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餃子做法步驟文字
以下是餃子的做法步驟:
一、准備材料
麵粉
一般選用中筋麵粉,500克左右。中筋麵粉蛋白質含量適中,做出的餃子皮既有韌性又有一定的柔軟度。
水
250 - 300毫升的溫水。水溫以不燙手為宜,大約30 - 40攝氏度。溫水和面可以使麵粉中的澱粉糊化,增強餃子皮的韌性。
餡料(以豬肉大蔥為例)
豬肉:最好選擇肥瘦比例為3:7的五花肉500克。五花肉含有適量的脂肪,能使餃子餡口感更潤,更鮮美。將五花肉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最後切成小肉丁。
大蔥:2 - 3根。大蔥可以增加餃子的香味,把大蔥洗凈,切碎備用。
生薑:1塊(約10克)。生薑可以去腥,切成薑末備用。
調料:生抽20 - 30毫升、老抽10 - 15毫升用於調色和增加風味,鹽8 - 10克、白糖5 - 8克(白糖可以提鮮)、雞精3 - 5克、胡椒粉3 - 5克、香油15 - 20毫升、料酒10 - 15毫升去腥。
二、製作餃子皮
和面
將麵粉倒入一個大碗中,中間挖一個小坑。慢慢倒入溫水,同時用筷子攪拌麵粉,使麵粉形成絮狀。這一步叫做「打芡」,可以讓麵粉初步吸收水分。
然後用手將麵粉絮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揉面的過程中,如果感覺面團有些干,可以適當添加一點水;如果面團太濕粘手,可以撒一點麵粉。揉好的面團蓋上濕布或者保鮮膜,醒面30 - 40分鍾。醒面可以讓面團中的麵筋充分形成,使餃子皮更有韌性。
擀餃子皮
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搓成長條。長條的粗細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餃子皮大小來調整,一般直徑在2 - 3厘米左右比較合適。
將長條分成小塊,每個小塊的大小盡量均勻,每個小塊就是一個餃子皮的坯子。
取一個小塊,用擀麵杖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圓形餃子皮。擀的時候要注意手法,擀麵杖從坯子的中心開始,向邊緣均勻地擀開,並且要邊擀邊轉動坯子,保證餃子皮的厚度均勻。餃子皮的直徑一般在7 - 9厘米左右。
三、調制餡料
攪拌肉餡
將切好的肉丁放入一個大碗中,加入薑末、生抽、老抽、鹽、白糖、雞精、胡椒粉、香油和料酒。
用筷子或者勺子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肉餡,攪拌的過程中要用力,使肉餡上勁。攪拌至上勁的狀態,肉餡會變得更加黏稠,這樣做出來的餃子餡口感更好。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 - 10分鍾。
加入大蔥
攪拌均勻後,再加入切碎的大蔥,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四、包餃子
放餡料
取一個擀好的餃子皮,放在左手手掌心(如果是左撇子可以用右手)。用勺子或者筷子取適量的餡料放在餃子皮的中央,餡料的量要根據餃子皮的大小和個人喜好來調整,一般餡料占餃子皮面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
捏餃子
將餃子皮對折,使兩邊的邊緣重合。從餃子皮的一端開始,用手指捏緊邊緣,捏的時候可以用手指蘸一點水,這樣可以使餃子皮更好地粘合。
常見的餃子形狀有月牙形、元寶形等。月牙形餃子是比較傳統的形狀,捏的時候可以將兩邊的邊緣捏出褶皺,像月牙一樣;元寶形餃子則是將中間的部分捏緊,兩邊留出兩個角,像元寶的形狀。
五、煮餃子
燒水
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水的量要足夠多,一般要能沒過餃子。
下餃子
水開後,慢慢將餃子放入鍋中。注意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餃子都倒進去,以免餃子之間相互粘連。可以用勺子輕輕攪拌一下,使餃子在水中分散開來。
煮的過程
餃子下鍋後,蓋上鍋蓋煮。待水再次沸騰後,加入一碗冷水(約200 - 300毫升),這就是「點水」。點水可以防止餃子皮煮破,同時讓餃子的內外受熱更均勻。
然後繼續煮,等水再次沸騰後,再加入一碗冷水,重復這個過程2 - 3次。一般來說,從餃子下鍋開始,經過3 - 5分鍾的煮制,餃子就熟了。判斷餃子是否熟透,可以看餃子是否都浮在水面上,並且餃子皮變得透明。
撈出餃子
用漏勺將煮熟的餃子撈出,瀝干水分。可以將餃子直接盛入盤中食用,也可以蘸著自己喜歡的醬料,如醋、辣椒油等一起食用。還有很多其他美味的餡料可以選擇。例如,韭菜雞蛋餡,將韭菜洗凈切碎,雞蛋炒熟切碎,加入鹽、雞精、香油等調料攪拌均勻;蝦仁餡,用新鮮的蝦仁剁碎,加入豬肉末、薑末、鹽、料酒等調料製成餡料。蔬菜餡也很受歡迎,如芹菜餡、白菜餡等。對於蔬菜餡,可以先將蔬菜焯水,擠干水分後再調味,這樣可以避免蔬菜出水過多導致餃子餡過於濕潤。
彩色餃子皮製作:可以在麵粉中加入一些天然的食材來製作彩色餃子皮。比如,加入菠菜汁可以使餃子皮變成綠色,菠菜洗凈後焯水,榨出菠菜汁,用菠菜汁代替部分水來和面;加入胡蘿卜汁可以使餃子皮變成橙色,胡蘿卜榨汁後同樣用來和面。這樣製作出來的餃子不僅顏色誘人,還增加了營養。
餃子的保存:如果一次包的餃子太多,吃不完,可以將生餃子冷凍保存。把生餃子放在盤子或者容器中,放入冰箱冷凍室冷凍1 - 2小時,等餃子凍硬後,取出放入保鮮袋中,擠出空氣,密封好。這樣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想吃的時候直接從冰箱取出煮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