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的機械圖紙怎麼看
步驟:
1.確定圖紙的種類:機械類圖紙有很多種類,分裝配圖、簡圖、原理圖、零件圖等,首先要確定你拿到的是一張什麼圖紙,你才知道圖紙表達的是什麼對象,表達了那些方面,表達到什麼程度。
2.讀取對象信息:圖紙雖然每個人、每個公司都不會相同,但都遵循國家的制圖標准,一張圖紙做出來就是為了給人看的,要是特殊的地方太多,別人沒法看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首先看標題欄(右下角)裡面的對象名稱、編號、數量、材料(如果有)、比例、單位等信息,這些信息的位置可以參看手冊相關部分的內容。
2. 基本的機械圖紙怎麼看
步驟/方法
1、確定圖紙的種類。機械類圖紙有很多種類,分裝配圖、簡圖、原理圖、零件圖等,首先要確定你拿到的是一張什麼圖紙,你才知道圖紙表達的是什麼對象,表達了那些方面,表達到什麼程度。
2、讀取對象信息。圖紙雖然每個人、每個公司都不會相同,但都遵循國家的制圖標准,一張圖紙做出來就是為了給人看的,要是特殊的地方太多,別人沒法看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首先看標題欄(右下角)裡面的對象名稱、編號、數量、材料(如果有)、比例、單位等信息,這些信息的位置可以參看手冊相關部分的內容。
確定視圖。如果是原理圖等類型的非「標准」圖紙,就沒有嚴格的視圖這個概念了。標準的圖紙最少都有一個視圖的。視圖的概念來源於畫法幾何的投影,這個知識也可以看看手冊的相關內容,簡單的說,我們國家的制圖標准,一個物體,正面看到的稱之為主視圖,左邊看到的稱之為左視圖(擺放在主視圖右邊),頂上看的稱之為俯視圖(放在主視圖的下邊),以及剖視圖等等很多的視圖的概念。反映在圖紙是,視圖就是一塊「東西」,塊與塊間不會有尺寸、文字、線條等內容聯系起來他們,中間就是空白的。有建築等視圖能力的人對這些概念不會陌生的,都是通用的。
分清主體與標注註解。確定了有幾個視圖,分別是什麼視圖,之後就要分清主體(暫且這樣叫吧,這詞我發明的),主體就是描述機械零部件的那些線條(實際的零部件二維世界裡就是些線條),這個根據線的粗細就能分出來了(細線都是標注線),主體的線只有粗實線(粗細可以相對比較來判斷,標准裡面粗細也有標準的)、粗虛線和剖面線。
由主體還原零部件的實際樣子。這是視圖的關鍵點,其他的都可以看看書、翻翻手冊搞定,只有這個,需要積累和空間想像能力的,不能還原實際零件的樣子,就會出現那個笑話說的挖個井卻造了個煙囪。還原的時候如果有困難,可以仔細確定每個視圖到底是什麼視圖(包括剖視圖等表達方法),輔助尺寸標注(例如R代表半徑,那條線就是個圓弧(面),這些標注在手冊裡面有,也比較簡單。
確定零部件尺寸。這個可以大概的看一下,有個大概的概念就行了,如果是製造者,到用到的時候再去看。
內外行分界線。到這里,只要你看過圖紙,並研究過機械設計手冊裡面的有關圖紙表達的內容,你算是看得懂圖紙的外行了,就像你看了一份房子的圖紙後,你知道了房子的戶型結構,大小了,不想深入的可以到此為止。然而,機械類的圖紙信息,遠遠不止這些。
入行機械識圖。機械圖紙(這里說的都是標準的圖、原理圖等不做介紹)表達的是一個零件或者部件或者一台機器的結構、尺寸、材料、精度等等機械行業用得到的所有設計數據,入行前已經看到了材料和結構部分,後面接著講其他信息,由於機械類的信息幾乎全部都在圖紙裡面,光看機械設計手冊就上千頁,所以這里不能全部分享完經驗,只能是入行的經驗。
精度。機械類的尺寸(例如一個圓柱的直徑)不只是一個尺寸而已,無論標注了公差(±0.XX這樣的)還是沒有標注的尺寸都是一個范圍,這就是機械的(尺寸)精度,這個概念要一直都有。因為機械的零部件一般都是大批量生產的,需要精度來控制每一個零件(他們不可能一樣大小,存在誤差)的尺寸在一定的范圍。同樣的,零部件還有形位公差(也是標注不標注都是存在的)。未標注的精度(公差)在國家標准裡面都有規定,有的圖紙技術要求裡面會寫明,精度是機械零部件的靈魂,這需要一定的積累,對照手冊裡面可以學習懂每一個圖紙上的精度信息。
工藝。工藝簡單的說就是如何製造(組裝)這個零部件的方法,機械圖紙雖然沒有工藝(過程)的直接信息表達,但是它卻包含了基本的工藝。一個零部件設計出來,加工不出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何加工是設計者考慮過的事情,在圖紙裡面也會有表達。
粗糙度:粗糙度決定了使用要求,同時也限定了加工方法的要求。
精度:比如一個要素(一個裝軸承的內孔)的尺寸、位置、形狀公差及其粗糙度要求,會隱含對它的加工工藝要求(磨削)。
熱處理:熱處理使得加工可行,性能達到了使用要求。
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一般會在技術要求裡面提出。
總之,圖紙表達的的信息,必須讀出其工藝信息,這也是機械圖紙的關鍵作用,當然,實際中會有工藝編寫人員根據公司實際加工能力編寫詳細的工藝(文件),看得懂機械圖紙的人,還原出實際零部件樣子之後要能很清楚這東西怎麼加工出來。
細節。簡單的說,圖紙大多數都是天圓地方的(大多不是圓、圓弧就是直角),然而,實際加工中,由於刀具等原因的限定,直角處往往都帶有刀尖、折彎的圓弧,一些圓弧也不是實際的圓弧,對於各種加工方法加工的實際效果要有大概的了解,對圖紙表達的「理想」樣子和「實際」樣子的差別要有概念,當然,這些差別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的,並不會因為差別影響其功能。
檢驗。各種量具的使用,檢測的方法和項目,都要有個大概的理解,由於機械零部件都具有特殊性,要麼精度很高,普通的鋼捲尺直尺不能作為檢驗量具,要麼就很大(很小),也超過的傳統的內外徑量表、游標卡尺的范圍,各個尺寸要求和精度要求都需要有專門的檢測方法。檢測方法,不只是最終判別零部件合格與否,也同時是加工的時候必須的過程。
注意事項
機械圖紙的尺寸單位默認為毫米(mm),圖紙中不會標出的。
圖紙的繪制有一個比例,就是實際大小在圖紙上的縮放倍數,這個比例不能作為實際測量的依據(比如1:1大小的零部件直接拿到圖紙上測大小)。
機械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實用性技術,機械圖紙又是機械行業的語言,所以圖紙是千變萬化的,是復雜的,是嚴謹的,也是有實際的意義的。
機械的東西,不是科學,不是實驗,更不是憑空想像。它是一門技術,實實在在的技術。
3. 如何才能看懂機械制圖中的裝配圖
1、了解各種機械圖紙基本符號的意義:機械圖紙是由一些線條、符號、尺寸組成的,我們首先要弄懂它們的意義;如:直線、平面度、圓孔、沉孔、剖面等用什麼符號表示,這些是最基本的常識,必須掌握,要購買一些機械制圖的書看看。
4. 如何才能看懂機械制圖中的裝配圖
看懂機械制圖中的裝配圖的習慣方法如下:
首先熟能生巧,要想要看懂裝配圖,首先自己要有機械基礎。
其次,是必須要耐心,裝配圖是很細致的圖,一直看難免會枯燥,但是一定要耐心。
要讀懂裝配圖,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熟悉裝配圖常規與特殊的各種表達方法,還要了解裝配圖中的工藝結構、裝配過程中的合理結構等技術要求。
首先從標題欄入手,可了解裝配體的名稱和繪圖比例。從裝配體的名稱聯系生產實踐知識,往往可以知道裝配體的大致用用途。
例如:閥,一般是用來控制流量起開關作用的;虎鉗,一般是用來夾持工件的;減速器則是在傳動系統中起減速作用的;各種泵則是在氣壓、液壓或潤滑系統中產生一定壓力和流量的裝置。通過比例,即可大致確定裝配體的大小。
再從明細欄了解零件的名稱和數量,並在視圖中找出相應零件所在的位置。
瀏覽一下所有視圖、尺寸和技術要求,初步了解該裝配圖的表達方法及各視圖間的大致對應關系,以便為進一步看圖打下基礎。
5. 如何看懂組裝機械圖紙
多看圖紙,多對照機器看圖紙,多對照零件看圖紙,只要看得多了,分析得多了,自然能看懂了。當然,必要的機械知識還是要學的,比如畫法幾何,機械制圖,三視圖等等,不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是看不懂裝配圖的。
6. 機械制圖讀圖的基本方法
機械制圖讀圖的兩種基本方法:形體分析法 和 線面分析法
形體分析法是讀圖的基本方法。一般是從反映物體形狀特徵的主視圖著手,對照其他視圖,初步分析出該物體是由哪些基本體以及通過什麼連接關系形成的。然後按投影特性逐個找出各基本體在其他視圖中的投影,以確定各基本體的形狀和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最後綜合想像出物體的總體形狀。
當形體被多個平面切割,形體形狀不規則或在某視圖中形體結構的投影關系重疊時,應用形體分析法往往難於讀懂。這時,需要運用線、面投影理論來分析物體的表面形狀、面與面的相對位置以及面與面之間的表面交線,並藉助立體的概念來想像物體的形狀。這種方法稱為線面分析法。
7. 裝配圖知識
(一)裝配圖的用途和要求
部件或機器都是根據其使用目的,按照有關技術要求,由一定數量的零件裝配而成的。表達這些部件或機器的圖樣稱為裝配圖。
1.裝配圖的用途
裝配圖是制訂裝配工藝規程,進行裝配,檢驗、安裝及維修的技術文件。
2.裝配圖的要求
(1)裝配圖要有如下的內容:
1)一組視圖。
2)一組尺寸。
3)技術要求。
4)零件編號、明細表和標題欄。
(2)裝配圖與零件圖間的異同區別:
1)裝配圖和零件圖一樣,都有視圖、尺寸、技術要求和標題欄4個方面的內容。但在裝配圖中還多了零件編號和明細表,以說明零件的編號、名稱、材料和數量等情況。
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和零件圖基本相同,都是採用各種視圖、剖視、剖面等方法來表達。但對裝配圖,另外還有一些規定畫法和特殊表示方法。
3)裝配圖視圖的表達要求與零件圖不同。零件圖需要把零件的各部分形狀完全表達清楚,而裝配圖只要求把部件的功用、工作原理、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表達清楚,並不需要把每個零件的形狀完全表達出來。
4)裝配圖的尺寸要求與零件圖不同。在零件圖上要注出零件製造時所需要的全部尺寸,而在裝配圖上只注出與部件性能、裝配、安裝和體積等有關的尺寸。
(二)裝配圖的形式、內容
裝配圖是表示產品及其組成部分的連接、裝配關系的圖樣。
1.裝配圖常見的形式
1)在新設計或測繪裝配體時,要求畫出裝配圖,用來確定各零件的結構、形狀、相對位置、工作原理、連接方式和傳動路線等,以便在圖上判別、校對各零件的結構是否合理,裝配關系是否正確、可行等。這類裝配圖,要求把各零件的結構、形狀盡可能表達完整,基本上能根據它畫出各零件的零件圖。
2)當加工好的零件進行裝配時,用來指導裝配工作能順利地進行的裝配圖。這種裝配圖著重表明各零件之間的相互位置及裝配關系,而對每個零件的結構、對裝配無關的尺寸,沒有特別的要求。
3)只表示機器安裝關系及各部件之間相對位置的裝配圖。這種裝配圖,只要求畫出各部件的外形。
不論哪一種形式的裝配圖,都是生產中的重要技術文件。
2.裝配圖的內容
(1)一組視圖
用來表達裝配體的結構、形狀及裝配關系。
(2)必要的尺寸
標注出表示裝配體性能、規格及裝配、檢驗、安裝時所需的尺寸。
(3)技術要求
用符號或文字注寫裝配體在裝配、試驗、調整、使用時的要求、規則、說明等。
(4)零件的序號和明細表
組成裝配體的每一個零件,按順序編上序號,並在標題欄上方列出明細表,表中註明各種零件的名稱、數量、材料等,以便於讀圖及進行生產准備工作。
(5)標題欄
註明裝配體的名稱、圖號、比例以及責任者的簽名和日期等。
3.裝配圖上尺寸及技術要求的標注
(1)裝配圖上的尺寸標注
裝配圖與零件圖不同,不要求也不可能註上所有的尺寸,它只要求注出與裝配體的裝配、檢驗、安裝或調試等有關的尺寸,一般有以下幾種:
1)特性尺寸。特性尺寸是表示裝配體的性能、規格和特徵的尺寸。
2)裝配尺寸。裝配尺寸是表示裝配體各零件之間裝配關系的尺寸,通常有:①配合尺寸。配合尺寸就是零件間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尺寸。②相對位置尺寸。零件在裝配時,需要保證的相對位置的尺寸。
3)外形尺寸。外形尺寸是裝配體的外形輪廓尺寸,反映裝配體的總長、總寬、總高。它是裝配體在包裝、運輸、廠房設計時所需的依據。
4)安裝尺寸。安裝尺寸是裝配體安裝在地基或其他機器上時所需的尺寸。
5)其他重要尺寸。其他重要尺寸是在設計過程中,經計算或選定的重要尺寸。
上述5類尺寸,並非在每張裝配圖上都需注全,有時同一個尺寸可能有幾種含義,因此在裝配圖上到底應注哪些尺寸,需根據具體裝配體分析而定。
(2)技術要求的注寫
由於不同裝配體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技術要求也不同。擬定技術要求時,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裝配要求。裝配體在裝配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及裝配後裝配體所必須達到的要求,如准確度;裝配間隙、潤滑要求等。
2)檢驗要求。裝配體基本性能的檢驗、試驗及操作時的要求。
3)使用要求。對裝配體的規格、參數及維護、保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及要求。
裝配圖上的技術要求應根據裝配體的具體情況而定,用文字注寫在明細表上方或圖樣右下方的空白處。
(3)裝配圖中零、部件的序號及明細表
裝配圖中所有零、部件都必須編號;並填寫明細表,圖中零、部件的序號應與明細表中的序號一致。
明細表可直接畫在裝配圖標題欄上面,也可另列零、部件明細表,內容應包含零件的名稱、材料及數量,這樣有利於讀圖時對照查閱,並可根據明細表做好生產准備工作。
1)零、部件序號的編排方法。①編寫零、部件序號的通用表示方法有以下3種形式(圖1-53):即在所指零件的可見輪廓線以內畫一小圓點,由圓點起畫一條指引線到圖形以外,並在指引線外端畫一水平短線(大約10mm左右)或一小圓,也可不畫水平短線或小圓,分別在指引線外端附近注寫序號;以上指引線、水平短線和小圓均用細實線繪制;在水平短線上方或小圓內注寫序號時,序號字高應比裝配圖中所注尺寸數字高度大一號或大兩號(圖1-53a,b);在指引線外端附近直接注寫序號時,序號字高應比圖中尺寸數字高度大兩號(圖1-53c)。同一裝配圖中,只能採用上述三種標注形式之一進行標注序號。②相同零、部件用一個序號,一般只標注一次。多處出現的相同的零、部件,必要時可以重復標注。③指引線應自所指部分的可見輪廓內引出,並在末端畫一圓點。若所指部分內不便畫圓點時(很薄的零件或塗黑的剖面),可在指引線的末端畫出箭頭,並指向該部分的輪廓(圖1-54)。④指引線互相不能相交,當通過剖面線的區域時,指引線不應與剖面線平行。必要時可畫成折線,但只可曲折一次。一組緊固件以及裝配關系清楚的零件組,可採用公共指引線(圖1-55)。⑤裝配圖中序號應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齊,編排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順序排列,在整個圖上無法連續時,可只在每個水平或垂直方向順次排列。
圖1-53 零、部件序號的編寫方法
圖1-54 指引線畫法
圖1-55 公共指引線
2)明細表。明細表不單獨列出時,一般應畫在裝配圖主標題欄的上方,格式及內容由各單位自行決定,圖1-56所示格式可供畫圖時參考。明細表序號應按零件序號順序自下而上填寫,以便發現有漏編零件時,可繼續向上補填,為此,明細表最上面的邊框線規定用細實線繪制。明細表也可以移一部分至標題欄左邊。
圖1-56 主標題欄和明細表示意圖
(三)裝配圖的識讀
1.讀裝配圖的基本要求
1)了解部件的名稱、用途、性能和工作原理。
2)弄清各零件間的相對位置、裝配關系和裝拆順序。
3)弄懂各零件的結構形狀及作用。
讀裝配圖要達到上述要求,不僅要掌握制圖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產和相關專業知識。
2.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以圖1-57所示球閥為例,說明讀裝配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1)概括了解
由標題欄、明細欄了解部件的名稱、用途以及各組成零件的名稱、數量、材料等,對於有些復雜的部件或機器還需查看說明書和有關技術資料。以便對部件或機器的工作原理和零件間的裝配關系做深入的分析了解。
從圖1-57的標題欄、明細欄可知,該圖所表達的是管路附件——球閥,該球閥共由12種零件組成。球閥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管路中流體的流通量。從其作用及技術要求可知,密封結構是該閥的關鍵部位。
(2)分析各視圖及其所表達的內容
圖1-57所示的球閥,共採用三個基本視圖。主視圖採用局部剖視圖,主要反映該閥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俯視圖採用局部剖視圖,主要反映閥蓋和閥體以及扳手和閥桿的連接關系。左視圖採用半剖視圖,主要反映閥蓋和閥體等零件的形狀及閥蓋和閥體間連接孔的位置和尺寸等。
圖1-57 球閥裝配圖(單位:mm)
(3)弄懂工作原理和零件間的裝配關系
圖1-57所示的球閥,有兩條裝配線。從主視圖看,一條是水平方向,另一條是垂直方向。其裝配關系是:閥蓋和閥體用四個雙頭螺柱和螺母連接,並用合適的調整墊調節閥芯與密封圈之間的松緊程度。閥體垂直方向上裝配有閥桿,閥桿下部的凸塊嵌入到閥芯上的凹槽內。為防止流體泄漏,在此處裝有填料墊、填料,並旋入填料壓緊套將填料壓緊。
球閥的工作原理:扳手在主視圖中的位置時,閥門為全部開啟,管路中流體的流通量最大。當扳手順時針旋轉到俯視圖中雙點畫線所示的位置時,閥門為全部關閉,管路中流體的流通量為零。當扳手處在這兩個極限位置之間時,管路中流體的流通量隨扳手的位置而改變。
(4)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
在弄懂部件工作原理和零件間的裝配關系後,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可有助於進一步了解部件結構特點。
分析某一零件的結構形狀時,首先要在裝配圖中找出反映該零件形狀特徵的投影輪廓。接著可按視圖間的投影關系、同一零件在各剖視圖中的剖面線方向、間隔必須一致的畫法規定,將該零件的相應投影從裝配圖中分離出來。然後根據分離出的投影,按形體分析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弄清零件的結構形狀。
8. 機械裝配圖紙怎樣看懂
帶著圖紙到現場去看裝配,看看什麼零件裝在什麼位置,然後回來再看圖紙,把實際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幾次一來很快就能熟悉和看懂圖紙了。
9. 一個新手如何看懂機械圖紙
簡單說:
1、從三視圖學起,了解點、線、面、體的概念。學習投影的知識。
2、找一本機械制圖練習冊認真練一下。
3、認真學習機械制圖這門課程。
4、認真學習機械制圖國家標准。
5、再就是多畫實物、多實踐就行了。
無論怎麼繁雜的圖紙,都得遵循三視圖的原理。弄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繁雜的圖紙也就簡單了,所以,看圖紙要從簡單地圖紙學起,一步一步,由簡到繁,積累經驗。常規圖紙分為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和一些常規符號以及技術要求。模具種類繁復、用途不同、結構復雜。
(9)機械裝配圖的讀圖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主視圖在圖紙的左上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右方,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主視圖與俯視圖長應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度保持平齊,左視圖與俯視圖寬度應相等若不按上述順序放置,則應註明三個視圖名稱。
首先明確一下,物體的三視圖和物體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的對應關系。主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左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前、後四個方位;俯視圖的輪廓線表示前、後、左、右四個方位。規定左右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