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来说,中药材地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方面,外观方面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点,理化性质包括比重测定、溶解性测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挥发性成分测定,显微鉴定包括细胞学鉴定、层析鉴定、化学染色,化学鉴定包括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其它还有理论鉴别和标准鉴别,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鉴别方法,经验丰富地中医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分析准确判断中药材的质量。
② 中药鉴别方法是什么
对中药材进行快速检验,除了利用现代方法如荧光分析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有效手段。这些传统方法通常简便易行,甚至水与火这样的常见物质也能用于鉴别真伪。以下是详细内容:
**中药鉴别方法**
**一、水试法**
1. 牛黄: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
2. 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橘红色。
3. 秦皮: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4. 蟾酥: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状。
5. 胖大海:热水浸泡膨大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10倍。
6. 熊胆:投入清水杯中即可见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二、火试法**
1. 青黛: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产生。
2. 马勃:置火焰上轻轻抖动,即可见细微的火星飞扬,熄灭后,产生大量白色浓烟。
3. 海金沙:取少量撒于火上,即发生轻微爆鸣及明亮闪烁的火焰。
4. 血竭: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
**其他中药鉴别方法**
- **眼看**:主要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表面粗细、断面的纹理等方面。每一种药材都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如川芎的根茎为不整齐的结节状团块,何首乌横断面由三生维管束形成的“云锦花纹”;通过对药材表面颜色的观察,可以分辨出药材的产地和质量的好坏,如内蒙甘草,表面棕红色质优。断面的结构、颜色与药材的特性直接有关,如大黄断面的“高粱渣”、“锦纹”。
- **手摸**:主要体验药材质地轻重、坚实、松软、老嫩、滑涩等,如绵的质轻泡绵软,粉的质稍坚脆,有弹性。
- **鼻子嗅、口尝**:主要体会药材的气味,如麝香气香窜而持久;当归、独活外形相似,但当归味甜而微苦,独活微苦而麻辣。
- **理化方法**:如西红花浸水以后呈一条黄色直线下沉,并由底部慢慢扩散,使水杂成黄色,伪品水溶液为红色;又如面草霜撒于水上,则浮于水面,经久不沉,水不变色,如有下沉,则说明掺有杂质,而伪品很快下沉,水变褐色。
中药的传统鉴别方法,方便实用,极为宝贵,但因历史条件所限,难免有些局限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许多科学方法,因此,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进一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③ 如何分辩中草药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工具,其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根据药材的形、色、气味、表面特征、质地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别。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药材的外形鉴别
如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其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的须根,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而雅连、云连多单枝,且“过桥”较长,所以根据这两个特征,就很容易分辨味连与雅连、云连的不同了。再如天麻,外形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辨”,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因其质地坚实,断面呈角质样较平整,习称“起镜面”,还因气味特异,习称“马尿臭”,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就能辨别质优质次了。
2 根据药材的表面特征
白头翁根部的白毛;金毛狗脊表面密集金黄色毛茸;羌活环节紧密似环;防风根头部有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知母顶端有残留的浅黄色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
3 根据药材的断面特征
断面独特的特征也是鉴别的要点:如广防己的“车轮 纹”;乌药、黄芪的“菊花心”;苍术的“朱砂点”等等。羚羊角:顶端光滑,内有细孔直达角尖,习称“通天眼”,基部锯口面内有骨塞,习称“羚羊塞”,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呈空洞。
4 根据药材的气味
如牛黄,天然牛黄,气清香,味先苦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水溶液可将指甲染黄,俗称“挂甲”,而人工牛黄水溶液也可“挂甲”,但其气味清香而荤腥,入口无清凉感味微甜而后苦。
5 此外,还有火烧、水试等方法
如藏红花入水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秦皮入水可见蓝色荧光;熊胆:取胆仁粉末少许,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海金沙火烧能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青黛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持续较长为佳。
经验鉴别在无实验室条件下,具有鉴别迅速,准确的特点,具有实际意义。因此经验鉴别作为一项工作技能,对于每一位从事中药工作的人员来说,都应牢牢掌握,以利于工作。
另外有《中药鉴别手册》等相关书籍,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