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超高層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方法

超高層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方法

發布時間:2025-09-07 12:03:56

A.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方案流程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方案流程

對於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的劃分,建築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建築防火設計規范沒有一個統一規定,一般認為建築總高度超過24m為高層建築,建築總高度超過60m為超高層建築。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提供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方案流程,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編制依據

(一) 《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

(二) 《建築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 01-21-95);

(三) 《建築安裝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J 01-51-2003);

(四) 《建設工程監理規程》(DBJ 01-41-2002);

(五)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 12897—91;

(六) 設計圖紙。

根據以上規范、規程關於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對施工精度的有關要求,本著“技術先進,確保質量”的原則,制定本施工測量方案,確保圓滿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測量任務。

測量准備

施工測量准備工作是保證施工測量全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包括圖紙的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校核,測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核,測量方案的編制與數據准備,施工場地測量等;

1.檢查各專業圖的平面位置標高是否有矛盾,預留洞口是否有沖突,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以便及時糾正。

2.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及人員進行初步調配;

3.復印預定人員的上崗證書,由總工程師組織進行技術交底。

4.根據圖紙條件及工程內部結構特徵確定軸線控制網形式。

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一)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要求

1. 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後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

2. 軸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總平面圖、基礎結構平面圖等進行布設。

3. 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點。

4. 控制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塗上紅油漆作好警示標識;

(二)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測量人員接到業主提供的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的場區控制點測量成果後,使用2″級拓普康電子全站儀對控制點進行校測,復測結果證明基準控制點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後方可使用。然後根據控制點7、8、K1、K2測設二級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各控制樁位(數字軸1、3、6、8、11、14;字母軸A、D、G、K、N、R、T)。控制網示意圖如下: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規定如下:

等 級 測角中誤差(mβ) 邊長相對中誤差(k)

二 級 ±12″ 1/15000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建立

(一)高程式控制制網的布設

1. 為保證建築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應至少布設三個水準控制點,建立高程式控制制網。在本工程的'四周擬布設三個高程式控制制點;

2.水準點應布設在通視良好的位置,距離基坑邊線不小於15米;

3.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精度,不低於三等水準網的精度;

4.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建立是根據甲方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BM1、BM2、BM3,測設一條三等附合水準路線,聯測出場區所布設施工水準控制點高程,經平差計算後的結果作為本工程的高程式控制制網。高程式控制制網位置示意如圖:

(二)高程式控制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

1.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等級為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

等級 高差全中誤差(mm/km) 儀器型號 水準尺 與已知點聯測次數 附合或閉合環線次數 平地閉合差(mm)

三等 ±6 DS1DS3 銦瓦雙面 往返各一 次 往返各一次 12

註: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

2. 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等級 視線長度(m) 前後視距差(m) 前後視距累積差(m) 視線高度(m) 基、輔分劃讀數較差(mm) 基輔分劃測高差之差(mm)

三等 ≤75 ≤2 ≤5 ≥0.3 2.0 3.0

±0.000以下施工測量

(一)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1. 在建築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

2. 校測儀器採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

(二)平面放樣測量

1、開挖線放樣。首先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控制軸線,然後根據開挖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線,並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緯儀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基槽邊線和集水坑開挖邊線,並撒出白灰線指導開挖。

2、軸線投測。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築並凝固後,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J2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後、後視同軸對面方向樁,將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然後以控制軸線為基準,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細部放樣示例:

3、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後,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後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並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進行下道工序。

4、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

主軸線間距 允許偏差(mm)

L ≤30 m ±5

30m

60m

L >90m ±20

5、支立模板時的測量控制

1) 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

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牆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並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0mm或+1000mm標高線,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 模板垂直度檢測

模板支立好後,吊線墜校核模板的垂直度,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

(三)±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

1、 高程式控制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式控制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後,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2、 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方法:懸吊鋼尺法。以現場高程式控制制點為依據,採用S3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並標明數據。

3、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在土方開挖即將挖到設計底標高時,測量人員要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用S3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並撒出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

4、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採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立筋上,並用紅油漆作好標記。

5、標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

高度H 允許偏差(mm)

每層 ±3 mm

H <30 m ±5 mm

30m

60m

90m

±0.00以上施工測量

(一)平面控制測量

本工程各建築物±0.00以上的軸線控制採用激光鉛直儀豎向投測法進行傳遞。

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1)內控點布設

平面內控點的布設,要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設3個點,作為該流水段的測量控制點。內控點布置示意圖(以D座公寓為例)如下:

2)埋件的埋設

內控點所在平面層樓板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並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後在各層施工澆築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

3)預埋件作法

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製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築。

預埋件示意圖

4)控制點的測設

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後,將內控點所在縱橫軸線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並用TOPCON 601全站儀進行測角、測邊校核,精度合格後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於軸線控制網的精度。內控點如下圖:

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製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

接收靶示意圖

2、內控點豎向投測

1)儀器簡介

在進行內控點的豎向傳遞時,採用儀器為瑞士徠卡儀器公司的LeicaZL型激光鉛直儀。該儀器精度高,向上投測精度1/200000。在我公司承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工程鋼結構的施工測量工作中採用該儀器進行內控點的豎向投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eicaZL型激光鉛直儀

2) 內控點豎向投測

在內控點上架設好激光鉛直儀,打開電源發射激光,在鉛直儀度盤0°、 90°、180°、270°四個位置向上投測,作業層測量人員用激光接收靶接收並取四點中點作為軸線控制點。如下圖所示:

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

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項 目 允許誤差(mm)

每 層 3

高度(H) H£30m 5

30m

60m

90m

4、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

1) 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後,將經緯儀分別置於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後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後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並自檢合格後,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

圓弧柱測量:圓弧柱中心線的控制採用CAD圖解法測量放樣,在電腦上使用CAD標注功能將圓弧控制線與橫、縱軸關系尺寸數據標出,測量人員根據數據放樣圓弧及圓柱控制線。

(二)高程的傳遞

1、首先從高程式控制制點將高程引測到首層便於向上豎直量尺處(如主舞台周圍牆立面),校核合格後作為起始標高線,並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

2、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於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

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

項 目 允許誤差(mm)

每 層 ±3

高度(H) H£30m ±5

30m

60m

90m

;

B. 工程師必看 超高層鋼結構施工有哪些技巧

鋼結構建築具有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環保效果好等特點,符合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以鋼結構近年來在高層建築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施工期間必須根據規范及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施工,並採取相應的施工技術措施來確保工程的質量。

1.施工前准備工作

高層鋼框架結構安裝前的准備工作,除了一般性的准備工作,還包括:鋼結構構件預檢和配套、鋼柱基礎檢查、安裝流水段的劃分、安裝機械的選擇等。鋼構件在加工廠的製作程序為:首先進行編制構件製作指示書和原材料的矯正;然後進行放樣、下料、切割等施工;制孔並進行邊緣加工;經過組裝和焊接,仔細對端部加工和磨擦面處理,並嚴格執行除銹和塗裝步驟,最後驗收和發運即可。

2.測量定位

測量定位是施工中不可以忽視的事情。這個過程不僅是對鋼結構變形控制需要有精確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在整體鋼結構安裝的質量和進度過程中,與測量工作的好壞密切相關,所以在鋼結構施工工程中應積極採用先進的測量儀器,主要針對高層鋼結構工程施工的難點和重點,充分應用工程施工的經驗,並密切結合高層鋼結構施工的特點,對鋼結構的吊裝和焊接質量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實時監控。

2.1測量控制內容

鋼框架結構安裝測量工作的主要內容:驗收土建平面控制基線或紅線界樁點及標高基準點的位置正確,並作好書面記錄;基礎埋件的放線就位及標高等;設置並控制好墊板組、構件安裝的標高和軸線;主軸線網的合理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測放;標高的引測;H型鋼拄和箱形柱的校正等。

2.2測量控制基本方法

鋼柱測控:採取全站儀復核軸線偏差、經緯儀校正垂直度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控制方法;高程傳遞:可用大盤尺直接進行高程傳遞的常規測量方法;平面控制網的測放:根據施工現場通視條件,首先測設主控制軸線,然後加密各建築軸線;平面控制網的垂直引測:使用激光鉛直儀垂直引測已經測設好的軸線控制點。

3.安裝工藝

3.1安裝准備

(1)技術准備

1)熟悉圖紙,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垂直運輸設備,並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吊裝專項方案。2 )根據起重機械設備的性能和吊裝構件的截面尺寸、長度等,對構件進行分段處理,使構件滿足運輸、吊裝和施工的需求。3)根據塔吊器械的型號、構件的重量、工期等編制吊裝機具需用計劃。

(2)安裝設備機具臨時用具的准備

1)根據所吊構件的重量和單層的構件數量,裁剪出不同長度、規格的鋼絲繩以作為安裝和纜風繩備用。2)根據鋼柱的長度和截面尺寸,按規定製作出不同規格的足夠數量的爬梯。3)根據鋼柱、鋼梁的型號及構件的種類准備不同規格的卡環。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3)人員等其他相關工具的准備組織

一批業務精煉、技術熟練並有豐富類似工程經驗的起重工、塔司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場,一般要求配齊對講機等設備,對信號工還應要求配齊信號衫等。

3.2構件進場

高層鋼結構建築項目如果位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在白天的時候構件運輸車輛不能進場,只能在晚上進場,這就給構件的卸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在六個小時內卸完一天內要安裝的構件,這需要加強和製作廠的協調工作。如果構建需要兩層疊放在一起,則中間要墊枕木,以防止運輸中破壞構件上的栓釘和構件外表等。構件進場前,要認真仔細的熟悉圖紙,選好要進場構件的吊點.避免因吊點選擇的錯誤出現安全事故,避免因選擇吊點而耽誤構件卸車的時間。現場拼裝成整體的構件,需通過驗收後方可進入吊裝工序。按圖紙和鋼結構驗收規范對構件的尺寸、構件的配套情況、損傷情況進行驗收,驗收檢查合格後,確認簽字,作好檢查記錄。

3.3鋼結構安裝

(1)安裝工藝

鋼結構安裝在垂直方向上的目標狀態是:鋼結構一節安裝完成後,土建單位立即將此節每一樓層的壓型鋼板吊運到位,並把最上面一層的壓型鋼板鋪好,從而使上部的鋼結構吊裝和下部的壓型鋼板鋪設和土建施工過程有效隔離。豎向安裝順序(以一節三層為例):鋼柱安裝→下層框架梁→中層框架梁→上層框架粱→測量校正→螺栓初擰、測量校正、終擰高強螺栓→鋪上層壓型鋼板→鋪下、中層壓型鋼板→下、中、上層鋼梯、平台安裝。

(2)鋼柱的安裝

1)鋼柱安裝順序:先內筒的安裝,後外筒的安裝,先中部後四周,按照吊裝分區進行施工,先下後上的安裝順序進行安裝。2)吊點的選擇:鋼柱吊點設置在鋼柱的頂部,直接用臨時連接板(連接板至少4塊)。在臨時連接的耳板上設置吊裝孔。3)吊裝與解鉤:利用選好的吊點穿好卡環,綁好鋼絲繩,檢查一切完畢後開始起吊。把鋼柱初步就位後拉好纜風繩,然後解鉤。4)鋼柱就位。

(3)鋼粱的安裝

1)吊裝順序:總體隨鋼柱的安裝順序進行,相鄰鋼柱安裝完畢後,及時連接之間的鋼梁使安裝的構件及時形成穩定的框架,並且每天安裝完的鋼柱必須用鋼粱連接起來,不能及時連接的應拉設纜風繩進行臨時穩固。先主梁後次梁,先下層後上層的安裝順序進行安裝。2)吊點的選擇:鋼梁的吊點一般在離鋼梁兩端1/3處設置吊耳。3)鋼梁吊裝、就位。

4.連接工藝

隨著高強螺栓、焊接連接方式的大量採用,工程中對被連接件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構件位移、垂直度、水平度、磨平頂緊的密貼程度、連接間隙、孔的同心度、板疊摩擦面的處理等,都必須經過質量監督部門檢查認可,方能進行下一步的緊固和焊接,以免留下難以處理的隱患。

高強度螺栓的擰緊分為初擰和終擰兩步進行,可減小先擰與後擰的高強度螺栓預拉力的差別。對大型節點應分為初擰、復擰和終擰三步進行,增加復擰是為了減少初擰後過大的螺栓預拉力損失,為了使被連接板疊密貼,在施工過程中應從螺栓群中央依次順序向外擰,為了防止高強度螺栓連接的表面處理塗層發生變化,並影響預拉力的現象產生,要求應在當天終擰完畢。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拴施擰用的扭矩扳手,一般採用電動定扭矩扳手或手動扭矩扳手,在檢查中使用的扭矩扳手一般為手動指針式扣矩扳手或帶百分標的扭矩扳手。該工具在班前和班後都需要嚴格進行扭矩校正,施擰用扳手的扭矩為±5%,撿查用扳手的扭矩為±3%。扭剪型高強度螺拴可採用目測的方法檢查螺栓尾部梅花頭是否被擰掉;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可採用小錘敲擊的方法進行檢查,即用手指緊按住螺母的一個邊,用0.3~0.5kg重的小錘敲擊螺母的另一邊,如果過程中手指感到輕微顫動即為合格,顫動較大的則是因為欠擰或漏擰,完全不顫動即為超擰。

5.結語

總之,鋼框架結構建築的施工技術,主要包括鋼柱、鋼梁、測量校正、樓梯的吊裝、連接、壓型鋼板的鋪設等工序,但是在鋼結構施工的同時需要穿插土建、機電等部分的施工項目,所以在鋼框架建築結構的施工中必須要與土建等其它施工位進行密切配合,做到統籌兼顧,從而高效、高質地完成施工任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C. 監理測量建築工程施工要點

監理測量建築工程施工要點

對於建築施工測量,首先是建築物軸線測設,一般應根據總平面圖上所給出的建築物設計位置進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築物的牆軸線交點標定在地面上,然後再根據這些交點進行詳細放樣,建築物軸線的測設主要有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建築物軸線和根據已有建築物關系測設建築物軸線二種方法。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監理測量建築工程施工要點,快跟著我一起看看吧!

1. 施工控制網(建築方格網)測量監理工作要點

建築施工控制測量的任務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網,一般情況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築場地上,施工控制網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網(稱建築方格網),對於擴建工程或改建工程,當建立方格網有困難時,可採用導線網作為施工控制網。建築施工通常採用建築坐標系(亦稱施工坐標系)。其坐標軸與建築主軸線相一致或平行,便於設討和施工放樣。

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施工控制網時,首先應審查建築方格網的布置情況:

(1)建築方格網的布置是否根據建築設計總平面圖上各建築物和構築物布設,並結合現場的地形情況擬定的。

(2)方格網布置時,是否已注意以下幾點基本要求:方格網的主軸線應布設在整個場地的中部,並與總平面上所設計的主要建築物的基本軸線相平行;方格網的轉折角應嚴格成90度;方格網的邊長的相對精度視工程要求而定,一般為1/10000~1/20000;控制點用樁的位置應選在不受施工影響並能長期保存處。

然後,重點測設復核建築方格網的主軸線。主軸線的定位是根據測量控制點來測設的。因此,監理工程師首先應將主軸線點的坐標換算成測量坐標,依據附近的測量控制點,在適當的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過調整來定出主軸線,以進行復核、對照。

最後,詳細測設復核建築方格網,在主軸線測定以後,監理工程師可詳細測設復核方格網。復核方法:根據主軸線四個端點通過交會定出方格四個角點(用混凝土樁標定),以上述構成“田”字形的各個格點作為基本點,再以基本點為基礎,按角度交會方法或導線測量方法測設復核方格網中所有各點(用木樁或混凝土樁標定)。 施工控制網(建築方格網)是一個建築工程建設的基礎。因此,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時,必須事先自己制定一套完整的審查,測設復核的程序,不能簡單沿用施工單位布設施工控制網的順序。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施工單位布設施工控制網存在的偏差和錯誤,並及時糾正。同時,監理工程師要參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嚴格對施工單位的測量儀器設備的精度和校定情況、測量數據的精度情況進行核查,使其符合規范要求。

2.建築施工測量監理工作要點

對於建築施工測量,首先是建築物軸線測設,一般應根據總平面圖上所給出的建築物設計位置進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築物的牆軸線交點標定在地面上,然後再根據這些交點進行詳細放樣,建築物軸線的測設主要有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建築物軸線和根據已有建築物關系測設建築物軸線二種方法。

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主軸線時,應有針對性採取下列措施:

(1)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的建築物軸線:首先,審查核實新建築物的設計位置與紅線關系是否得到政府規劃部門的批准;檢查核實規劃部門提供的建築紅線數 據、平面控制坐標的准確性;檢查設計總平面圖坐標數據的准確性。然後,根據規劃紅線復核施工單位測設的主軸線,並要求施工單位在軸線的延長線上打制樁,以便在開挖基槽後作為恢復軸線的依據。

(2)根據已有建築物關系測設的建築物軸線:首先檢查核實設計總平面圖上新建築物的設計位置與已有建築位置的關系,及坐標數據的准確性。然後,根據已有的建築物可採用延長直線性、直角坐標法、平行線法來復核施工單位測設的主軸線。

建築物的主軸線測好後,監理工程師應進一步詳細復核測設建築物各軸線的交點位置(中心樁),測設時,應檢查復核房屋軸線距離(誤差不得超過1/2000)。 在多層樓房施工中,控制樁也是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布設的控制樁釘在槽外2~4m的地方。如系多層建築物,為了便於向上引點,可設在較遠的地方,如附近有固定建築物,最好把軸線投到建築物上。

建築施工測量中,基礎施工測量是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線和抄平、基礎施工的放線和抄平。對於基槽挖土,監理工程師檢查主要內容是控制基槽開挖深度,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後,用水準儀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處設置一些水平的小木樁(平水樁:標高誤差控制±10mm),這些木樁可作為清理槽底和鋪設墊層的依據,待土方挖完後,再根據控制樁復核基槽寬度和標高,合格後,可允許施工單位進行墊層施工。基礎施工在軸線投設時,如建築物精度要求較高,應用經緯儀投點,再按設計尺寸要求進行復核,標高可直接在模板定出標高控制線,監理工程師應根據水準點進行復核。

對於高層建築,在施工測量中,由於地面施工部分測量精度要求較高,高層施工部分場地較小,測量工作條件受到限制,並且容易受到施工干擾,因此,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時應著重注意施工測量的方法是否有針對性及符合規范要求和所用的儀器是否適用、匹配。

高層建築的平面控制網布設於地坪層(底層),其形式一般為一個矩形或若干個矩形,且布設於建築物內部,以便逐層向上投影,控制各層的細部(牆、柱、電梯井筒、樓梯等)的施工放樣。平面控制點一般為埋設於地坪層地面混凝土上面的一塊小鐵板,上面劃十字線,交點上沖一小孔,代表點位中心。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時應先檢查平面控制點點位的.選擇是否與建築物的結構相適應,具體要點:矩形控制網的各邊應與建築軸線相平行;建築物內部的細部結構(主要是柱和承重牆)不妨礙控制點之間的通視;控制點向上層作垂直投影時,要在各層樓板上設置垂准孔,因此,通過控制點的鉛垂方向應避開橫粱和樓板中的主鋼筋。然後對平面控制網進行檢查、復核並測設,精度控制:平面控制點之間的距離測量精度不應低於1/10000,矩形角度測設的誤差不應大於±10”。同時,要求施工單位注意控制點在結構和外牆(包括幕牆)施工期間妥善保護。

高層建築施工的高程式控制制網為建築場地內的一組水準點。待建築物基礎和地坪層建造完成後,在牆上或柱上從水準點測設“一米標高線”(標高為十1.000m)或“半米標高線”(標高為十0.500m),作為向上各層測設設計高程之用。監理 工程師應首先檢查建築場地內的一組水準點數量(不少於3個),然後復核測設“一米標高線”或“半米標高線”是否符合要求。

在高層建築施工中,無論是平面控制點的垂直投影,還是高程傳遞,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均有一定要求,監理工程師應予以控制:垂准儀可以用於各種層次的平面控制點的垂直投影。如用經緯儀(加裝直角目鏡)作控制點的垂直投影,一般用於10層以下的建築物。高程傳遞一般可採用鋼捲尺垂直丈量法和全站儀天頂測距法進行,對於精度要求高的超高層建築應使用全站儀進行高程傳遞。各種儀器使用技術要求應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規定。

高層建築結構細部(外牆、承重牆、立柱、電梯並筒、粱、樓板、樓梯等及各種預埋件)測設很重要,特別是復雜的平面結構,監理工程師應重點進行控制:首先應審查施工單位編制的測量方案(是否經過計算),再檢查其實施情況。同時,監理工程師通過計算制定相應監理實施控制細則再予以復核、測設,一般對每層建築結構細部可根據平面控制點用經緯儀和鋼捲尺極坐標法、距離會交法、直角坐標法等復核測設其平面位置,根據一米標高線用水準儀復核測設其標高。

3.建築工程變形測量監理工作要點

建築工程施工階段的變形觀測主要是建築物沉降觀測。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是根據基準點進行的。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是2~3個埋設於建築沉降影響范圍以外的水準點,與城市水準點連測後,獲得基準點的高程,它們之間的高差應經常用水準測量檢核,以確證其高程的穩定性,凍土地區的基準點,應埋設在凍土深度線以下0.5m處。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不能相距太遠,一般應在100m范圍以內。進行變形觀測的建築物上,應埋設沉降觀測點。觀測點一般是沿建築外圍均勻布設,埋在荷載有變化的部位、平面形狀改變處、沉降縫兩側、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礎上,應加設沉降觀測點。

監理工程師在審查、復核沉降觀測時,首先應檢查觀測點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全面反映建築物的沉降情況。接著審查施工單位沉降觀測的實施方案:包括使用測量設備和精度控制,施工階段沉降觀測的周期和觀測時間。一般建築,可在基礎完工後或地下室砌完後開始觀測,大型、高層建築,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後開始觀測。觀測次數與間隔時間應視地基與加荷情況而定。民用建築可每加高1~5層觀測一次;工業建築可按不同施工階段(如回填基坑、安裝柱子和屋架、砌築牆體、設備安裝等)分別進行觀測。如建築物均勻增高,應至少在增加荷載的25%、50%、75%和100%時各測一次。施工過程中如暫時停工,在停工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然後,檢查基準點、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觀測點應便於立水準尺、觀測能夠長期保存和不容易受到破壞。最後對施工單位每次沉降觀測的數據進行檢查復核並簽署監理意見。在沉降觀測中,觀測時間、方法和精度要求應嚴格參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標准有關條款要求,為了保證水準測量的精度,觀測時,視線長度一般不得超過50m,前、後視距離要盡量相等。

;
閱讀全文

與超高層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808
電池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786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編織繩手鐲 瀏覽:212
旗袍簡單剪裁方法 瀏覽:468
環境保護終極解決方法 瀏覽:321
簡單扎頭發的方法圖片 瀏覽:578
電場中最常用的除氧方法 瀏覽:650
拋光蠟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498
氯黴素混懸液用什麼檢測方法 瀏覽:992
焊縫熔深檢測方法 瀏覽:251
手機光碟焊接方法 瀏覽:764
胖子的正確減肥方法視頻 瀏覽:317
超高層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方法 瀏覽:162
邊際分析方法與工具包括 瀏覽:895
紅外體溫計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419
電容對地阻的測量方法 瀏覽:408
燒結機軸磨損的解決方法 瀏覽:599
日本蛇毒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43
黨參提取物的食用方法 瀏覽:274
重金屬檢測新方法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