示值最大變動量為全跳動值。無特殊規定時,提示表的測頭均應垂直於被測要素。
2. 形位公差圖示及解釋
形位公差一般也叫幾何公差,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是幾何誤差的允許變動范圍。
1、公差帶的形狀和位置
形位公差描述的是形狀和位置的誤差。形狀公差,如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和輪廓度等,描述的是物體或表面形狀的誤差。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和同軸度等,描述的是物體或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誤差。
形位公差測量方式
1、直接測量法
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從被測零件上獲得測量結果,如用卡尺、千分尺等直接測量直徑、長度等線性尺寸。對於簡單的形狀公差,如平面度和直線度,也可以使用平尺、平板等工具進行直接測量。
2、間接測量法
對於一些無法直接測量的形位公差,如圓度、圓柱度等,可以採用間接測量法。這種方法通常是通過測量與該形位公差有關的線性尺寸來計算其實際值。例如,圓度和圓柱度的測量可以通過測量一系列直徑和半徑尺寸,然後通過計算得到誤差值。
3、坐標測量法
坐標測量法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形位公差測量方法,它通過建立零件的坐標系,測量出各個點的坐標值,然後通過計算機軟體計算出形位公差。這種方法可以精確地測量出各種復雜的形位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等。
3. 形位公差的測量方法
形狀誤差
指零件上的點、線、面等幾何要素在加工時可能產生的幾何形狀上的誤差。
如:加工一根圓柱時,軸的各斷面直徑可能大小不同、或軸的斷面可能不圓、或軸線可能不直、或平面可能翹曲不平等。
位置誤差
指零件上的結構要素在加工時可能產生的相對位置上的誤差。
如:階梯軸的各回轉軸線可能有偏移等。
目前有一種高效測量各種形位誤差的測量方法,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數據採集儀連接各種指示表 ,如百分表等,數據採集儀會自動讀取測量數據並進行數據分析,無需人工測量跟數據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機械測量效率。
測量儀器:偏擺儀、百分表(或其他指示表)、數據採集儀
測量原理:數據採集儀可從百分表中實時讀取數據,並進行形位誤差的計算與分析,各種形位誤差計算公式已嵌入我們的數據採集儀軟體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去計算繁瑣的數據,可以大大提高測量的准確率。
測量示意圖:
優勢:
1)以較低的成本提高測量效率:與類似產品比較,其成本非常低,測量效率有較大的提高;
2)提高測量的准確性:傳統方式採用測量人員的目視觀看的方法容易導致錯誤的測量結果;
3)數據可追溯:保存數據記錄,並可進行追溯與分析,傳統模式由於無實時的記錄,可追溯性較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