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测定尿蛋白可用些什么方法
尿蛋白定性为过筛性试验,目前常用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和干化学试带法。干化学法是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即指示剂离子因与蛋白携带电荷相反而结合,故使其所应显示的pH颜色变为较高的pH颜色变化,这种pH颜色改变的幅度与清蛋白含量成正比。一些药物如磺胺嘧啶、奎宁引起尿液呈强碱性,可使本法出现假阳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呈阴性;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后作尿蛋白检测,可使本法出现假阴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则为假阳性。本法对球蛋白敏感性较差,因此必要时应用磺基水杨酸法或加热乙酸法复检或用双缩脲法进行定量试验;标本中含其他分泌物或细胞成分较多,可出现假阳性。
加热乙酸法干扰因素较少,但应注意加酸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可远离蛋白质等电点,使阳性程度减弱;尿中盐浓度过低,可致假阴性。
磺基水杨酸法操作简便敏感,但青霉素钾盐,高浓度尿酸、草酸盐及粘蛋白等均可出现假阳性。
㈡ 磺柳酸的尿蛋白定性试验
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试验的方法有三种: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普查,但其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于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加热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 <0.1g/L: 一 仍清晰 ;
尿蛋白 为0.1—0.2g/L: ± 微混 ;
尿蛋白 为0.2—1.0g/L: + 白色混浊,但无颗粒 ;
尿蛋白 为 1.0~2.0g/L: ++ 明显白色混浊,有颗粒 ;
尿蛋白 为2.0—4.0g/l: +++ 明显白色混浊,有絮状沉淀;
尿蛋白 >4.0g/L: ++++ 严重混浊,有大凝块 。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