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胰腺炎什麼方法自測
胰腺炎的食療方
1.各種瓜果汁
很多瓜果汁對於胰腺炎都是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的,就像白蘿卜、西瓜汁、番茄汁、雪梨汁、荸薺汁、綠豆芽汁等,他們都有同一個功效,那就是清熱解毒功效,而且還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是非常適合低脂流質階段的急性胰腺炎病人食用的。
2.黃花菜馬齒莧飲
首先准備黃花菜、馬齒莧各30克,然後將兩者洗凈,放入鍋內,在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開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30分鍾,放涼後裝入罐內,代茶飲。有清熱解毒消炎功效。適用於急性胰腺炎剛開始流質的階段。
3.佛手柑粥
佛手柑15克,煎汁去渣,加粳米50克,加水適量煮成粥,即將熟時加入冰糖,粥成後食之。有理氣止痛、健脾養胃之功效。
4.豆蔻粥
肉蔻豆10克,生薑10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淘凈加入煮粥,待煮沸後,加入搗碎的肉豆蔻細末及生薑,繼續熬煮成粥後服。可理氣、止痛、散寒,治療急性胰腺炎。
5.煮豬胰
取豬胰500克洗凈,加水共煮至爛熟,取汁飲用。每小時50毫升。適用於胰腺炎急性發作、出血壞死型患者緩解期。
6.絲瓜汁飲
取老絲瓜1500克,洗凈,搗爛絞汁。每小時服用50毫升,晝夜不停。可清熱止血,適用於胰腺炎急性發作者。出血壞死型患者緩解期如無嚴重嘔吐、十二指腸麻痹性梗阻或腸麻痹者亦可選用。
7.鵝毛散
取鵝毛20克入鍋內炒焦,勿沾油,研末。2次分服,豆腐50克煎湯送下。適用於胰腺炎急性發作者。
胰腺炎吃什麼好
西蘭花
西蘭花中的營養成分,不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西蘭花中礦物質成也很全面,鈣、磷、鐵、鉀、鋅、錳等含量都很豐富。西蘭花可能最顯著的就是具有防癌抗癌的功,還能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急性胰腺炎出院後吃西蘭花是非常好的選擇。
絲瓜
絲瓜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所含的干擾素誘生劑,能刺激人體產生干擾素,達到抗病毒、防癌的目的。一般來說,吃嫩絲瓜口感、營養和治療效果都更好,具有抗皺消炎,預防、消除痤瘡及黑色素沉著的特殊功效。胰腺炎出院後吃絲瓜是非常好的,消炎去腫。
桃子
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因其肉質鮮美,又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以及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揮發油。每100克鮮桃中所含水分佔比88%,蛋白質約有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熱量只有180.0千焦。桃子適宜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用。
油菜
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夠增加酶的形成,對進人人體內的致癌物質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此外,油菜還能增強肝臟的排毒機制,對皮膚瘡癤。胰腺炎出院後吃點鮮嫩的小油菜是不錯的選擇。
白菜
白菜營養豐富,除含糖類、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外,尚含豐富的維生素。白菜中含有的纖維素,可增強腸胃的蠕動,減少糞便在體內的存留時間,幫助消化和排泄,從而減輕肝、腎的負擔,防止多種胃病的發生。
蘋果
蘋果中營養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蘋果所含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 ,促進膽固醇代謝、降低膽固醇水平、促進脂肪排出。蘋果中還有銅、碘、錳、鋅、 鉀等元素,人體如缺乏這些元素,皮膚就會發生乾燥、易裂、奇癢。
蘋果中的維生素C是 心血管的保護神、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元素。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感冒幾率要低。所以,有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稱為「全科醫生」。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空氣中的灰塵和煙塵的影響。
西瓜
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富有很高的營養、純凈、食用安全食品。瓤肉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隨成熟後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西瓜中所含的糖、蛋白質和微量的鹽,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對醫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壓等亦有療效。
結語:大家都知道患有胰腺炎是因為消化方面所引起的炎症,這也就間接地說明了胰腺炎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上文給大家介紹了很多有關於胰腺炎的食療方以及胰腺炎吃什麼食物好,如果你也有胰腺
② 急性胰腺炎水腫型的診斷流程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1)腹平片:可能見到以下徵象:①胰腺部位的密度增強(由於炎症滲出所致);②反射性腸郁張(主要在胃、十二指腸、空腸和橫結腸);③膈肌升高,胸腔積液;④少數病例可見胰腺結石或膽道結石;⑤十二指腸環淤滯,其內緣有平直壓跡;⑥仰卧位腹平片,表現「橫結腸截斷」征,即結腸肝曲,脾曲充氣,即使改變體位橫結腸仍不充氣,這是由於急性胰腺炎引起結腸痙攣所致。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能見到以下徵象:①胰腺頭部腫大,十二指腸環有擴大;②胃竇部受壓;③十二指腸有擴張、淤積現象;④十二指腸乳頭部水腫或由於胰頭腫大所致倒「3」字征;⑤胰腺假性囊腫時,可見胃腸受擠壓現象。
2、超聲檢查 超聲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佔有愈加重要的位置,成為不可缺少的常規檢查方法之一,但易受胃腸積氣的影響。超聲對胰腺炎的診斷可有以下發現。
(1)胰腺體積增大:在水腫型胰腺炎時,胰腺體積增大者少;而在重型胰腺炎時則多有增大,且胰腺輪廓模糊,表面不光滑,胰腺深面與脾靜脈分界不清,有時胰腺前後界難以辨認。
(2)胰腺回聲增強:在水腫型胰腺炎可見部分胰腺回聲增強,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胰腺內部大幅度凹凸不平,多有強回聲,間有不規則低回聲區。
(3)腹腔滲液:在水腫型胰腺炎不多見,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多有之,其中多為彌漫性積液,也可為胰腺周圍之局限性積液。經治療之後也可發現胰腺膿腫及假性囊腫。
根據以上所述,結合臨床特點,超聲可以作為鑒別水腫型與重型胰腺炎的手段之一。
3、CT檢查
CT掃描也可顯示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從輕度水腫、出血到壞死和化膿的各種病理變化。CT也能發現胰腺周圍的積液和小網膜、腎周圍間隙的水腫,有助於早期發現及追蹤觀察胰腺假性囊腫。因不受胃腸積氣與肥胖的影響,CT掃描較超聲檢查更具有優越性與准確性,但因檢查費用較昂貴,尚不能常規使用。
鑒別
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類型,系由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病變繼續發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壞死,胰腺組織水腫,體積增大,廣泛性出血壞死。腹膜後間隙大量血性滲出液。網膜、系膜組織被滲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篤重,且發展急劇,並發症多,死亡率很高。
③ 如何檢查胰腺炎
你好:
胰腺炎檢查:血、尿澱粉酶,血常規,血鈣,血氣分析等。 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片,腹部平片,腹部B超,腹部增強C。建議:需要復查血尿澱粉酶,腹部CT或核磁共振。胰腺炎的治療時間較長,一定要治到血尿澱粉酶都正常了才可以。
祝你健康。
④ 慢性胰腺炎,用什麼方法才能明確檢查出來最精確
您好
1.實驗室檢查: (1)胰酶測定:血清澱粉酶測定是被最廣泛應用的診斷方法。血清澱粉酶增高在發病後24小時內可被測得,血清澱粉酶值明顯升高>500 U/dl(正常值40~180 U/dl,Somogyi法),其後7天內逐漸降至正常。尿澱粉酶測定也為診斷本病的一項敏感指標。尿澱粉酶升高稍遲但持續時間比血清澱粉酶長。尿澱粉酶明顯升高(正常值80-300U/dl,Somogyi法)具有診斷意義。澱粉酶的測值愈高,診斷的正確率也越高。但澱粉酶值的高低,與病變的輕重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血清脂肪酶明顯升(正常值23-300U/L)是診斷急性胰腺炎較客觀的指標。 血清澱粉酶的同工酶的稠,定提高了本病診斷的正確性。當血清澱粉酶升高但P-同工酶不高時可除外急性胰腺炎的診斷
⑤ 胰腺炎的准確檢查確認方法是什麼
你好,這情況可考慮做
B超檢查
和檢測
血清澱粉酶
的數據。
⑥ 怎樣診斷胰腺炎
診斷依據
1.急性胰腺炎
診斷本病應具備以下4項標准:①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上腹痛或惡心嘔吐,伴有上腹部壓痛或腹膜刺激征;②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③圖像檢查(超聲、CT)顯示有胰腺炎症或手術所見或屍解病理檢查證實有胰腺炎病變;④能除外其他類似臨床表現的病變。
2.慢性胰腺炎
確診標准:①腹部B超:胰腺組織內有胰石存在。②CT:胰腺內鈣化,證實有胰石。③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胰腺組織內胰管及其分支不規則擴張並且分布不均勻;主胰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含有胰石或蛋白栓子。④分泌試驗:重碳酸鹽分泌減少,伴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⑤組織學檢查:組織切片可見胰腺外分泌組織破壞、減少,小葉間有片狀不規則的纖維化。
⑦ 胰腺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1.急性發作時血白細胞升高,各種胰酶活性增高,發作間期胰酶活性正常或偏低。 2.糞便檢查 鏡下可見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纖維。經蘇丹Ⅲ酒精染色後可見大小不等的紅色小圓球。該法可作為簡單初篩的基本方法。 3.其他 如糖耐量檢查、血膽紅素,鹼性磷酸酶等均有助於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或幫助全面了解肝功能及膽道梗阻的情況。 4.胰腺外分泌功能檢查 用脂肪及氮平衡試驗,可以了解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分泌情況。澱粉耐量試驗可以了解澱粉酶的分泌情況。 (1)胰腺刺激試驗:用腸促胰液肽(secretine)、縮膽囊素-縮膽促胰酶素(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CCK-PZ)或雨蛙肽(caerulin)靜脈注射,可以刺激胰腺分泌,按時從十二指腸引流管取出胰液,觀察胰液量、碳酸氫鈉及各種胰酶分泌量。當慢性胰腺炎時,分泌量減少。 (2)PABA試驗:雖較簡便,但敏感性較差,所受影響因素較多。胰腺功能損害較嚴重者易有陽性結果。 (3)糞便糜蛋白酶測定對早期慢性胰腺炎者49%出現下降,嚴重的晚期慢性胰腺炎患者80%~90%明顯下降。 (4)膽固醇-13c-辛酸呼吸試驗:亦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如胰腺分泌的膽鹼酯酶減少則可由呼出的13c標記的C02測出。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均較好。 (5)最近的報道還顯示:測定糞便中的彈力蛋白酶含量對於慢性胰腺炎有重要幫助,其敏感性達79%,如除外小腸疾病等影響因素,其特異性可達78%。彈力蛋白酶在慢性胰腺炎時糞便排出量下降。 (6)用放射免疫學方法測定血中CCK-PZ含量,對診斷慢性胰腺炎有幫助。正常空腹為60pg/ml,慢性胰腺炎病人可達8000pg/ml。這是由於慢性胰腺炎時胰酶分泌減少,對於CCK-PZ分泌細胞的反饋抑制減弱所致。 血液生化: 1.白細胞計數 輕型胰腺炎時,可不增高或輕度增高,但在嚴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時,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也增高。 2.澱粉酶測定這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觀指標之一,但並不是特異的診斷方法。在發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時,由於胰腺組織的嚴重破壞,則可不增高。有時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潰瘍病穿孔以及腸道和膽道感染的情況下,澱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澱粉酶增高時,還需要結合病史、症狀與體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澱粉酶增高,才能診斷為急性胰腺炎。胰型同工酶可明顯增高。對高度懷疑胰腺炎而澱粉酶正常者,對高澱粉酶血症的澱粉酶是否來源於胰腺,測定同工酶則更有價值。 3.血液化學檢查重型胰腺炎時,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血尿素氮升高,表明腎臟已有損害。胰島受到破壞時,可有血糖升高,但多為一過性。出血性胰腺炎時,血鈣常降低,當低於7mg%時,常示預後不良。 4.放射免疫胰酶測定(RIA) 因澱粉酶測定對胰腺炎的診斷沒有特異性,隨著免疫測定技術的進步,許多學者尋找更為准確的診斷方法,即胰酶的放射免疫測定法。當前,測定的酶大致有以下幾種:免疫活性胰蛋白酶(IRT)、彈力蛋白酶Ⅱ(elastaseⅡ)、胰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磷脂酶A2(PLA2)。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急性胰腺炎 (1)腹平片:①胰腺部位的密度增強(由於炎症滲出所致);②反射性腸郁張(主要在胃、十二指腸、空腸和橫結腸);③膈肌升高,胸腔積液;④少數病例可見胰腺結石或膽道結石;⑤十二指腸環淤滯,其內緣有平直壓跡;⑥仰卧位腹平片,表現「橫結腸截斷」征,即結腸肝曲,脾曲充氣,即使改變體位橫結腸仍不充氣,這是由於急性胰腺炎引起結腸痙攣所致。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能見到以下徵象:①胰腺頭部腫大,十二指腸環有擴大;②胃竇部受壓;③十二指腸有擴張、淤積現象;④十二指腸乳頭部水腫或由於胰頭腫大所致倒「3」字征;⑤胰腺假性囊腫時,可見胃腸受擠壓現象。 慢性胰腺炎 (1)腹部平片:可能見到胰腺的結石和鈣化影; (2)上消化道鋇餐:可能見到受壓或梗阻性改變; (3)ERCP:可能見到主胰管有局限性擴張和狹窄,或呈串珠狀改變,管壁不規則,有時可見到管腔閉塞、結石或胰管呈囊狀擴張等,根據主胰管的直徑,慢性胰腺炎分為大胰管型(直徑7mm)和涉及胰管(直徑≤3mm)兩種。前者適用於引流手術,後者需作不同范圍的胰腺切除。 2.超聲檢查 急性胰腺炎 (1)胰腺體積增大:在水腫型胰腺炎時,胰腺體積增大者少;而在重型胰腺炎時則多有增大,且胰腺輪廓模糊,表面不光滑,胰腺深面與脾靜脈分界不清,有時胰腺前後界難以辨認。 (2)胰腺回聲增強:在水腫型胰腺炎可見部分胰腺回聲增強,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胰腺內部大幅度凹凸不平,多有強回聲,間有不規則低回聲區。 (3)腹腔滲液:在水腫型胰腺炎不多見,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多有之,其中多為彌漫性積液,也可為胰腺周圍之局限性積液。經治療之後也可發現胰腺膿腫及假性囊腫。 慢性胰腺炎 可顯示胰腺假性囊腫、擴張的胰管和變形的胰腺,並可提示合並的膽道疾患。 根據以上所述,結合臨床特點,超聲可以作為鑒別水腫型與重型胰腺炎的手段之一。 3.CT檢查 CT掃描也可顯示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從輕度水腫、出血到壞死和化膿的各種病理變化。CT也能發現胰腺周圍的積液和小網膜、腎周圍間隙的水腫,有助於早期發現及追蹤觀察胰腺假性囊腫。因不受胃腸積氣與肥胖的影響,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診斷手段,能清晰顯示大部分病例的大體病理改變。根據慢性胰腺炎CT特徵結合B超,將其影像學改變分為以下幾型:①腫塊型:胰腺呈局限性腫大,形成一邊界清晰、形態比較規則的腫塊,增強CT掃描可見到均勻的增強效應,膽、胰管無明顯擴張;②腫塊加膽管擴張型:除了腫塊尚伴有膽管擴張;③彌漫腫大型:顯示胰腺呈彌漫性腫大,無確切腫塊,也無胰膽管明顯擴張;④胰、膽管擴張型:顯示胰、膽管雙重擴張、胰頭部無明顯腫塊;⑤胰管擴張型:顯示胰管全程擴張。此外還可見胰腺鈣化、胰管結石、胰腺囊腫等改變。上述分型有利於指導外科手術選擇。 4.纖維內鏡檢查 (1)纖維胃鏡檢查沒有直接的診斷價值,可能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水腫與充血,胃後壁可能見到凸起的改變(腫大胰腺所致)。 (2)纖維十二指腸鏡除可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病變外,可觀察到十二指腸乳頭部的異常或病變,特別是在壺腹部結石嵌頓引起的胰腺炎時,可看到凸起的乳頭或結石,從而直接找到病因。 (3)內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只適合於急性症狀控制後,作為了解膽道病變而使用。雖對胰管梗阻情況也能做出判斷,但有造成胰腺炎再次發作、成為注入性胰腺炎的可能,故不宜常規使用。 5.腹腔鏡檢查對於診斷尚不十分清楚的急性上腹痛或重型胰腺炎,腹腔鏡檢查可有一定意義。通過腹腔鏡可見到一系列的病變,可分為准確徵象和相對徵象。 6.血管造影術 血管造影可顯示出胰腺和胰腺周圍動脈的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 7.核素掃描 發病早期多正常,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不均勻或不顯影或局限性放射性缺損區。 8.MRI 慢性胰腺炎時胰腺表現為局限性或彌漫性腫大,T1加權像表現為混雜的低信號;後加權像表現為混雜的高信號。在MRI檢查上,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鑒別困難。 9.其他檢查方法 心電圖、腦電圖等,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直接幫助,但在重型胰腺炎時也多有改變,可作為診斷與治療的輔助檢查方法。 【胰腺炎】其他相關疾病信息: �6�1胰腺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6�1 �6�1胰腺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6�1胰腺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6�1胰腺炎應該如何治療? �6�1胰腺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6�1胰腺炎應該如何預防和保健?
⑧ 慢性胰腺炎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胰酶測定血清澱粉酶測定是最廣泛應用的診斷方法。血清澱粉酶增高在發病後24小時內可被測出。血清澱粉酶明顯升高>500U/dL(正常值40~180U/dL,Somogyi法),其後7天內逐漸降至正常。尿澱粉酶測定也是診斷本病的一項敏感指標。尿澱粉酶升高稍遲,但持續時間比血清澱粉酶長。尿澱粉酶明顯升高(正常值80~300U/dL,Somogyi法)具有診斷意義。澱粉酶的測值愈高,診斷的正確率也越高。但澱粉酶值的高低,與病變的輕重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血清脂肪酶明顯升高(正常值23~300U/L)是診斷急性胰腺炎較客觀的指標。
(2)其他項目包括白細胞計數增高、高血糖、肝功能異常、低血鈣、血氣分析及DIC指標異常等。
2.放射影像學
腹部B超可幫助診斷。B超掃描能發現胰腺水腫和胰周液體的積聚,還可探查膽囊結石、膽管結石,但受局部充氣腸袢的遮蓋,限制了它的應用。
⑨ 重症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區別是什麼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伴有臟器功能障礙,或出現壞死、膿腫或假性囊腫等局部並發症者,或兩者兼有。常見腹部體征有上腹部明顯的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可以有腹部包塊,偶見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mer征)和臍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可以並發一個或多個臟器功能障礙,也可伴有嚴重的代謝功能紊亂,包括低鈣血症(血鈣<1.87mmoL/L).增強CT為診斷胰腺壞死的最有效方法,B超及腹腔穿刺對診斷有一定幫助。APACHEⅡ評分≥8分。Balthazar CT分級系統≥Ⅱ級。
二、暴發性急性胰腺炎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凡在起病72小時內經正規非手術治療(包括充分液體復甦)仍出現臟器功能障礙者,可診斷為暴發性急性胰腺炎。暴發性急性胰腺炎病情閃險,非手術治療常不能奏效,常繼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
嚴重度分級
重症急性胰腺炎無臟器功能障礙者為Ⅰ級,伴有臟器功能障礙者為Ⅱ級,其中72小時內經充分的液體復甦,仍出現臟器功能障礙的Ⅱ級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屬於暴發性急性胰腺炎。
病程分期
全病程大體可以分為三期,但不是所有患者都有三期病程,有的只有第一期,有的有兩期,有的有三期。
1.急性反應期:自發病至2周,可有休克、呼吸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和腦病等並發症。
2.全身感染期:發病2周~2個月,以全身細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雙重感染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3.殘余感染期:時間為發病2~3個月以後,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營養不良,存在後腹膜或腹腔內殘腔,常常引流不暢,竇道經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瘺。
局部並發症
一、急性液體積聚
發生於胰腺炎病程的早期,位於胰腺內或胰周,無囊壁包裹的液體積聚。通常靠影像學檢查發現。影像學上為無明顯囊壁包裹的液體積聚。急性液體積聚多會自行吸收,少數可發展為急性假性囊腫或胰腺膿腫。
二、胰腺及胰周組織壞死
指胰腺實質的彌漫性或局灶性壞死,伴有胰周脂肪壞死。根據感染與否,又分為感染性胰腺壞死和無菌性胰腺壞死。增強CT是目前診斷胰腺壞死的最佳方法。在靜脈注射增強劑後,壞死區的增強度不超過50Hu(正常區的增強為50~150Hu)。壞死感染的特點是臨床出現膿毒綜合征,增強CT證實壞死病灶存在,有時可見氣泡征。包裹性壞死感染,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虛弱、胃腸功能障礙、分解代謝和臟器功能受累,多無腹膜刺激征,有時可以觸及上腹部或腰脅部包塊,CT掃描主要表現為胰腺或胰周包裹性低密度病灶。
三、急性胰腺假性囊腫
指急性胰腺炎後形成的由纖維組織或肉牙囊壁包裹的胰液積聚。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假性囊腫少數可通過觸診發現,多數通過影像學檢查確定診斷。常呈圓形或橢圓形,囊壁清晰。
四、胰腺膿腫
發生於急性胰腺炎胰腺周圍的包裹性積膿,含少量或不含胰腺壞死組織。膿毒綜合征是其最見的臨床表現。它發生於重症胰腺炎的後期,常在發病後4周或4周以後。有膿液存在,細菌或真菌培養陽性,含極少或不含胰腺壞死組織,這是區別於感染性壞死的特點。胰腺膿腫多數情況下是由局灶性壞死液化繼發感染而形成的。
治 療
一、根據病程分期選擇治療方案
(一)急性反應期的處理
1.針對病因的治療:
(1)膽源性急性胰腺炎:首先要鑒別有元膽道梗阻病變。凡伴有膽道梗阻者,一定要及時解除梗阻。首選作經纖維十二指腸鏡下行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及鼻膽管引流,或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或作開腹手術,包括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明確膽總管下端有元阻塞。胰腺受累明顯者需要可加作小網膜囊胰腺區引流。若無膽道梗阻者先行非手術治療,待病情緩解盡早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膽源性的病因有時很隱蔽,如膽泥阻塞,需要通過密切的臨床觀察、肝功能化驗和影像檢查加以識別,對於非手術治療不能奏效而又懷疑有膽道梗阻者可以做ERCP以明確膽道病因,同時置管引流。
(2)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近年來明顯增多,因此入院時一定要詢問高血脂、脂肪肝和家族性高血脂病史,以及是否應用可能升高血脂的葯物,靜脈抽血時注意血漿是否已成乳糜狀,需要早期監測血脂。三醯甘油>11.3mmol/L易發生急性胰腺炎,需要在短時間內降至5.65mmol/L以下。這類患者要限用脂肪乳劑,避免應用可能升高血脂的葯物。葯物治療可以採用小劑量低分子肝素和胰島素,主要是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乳糜微粒的降解;快速降脂技術有血脂吸附和血漿置換。
(3)酒精性急性胰腺炎:針對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致病機制,強調減少胰液分泌、胃酸分泌、改善十二指腸酸化狀態;強凋緩解0ddi括約肌痙攣,改善胰液的引流狀態。
(4)其他病因:對於其他能發現的病因,也要及時針對病因治療,如,高鈣性急。降胰腺炎大多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有關,需要作降鈣治療和相應的甲狀旁腺手術。對於病因不明者,在按病程分期選擇相應治療的同時,仔細觀察有無隱匿病因出現。
2.非手術治療:
(1)液體復甦、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加強監護治療。由於胰周及腹膜後大量滲出,造成血容量丟失和血液濃縮,又由於毛細血管滲漏存在,需要以動態監測CVP或PWCP及HCT作為指導,進行擴容,並要注意晶體膠體比例,減少組織間隙液體瀦留。應注意觀察尿量和腹內壓的變化,同時注意維護機體的氧供和內臟功能監測。
(2)胰腺休息療法,如禁食、胃腸減壓、抑酸和抑酶治療。
(3)預防性抗生素應用:主要針對腸源性革蘭陰性桿菌易位,應採用能通過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喹諾酮類、頭孢他啶、碳氫酶烯類及甲硝唑等。
(4)鎮靜、解痙、止痛處理。
(5)中葯生大黃15g,胃管內灌注或直腸內滴注,每日2次。中葯皮硝全腹外敷,500g,每日2次。
(6)預防真菌感染:可採用氟康唑。
(7)營養支持:在內環境紊亂糾正後,在腸功能恢復前,可酌情選用腸外營養;一旦腸功能恢復,就要早期進行腸內營養,一定要採用鼻空腸管輸注法,根據腸道功能狀況,選用合適的配方、濃度和速度,一定要逐步加量,同時嚴密觀察耐受反應。
3.早期識別暴發性急性胰腺炎和腹腔間隔室綜合征:在早期進行正規的非於術治療包括充分液體復甦和去除病因治療的同時,密切觀察臟器功能變化,如果臟器功能障礙呈進行性加重,劇可及時判斷為暴發性急性胰腺炎,需要爭取早期手術引流,手術方式盡量簡單以渡過難關。若患者無手術條件,需要積極創造,包括應用機械通氣改善機體氧供,應用血濾糾正內環境紊亂的危象等。
腹腔內壓(intra-abdomina1 pressure,IAP)增加到一定程度,一般來講,當IAP≥25cmH2O(1cmH20=0.098kPa)時,就會引發臟器功能障礙,出現腹腔間隔室綜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本綜合征常是暴發性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合並症及死亡原因之。腹腔內壓測定的簡便、實用方法是經導尿管膀胱測壓法,患者平卧,以恥骨聯合作為0點,排空膀胱後,通過導尿管向膀胱內滴入100ml生理鹽水,測得平衡時水柱的高度即為IAP。ACS的治療原則是及時採用有效的措施緩解腹內壓,方法包括腹腔內引流、腹膜後引流以及腸道內減壓,需要酌情選用。
4.治療中出現壞死感染者應中轉手術治療:在正規的非手術治療過程中,若懷疑有感染時,則要作CT掃描,判斷有困難時可以在CT導引下作細針穿刺抽吸術(FNA),以判別胰腺壞死及胰外侵犯是否已有感染。對臨床上出現明顯膿毒綜合征或腹膜刺激征者,或CT上山現氣泡征者,可細針穿刺抽吸物塗片找到細菌或真菌者,均可判為壞死感染,應立即轉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胰腺感染壞死組織清除術及小網膜腔引流加灌洗,有胰外後腹膜腔侵犯者,應作相應腹膜後壞死組織清除及引流。對於有膽道感染者,加作膽總管引流。需作空腸營養性造瘺。必要叫切口部分敞開。
(二)全身感染期的治療
1.根據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2.結合臨床徵象作動態CT監測,明確感染灶所在部位。在急性炎症反應期過後,體溫再度上升,或者高熱不降,要懷疑壞死感染或胰腺膿腫的出現,要作CT掃描。患者出現明顯膿毒綜合征,排除導管感染等因素,CT掃描見胰腺或胰周有壞死病灶或包裹性液性病灶存在,可以不依賴CT氣泡征,或細針穿刺抽吸物塗片找到細菌或真菌,而做出壞死感染或胰腺膿腫的臨床判斷。對感染病灶,進行積極的手術處理是控制感染的關鍵之一。對壞死感染,包括包裹性壞死感染,需要作壞死組織清除引流術,術後持續灌洗,有時需要再次清創;對胰腺膿腫可以採用手術引流或經皮穿刺引流,但要密切注意引流情況,若引流不滿意,應及時作手術引流;對有胰外後腹膜腔侵犯者,應作相應腹膜後壞死組織清除及引流,或經腰側作腹膜後引流。需作空腸營養性造瘺。
3.警惕深部真菌感染,根據菌種選用抗真菌葯物,如氟康唑或兩性黴素B。
4.注意有無導管相關性感染。
5.繼續加強全身支持治療,維護臟器功能和內環境穩定。
6.在病情尚未緩解時,繼續採用空腸營養支持;飲食恢復一定要在病情緩解後逐步進行。
7.如果出現消化道瘺,則需要根據瘺的類型採用相應的處理措施。十二指腸瘺可採用三腔管低負壓持續灌洗引流,有自愈的可能;結腸瘺宜行近端失功性造瘺以減輕胰周病灶的感染,後期行結腸造瘺還納。
8.如果術後出現創口出血,要區分是血管性出血,壞死感染出血,還足肉芽出血。對血管性出血需要通過手術止血,由於組織和血管往往較脆,可以用1/2弧的小圓針或者4~6個「0」的損傷血管縫線扎止血;對壞死感染出血需要-邊清除壞死組織,一邊止血;肉芽出血無需於術處理。同時做好凝血機制的監測和糾正。
(三)殘余感染期的治療
1.通過造影明確感染殘腔的部位、范圍及毗鄰關系,注意有無胰瘺、膽瘺及消化道瘺存在。
2.繼續強化全身支持療法,加強營養支持,改善營養狀況。如果存在上消化道功能不全或十二指腸瘺,則需要採用空腸營養。
3.及時作殘腔擴創引流,對不同消化道瘺作相應的處理。
二、局部並發症的治療原則
1.急性液體積聚:多會自行吸收,無需手術,也不必穿刺,使用中葯皮硝外敷可加速吸收,500g皮硝裝在棉布袋內作腹部大面積外敷,每天更換兩次。
2.胰腺及胰周組織壞死:壞死感染,需作壞死組織清除術加局部灌洗引流;對無菌壞死原則上不做手術治療,但是症狀明顯,加強治療無效者應作手術處理;對於包裹性壞死感染,需要做壞死組織清除術加局部灌洗引流。
3.急性胰腺假性囊腫:囊腫長徑<6cm,無症狀,不作處理,隨防觀察;若出現症狀、或體積增大或繼發感染則需要手術引流或經皮穿刺引流,如果穿刺引流不暢,則改行手術引流;囊腫>6cm,經過3個月仍不吸收者,作內引流術,術前可行ERCP檢查,明確假性囊腫與主胰管的關系。對於因症狀出現或體積增大,不能觀察到3個月的患者,在作作手術治療的時候,可以根據術中情況決定是否作內引流,如果囊腫壁成熟,囊內無感染、無壞死組織,則可以行內引流術,否則作外引流。
4.胰腺膿腫:胰腺及胰外侵犯區臨床及CT證實確有膿腫形成者,成立即作於術引流,或先作經皮穿刺引流,但引流效果不明顯者,應立即作手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