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體體溫計測量時間
利用基礎體溫測量法測定排卵期 基礎體溫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 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與月經周期一樣,呈周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在正常情況下,女性在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升高。這是因為,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基礎體溫升高,並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下一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又重復上述這種變化。 把每天測量到的基礎體溫記錄在一張體溫記錄單上,並連成曲線,就可以看出月經前半期體溫較低,月經後半期體溫上升,這種前低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過程中。有人認為體溫上升前的最低點是排卵日,但多數不存在,僅有20%左右女性有此表現。在基礎體溫升高3天內為易孕期,從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即為「排卵後安全期」。 基礎體溫測量法僅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而不能預告排卵在何時發生,因此它只能確定排卵後安全期,不能確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歷法及宮頸粘液觀察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多數情況下,基礎體溫測量法對判斷排卵後安全期十分可靠,但有時也會遇到體溫曲線不規則,因此不能確定排卵的准確時間,這種情況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 怎樣正確地測量基礎體溫 一個人的體溫受外界環境和機體內在活動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為了排除這些外來的和內在的各種影響,因此常常把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之前的體溫作為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人體一晝夜中的最低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求嚴格,還需要長期堅持。測量前要准備一支體溫計和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記錄單(如沒有這種記錄單,也可用一張小方格紙代替),從月經期開始,於每日凌晨起床前,在不說話和不作任何活動的情況下,把體溫計放在口腔里5分鍾,然後把測量到的體溫度數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 為了提高測量基礎體溫的正確性,應在每晚臨睡前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並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或枕頭邊,以便使用時隨手可取,盡量減少活動。如果起床拿體溫計,就會使基礎體溫升高,使這一天的體溫數值失去意義。對於做中班或夜班的女性,把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放在每次睡覺4-6小時初醒的時候。 基礎體溫一般需要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周期才能說明問題。如果月經周期規則的話,測量了幾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後,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為了減少麻煩,可以選定從排卵日前的3-4天開始測試體溫,待體溫升高後再繼續測試3-4天就行了,也就是說只要測量排卵期內的基礎體溫,以用於避孕的需要。 怎樣正確地記錄基礎體溫 將測量到的基礎體溫正確地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能反映出卵巢的功能情況。如記錄不正確,就失去其意義。下面是正常育齡女性在一個月經周期中的一張基礎體溫曲線圖。由圖所見,前半部分體溫較低,後半部分體溫升高,呈典型的雙相型體溫曲線。這種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功能,高、低體溫曲線交界處為卵巢的排卵日期。圖中的縱軸坐標表示體溫的度數,每一小格為0.1 ℃。橫軸坐標表示日期和月經周期日,每一小格為1天。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開始,將每天所測量到的體溫度數用小點畫在相應的體溫記錄單的格子中,一直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天為止,最後將各個小點用直線按順序連接起來,就成為1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曲線。 圖中塗黑部分表示月經期,如遇有感冒、發熱、腹瀉、失眠、飲酒、使用電熱毯等情況,往往容易影響基礎體溫,應在表格的下面加以說明。 測量基礎體溫有什麼用途 測量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用途,它是一種簡便、實用、易學而又比較可靠的自我監測卵巢功能的方法。根據基礎體溫變化,可以間接地知道女性的卵巢功能,了解有無排卵、預測排卵日期及黃體功能情況。測量基礎體溫一般有以下幾種用途: (1)觀察卵巢功能 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曲線,即月經周期的前半期低,後半期高,這種情況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如果基礎體溫呈單相曲線(沒有前低後高現象 ),表示卵巢沒有排卵功能。 (2)診斷早期懷孕 測量基礎體溫是一種最簡單且診斷效果又快的妊娠診斷法。月經周期一向規則的女性,如突然停經,而基礎體溫上升後不再下降並持續18天以上,通常就可以診斷為懷孕。因為卵巢排卵後,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使體溫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則黃體
❷ 體溫計的用法
一)口溫
正常的為35.5℃~37.4℃,測量時間3-5分鍾,以7分鍾最佳。
1.使用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
2.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含住即可、不可用力咬及說話)。
3.取出體溫計,讀取溫度數據後,以紙巾擦拭乾凈,再以酒精棉消毒(以旋轉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銀端)。
(二)腋溫
正常的為35.0℃~37.0℃,測量時間為5-10分鍾。
1.使用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將體溫計置於腋下最頂端,水銀端和腋下的皮膚緊密接觸並夾緊,以免脫位或掉落。
2.取出體溫計,讀取溫度數據後,以紙巾擦拭體溫計。
注意事項:
1、.若測量時間未到,松開腋下,則需重新測量,時間需重新計算;
2、遇進食、喝熱飲、抽煙、激烈運動、情緒激動及洗澡等,需待30分鍾後再測量;
3、如按以上方法不能正確使用的同學請到校醫務室,由醫生現場指導。
❸ 使用水銀體溫計測量人體體溫,讀數
常用水銀體溫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可以.
❹ 如何測定人體的基礎體溫
1.睡前預先將體溫計放在枕邊,第二天醒來後不要進行任何活動,立即將體溫計插入口中進行測量。經腋下很難測量出准確的體溫,所以一定要經口在舌下測量。
2.每天應在同一時間測量體溫。測量時間提前時體溫常降低,測量時間推遲時體溫常升高。
3.當出現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感冒等不適時,應在記錄表的備注欄中予以記錄。
4.體溫計使用完畢用酒精棉球消毒後,甩下水銀,放在盒中保存。
以上為一般測量順序。
[使用婦女體溫計]測量基礎體溫不能使用一般的體溫計,必須使用婦女體溫計。婦女體溫計比一般體溫計的刻度更精確,在一度之間又分為20等份,兩個刻度為一份。因為女性的低溫期與高溫期最多之差O.4-0.5度。
[記錄方法]基礎體溫記錄用紙可在購買體溫計時同時購買。
將測得的體溫在相應日期的欄中用圓點標記。將不同日期的圓點用直線連接後,即可得到顯示特有變化的曲線圖。這就是基礎體溫曲線。
❺ 體溫計的使用方法
一個體溫計的的示數為38攝氏度,如果沒有甩,就給一個溫度為36.5攝氏度夫人人量體溫,測量結果是38度
給39攝氏度的人,結果為39度
因為體溫計有一處斷開的汞柱。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後,外界氣溫較低,水銀遇冷體積收縮,就在狹窄的曲頸部分斷開,使已升入管內的部分水銀退不回來,仍保持水銀柱在與人體接觸時所達到的高度。因此,36.5度的人,雖然體溫低,但是溫度計無法回到比38度低的地方。因此測出的體溫和量之前的38度讀數一樣。
但是可以往更高的溫度走,因此39度的人,可以測出正常體溫
❻ 如何使用體溫計
測量體溫是鑒別健康人與「非典」病人、疑似病人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市場上體溫計的種類很多,在性能和使用方式上差別較大。對此,北京市計量科學研究所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根據自身特點,正確選擇和使用體溫計。
據計量專家介紹,最常見的體溫計是玻璃體溫計,它可使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便以使用者隨時觀測。由於玻璃的結構比較緻密,水銀的性能非常穩定,所以玻璃體溫計具有示值准確、穩定性高的特點,還有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的優點,深受人們特別是醫務工作者的信賴。但玻璃體溫計的缺陷也比較明顯,易破碎,存在水銀污染的可能;測量時間比較長,對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不方便,讀數比較費事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出現很多類型的新式體溫計。電子式體溫計利用某些物質的物理參數(如電阻、電壓、電流等)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的確定關系,將體溫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讀數清晰,攜帶方便。其不足之處在於示值准確度受電子元件及電池供電狀況等因素影響,不如玻璃體溫計。
體溫計一般在腋下、口腔、直腸等處使用,在實際應用中,人們普遍感覺不方便或不舒服。耳式體溫計是通過測量耳朵鼓膜的輻射亮度,非接觸地實現對人體溫度的測量。只需將探頭對准內耳道,按下測量鈕,僅有幾秒鍾就可得到測量數據,非常適合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但在使用初期,使用者由於不太熟悉這種操作方式,可能會得到幾個不同的測量數據,一般來講實測最大值即是所要數據。使用者熟悉後會比較滿意這種體溫計。
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又帶來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體溫計,可以叫片式體溫計或點陣式體溫計。這種體溫計只有名片大小,長6-7厘米、寬0.5厘米左右,上面布滿了一些附有數字的排列整齊的圓點。在進行體溫測試後,某一數值以下的圓點會全都變暗,而其餘圓點顏色不變,使用者即可根據上述變化確定體溫。這種溫度計價格不高,體積較小,便於攜帶和儲存,本身污染非常小,特別適用於醫療機構,可以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專家介紹說,玻璃體溫計屬於國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而且生產和使用歷史較長,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在監督管理方面基本上比較規范。但是,很多數字溫度計、耳溫計以前是以保健用品和禮品的形象出現在市場上,一直未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嚴密有效的監督管理。
專家提醒說,如果消費者想選用數字、耳式等體溫計進行體溫測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由於體溫測試要求比較嚴,一般要求體溫計的示值誤差為±0.1攝氏度,消費者所選購體溫計的准確度必須滿足此項要求。二、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操作要點。在開始使用時可以與玻璃體溫計對比使用,以確定使用方式是否正確。三、採用腋下測量方式時,一定要用力夾緊,保證體溫計與人體充分接觸。採用口腔測量方式時,一定要將體溫計放在舌下,稍用力壓住,測量後必須清洗消毒。四、無論選用哪一種體溫計,最好一人一支,以避免交叉感染。
1、採用腋下測量方式
使用前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然後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保證水銀和皮膚密切接觸,維持時間5~10分鍾。取出體溫計,讀取讀數後用衛生紙擦乾凈以便下次使用。需要強調的是,腋下如果有汗水,應當擦乾凈後才測量,同時喝了熱飲、劇烈運動之後或者洗澡之後要安靜30分鍾再測量,此外在腋下測量時如果時間還沒到孩子就松開了,需要重新測量,時間也要重新計算。
2、採用口腔測量的方法
比腋下更能反映人體的真實體溫,但這種方法對小孩來說有咬破水銀的危險,發燒後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的病人也不要採用。
採用口腔測量的方法時,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一定要將體溫計放在舌頭下,稍用力壓住,含3~5分鍾,最好是7分鍾。期間不要說話,讀取讀數後照樣用衛生紙清潔,還要特別用酒精浸過的毛巾由體溫計的尾端旋轉著擦到水銀那一端,進行消毒。
❼ 體溫計正確的計算方法
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肛溫)又比口腔溫度高0.3~ 0.5度。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人體溫度相對恆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 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於41度或低於25度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可使體溫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而使體溫發生變化。臨床上對病人檢查體溫,觀罕其變化對診斷疾病或判斷某些疾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
❽ 如何使用體溫計測量人體溫度
意見建議:使用前要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將體溫計置於腋下最頂端,水銀端和腋下的皮膚緊密接觸並夾緊,以免脫位或掉落。 測量5-10分鍾。
❾ 用體溫計測量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用體溫計測量人的正常體溫: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范圍內。
人體正常體溫的測量方法是在早晨8點左右、午後3點左右、晚上8點左右各測一次體溫,連續測量幾天,取其最穩定的值即為正常體溫。
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簽蘸酒精擦拭消毒。多數是把體溫表挾在腋下試溫,年齡小或昏迷的小兒可採用肛門測溫。

(9)人體的體溫計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保持恆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體溫是物質代謝轉化為熱能的產物。
正常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它通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和神經體液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體溫升高時,機體通過減少產熱和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恆定;反之,當體溫下降時,則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使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