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率放大電路測量方法
由於管子處於大信號下工作,故通常採用圖解法。掛示波器,輸入正弦波,分別調整輸入波形幅值,頻率和放大器偏置等一些其他電路參數。看輸出波形畸變程度和放大倍數。
輸入范圍越大越好,放大倍數越大越好,波形畸變越小越好。如果需定量測量,就要算出增益,帶寬,增益帶寬積。
靜態分析包括計演算法和圖解分析法;動態分析包括圖解分析法和微變等效電路法。在分析方法上,由於管子處於大信號下工作,故通常採用圖解法。功率放大電路的分析任務是:最大輸出功率、最高效率及功率三極體的安全工作參數。
(1)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特點及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要求輸出功率盡可能大為了獲得大的功率輸出,要求功放管的電壓和電流都有足夠大的輸出幅度,因此管子往往在接近極限運用狀態下工作。
效率要高由於輸出功率大,因此直流電源消耗的功率也大,這就存在一個效率問題。所謂效率就是負載得到的有用信號功率和電源供給的直流功率的比值。這個比值越大,意味著效率越高。
2. 放大器系統電路--集成電路OTL 功率放大器
OTL功率放大器集成電路有兩種:單聲道和雙聲道。它們的工作原理相似,雙聲道電路僅在聲道上增加了一個完全相同的聲道。
單聲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電路的典型電路如圖2-47所示,包括集成電路A1、輸入信號公式、音量電位器RP1和揚聲器BL1。
在直流電路分析中,找出電源引腳(8腳)和接地引腳(5腳)。電源引腳外電路包括大電容C9(濾波電容)和小電容C8(高頻濾波電容),這是識別電源引腳的關鍵特徵。
交流電路分析中,音頻信號通過音量電位器RP1控制後,經C1耦合加到集成電路A1的信號輸入引腳(1腳)。功率放大後的信號從A1的信號輸出引腳(6腳)輸出,通過耦合電容C7加到揚聲器BL1中。
電路故障分析包括:
1. 電源引腳無直流工作電壓時,電路不能工作,揚聲器無聲。直流電壓低會導致聲音變小。
2. 電源引腳電壓故障或電容C8、C9故障(特別是C9擊穿或漏電)會導致電路無聲或出現交流聲。
3. 電容C1開路或漏電會導致無聲或雜訊增大。
4. C3開路導致放大器增益減小,聲音變小;C3漏電會影響直流電壓。
5. C5開路可能導致高頻雜訊或嘯叫;擊穿時,電路不能工作;漏電影響放大器工作。
6. 地腳開路時,電路不能工作,揚聲器無聲。
7. 輸出腳(6腳)直流電壓異常,檢查耦合電容C7。
8. C7漏電會降低集成電路的直流電壓,損壞揚聲器。
9. 自舉電容C6開路可能導致功率不夠;漏電影響直流電壓。
10. C4開路時,前級電源濾波效果差;C2開路引起開機沖擊聲;C2漏電降低直流電壓,導致無聲。
11. 測量電源引腳上的直流電壓是檢查電路的關鍵步驟。
12. 集成電路A1各引腳作用分析,如表2-2所示,包括輸入腳(1腳)、交流負反饋腳(2腳)、高頻消振腳(3和4腳)、信號輸出腳(6腳)和自舉腳(7腳)的外電路特徵。
13. 輸入腳(1腳)外電路接入耦合電容C1,用於信號傳輸。
14. 交流負反饋腳(2腳)外電路為RC串聯電路(C3和R1)。
15. 高頻消振腳(3和4腳)外電路接入小電容C5,消除高頻自激。
16. 信號輸出腳(6腳)外電路包括與揚聲器相連的大耦合電容和自舉電容C6。
17. 自舉腳(7腳)外電路與信號輸出腳相連的幾十微法電容C6。
18. 前級電源輸出腳(9腳)外電路特徵與前級放大器電源電路相連,並有幾百微法的濾波電容C4。
19. 引腳作用分析小結和雙聲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電路的結構如圖2-55所示,包括左、右聲道電路和電源引腳等。
雙聲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電路與單聲道集成電路類似,但在聲道上增加了一個完全相同的聲道。雙聲道電路可以分為兩個單聲道電路或直接使用雙聲道集成電路。
雙聲道電路的分析包括引腳作用(如表2-3所示)、各引腳外電路分析以及交流信號傳輸和放大分析。雙聯同軸音量電位器電路分析確保了左、右聲道音量同步控制。
電路故障分析涵蓋了電源引腳、電容、音量電位器、自舉電容和前級電源引腳的故障,並提供了故障解決方法。
雙聲道電路故障分析總結了左、右聲道電路的位置、交流電路分析簡化方法以及與單聲道電路分析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