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葬的流程
一、圈葬:它是依風水師根據陽龍結陰穴,陰龍結陽穴的立穴原則和「四獸」、水法合局情況,以及穴場方位要求,確定的立祖墳、房位墳的位置、坐向、規格、間距而開挖砌做穴位。其程序是:
第一步,祭皇天後土神:皇天後土神,即天神、地神(列祖列宗),其位置在立祖墳左上方四十五度斜角處,距立祖墳的斜長約一丈。凡穴場動土,務必先祭皇天後土神,以求平安。供品有三牲、三食、三果、三酒、黃表八張。祭典程序是,先燒香、後擺供品,再燒黃表,待黃表燃燒將盡時,將酒澆黃表上三圈,最後祈禱,放鞭炮,以達到「驚天動地」之目的,祈求天神和八方地神、山神保佑。
第二步,挖坑圈葬:每個墓穴的深、長、寬度要依《清.瑩元論》定穴深淺歌、地形高低和棺材的大小而定。打見五色土最好。見活物不可打死,應放生,誰殺生對誰不利。
每個穴的後壁上要留「主」字形的「七星眼」,以利接收龍脈和天上北斗七星的靈氣,向方、即墓口後一尺要下挖直徑十公分,深一尺二寸的金井,以利接收地脈和排水。
第三步,合龍口:合龍口時,主人要到場,要給匠工禮品,以示賀喜。合龍口後,說明墓葬已圈好,但不能讓它空著,穴里要放物品,俗名「填實」。
墳地所有墓穴,必須在下葬前二天完工,並要在每墓穴旁備好碑基石,墓門石和封龍口用的石料。
二、起葬:它是將在原穴地埋葬的屍體(屍骨)起出,安放在骨盒(棺材)里,運到新墳地。它包括起葬、運葬兩項工作。其程序是:
第一步,備骨盒:在起葬前三天應按屍骨數量准備裝屍骨的骨盒,其顏色,不分男女,一律為外紅內黃。其規格,以放進屍骨為原則。由於埋葬的季節、環境、時間不同,屍體腐敗的程度也不一樣,故骨盒的長度也不一樣。從經驗看,埋葬十年以上者,其骨盒長度為三尺六寸(約1.2米);埋葬時間不滿十年者,其骨盒長度為四尺八寸(約1.6米);埋葬時間不滿五年者,因原來的棺材損壞不嚴重,可整棺起葬,故不用製作骨盒。
骨盒製作好後,應先「報名堂」,即,此骨盒內裝何人,就在骨盒大頭名堂處貼用黃紙寫的牌位,以便安葬時辨認骨盒內是何人,防止安葬錯。
第二步,祭皇天後土:在起葬前,務必先祭皇天後土神,所用供品同上。
第三步,祭亡靈:在開墓前一天祭墓主人。先在墓門口前燒香、擺供品、祈禱,說明遷墳之事,讓墓主人穿新衣、戴新帽,搬遷到新家。然後燒紙制的男女穿用的帽子、頭巾、內衣、上衣、褲子、鞋、襪子、手帛等。
第四步,開墓穴:一般由家人動第一鍬。挖開墓口後,先放穴內的氣體約十分鍾,接著再挖,直到找見棺材。一般應把棺材整體拖出後再起仙骨。
第五步,鋪棺褥:在起仙骨前,把事先准備的褥子鋪在骨盒內,褥子應是黃色的,俗稱「鋪地蓋天」,故為黃色。
第六步,起仙骨:把原來棺材裡的屍骨,依先頭後腳的順序撿到骨盒內,務必起全。如小骨粉化,連骨粉帶土一起放到骨盒內。如屍體沒有完全腐敗,可整體抬到骨盒內。萬萬不可用刀剪分割屍體。特別注意不可將塑料布裝入棺內。
第七步,安五官:把事先准備的柿餅安在耳方,核桃安在眼上,紅棗安在鼻上,口裡放餅干一類食品。
第八步,穿新衣:把事先准備的真帽子戴到頭上,真衣服蓋到身上,鞋放到腳處,然後上蓋紅被子或紅布,俗稱「蓋天」。
第九步,封棺蓋:用備好的「七星釘」把骨盒蓋封死,釘「七星釘」時,往左釘,喊往右躲,往右釘,喊往左躲,意為防止把鐵釘釘在死人身上。
第十步,封舊穴:屍骨入棺後,須把原穴封口,內放一個蘿卜,並在四周撒五穀雜糧,以化煞氣。
在安葬的前二小時,務必把靈棺(骨盒)運至新墳地,如屬異地安葬,運棺時須用活公雞引魂。但屍骨不能在活人住處過夜。
三、安葬:它是將仙命的屍棺(骨盒),依事先確定的坐向,選定的良晨,安放到新建的穴內。此項工作,因關系一個家族興衰,務必由資深的風水師親自操辦。其程序是:
第一步, 按後土碑:皇天後土碑可在圈葬時按建,也可在安葬前按建。即便不按後土碑也要在其位置用磚石建一後土位,以求吉祥。俗稱「先按神,後按人」這是辦陰事的規矩。
第二步,祭皇天後土神:風水師先將紅布橫搭在後土碑頂上。家主在後土碑前燒香、擺供(供品同前),並把風水師寫的「祭地文」擺在供品前,孝男孝女按輩份跪在後土碑前。風水師手舉燃香,唱「月台詞」,然後令孝男孝女叩拜皇天後土神,默默祈求天神、地神保平安,益子孫、增財富、陞官職。祭拜後,將「祭地文」和八張黃表燒化,把酒澆在上面,並放鞭炮,以達到「驚天動地」賜福之目的。有的地方是安葬完畢後放鞭炮。
第三步,暖穴:暖穴,即陽間「暖房」之意。孝男孝女從立祖穴開始,依輩分大小,在每個穴內的八個方位(八卦)各燒一張黃表,故名「暖穴」。然後由女兒和兒媳用紅線纏的掃帚進行掃墓。兒媳往內掃四下,女兒往外掃三下。在掃墓時風水師要配合掃墓者的動作喊「月台詞」,如「一掃金門開,二掃銀門開,三掃金銀財寶一起來,四掃兒女陞官又發財」等,以求吉利。
第四步,安鎮物:此項工作由風水師和家主共同完成。從立祖穴開始,依輩分大小分別進行,以立祖穴為主。其次序是:在七星眼的最上一眼處點燃長明燈;在來龍方位安龍骨;在坐方安龍蛋;在煞氣方位安放「五帝錢」或「六乾錢」;在四個角處各放金元寶2個,銀元寶2個;在穴的左側放五角硬幣3個,在穴的右側放一元硬幣4個;在穴內四周撒生花椒約2兩;在向前安鳳蛋、銅鈴;在文昌位安「文房四寶」。以求後代陞官發財、兒女雙全、四季平安。如點穴時未安鎮物,安葬時必須安。難買到的鎮物,風水師在平時收集備用。
第五步,下葬:即安葬屍棺。先安葬立祖人,然後按輩分大小依次安葬。立祖穴里棺材的擺放應男左女右,其坐向以男棺為主。男女棺坐向調准後,在兩棺上放一雙用紅線纏的筷子,曰「搭橋」。搭橋時風水師要喊「月台詞」。
❷ 關於風水師給亡人安葬的全部流程
安葬流程:
(1)打墓
墓的大小要留出安放棺材的空間。
(2)、破土文
在破土前,要焚燒由風水先生事先寫好的「破土文」。
破土文要根據死者不同身份書寫不同的詞語,下面是我在為喪家故父所寫的「破土文」,以供參用。
當庄山神、土地神、城隍等南瞻部州,中國 省 市 鄉 村 屯居民世故顯考 府君赴陰司冥界,遷陰宅於 村 溝
山之貴方宅地,多有打憂,驚動冒犯眾位神靈,望乞恕罪海涵。
諸位神靈,左鄰右舍及本地一切強神惡鬼等不得任意侵襲威逼、欺凌,一律寬厚容納,不得有誤。
特勒令。
xx市、縣冥府。
下元年 月 日
(3)破土
由長子先挖第一鍬土放在一邊。留待第三天園墳時,由長子撮起,放到墳頂上。壓紙一張或半張。
(4)墓打好後就不能再下去人用腳踩。
(5)風水師讓長子拿起那塊貼好符的紅磚,向太歲方走到離穴一百米處,待用羅盤調准方向後,讓其埋在那裡。埋的時候,磚要留出半截,貼符的那面沖穴外(也就是沖太歲方)。
(6)太歲方位
太歲方位即是值年太歲的方位。比如虎年在寅方,兔年在卯方......
(7)墳底要用鍬撮土,做出兩道橫杠。
(8)把四個木牌放進墳的四角上。安牌方位:「元」字放在西北方;「亨」字放在西南方;「利」字放在東南方;「貞」字放在東北方。
也有擺放七個銅錢的(無銅錢用硬幣代替),左邊放四個,右邊放三個。
(9)把老千、一萬放在墳底,要面沖上放。此是犯「千人坑」或「萬人坑」用。至於什麼是「千人坑」與「萬人坑」,《陰宅鎮破大全》又名《塋元通書》上有詳解。
(10)安放棺材的四個角,每角放一個饅頭(也可用蛋糕代替)。
(11)棺材放進墳里後,風水先生開始用羅盤調向口。
(12)向口調好後,把准備好的那雙筷子用紅布纏上,橫放在兩個棺材上(用於故父母同時下葬),謂之樘橋。
(13)由長子先往棺材四角上各扔一鍬土,然後開始添墳。
(14)在添墳時,風水師應用一樹棍在向口處插一個記號,留待三天園墳時,家人立迎風門。
(15)墳添好後開始立碑。
(16)碑立好後,讓家人在碑前擺好供品。
(17)舉行儀式:
風水師讓亡者親屬跪在碑前(不立碑跪在墳前),進行「喊月台」(此是師傳之行話,凡不明此語者,皆屬未經明師所傳)
「喊月台」由風水師跟據不同的死者編出不同的詞語,所用之詞與祭文很相似,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沉痛之情。比如故父姓劉,我曾編出如下的詞語來「喊月台」:
鳴呼,劉父,年僅六十有三。孝子賢孫,跪在墳前,虔具素禮,以示祭典。
鳴呼,劉父,偶染癌症,一病亡身。號天泣血,淚灑沾塵。深知劉父,畢世艱辛。創家立業,儉朴忠信。處世有道,克己恭人。至生後輩,愛護如珍。撫養教育,嚴格認真。感天動地,英名永存。魂游冥府,百喊不聞。哭斷肝腸,情何以伸。今日祭典,略表寸心。化悲為儉,化痛為勤。繼承遺志,興家立身。劉父九泉有靈,來嘗來品。鳴呼哀哉,尚饗!(「尚饗」是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希望之意;饗,是設牲禮以供品嘗)
風水師命親屬向亡者禮拜,三叩首。
❸ 棺材下葬的方向
您好,由於各個民族所處的生存環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風俗儀式。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
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❹ 下葬時棺材的朝向
一是依照風水而定,這跟人們陽間修房講究一樣,下葬時棺材擺放大都是坐南朝北,或靠山朝水,依照地理環境而定。
二是依照祭拜方向而定,棺材入土時,墳頭放腳,墳尾放頭。這是為了方便祭祀時,死者能夠面對生者。
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使死者入土為安。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下葬的儀式反映了人們對靈魂的崇拜。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終歸宿,所以墓地的選擇是埋葬死者的頭等大事。墓地要選在地勢寬廣,山清水秀的地方,朝向的問題要看墳塋的坐向。
如今在中國,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國家劃定范圍作為火葬區,禁止土葬。目前,山西,陝西,貴州,四川等多數經濟不發達地區仍以土葬為主,絕大多數城市聚居地區已被禁止土葬。
❺ 陵園安葬流程
這里將對基本的安葬流程進行詳細的介紹,並著重說明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便讓您在安葬親人時有所准備。
一、治喪
從逝者剛去世,到為其舉行悼念、追思儀式,再到最後火化、寄存骨灰的大致過程。
逝者去世後,有諸多後事需要料理。在傳統觀念中,為其舉辦一場追思緬懷的儀式以寄託哀思,是後人應盡的義務。
這種儀式通常被稱為「治喪」。家屬在完成治喪以後,便可將遺體火化,擇日安葬或者暫時寄存。
(一)治喪期間
治喪活動一般持續三天,從逝者去世之時開始,到遺體火化結束。三天內除了在指定地點搭設靈堂,接待前來弔唁的親朋之外,主要的事項就是與殯儀館接洽,辦理各種業務及火化手續。
目前,隨著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治喪活動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元素,並慢慢為人們所接受。
(二)火化之後
1、寄存
遺體火化後,若要選擇吉日而不立刻下葬的,需要將骨灰寄存。
2、直接下葬
遺體火化之後立即安葬,被形象地稱作熱葬。
二、事前准備
安葬之前需要准備的物品,需要做好安排的事項。
安葬前究竟需要准備什麼物品?哪些事項需要提前安排妥當?有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這里將作出詳細說明,以便後續的安葬事宜能夠順利進行。
(一)確定安葬時間
安葬時間可以自由選擇,一般建議參考黃歷即可。若對此特別講究,可以托請陰陽先生測算。
(二)確定碑文及相關文體的內容
提前確定好墓位上所要雕刻的碑文、墓誌銘等文體的具體內容,並提供關鍵信息。
寫碑文需准備的信息有:
逝者姓名、生卒年月。
立碑人姓名。以家庭為單位,按輩分依次排列。
安葬時間。
(三)完款手續、增值服務和裝飾附屬品
1、提前辦理完款等手續
為確保落葬及時、順利,請確定以下事項均已完成:
(1)墓位使用費與管理費已付清。
(2)碑文與安葬時刻已確定並告知公墓管理方。
(3)附加要求及其它服務已與公墓管理方確認(如墓位裝飾、祭品、隨葬品、安葬儀式等)。
(4)安葬時所需手續,包括《墓穴使用證》、經辦人身份證、火化證或死亡證明、完款憑據、骨灰寄存證已備齊。
2、選擇增值服務(自願)
(1)車輛租賃
在安葬時產生的租賃車輛的需求,一般是接運骨灰或參加葬禮的親屬,應提前與公墓管理方溝通聯系,便於安排。
(2)法事/現代禮儀
安葬時舉行的儀式,其宗旨是為逝者祝禱,表達對逝者的敬重,寄託親人的哀思,讓逝者體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法事是以傳統的方式,現代禮儀則是以現代的方式。
法事與現代禮儀服務只有部分公墓才會提供。法事由陰陽先生執行操作,現代禮儀則是由專業殯葬禮儀師來提供務。
(3)選擇裝飾附屬品(自願)
墓體和墓碑上的裝飾物,一般包括瓷像、影雕、金箔和墓體附件。
(四)隨葬品、祭品和供品
1、隨葬品
隨葬品是與逝者骨灰一同下葬的物品,用以表達對逝者的美好祝福,祈求逝者護佑在世的親人。隨葬品不拘泥於固定形式,常見隨葬品及寓意包括七星錢,金磚,金銀被等,您也可以將逝者生前喜愛的物品作為隨葬品放入墓穴之中。
註:為保證墓穴安全、避免糾紛,金銀首飾、電子設備等貴重物品禁止放入墓穴之中。
2、祭品和供品
祭品是在安葬封碑後用於祭祀、供奉的物品。傳統祭品一般包括香蠟紙錢、冥幣、鞭炮及各類可焚燒物。由於各地區風俗的差異,祭品的種類也不完全一樣。
提倡摒棄傳統習俗中的陋習,用既環保又富含人情味的物品代替傳統祭品,用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式來緬懷逝去的親人。
(五)通知親友
最好提前半個月知會親朋好友,當一切准備就緒後,就可以通知他們前來參加落葬儀式了。
參加落葬儀式的親友一般僅限逝者的直旁系親屬及至交好友,人數不宜過多。
通知發出後,做好接待准備,同時再次檢查核對各項手續及事項是否已經安排妥當。
手續包括:
《墓穴使用證》
經辦人身份證
火化證或死亡證明
完款憑據
骨灰寄存證
三、正式落葬
安葬當日的完整流程和步驟。
(一)提前到達園區
1、由逝者的直系親屬(最好是購墓的經辦人)到公墓客戶服務中心辦理安葬手續。
若墓位使用費和管理費尚未完款,此時必須全部結清。為了不影響順利安葬,各項費用應盡量提前完款。
辦理手續時出具的手續:
《墓穴使用證》
經辦人身份證
逝者火化證或死亡證明
完款憑據等材料
2、前往公墓之前,需要憑寄存證取出寄存在殯儀館的骨灰。若寄存在公墓的,可在抵達之後後,憑寄存證或押金條取出。
3、辦理完安葬手續後,便可至墓位處等待安葬儀式的進行。若離預定的安葬時刻還早,可在公墓休息區等待。
(二)開始安葬
1、提前15分鍾到達墓位處,開始執行安葬儀式或法事,先將骨灰盒與隨葬品依次放入墓穴之中。
2、擺放供品和祭品。
3、在預定的安葬時刻,工作人員將墓穴的封蓋安置於墓穴表面,固定完好並進行塑封。骨灰盒與隨葬品便被封蓋遮住,不再見光。
4、封穴完畢後,參加落葬儀式的親朋好友便可自由地向逝者進行追思祭奠,如敬酒、獻花等,時間以一刻鍾左右為宜。
自由祭祀完畢後,整個安葬活動就宣告結束。
(三)結束安葬
1、自由祭祀完畢後,整理墓位,並收拾雜物,保持公墓園區的清潔衛生。
2、按照習俗,安葬完畢之後,喪屬一般都要安排用餐,以答謝同行的親朋好友。
選擇餐食的要點:
提前安排好就餐地點。
若安葬時間較早,可回市區就餐。
若不想舟車勞頓,可以在公墓附近就近選擇合適的餐館。
安葬當天詳情
第一步 由逝者長子(長女)手捧骨灰盒至墓位
第二步 舉行安葬儀式 (凈穴、暖穴)
第三步 安放骨灰和隨葬品(鋪金蓋銀)
第四步 封棺
第五步 敬獻鮮花,燃香點蠟祭祀
安葬看似十分簡單,然而實際所涵蓋的步驟頗為繁雜,涉及到細節問題也很多。同時,各公墓不同的操作方式以及不同風俗習慣的影響,也在這一過程中增加了許多變數,很可能讓您不知所措。恩福殯儀殯葬服務平台可以為您提供咨詢服務
❻ 從出殯到下葬之間,喪事有哪些主要流程
按照農村的風俗,從出殯到下葬之間還有許多習俗要做,不過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方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在南方農村的習俗中出殯後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起棺和出門、巡山、下葬。
抬到地方之後就開始下葬,先在墓穴底部燒很多紙錢,還要把帶來的家雞殺了,把雞血撒在墓穴底部,然後把棺材放到墓穴里,挪好坐北朝南的方位之後就把墳墓壘起來。然後在墳前擺上貢品,點上香燭祭拜,帶來的花圈全部都放在墳頭上,主持儀式的長者會在墳頭上往下面撒米,孝子賢孫們就在下面用自己的衣服接著帶回去吃。
❼ 農村墓地上下輩之間的埋葬方法
長輩都埋在晚輩的頭位上面,一般都是頭北腳南方位的。總體家族墓地呈金字塔形,塔尖安置高祖太祖{爺爺}之類輩分的,下面就是高祖太祖的兒子一輩的,兒子腳下就是孫子一輩的。
比如東北西南向口:
1、最東北方向的第一座墳是整個家族的最長輩,頭部東北、腳部西南。
2、其腳下葬其子,比如其有三個兒子,長子居其左前方、次子居其正腳下方、三子居其右前方;就是活人面對其墳時,活人的右手邊是其長子,左手邊是其三子,次子居中,其子的三座墳距離相等;
3、每一輩都按此葬法安排。若某輩其中一人子嗣較多,即按子嗣數量擴大子嗣的上一輩兄弟墳墓之間的距離,這樣,好安排子嗣多的一方或幾方。最高輩就像是三角形的頂點,越往下往後子嗣越多,像個無盡的三角形。輩與輩之間的距離間隔兩米左右即可。
安葬儀式:
民間原本多以土葬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漸成風氣,火化過程基本上比照土葬儀式進行,如擇妥火化的時辰,事先向火葬場辦理登記,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後由家屬親見火葬場人員將骨揀入骨灰罐內,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
孝子捧骨灰罐「進塔」,也是需要擇定時辰,先在納骨塔前祭拜,由於塔位多為八卦形,擇妥座向,於擇定的時辰將骨灰罐(揀骨則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後即完成儀式。
❽ 下葬時 金木水火土如何擺放
根據當地的風俗,按照相應的方位,西方金東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
❾ 下葬有哪些程序
下葬時,首先由堪輿家找好山向(根據八卦找好方位)。
原來坑底已經量出正中點,謂之中,兩邊為各等分。棺蓋上已用同樣方法量出了正中點,而且貼以一分寬的紅紙條做為標記。
陰陽先生這時用一條卧線,從棺頭直搭棺尾。其線從靈柩兩頭垂下去的立線掛有線墜,直指坑底。如果靈柩已擺正,這個線墜就必然與坑的中線一致,此謂之三線歸一,即符合標准了。
接著把本家大兒媳婦抱的焰食罐子拿來,杠A將其按男左女右的位置放在靈柩前頭的底座上,並在坑的四角各放一個蘋果。兒媳婦在到坑口的四角各抓一把黃土,謂之抓財土,走的時候一百步不回頭。到家將土撒在炕席底下,據說可以生財。
接下來,便抬來祭席或供品一桌。全體孝屬、近親一律下跪。長子跪於供桌前的中間,其它孝眷仍按在家停靈時,男左女右地跪在坑幫,由僧眾品咒。
事畢,把所有的紙活,如靈人、花盆、尺頭桌子、花圈、輓聯、紙匾等都一齊焚化。並將路上剩下來的紙錢,盡數高高揚起。
下面緊接著就是掩土。首先由陰陽先生用靈幡在坑口上晃三遭。接著,把幡桿往棺蓋正中間一戳,用手扶著不使倒伏。以便掩土後,使幡桿立於墳頭之上。
三天圓墳時,由孝屬將幡桿拔出來燒掉,或用來擺成一門字形,插於墳上,謂之墓門。這樣墳上就留下一個插幡的圓孔。
埋土時,長子抓一把頭鍬土,揚在坑內,接著是次子、三子以及其它孝屬。近親也抓一把頭鍬土揚在坑內。
最後,用鍬撮土,將坑填滿,堆起墳頭。等將墳堆好,孝屬按尊卑長幼依次叩首。
禮成後,喪主跪請親友中穿浮孝的脫孝,並向眾親友叩謝,眾親友則向喪主還禮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