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B. 西咪替丁注射液用法与用量
西咪替丁注射液的给药方式包括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具体用量需根据情况调整。
缓慢静脉滴注时,将200mg西咪替丁稀释至100ml葡萄糖注射液(5%)或其他静脉溶液中,滴注时间不少于15-20分钟,每4-6小时重复给药。若需增加剂量,可增加给药次数,但每日总量不应超过2g。连续静脉滴注时,滴注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75mg,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g。
静脉注射时,将200mg西咪替丁注射液稀释至20ml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配伍溶液中,缓慢注射,时间不少于2分钟,每3-6小时可重复给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给药方法。出血停止后,可改用口服给药,每次200mg,每日3次,餐时服用,睡前可加服400mg。如需增加剂量,可增至每日4次,每次400mg。
肌肉注射时,每次使用200mg剂量,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一次。
西咪替丁注射液与其他溶液配伍时,应保证其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配伍溶液包括氯化钠注射液、5%及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5%葡萄糖加0.2%氯化钠等。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不推荐使用连续静脉滴注给药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可在给药前透析,如需增加剂量,以200mg剂量多次用药。通过连续腹膜透析去除西咪替丁意义不大,肾衰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范围。
在特殊情况下,如经皮胃造瘘患者,控制胃酸分泌时,推荐使用与推荐方法相同的方法给药。
在短期临床研究中,西咪替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乏力、皮疹等。严重皮疹和可逆性脱发偶有报道。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男性女性、阳萎等副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停药后,男性女性、阳萎的发生率与剂量、治疗时间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清转氨酶、血浆肌肝等指标。
对西咪替丁过敏者、胃溃疡患者在用本品治疗前应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老年患者和伴有肾功能不全或经历血透析的患者需注意调整剂量。呼吸道插管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可增加医院性肺炎风险的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血压与脉搏。快速静脉注射西咪替丁时,偶有心脏骤停和心律紊乱,应避免快速注射,并监测血压与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