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讀課外書適合用什麼方法
低年段學生閱讀方法
這一學段的孩子識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長久,自主閱讀能力較差,但愛聽有趣的故事,這期間,教師可採用為學生讀故事,再讓學生復述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尤其要強調的是,教師在為學生講故事時,應讓學生也盡可能地看文本,這樣,可以讓學生多認識漢字,刺激其閱讀的慾望。並且,這一學段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比學前兒童廣泛,語言能力相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能有條不紊地把自己的想法或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是想像力發展的頂峰時期。因此,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動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並使他們得到一定的鍛煉,例如:「小小舞台」,可讓學生邊朗誦他們喜歡的詩歌、講述他們聽過的童話等邊加上表情、動作表演,「寓檢於樂」、「寓教於樂」;「好書交流」,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的書,要求能講出書名或用一、兩句連貫的話口述書的內容。
中年段學生閱讀方法
第二學段的孩子隨著識字量的增多,閱讀能力有了提高,他們逐漸發現閱讀是自己的一種享受,喜歡一個人靜靜地閱讀,然後與別人交流、討論。在這一階段,教師應以學生個體閱讀為主,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也可讓學生在感觸最深處進行圈點勾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讀有所得。同時,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激勵評價,避免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於書中的故事情節而收效甚微的不良的讀書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指導閱讀技巧,介紹並訓練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跳讀、略讀、速讀、精讀。並組織各種讀書比賽或故事演講等,保持學生旺盛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可設置專門的兒童文學班級書架,供同學閱讀交流。
高年段學生閱讀方法
這一學段的孩子已開始學著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和人生,開始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這期間,可以組織讀書比賽、演講比賽以及作文比賽等,給學生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成效的機會。同時,通過課外的專題研究活動,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學習內容自願組成學習小組,共同探究,交流學習結果,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和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文學不只是用眼睛去閱讀,由於高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表演、組織能力,可讓他們自行組織一些兒童劇的表演。
另外,雖然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指導方法,但不可否認這之間也存在著指導的共性:①針對課堂上涉及的內容、篇目,可以推薦一些相關的兒童文學閱讀篇目。譬如,當學到安徒生作品《皇帝的新裝》時,可介紹安徒生的其他作品進行課外閱讀;②寒暑假時可給學生建議一些閱讀書目,開學過後進行一次讀書筆記的展覽交流,優秀者予以表揚獎勵;③可以舉行一些「親子共讀」活動,既融和了家庭感情也可很好地檢測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④還可進行一些年級之間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活動的滲透,讓高年級學生給中低年級學生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以促進中低年級閱讀熱情,或者是讓中低年級向高年級展示他們的成果,以激勵高年級學生不甘落後、多讀多看;⑤讀小說可採用瀏覽故事情節,細讀精彩片斷,讀詩歌重在濃情朗讀,背誦品味,讀散文則在體驗語感,理解內在思想涵義;⑥指導中勢必都應該注重「賞識」,讓孩子愉快地閱讀、積極地閱讀。
⑵ 小學生如何進行課外閱讀
」「我們應該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古人也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就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課外閱讀不僅對大家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人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作為學生的我們學生更應「多讀書、讀好書」
,從小養成「好讀書」的習慣。
一、要有充裕的讀書時間。
每天的午休時間,讓學生帶來課外書,在教室里看,有精彩的段落,你還可以當場推薦給同學們,或者摘抄到自己的《采蜜本》上,也可以製作成卡片,貼在教室里;晚上的語文家作,我要求學生必須看半小時書,然後將看的頁數和書名反饋在作業本上,有條件的,可以家長檢查後簽字;自從實行「一篇課文兩課時」的課改以後,每周又多出了一節語文課,我將它改為「課外閱讀指導課」或「課外閱讀匯報課」
。規定的集體閱讀時間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必要保證,但自由閱讀的時間也必不可少,每天的課余時間,周末的休息時間,都成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實踐證明:給了學生充裕的讀書時間,課外閱讀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才能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作為課外指導者,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讀書的大環境:首先,在校園中拉起豎幅:「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一類名人名言;在櫥窗中出「新書推薦」板報。其次,布置漂亮的新書展覽於圖書室,並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學生就會被那色彩繽紛的封面和插圖,妙趣橫生的內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設立圖書角,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報刊書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2、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大量閱讀提供充足的時間。還可以開設閱讀指導課,著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傳授,幫助學生選擇讀物,指點學生科學利用休閑時光讀書等。
3、開展有關活動,如舉辦書籍交流會,讓學生拿出自己心愛的書籍,推薦給對方,同時也從對方的書中找到自己喜愛閱讀的書籍,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或者在教室里最醒目的地方布置《書海拾貝》專欄,張貼學生自己從課外閱讀中的所得的收獲。
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後,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
對於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三、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
,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是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我在向學生布置新課的預習時,除了布置常規的預習任務外,還經常有目的的創設懸念,誘發學生閱讀興趣。如布置《負荊請罪》的預習時,我圍繞藺相如的聰明才智和廉頗的勇猛善戰這兩方面創設懸念,讓學生查找與藺相如和廉頗這兩位人物相關的課外書(如《三國演義》、《我國古代軍事家--廉頗》等)。學生在查找課外讀物時,發現原來藺相如官位比廉頗小,還在查找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關於藺相如舌戰智取的故事,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看課外書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種「需要--查找--獲得」的方式產生了成功的體驗,激發了閱讀的興趣。學完這個歷史劇後,我又結合上級要求,布置學生排演課本劇,並擇優參加了縣里的課本劇大賽,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作用。
二是必讀法。名著是人類文化中的精華,讓學生閱讀名著,和大師對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語言、進行精神提升的途徑。於是,我根據市教研室提供的《小學生必讀課外書》目錄,再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西遊記》《中國通史》《三國演義》等一些小學生版的名著推薦給他們,要求他們分時間段去讀,並在班中宣布:「從今天開始,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去讀這些名著,並且每人准備一本小本子,把你所看的這些名著中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也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想,到時老師要看,誰做的筆記最認真,老師就知道誰讀得最認真,那麼以後就代表我班參加學校里的讀寫大賽。」從反饋中看出,許多同學已經完成了自己看書前制定的計劃,寫作中也有看書後的收獲了,平時的談話中,「奧特曼」「火車俠」已經被「諸葛亮」「孫悟空」取代了。這微妙的變化,不正是學生的審美觀、閱讀觀的改變嗎?我相信,長期堅持下去,偉大人物的熏陶將會讓他們受益匪淺。
三是摘錄批註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這樣,既完成了學校的讀書筆記的要求,又讓學生積累了資料,為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是意識性的知識,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學生可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
⑶ 小學生如何閱讀課外書籍(一)
小學生如何閱讀課外書籍?(一)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是的,書是人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夥伴。書,給我們帶來遐想和樂趣,帶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茁壯成長。因此,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那麼讀什麼樣的書,怎樣讀書,今天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談談這個問題。一、應認識讀書的重要 我們先來分享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很小的時候,猶太人的父母就會將蜂蜜塗抹在《聖經》上,讓他們的孩子蘸著口水來翻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正是從這些蘸著《聖經》上的蜂蜜開始讀書的孩子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正是從這些舔著嘴唇,嗅著書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諾貝爾獎得主。縱覽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乃至於在自己的工作范圍里做出很大成績的人,沒有不重視讀書的。他們之所以能夠走上成功之路,無不充分表明――書可以使人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列寧從小酷愛讀書,五歲就開始識字,很快就能誦讀許多詩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監獄里,列寧也沒有忘記讀書。列寧一生重視讀書學習,直到逝世前的幾個月,還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然後要檢查,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勤奮讀書的習慣。平時,他除了寫作之外,就是專心致志地讀書,他把讀書看作是休息和娛樂。 為什麼說讀書對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呢?因為通過讀書,可以使人達到達到為知、為己、為人的讀書境界。為知,是讀書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這是每一位同學提高水平和素養的基礎。為己,是讀書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讀書可以使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啟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掌握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為人,是讀書的第三重境界。為人,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會、國家」,也就是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讀書,就是要為社會的發展、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二、應了解讀什麼樣的書 要選擇有益的書。所謂「開卷有益」,就是說只要喜歡讀書,打開書本就能有所收獲。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樣選擇圖書或不清楚讀書的方法,那麼開卷則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個善於讀書的人,就決不能濫讀,要讀積極有益的書。學校圖書館里的小說、散文、詩歌、童話、報告文學、名人傳記、古典詩詞、歷史掌故、網路全書等應成為你們課外讀書的首選。還要聯系自己的專長和愛好。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書籍的數量卻是非常龐大的,相對於一個人而言,更是無限的長河。因此我們除了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以外,必須結合自己的專長和愛好來挑選圖書。即使是和自己的專長和愛好有關的書,也還得精挑細選。有一個方面老師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學課間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畫書,比如《蠟筆小新》、《阿衰正傳》等等,這些漫畫書,小學生很容易學了裡面一些不良的語言和習慣,這些對我們沒有多大幫助的書,特別是還有那些不健康的書籍,就不要看。要看書,就看一些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對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有幫助的書。比如說,學校在這次讀書寫作節分年級向同學們推薦了許多好書,有《馬蘭花》、《紅汽車歷險記》、《天堂的眼睛》、《鳥的天堂》、《橋下一家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這些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同學們認真閱讀,一定會受益匪淺。
⑷ 小學生的閱讀方式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RfAxs71CpbgbFMVuJMmPJA
⑸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fAxs71CpbgbFMVuJMmPJA
⑹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
和他一起閱讀,並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讓他有什麼顏色他就會有什麼顏色。
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的首先,得從家長開始做起。如果你要求他閱讀課外書,而陪在他身旁的你卻在玩手機,打游戲或是追劇,那麼這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孩子都會有好奇心,如果他看見你在看書,他很有可能回來問你,你在看什麼?你可以和他說這本書的簡單內容,剛開始最好是簡單點的內容,這樣他會比較好理解。
綜上所述,家長才是那個主要因素。希望和孩子能夠一起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⑺ 如何搞好小學生課外閱讀——閱讀指導經驗總結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⑻ 怎樣教導孩子讀課外書有什麼辦法
有一些孩子不喜歡讀書,更不愛讀課外書,這可急壞了許多父母。選擇就帶大家一起看一下怎麼讓孩子愛上課外書。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怎樣引導孩子讀課外書的相關內容。
讓孩子讀實體書,而不是各種各樣物質的「在線聽書」,手機上,pad,在網上的讀本。真正的瀏覽是讀實體書,真正的經典也積累在不計其數的實體書中。
⑼ 小學生如何閱讀課外書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是的,書是人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夥伴。書,給我們帶來遐想和樂趣,帶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茁壯成長。因此,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那麼讀什麼樣的書,怎樣讀書,今天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應認識讀書的重要
我們先來分享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很小的時候,猶太人的父母就會將蜂蜜塗抹在《聖經》上,讓他們的孩子蘸著口水來翻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正是從這些蘸著《聖經》上的蜂蜜開始讀書的孩子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正是從這些舔著嘴唇,嗅著書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諾貝爾獎得主。
縱覽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乃至於在自己的工作范圍里做出很大成績的人,沒有不重視讀書的。他們之所以能夠走上成功之路,無不充分表明――書可以使人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列寧從小酷愛讀書,五歲就開始識字,很快就能誦讀許多詩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監獄里,列寧也沒有忘記讀書。列寧一生重視讀書學習,直到逝世前的幾個月,還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然後要檢查,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勤奮讀書的習慣。平時,他除了寫作之外,就是專心致志地讀書,他把讀書看作是休息和娛樂。
為什麼說讀書對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呢?因為通過讀書,可以使人達到達到為知、為己、為人的讀書境界。為知,是讀書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這是每一位同學提高水平和素養的基礎。為己,是讀書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讀書可以使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啟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掌握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
為人,是讀書的第三重境界。為人,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會、國家」,也就是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讀書,就是要為社會的發展、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應了解讀什麼樣的書
要選擇有益的書。所謂「開卷有益」,就是說只要喜歡讀書,打開書本就能有所收獲。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樣選擇圖書或不清楚讀書的方法,那麼開卷則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個善於讀書的人,就決不能濫讀,要讀積極有益的書。學校圖書館里的小說、散文、詩歌、童話、報告文學、名人傳記、古典詩詞、歷史掌故、網路全書等應成為你們課外讀書的首選。還要聯系自己的專長和愛好。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書籍的數量卻是非常龐大的,相對於一個人而言,更是無限的長河。因此我們除了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以外,必須結合自己的專長和愛好來挑選圖書。即使是和自己的專長和愛好有關的書,也還得精挑細選。
有一個方面老師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學課間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畫書,比如《蠟筆小新》、《阿衰正傳》等等,這些漫畫書,小學生很容易學了裡面一些不良的語言和習慣,這些對我們沒有多大幫助的書,特別是還有那些不健康的書籍,就不要看。要看書,就看一些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對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有幫助的書。比如說,學校在這次讀書寫作節分年級向同學們推薦了許多好書,有《馬蘭花》、《紅汽車歷險記》、《天堂的眼睛》、《鳥的天堂》、《橋下一家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這些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同學們認真閱讀,一定會受益匪淺。
三、應講究讀書的方法
讀書不得要領,讀得再多也沒效果。所以,同學們在課外閱讀時,要注意讀書的方式和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學會瀏覽提要、目錄 國外非常流行一種讀書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步讀書法:瀏覽、發問、閱讀、復述、復習。一些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讀書法符合人們讀書時的一般思維規律,有助於理解書本內容和增強個人記憶力。比如,拿到一本書,同學們可以先讀讀它的提要、目錄,就對它有個大體的了解,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基本框架,這對後面的閱讀大有裨益。
比如閱讀《橋下一家人是》,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文字:
在巴黎生活著一個上了年紀的流浪漢,他的名字叫阿曼德。橫跨塞納河的大橋底下便是他的棲身之所。一天傍晚,當他返回住處時,發同自己的地盤兒居然被三個陌生的小孩子和一隻小狗給佔了。他既吃驚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後來,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他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甚至替他們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媽媽照顧他們,而這三個孩子也早已把他當作自己親愛的爺爺了。阿曼德重新找到家的感覺,與此同時,他也深知孩子們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的家。為了實現孩子們的願望,阿曼德決心搸起來,不再以乞討為生。他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謀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將與孩子們的媽媽一起共同支撐起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這段文字就是這本書的內容提要,同學們在閱讀之前,先看這段文字,就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了。
(二)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
不同之書,區別對待。需要精讀的書,我們要慢慢地精讀,細細地品味,要讀得透徹,並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個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文章思想,達到真正讀懂文章。需要通讀的書,要講究速度,要增大閱讀量。所以,根據書的內容來選擇朗讀、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瀏覽、略讀等閱讀方式是極其必要的。 (三)、重視讀書筆記 現在,從家庭到學校都很注重同學的閱讀,家長為你們購買了不少書,學校圖書室也為同學們添置了很多書籍,你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暢游書海,但真正做到過目不忘,並將自己看到的精闢的詞句或有價值的觀點運用到文章當中卻少之甚少。怎樣才能確實提高自己的讀寫能力呢?這就需要寫好讀書筆記。常見的讀書筆記有以下三種形式:批註、摘錄、心得體會。
一是 「批註」式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在看自己的書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對閱讀物進行批註,將自己認為最值得多讀精析的語句和有疑問的語句、語段作個記號,或者將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看法、見解簡單扼要地批註在空白處,這樣將來要再讀或要寫評論性文章時,可直接看作記號的語句、語段和批註的批語,以便節省時間,提高閱讀效率。閱讀時做批註,有利於形成自己自己的看法,有利於自己個性和能力的發展、提高。
二是「摘錄」式筆記。就是將書中的精彩觀點、新穎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以備將來寫作時選用。
例如在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們可以摘錄這樣的文字:在我一生漫長的黑夜裡,我讀過的和人們讀給我聽的那些書,已經成為了一座輝煌的巨大燈塔,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靈的最深的航道。
閱讀《鳥的天堂》時,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同學們在閱讀時遇到這些精彩的語句,要及時地摘記下來,以便將來能不斷地品位、思考、琢磨,從而獲得審美等能力的提高。
三是心得筆記或叫讀後感。就是閱讀以後,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想等寫出來。
比如在閱讀《長襪子皮皮》時,皮皮把一切煩惱看成是游戲,把一切困難當成是對自己的考驗,我們可以圍繞這個方面謝謝書中主人公帶給自己的啟,在生活和學習中,樂觀勇敢地面困難和挫折。同學們在閱讀時勤寫讀後感不僅有利於提高自己寫作水平,還有助於培養自己看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樣久而久之,你就會形成一種喜歡獨抒已見、暢談看法的習慣。
另外,讀書筆記,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而且必須認真地讀懂原作,忠實於原作,不要斷章取義。不同的讀書筆記有不同的作用,應根據實際去選擇、確定。
(四)要善於質疑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步,大疑則大進。」善於讀書的人善於疑問,問題能促使讀書人更用心地去思考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
看完《一隻會笑的貓》這本書,我們第一個認識的角色是笑貓,然後自然就認識了一個叫地包天的小狗。我們的心中就一定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認識了笑貓就認識了地包天呢?因為笑貓和地包天是很要好的朋友。這只貓為什麼叫笑貓嗎?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一生下來就會笑,而其他的貓都不會笑。為什麼小狗叫地包天呢?因為它的下嘴唇包著上嘴唇。一邊閱讀,一邊不停地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