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椎管内肿瘤最常用诊断方法

椎管内肿瘤最常用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9 23:38:33

⑴ 做造影能给脊髓肿瘤定性吗

辅助检查1、X线脊柱平片脊柱X线平片常用正、侧位和双斜位检查,有30%~40%的椎管内肿瘤可引起相应节段椎骨骨质的改变,包括椎管直径增加,椎弓根变窄;根间距增大;椎间孔扩张;椎体后缘受压吸收、椎体及邻近骨质吸收和破坏、椎管内钙化斑及椎旁软组织(肿瘤)影。
以椎间孔和椎弓根改变最常见。2、CT扫描检查CT平扫的诊断意义不大,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可清楚显示肿瘤影像。椎管造影CT扫描(CTM):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蛛网膜下腔在肿瘤侧明显扩大,在肿瘤对侧变窄;硬脊膜外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及双侧蛛网膜下腔变小。
3、脊髓磁共振(MRI)检查这是目前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不仅能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三个方向立体观察病变,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还能观察到病变与脊髓、神经、脊柱骨性结构的关系。
经过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后,根据某些肿瘤自身的影像学特点就能作出定性诊断,这样术前就能对肿瘤做出定位诊断,甚至可确定部分肿瘤的性质,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综合治疗帮助很大。 鉴别诊断一、其他神经外科疾病1。
脊髓空洞症:其临床表现与脊髓髓内肿瘤类似,在MRI上,由于某些髓内肿瘤可继发脊髓空洞形成,故有时会发生误诊。(1)脊髓空洞症有典型浅、深感觉分离症状,常伴有Chiari畸形或其他颅颈交界处畸形;MRI上脊髓空洞多位于脊髓中央、形态规则、空洞壁较光滑,无肿瘤结节影可见;而脊髓髓内肿瘤伴发脊髓空洞的患者,具有典型痛、触觉分离性障碍者少见,罕有伴发Chiari畸形和其他颅颈交界处畸形,MRI上肿瘤继发的脊髓肿瘤性空洞多偏中心存在,形态不规则,空洞壁欠光滑,在平扫及增强MRI上,均可见肿瘤影。
2。脊髓血管畸形:(1)脊髓血管畸形大多突然起病,而肿瘤患者多缓慢发病;(2)在MRI上,脊髓血管畸形一般不伴有脊髓空洞或仅伴有细小的长管状空洞,若注射Gd-DTPA后扫描,无强化肿瘤影;(3)在出血病例的随访MRI上,脊髓粗细因出血被吸收而渐趋正常,而在脊髓髓内肿瘤时,则常伴有继发空洞形成,在增强MRI上,可见强化的肿瘤影,脊髓增粗与肿瘤异常信号影持续存在;(4)如行脊髓血管DSA,脊髓血管畸形可在病灶内显示单根血管,以及动静脉瘘及异常回流静脉的存在。

⑵ 胸椎管内肿瘤【胸椎管内肿瘤】

你的奶奶疾病的诊断是明确的。治疗上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我们治疗过的病人,恢复的非常好。但是奶奶的年龄较大,要看平时的身体状况如何。另外要评估一下,如果没有该疾病,能否再有5年以上的寿命。如果是这样,我个人的观点是手术治疗。否则的话下一步发展是截瘫,如果截瘫出现,3年是一大关。该肿瘤长在髓外,手术难度属于中等偏下的,而且技术非常成熟。仅供参考。

(天津环湖医院刘伟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⑶ 脊髓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脊髓肿瘤压迫神经根和脊髓产生各种临床表现。随着肿瘤生长,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期:
1.刺激期,常见的症状是神经根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扩展;
2.脊髓部分受压期,即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典型体征为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syndrome),表现为肿瘤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肿瘤平面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
3.脊髓瘫痪期,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肢体完全瘫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大小便障碍,并出现皮肤营养不良征象。
不同类型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略有不同。如硬脊膜外肿瘤常引起椎体和椎板结构破坏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常为椎旁疼痛或根性放射性肢体疼痛,最终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和脊髓瘫痪。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生长缓慢,典型表现为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压迫症状。半侧脊髓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是十分典型的脊髓压迫症状。静息性根性疼痛是神经根受压表现。髓内肿瘤以缓慢进展的阶段性、非根性疼痛最为常见。肿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发展顺序与髓外肿瘤不同,它是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
一旦诊断出脊髓肿瘤怎么办?很多人一听到脊髓肿瘤脑子里面里面就想到会不会瘫痪,要不要手术,手术后会不会复发。针对脊髓肿瘤的治疗,在国内外,手术切除一直是首选。理想情况下,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完全消除肿瘤,但这一目标可能具有复杂的风险,永久性损害脊髓和周围神经。医生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还必须考虑肿瘤的类型,以及它是否起源的位置,或是否已从你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到你的脊柱。
但是由于脊髓肿瘤位置深在,周围有许多神经组织,手术时容易造成损伤,所以做脊髓肿瘤手术时,特殊的神经显微镜、神经导航设备、术中核磁等高精密辅助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好、更安全的手术。另外除了先进的手术技术、设备,主刀医生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为不管技术、设备多么先进,始终是工具,而这个工具的操作者就是医生,只有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医生才能保证安全的同时保证切除率。
除此之外,第一次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尤其是手术。很多病友都是第一次手术没做好,多次复发,多次手术。甚至还有第一次手术就瘫痪的。这些严重后果很多不是后续治疗能够解决的,尤其是手术中已经受损的神经是不可能通过术后康复或者二次手术恢复的。因此,给脊髓肿瘤的病友们一个建议,尽量找个好的好的医院和医生。条件好的可以选择出国治疗,因为确实神经外科这方面,国内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神经外科起源欧美,兴盛欧美,国内医院每年也会派很多医生出去学习。在脊髓肿瘤界有几个公认的厉害的医生,国内天坛医院的张俊廷、张力伟,国内的有INC国际的德国巴特朗菲教授等,这几个在病友圈都是相对比较出名一些。而且现在找巴特朗菲教授不一定要去德国,如果愿意等的话,INC国际每年都会定期请巴特朗菲教授来到国内手术。看过好几个脑干位置的,巴教授手术成功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啥的都报道过,真的是个大牛。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们带来帮助,大家一起加油。

⑷ 病例:高颈段椎管内星形细胞瘤一例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之一,约占髓内肿瘤的30%,发病率仅次于室管膜瘤。近日,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接诊一例主诉为“频繁落枕”的患者,经诊断,患者被确诊为颈2-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考虑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手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没有并发症和后遗症。
病情介绍
主诉:频繁落枕
病史
1、患者2个多月前出现“频繁落枕”,症状在晨起后症状加重,简单活动后
2、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未确诊
3、患者为进一步诊断、治疗选择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就诊。
诊断
入院后,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李维新教授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症状及影像资料,确诊为颈2-3平面脊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星形细胞瘤。
疾病介绍:椎管内星形细胞瘤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一节段,临床以颈胸段较多见,其次为颈段,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
临床上,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肿瘤部位以下肢麻、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由上向下发展的感觉障碍、肌萎缩、肌束震颤、锥体束征等症状。
在椎管内星形细胞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临床上,一般建议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肿瘤定位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椎管内肿星形细胞瘤患者及时手术,避免出现四肢感觉和运动、呼吸功能障碍等。
手术
颈2-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内固定术
术后
1、患者症状并未加重,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2、制定康复计划,患者恢复良好;
3、颈托保护三个月,三个月内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疑问解答:颈椎手术后为什么要戴颈托?
1、适当固定制动,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
2、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缓解和改善椎间隙的压力状态;
3、减少椎间关节的相互刺激和摩擦引起的创伤性反应等。
小贴士:颈椎手术后戴颈托需要注意哪些?
1、起床活动时戴上颈托,卧床休息时可去除;
2、为避免长时间佩戴导致颈部发硬、肌肉和韧带萎缩等,建议佩戴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月;
3、注意颈托松紧程度,过松和过紧都达不到保护固定颈部的作用。

⑸ 椎管内疾病的特征都是什么

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肿瘤及髓外肿瘤,以髓外肿瘤最多见,良性多见,多数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多以神经根性刺激症状起病,随后出现脊髓压迫症的表现。首发症状多为疼痛,其次为行走不稳,再有就是表现为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疼痛以夜间痛为特点,呈放射性,可合并疼痛区域的带状疱疹,患者往往在出现首发症状时误诊为骨科疾病,常延误治疗,多为数月至数年不缓解且进行性加重才就诊于神经外科,平均就诊时间为1-2年。最初多为一侧脊髓半切综合征的表现,然后发展为双侧的体征。通常这个过程进展缓慢,但在肿瘤出血、囊变或脊髓出现缺血时会出现迅速恶化,因此,如怀疑应早期行磁共振检查明确,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手术效果明显。

⑹ 椎管内的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1、物理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在工厂内工作,受到电力辐射、热辐射、紫外线辐射或者机械性刺激,那么身体的细胞会产生变化,所以形成椎管内肿瘤这种疾病,容易导致疼痛或者发热等症状的产生。
2、化学因素
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导致椎管内肿瘤疾病的产生,如果患者过多摄取含亚硝酸类物质,比如腌制的鱼类或者其他肉类,那么椎管容易病变。长期接触铅物质、铬物质等金属物质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疾病。
3、免疫功能
当患者出现免疫抑制或者免疫缺陷时,身体的淋巴系统因为受到损伤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所以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免疫缺陷主要是因为先天发育不良或者后天胡乱用药等因素所致。
4、环境因素
有的地区空气和水都受到了污染,如果患者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和工作,那么患者身体的内分泌会产生紊乱的状况,所以脊椎出现癌症细胞。
综上,椎管内肿瘤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会造成影响,治疗方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系。这种疾病往往是因为身体受到辐射、基因突变、过度疲惫、经常喝酒抽烟等因素所致。如果患者出现这种疾病,身体会产生疼痛和发热等症状,最好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等,才能促进身体的恢复。

⑺ 如何治疗腰椎管内囊肿

中医论治腰椎肿瘤(转贴)

在脊柱肿瘤中 ,腰椎是好发部位 ,仅次于胸椎。从其发病部位来分 ,腰椎肿瘤有椎管内和椎骨之分;从其性质分 ,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且部位固定 ,持续加重 ,若影响到相应神经可出现放射痛 ,严重的还可有截瘫。根据临床症状、X 线片、CT 、MRI等检查 ,诊断多无很大困难 ,但要明确肿瘤性质和类型 ,只有依靠病理组织检查。

椎管内肿瘤以肿瘤组织在椎管内而命名 ,分为硬膜内和硬膜外肿瘤 ,其中硬膜内肿瘤又分为髓内和髓外肿瘤。硬膜内肿瘤以原发性肿瘤为多见 ,硬膜外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

椎管内肿瘤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见 ,另外脂肪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表皮样囊肿等亦可见到。发病年龄多为 20~40 岁中青年 ,病程一般 2~3 年。早期即有根性剌激症状 , 即腰伴下肢的放射痛 ,并在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夜晚时加重 ,贯串整个病程 ,逐步加重 ;随后逐渐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排尿、排便困难;最后出现下肢的完全性瘫痪。X 线片上难有明显表现 ,CT 、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腰穿、椎管内造影因有一定的损伤性和危险性 ,可有选择应用。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手术应尽可能地完全、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并尽可能地保护好正常组织。当然本病的预后好坏很大程度有赖于肿瘤的性质和肿瘤的位置是否容易完全切除。手术后还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继续治疗 ,如放疗、化疗、中药治疗等等。

椎骨肿瘤又称椎体肿瘤 ,是指发生在椎体上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其中原发性的常见有骨巨细胞瘤、血管瘤、骨样骨瘤、骨髓瘤、脊索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转移性的有肺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1) 骨巨细胞瘤 : 为低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 20~40 岁之间。一般有慢性腰痛病史 ,呈间歇性 ,不影响睡眠 ,常伴有神经、脊髓或邻近器官受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靠 X 线来诊断。X 线表现 : 椎体为泡沫状 ,密度减低 ,骨皮质有膨胀性改变;但 X 线表现不如其他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表现典型。α扫描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膨胀性、偏心性和多房性的特点。 治疗应彻底手术清除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行植骨或人工椎体置换术 ,术后复发率较高 ,约 50%~60% 以上。放疗的效果不确定。

(2) 腰椎椎体血管瘤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生长缓慢 ,可在生长过程中静止或退化 ,所以可长期不出现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是局部疼痛 ,脊柱肌肉痉挛;后期可因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 ,严重的也可发生截瘫。 X 线表现 : 椎体呈纵形排列的骨质增粗 ,中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 ,颇似“栅栏”或网格状改变;有的在囊状透亮区内 ,出现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条纹 阴影。治疗一般以放疗为主 ,效果很好 ,但要注意放射量应以不损伤脊髓为标准 ,并同时辅助应用神经营养剂;如有瘫痪出现 ,应行椎板切除减压 + 放疗。

(3) 骨样骨瘤 : 好发于 15~25 岁的青少年 ,多见于股骨和胫骨 ,发生在脊柱上约占 10% 左右 ,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呈进行性加重 ,尤以夜间为甚 ,有时 可见根性症状 ,多有明显局部压痛、叩痛 ,椎旁肌痉挛。 X 线表现 : 椎体内可见直径 1cm 以内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中间可伴有钙化点或密度增高影的“病巢”,其周围可有硬化骨包 绕。CT 扫描更易明确。治疗原则上应手术切除 ,放疗有一定作用 ,但不明显。

(4) 腰椎骨髓瘤 : 为骨髓原发的恶性肿瘤 ,又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多见于35~65 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脊柱。尤以腰椎最多见 ,其他多见于扁平骨 ,如颅骨、胸骨 等 ,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初期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症状 ,疼痛为常见的症状 ,多为持续性钝痛 ,尤以夜间明显 ,不能入眠。 X 线表现 : 椎体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溶骨性破坏 ,溶 骨性破坏的边缘呈穿凿状 ,锐利而清晰 ,周围无骨膜反应和新骨形成;有时也呈肥皂泡状的扩张;晚期椎体塌陷变扁 ,但椎体间隙正常。另外可见血沉加快 ,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清蛋白 增高 ,白球比例倒置 ,尿本周氏蛋白约有 35%~65% 的人出现阳性 ,骨髓穿刺涂片可明确诊断。治疗本病对化疗较为敏感 ,也可用放疗;有脊髓严重压迫者可行椎板减压术 ,然后再进行化疗。

(5) 脊索瘤 : 较为少见 ,生长比较缓慢 ,属低度恶性肿瘤 ,约有 l0% 晚期会发生转移 ,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患者 ,好发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多见 ,其次为颅底蝶骨。早期常不容易被 发现 ,到中晚期才出现症状 ,多为腰骶部疼痛 ,以钝痛为主 ,可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当压迫直肠、膀胱和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X 线表现 : 早期呈磨砂玻璃样阴 影;晚期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 ,并在病灶周围可见大而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阴影 ,肿块内可见残存的骨片或钙化斑。CT、MRI 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治疗 以手术切除和放疗结合为主。约有 60% 的病例会复发。

(6) 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 属一种肿瘤样病变的独立疾病 ,约 80% 见于 10~20 岁的青少年 ,可独立发病 ,也可在其他骨肿瘤的基础上并发。临床症状轻 ,病程长 ,主要为局部胀痛 ,腰部功能障碍 ,有时可出现马尾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X线表现 : 椎骨呈现偏心性的膨胀性生长 ,境界清晰 ,内可呈分房状 ,似肥皂沫影像 ,囊壁表面为一薄层骨壳。治疗应手术切 除 + 植骨 ,但手术中出血较多;对于手术不易彻底切除者 ,术后宜行放疗。

(7) 腰椎嗜酸性肉芽肿 : 是指局限于骨的、原因不明的、以组织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30 岁以下男性多见 ,发病多属隐匿性 ,有的仅局部轻度疼痛 , 功能障碍 ,有时并发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也可波及马尾神经或脊髓而出现相应症状 X 线表现 : 一般为单椎体发病 ,呈孤立的、界限分明的溶骨性改变 ,椎体遭到破坏后可塌陷 ,使椎体上、下骺板合并在一起 ,椎间隙无异常。治疗可行病灶刮除 + 植骨术 ,极少复发;放射治疗对本病亦较敏感 ,可结合手术共同使用。

(8) 转移性肿瘤 : 身体上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脊柱上 ,最容易产生脊柱转移的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直接转移 ,少数为淋巴道转移。临 床诊断要点为 : 早期仅有腰背痛、放射性疼痛 ,夜间则有“刀割样”剧烈疼痛 ,可伴病理性骨折、截瘫;全身情况差 ,消瘦、贫血、低热、胃口差等;化验血沉加快 ,碱性磷酸酶增高; X 线表现 : ①溶骨性 ,即椎体骨质破坏 ,边缘不规则 ,可呈虫咬样 ,早期椎弓根的破坏尤应注意 ,大部分癌的转移多为此型;②成骨性 ,即椎体内见散在的斑点样骨质致密( 密度明显增高 ), 或整个椎体呈灰白色 ,前列腺癌的转移多为成骨性;③混合性 ,即兼有上述两种表现。由于本病的预后多数不良 ,所以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止痛 ,提高生存的生活质量。止痛剂的应用应逐步升级、逐步加量。另外 ,若能找出原发肿瘤 ,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 ,可使控制原发病灶 ,同时也可使转移癌的疼痛减轻。对于全身情况尚可的 ,估计生存时间较长的 ,已发生完全性瘫痪时间短的 ,或不完全性瘫痪进展快的 ,有条件的可考虑手术。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保持脊柱稳定性及矫正畸形 ,缓解疼痛 ,便于护理。手术方法可选择减压、内固定、人工椎体置换等。

我国古代两千年前的《内经》着作中对骨肿瘤就已有所认识。认为体质、精神、年龄等等因素是其发病的内因 ,而外感六淫之邪气亦可引发肿瘤 ,并认为其主要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中药治疗骨肿瘤 ,对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全身和各脏腑功能、调补气血、攻伐邪毒等均有良好作用。随着肿瘤发展 ,气血消耗 ,抗病能力低下 ,肿瘤与全身状况呈一消一长之势。肿瘤早期正气尚充者 ,应综合各种抗癌疗法 ,以攻为主 ,攻中有补;中期正盛邪实者 ,应攻、补并重;晚期正虚邪实者 ,应先补后攻 ,即先增强病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然后根据机体恢复情况 ,采取攻补兼施。此外 ,在肿瘤受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 ,有大量的肿瘤分解产物在机体内堆积 ,若不及时排出 ,势必有害机体。因此 ,又必须配合疏泄药物、解毒药物、大量饮水或输液等 ,希望毒物迅速排出体外。在疏泄解毒的同时 ,亦不能忽视扶正。就肿瘤而言 ,肿瘤病变为本 ,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贫血以及在放疗、化疗期间所出现的白细胞下降等 )则属标。治本固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不注意治标 ,有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妨碍对肿瘤的治疗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就应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做到标本兼顾。临床实践证明 ,山慈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党参、人参、 灵芝、女贞子、水蛭、蜈蚣等对骨肿瘤有一定疗效。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从免疫治疗角度出发 ,中医通过调动机体内在功能而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是很有效的。如人参、灵芝能提高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仙灵脾能提高胸腺 T 细胞 的数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山豆根、杨梅根、鱼腥草、银花、黄芩、黄连、大黄、丹皮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人参、蝮蛇能促进抗体生成;仙灵脾、黄芪、洋金花、夏枯草、山豆根、麻黄、丹皮、防己、枳壳、枳实、牛膝等有抗过敏作用;洋金花可促进溶瘤细胞酶增加。这些均进一步说明中药在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 ,中药治疗肿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http://www.yygw.cn/sp/yzb000036.htm

⑻ 如何确诊椎管内肿瘤

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MRI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和辨别脊髓、脑脊液、神经根、硬膜外问隙和椎体,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移位、受压和肿胀的征象,对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也能显示清楚,还可观察到椎旁软组织,从而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范围以及性质。因此,MRI对于椎管内肿瘤有很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另外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奎根试验及脑脊液动力学检测可提示椎管部分或完全梗阻。在梗阻情况下常有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多正常,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由于肿瘤部位蛛网膜下腔阻塞和肿瘤本身血管的渗出液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溶解在脑脊液中所致。 如果在就诊的过程中怀疑可能患有椎管内肿瘤, 脊柱核磁共振(MRI) 通常能够帮助您确诊。

阅读全文

与椎管内肿瘤最常用诊断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应变测量系统方法指南 浏览:170
简单的折纸信封的方法 浏览:678
可暖使用方法 浏览:444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浏览:84
双元音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9
素麻花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64
旅游失温的解决方法 浏览: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装方法 浏览:313
2连续乘以十个2的简便方法 浏览:904
药物分析tlc杂质检查方法 浏览:203
java类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925
6听筒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4
柳树种植方法 浏览:389
美雄诺龙的检测方法 浏览:267
99乘78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66
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浏览:233
微博主页皮肤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4
本金罚息计算方法 浏览:490
治疗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浏览:944
胯打开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