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兒童心肺復甦步驟及方法ppt

兒童心肺復甦步驟及方法ppt

發布時間:2022-10-03 01:19:40

㈠ 心肺復甦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使用情況及正確操作手法、流程圖片

當小孩發生意外時,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是小孩生命的“保護著”,如能及時搶救小孩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所以家長們很有必要學習一些家庭急救方法,比如心肺復甦和海姆立克急救法,這樣即便發生意外也能及時搶救自己的小孩,不會錯過最佳搶救時間。那麼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心肺復甦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使用情況及正確操作手法、流程圖片。

心肺復甦術:通常出現心臟驟停以及停止呼吸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心肺復甦術。

1、意識患者判斷,輕拍和呼喚患者;

2、檢查患者是否呼吸和心跳;

3、撥打急救電話(120);

4、松解患者衣領和褲帶,以仰卧位放在平地上;

5、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部位為兩乳頭連線正中的胸骨中下1/3處,按壓時雙手盡量垂直,手掌根部不離開患者胸壁,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5-6厘米;

6、開放氣道:抬起患者下頜,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和假牙;

7、人工呼吸:一手捏緊患者鼻孔,另一隻手抬高患者下頜,並深吸一口氣迅速向患者口中吹氣;

8、胸外心臟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交替進行;

9、5個循環後判斷心肺復甦是否有效。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一般在呼吸道被異物堵住的情況下使用。

一、1歲以內嬰兒:

1、將小孩面朝下放在手臂上(頭朝外,頭部略低於小孩身體);

2、手臂緊貼小孩胸前,並且分開這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托住小孩的面頰;

3、選取小孩兩個肩胛連線的中點作為沖擊點;

4、另一隻手用掌根,在沖擊點連續拍打5次;

5、將小孩翻過面來,選取小孩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用兩指進行按壓5次;

6、交替進行拍背和腹部按壓,直至小孩排出異物。

二、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

1、站在患者身後(對於兒童可以跪在身後),兩只手臂伸到患者身體前方;

2、一隻手握拳,虎口向內定點在患者肚臍往上兩橫指的位置,這個地方作為沖擊點;

3、接著另一隻包握住拳頭,雙手共同使用斜向上的力擠壓沖擊點;

4、持續實施,直至患者將阻塞物吐出。

㈡ 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在發現有人倒地之後通過輕拍其肩部並在其耳邊呼喊檢查其意識,若無意識則檢查是否有呼吸,在後仰頭部後以耳聽是否有呼吸音,以臉感受是否有氣流沖擊感,以眼看是否有胸部起伏。若既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即開始進行心肺復甦。不過也不要忘記請求周圍人呼救急救中心。
先做30次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兩乳頭連線中點,頻率至少每分鍾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
然後開放氣道行人工呼吸兩次。以一手按額,一手抬下頜使頭後仰。捏住患者鼻部,以正常吸氣量吸氣後從患者口部吹氣一秒,後放開鼻部。一共人工呼吸兩次。反復以按壓30次後再人工呼吸2次的程序進行搶救直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這里用語言敘述可能很淺顯,建議您再通過相關視頻材料學習,最好是能參加有關培訓。
回答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補充...

㈢ 心肺復甦的正確步驟 急救心肺復甦怎麼

初期復甦
1.人工循環(circulation,C)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護士立於病人一側,將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雙乳頭與前正中線交界處),另一支手掌根部壓在前一手背上,兩臂伸直,以上身的體重垂直下壓,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壓後要讓胸廓充分回彈,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按壓部位。按壓與放鬆的時間應大致相等。如此反復按壓,每分鍾至少100次。
2.氣道開放(airway,A)判斷有無頸部損傷。檢查氣道有無阻塞,舌根後墜和異物阻塞是造成氣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若有氣道阻塞,應先去除氣道內異物(包括口、鼻)。若無頸部損傷,用仰頭抬頦法打開氣道;若有頸部損傷,用雙手托頜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氣道通暢後應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病人仰卧,護士一手托其下頜使頭後仰,張開下唇,另一手捏鼻孔,護士吸氣後對病人口內用力吹氣,然後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首先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項
(1)成年病人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時,不論單人搶救還是雙人搶救,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即心臟按壓30次,吹氣2次。
(2)心臟按壓操作時用力要適當,避免用力過大引起肋骨骨折。
(3)對小兒心肺復甦,心臟按壓用單手掌根按壓胸骨中段,每次下壓2~3cm;對新生兒,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胸骨中點,下壓1~2cm,按壓頻率每分鍾100~120次。
(4)復甦操作不可輕易間斷,要組織好人力,並積極准備二期復甦。

㈣ 心肺復甦的操作有哪些步驟

心肺復甦的操作步驟:(一)第一步:在進行心肺復甦時,首先必須了解病人是否心跳、呼吸停止。呼吸,心跳停止的表現是:當心跳停止時,意識突然喪失時,病人昏倒於各種場合,病人面色蒼白或轉為紫紺,瞳孔散大,部分病人可有短暫抽搐,伴口眼歪斜,隨即全身肌肉鬆軟,這時,摸不到脈搏,聽不到心音;其呼吸停止的判斷較為容易,用耳貼近病人口鼻,面部感覺病人呼吸道有無氣體排出,耳聽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頭部側向病人胸部,眼睛觀察病人胸部有無起伏,則可判定呼吸狀況。

一旦發現可疑心搏驟停的病人,首先判斷病人有無意識,一般輕輕搖動病人肩部,高聲喊叫:「喂!你怎麼啦?」如果初步確定病人神志昏迷,應立即招呼周圍的人前來協助搶救,可以大叫「來人啊!救命啊!」接著將病人放置適當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驅干平直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搶救者跪於病人肩頸側,轉動軀體或拉直雙腿時要注意保護頸部,最好能解開病人上衣,暴露胸部,或僅留內衣。應用仰頭舉頜法保證呼吸道暢通。

(二)第二步:在暢通呼吸道、判定病人不存在呼吸後,立即作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擠壓。搶救者用按於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病人的鼻孔(捏緊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氣後,張開口貼緊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完全包住),用力向病人口內吹氣(吹氣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氣完畢後,應立即與病人口部脫離,再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鬆捏鼻的手,以便病人從鼻孔呼氣,此時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除。每次吹氣時大約為800~1200毫升,吹氣時暫時停按壓胸部,亦可用簡易呼吸器代替口對口呼吸。

(三)第三步:在判定病人心跳停止後,先行心前區叩擊術,用右手握拳,以中等力量叩擊心前區,連續叩擊3~5次,常可使心臟復跳,無效時,迅速使用胸外心臟按壓術。病人應仰卧於硬板床或地上,如為彈簧床,應在病人背部墊一硬板,操作者以右手掌置於病人胸骨體的下方1/3交界處,左手則按壓在右手手背上,操作者雙背應綳直,力爭雙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藉助操作者和軀體的重力及上肢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有節奏地快速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4厘米,然後放鬆,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80~100次。按壓有效時應能觸到大動脈的搏動,收縮期血壓維持在60毫米汞柱(8.0千帕)以上。雙人搶救時,兩人必須配合協調,吹氣必須在胸外按壓的鬆弛的時間內完成,按壓與呼吸的比例為5:1,人工呼吸者與胸外按壓者可以互換位置,互換操作,但是,中斷時間不超過5秒。

大量實踐證明,4分鍾內復甦者可能有50%的人被救活,4~6分鍾開始進行復甦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鍾者存活率僅4%,10分鍾以上開始復甦者,存活可能性更為減少。

腦復甦是非常重要的,及時正確的心肺復甦是腦復甦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中在現場上以維持血壓和控制呼吸為重點,如果能進入醫院進一步搶救,則更可能注意腦的復甦。

現場心肺復甦應堅持連續進行,在現場搶救中不可武斷地停止復甦的決定。現場搶救人員停止心肺復甦的條件為: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復良好;有其他人接替搶救,或有醫師到現場承擔了復甦工作;有醫師到現場,確定病人已死亡。

如果情況允許,積極聯系附近的醫院來緊急出診,作進一步搶救。

㈤ 心肺復甦步驟有哪些

確定是否意識喪失(一拍二喊):先輕拍並分別在雙耳側大聲叫喊,看是否有反應。若有,則無需搶救;若無,則先查看口腔有無異物,再用耳感覺有無呼吸。

用雙手以大拇指固定於兩側鼻唇溝,食指和中指固定於耳的兩側,無名指和小指固定於下頜骨下的手勢將頭輕輕地側向一側,再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壓在舌上,其餘四指固定於頦下,向後上牽拉。以解除舌根後墜,並查看是否有口腔異物,若有則用手指快速掏出(若方便,可以用布緾於指上掏,更易掏出異物,只需將容易掏出的異物一次掏出,勿在此浪費時間)。有松動假牙或義齒應取下。

用相同的手勢將頭扶正,並以一手壓額,一手拉下巴,使下頜骨--耳垂線與地面垂直。(以保證氣道通暢)

(三感覺):用耳貼近被救者口鼻上方以檢查是否有呼吸,同時用眼切線方向看胸廓有無起伏),時間約5秒(可口數「1001、1002、1003、1004、1005」時間約為5秒)

如存在輕微呼吸或心跳,則給予疼痛刺激(用拇指用力按壓眶上緣),觀察是否有反應。若呼吸心跳停止或刺激無反應,則開始施救。

1.如果現場有多人時,用三句簡短的話:1.告明自己身份(告明自己有相關知識或培訓,以免搶救失敗時造成醫療糾紛);2.叫人去拔打120(院內則叫主治醫師);3.問有誰懂急救的請進來幫忙。
2.
如果現場無其他人,一般先求救再進行施救(因為電除顫的時間對施救是否成功的影響更大)。在下列情況應先施救:被救者是兒童、或為葯物中毒、溺水、窒息(因人對於這類人快速施救成功率更高)。

開始施救:確定地面是否平整和結實,若不是,則轉移至適合場地(保證胸外按壓的效果)。

給予兩次人工呼吸或面罩-氣囊呼吸(氣囊擠壓時間約為2秒/次),再食指、中指和無句指並攏由頦下滑至喉結處,再橫向滑至胸鎖乳突肌內側溝,觸診有無頸動脈搏動,觸診時間約為6秒(可以數1001、1002、……1006)。若有則繼續給通氣。若無則准備胸外按壓,先向旁人說明「無頸動脈搏動,行胸外復甦(如果在院內還應囑准備電除顫儀)」

胸外按壓:1.在雙側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交點處為按壓點,以一手的掌根部為受力點,另一手的手掌貼於下面手的手背,手指交叉,雙手掌根相合,手掌遠端稍上翹。
2.雙上肢與胸廓垂直,不能彎曲,以腰部用力按壓胸廓。
3.按下與提上的時間比為1:1。
4.按壓幅度約為4-5cm(以胸廓呈現明顯起伏為准,對於不同年齡應相應調整)。
5.按壓速度約為100次/分(可以數1下、兩下、3下……10下、11、12、13……28、29、30),按壓30次後給予人工通氣2次,即以比例30:2進行。連續重復5輪(如有多人,應每一輪後換人,以保證下一輪的按壓效果),停止兩分鍾,觀察有無反應。若無則兩分鍾後繼續胸肺復甦,或給予電除顫兩次後繼續胸肺復甦。
6.搶救30分鍾後仍未恢復自主心跳及呼吸,則可放棄搶救。

㈥ 心肺復甦步驟

心肺復甦步驟

心肺復甦步驟, 心肺復甦是急診急救的一項救治措施,主要是針對心跳呼吸驟停採取的救命技術。心肺復甦操作的步驟包括首先要評估現場確認搶救患者現場周邊環境的安全,心肺復甦步驟。

心肺復甦步驟1

判斷是否要做心肺復甦

並非看到患者暈倒就可以立即做心肺復甦,必須要先對患者進行快速的判斷。請務必記住心肺復甦是在患者喪失意識,且呼吸心跳停止的情況下才進行的(無呼吸無脈搏),具體的判斷方法是:拍打雙肩、大聲呼喚、掐按穴位、摸頸動脈脈搏,如果患者都沒有任何反應,脈搏也停止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始做心肺復甦。

雖然很多人都對心肺復甦有了解,但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很多人都容易出現錯誤,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做心肺復甦時一般常見的錯誤。

如何正確做心肺復甦?

第一步:作出判斷

根據上文提及的方法,迅速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做心肺復甦。

第二步:胸外按壓

1、准備:將患者平放並解開上衣。

2、按壓部位:按壓部位在胸骨中下1/3處,也即是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位置。

3、按壓方法:雙手的手掌相疊呈十指相扣並抬起,兩臂伸直,肘關節不要彎曲,利用身體的重力垂直向下施力按壓。

4、按壓深度:一般情況下,成人的按壓深度是5至6厘米,每一次按壓後要能夠讓胸廓充分回彈。

5、按壓頻率:每分鍾100-120次,每做完30次胸外按壓後進行2次人工呼吸,牢記30-2-30-2循環。

第三步:開放氣道

在進行胸外按壓後,將患者的頭偏向一邊,檢查口腔內是否有異物或假牙,如有需要清理。然後用仰頭抬下巴或雙手托頜法將患者氣道打開。

第四步:人工呼吸

打開氣道後迅速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一手拖住下頜,一手捏住鼻孔,吸氣以後對准患者的嘴巴用力向內吹氣,然後放開鼻孔,讓胸腔回縮呼氣。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心肺復甦時,還要時刻觀察患者,尤其是患者臉部,一旦患者出現表情或肢體活動,應該立即停止做心肺復甦,觀察患者是否需要再次做心肺復甦。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實施心肺復甦都應該同時呼叫急救中心,爭取更好的`急救支持。加上做心肺復甦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如果患者蘇醒或急救中心人員到來、或實施心肺復甦達到30分鍾仍然無效後可以視情況停止施救。

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他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如何正確實施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步驟2

心肺復甦的操作步驟:

1、判斷意識

雙手拍打患者雙肩並呼叫病人,觀察有無反應。

2、呼救幫助

立即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搶救,並攜帶除顫儀。

3、判斷心跳、呼吸

掀開棉被,解開外衣,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胸廓起伏,判斷心跳、呼吸情況。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復甦,並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4、胸外按壓(C)

(1)准備:挪開床頭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墊按壓板。

(2)胸外按壓30次:

A、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或劍突上兩橫指

B、手法:採用雙手疊扣法,腕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頻率:≥100次/分

5、開放氣道(A)

(1)清理呼吸道:將病人頭側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內異物

(2)開放氣道:開放氣道方法為仰面抬頦法、舉頜法。常用仰面抬頦法,方法為搶救者左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手掌用力向後壓使其頭部後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開放在病人頦下並向上托起,使氣道伸直,頸部損傷者禁用,以免損傷脊髓。

6、人工呼吸(B)

使用簡易呼吸器通氣2次,採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約1秒,通氣約0、5升,可見胸部起伏。

7、持續心肺復甦

持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以此法周而復始進行,直至復甦。

8、觀察心肺復甦有效指征

(1)觀察心跳、呼吸:觸摸頸動脈(10秒),觀察呼吸情況。

(2)觀察意識:觀察瞳孔變化、壓眶反應、對光反射。

(3)觀察循環:觀察顏面、口唇、甲床紫紺變化、末梢循壞改善情況,測量血壓。

(4)判斷復甦成功:繼續給予高級生命支持。

9、整理、記錄

(1)撤按壓板,給病人整理衣服、頭部墊枕、蓋好棉被、安裝床頭擋。

(2)洗手,記錄搶救過程。

心肺復甦步驟3

心肺復甦操作步驟:

置病人於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開衣扣,松解腰帶。

術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體一側。術者兩只手掌根重疊置於病人胸骨中下1/3處,男性在兩乳【頭】連線中點。肘關節伸直,藉助身體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壓。

按壓應使成人及兒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後徑的1/3(嬰兒約4cm)後,突然放鬆。按壓頻率100——120次/分。單人搶救時,每按壓30次,俯下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30:2)。

按壓5個循環周期(約2分鍾)對病人作一次判斷,主要觸摸頸動脈(不超過5秒)與觀察自主呼吸的恢復(3——5秒)雙人搶救時,一人負責胸外心臟按壓,另一人負責維持呼吸道通暢,並做人工呼吸,同時監測頸動脈的搏動。

注意事項:

1、整個心肺復甦的過程,由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交替進行,一共做五個周期;每個周期胸外按壓30次,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即按照30:2的比例進行。

2、做胸外按壓時,兩手掌根部重疊於胸骨中、下1/3交界處;要求:

①按壓時手指必須向上抬起,不能觸及患者的胸壁;

②按壓過程中,雙手肘關節必須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按壓。

閱讀全文

與兒童心肺復甦步驟及方法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簡單器材鍛煉方法 瀏覽:637
雙開單控接線安裝方法 瀏覽:308
水電瓶充電樁安裝方法 瀏覽:535
香格里拉紅翡翠入門鑒別方法 瀏覽:944
豐鼻翼方法有哪些 瀏覽:739
總氮分析儀監測方法 瀏覽:93
元分析方法書 瀏覽:675
癲癇發作的治療方法 瀏覽:912
如何用紙做股方法 瀏覽:461
如何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瀏覽:15
液壓卡盤安裝方法 瀏覽:618
殺手離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72
cf260指紋考勤機使用方法 瀏覽:494
肥胖人的測量方法 瀏覽:625
鋼筋吊籠的計算方法 瀏覽:806
數學應用題計算方法 瀏覽:161
ifiserror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976
快速去除鏈子上黃油的方法 瀏覽:444
如何強化自信的方法 瀏覽:178
紋身貼的使用方法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